哈大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内容摘要:

使用仪器的精度标准、仪器年检情况,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 等是否满足要求; 4 要说明 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施工单位对丢失或损坏的观测桩的恢复情况,沉降观测点标示设置 以及 对观测数据出现的异常点 的处理情况 等。 5 要 说明 对 原始测量资料监理 检查 、签署 情况。 6 要说明对 平行观测 的 监理检查情况。 7 对 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及成果的总体评价。 监理单位编写 《 线下工程 沉降 变形 平行观测报告 》 1 要说明平行观测断面设置情况, 核查基准点、观测仪器检校核对 以及观测频率情况 ; 2 原始测量记录,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 3 测点的沉降记录表,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 哈大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 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18 4 要说明平行观测成果与施工单位观测成果的对比分析情况,对于 观测值 异常 情况的分析处理 情况。 5 对于施工单位观测数据进行总体评价。 设计单位编 写 《 线下工程沉降 计算 分析 报告 》 1 说明评估范围内地质及 工程 设计 概况 ,沉降观测设计概况 等。 2 说明不同结构物采用的沉降计算方法 ,根据观测结果修正计算值采用的方法 ; 3 完成计算沉降表,提供观测断面初始计算沉降值和修正后的计算沉降值; 评估 单位编写《 线下工程 区段沉降变形分析评估报告》 1 评估区段概况,包括工程概况、地质概况、测点概况 、测量实施概况等 ; 2 观测 断面和观测 点 及测量网 的平面布置图 与工程结构的纵断面; 3 根据精测网 复测 结果对观测高程的调整情况; 4 测点的荷载 — 沉降 — 时间变化曲线; 5 测点的荷载 — 沉降速 率的变化曲线; 6 合理的评估方法的确定; 7 区段纵断面工程类型与 基础沉降沿线路纵向的分布图表 ; 8 对存在问题的测点及区段的专题报告; 9 关于区域沉降 和桥梁变形 的专题报告。 10 评估区段是否达到无 砟 轨道铺设条件; 哈大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 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19 4 沉降变形测量 哈大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隧道 、路基 等 结构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 路基(含过渡段)、 桥 涵 、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哈大 高速铁路 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 的变形监测网, 覆盖范围 一般不宜小于4 公里, 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 CPI、 CPII和水准基点。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 CPI、 CPII 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测量时,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有关规定。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本线沉降变形 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表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沉降变形 测量等级 垂直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 观测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 mm) 相邻沉降变形点的 高差 中误差( mm) 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 mm) 二等 177。 177。 177。 三等 177。 177。 177。 哈大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 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20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 等精度观测 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 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 沉降变形等级二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 的技术要求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按下表执行: 表 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mm) 每站高差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2 F 3 R DS05 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三等 4 F 6 R DS05 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注: F – 附 合 线路或环线长度, km R 检测已测测段长度, km 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 平面 控制 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哈大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 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21 本线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 软土地基等设计有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 ,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表 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 mm) 平均边长( m) 测角中误差( ) 最弱边相对 中误差 作业要求 一等 177。 < 300 177。 ≤ 1/250000 按国家一等平面控 制测量要求观测 < 150 177。 ≤ 1/120200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 制测量要求观测 二等 177。 < 300 177。 ≤ 1/120200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 制测量要求观测 < 150 177。 ≤ 1/7000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 制测量要求观测 三等 177。 < 350 177。 ≤ 1/7000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 制测量要求观测 < 200 177。 ≤ 1/40000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 制测量要求观测 四等 177。 < 400 177。 ≤ 1/40000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 制测量要求观测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 三类, 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1 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 CPI、 CPII 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 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 哈大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 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22 75020030040025015045040012345 注: 1-盖; 2-砖; 3-素土; 4-贫混凝土; 5-冻土线 图 基准点标石埋设图 2 工作基点。 要求 埋设在稳定区域, 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 工作基点 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加 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 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3 沉降变形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 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 3 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检测。 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但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次哈大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 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23 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 6 个月进行 1 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 3 个月进行 1次复测。 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的沉降量进行监测, 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 2 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 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 测量工作 基本 要求 ,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 严格按 水准 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观测, 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2 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 目的, 各次观测 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 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 水准 尺 , 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 和观测方法 进行 ,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实行 “ 五固定 ” 即 “ 固定哈大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 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24 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 ” ,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 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 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特殊情况下处理方法: 1 针对 低矮桥墩、异 型桥墩,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况,施工单位应在测量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倒尺的方法进行,但需要注明,避免数据处理错误。 2 对基坑太深引起的尺长不够,高涵洞路基未填 筑时高程不好传递等类的特殊问题,由施工单位向评估单位提出实施方案 ,由评估单位确 认。 沉降观测均采用 精密 电子水准仪,不得采用光学水准仪。 测段观测完成后 , 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 查分析报告。 ,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对架梁、运梁车通过 、天气情况 、 地下水影响情况 等 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哈大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 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25 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应 使用 DS05 级 及以上 的电子水准仪 ,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检定期内。 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 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 15″。 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 应根据仪器的提示 进行重测。 ,沿同一路线进行。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20)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 观测时,视线长度≤ 50m,前后视距差≤ m,前后视距累积差≤ m,视线高度≥ ,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 ,两次所测高差之差≤ mm,检 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 观测时,一般按后 前 前 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 1)往测:奇数站为后 — 前 — 前 — 后 偶数站为前 — 后 — 后 — 前 ( 2)返测:奇数站为前 — 后 — 后 — 前 偶数站为后 — 前 — 前 — 后 每一测段 必须为 偶数测站 结束。 观测前 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并进行 仪器预热。 测量中避 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 尽量 避免视线被遮挡,要求 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 20%; 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 仪器需 装遮光罩。 哈大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 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26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 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 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 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 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 确保水准尺垂直。 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 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 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细则》规定的格式整理数据,并按要求提交。 元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