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复习总结内容摘要:

况,确定适合本企业特有的会计科目。 第二节 账 户 一、账户的概念 ,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是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同时它又具备自己一定的格式,即结构。 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 ( 1)联系 ①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②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 2)区别 ①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②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系统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 ③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 填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账务报表所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账户和会计科目这两个概念已不加严格区别,往往是互相通用。 二、账户的分类: : ( 1)根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同科目); ( 2)根据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 3)根据账户与财务报表的关系,账户分为资产负债表账户和利润表账户。 账户的分类只比会计科 目的分类多了第三种,前两种基本一致。 ,或一级账户,简称总账,它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 在总分类账户中,一般只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它可以提供概括的核算资料和指标,是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资料的综合,总账以下都统称为明细账户。 ,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 对于明细账的核算,除了用货币计量以外,必要时还需要用实物计量、或者用劳动量单位来计量。 明细账是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指标,它是对总账账户的具体化和补充说明。 , 都是核算和反映同一事物,只不过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有所不同。 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 从其提供指标之间的关系来看,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起到控制和统驭作用,而明细分类账户对其总分类账户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 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目前账户的基本结构有两种表示方式,一种是实际会计工作中的账户结构形式(开字账户式),另一种是会计学习和审计工作中的账户结构形式( T 型账户式)。 账户的基本结构应同时具备以下内容: ( 1)账户的名称,即会 计科目; ( 2)日期和摘要,即记载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 3)凭证号数,即说明记载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 4)反映增加方和减少方的金额及余额。 在会计实务中,账户是根据以上的基本内容来设置登记账簿的(即第七章第三节中的各种账簿格式)。 型账户式。 为了说明上的方便,上述账户的基本结构通常简化为 T 字账(丁字账),丁字型账户的基本结构如下: 账户的左右两方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账户余额一般与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通过账户记录的金额可以提供期初余额、本 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四个会计核算指标。 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均为本期间的发生额合计数。 本期发生额是一个动态指标,它说明的是某一时期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余额是一个静态指标,它说明的是资产或权益在某一时日增减变动的结果。 本期的期末余额就是下期的期初余额。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期末余额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期末余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减少额=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期末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是记在账户左方还是右方、账户的余额反映在左 方还是右方取决于 :账户的性质和类型。 第四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一定的记账符号,在账簿中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 会计上的记账方法有两种: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除了有关债权、债务的现金收付业务以外,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特点:单式记账法记账手续简单,但是由于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即资金从何处来 ,又往何处去),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因此,这种记账方法,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已不再采用。 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根据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在世界及我国的会计发展史上曾经采用过和正在采用的复式记账法有:“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等。 各种复式记账法在其基本原理相同的条件下,主要表现为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 公式的不同。 我国在 1993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从 1994 年起统一全国企事业单位的记账方法为“借贷记账法”。 从而确立了借贷记账法的地位。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 1)由于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含义和符号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 13 世纪的意大利。 “借”、“贷”二字 是纯粹的记账符号,用来标明记账的方向,以反映资产的存在和权益的增减变化。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借贷记账法一般以“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为理论基础。 这种资金平衡关系是借贷记账法进行记账的必然结果。 据此,我们可以从账户余额的方向判断账户的性质。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二、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账户借方记录资产 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类账户余额 =期初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账户借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贷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 =期初余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账户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入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 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 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 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总结: 借方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的转销; 贷方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成本的转销,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 借贷作 为记账符号,指示着账户记录的方向是左边还是右边。 一般来说,各类账户的期 末余额与记录增加额的一方都在同一方向,即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及所 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因此,根据账户余额所在的方向来判定账户性质 成为借贷记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表 4- 1 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 账户类别 借方 贷方 余额方向 资产类 增加 减少 借方 负债类 减少 增加 贷方 所有者权益类 减少 增加 贷方 收入类 减少(或转销) 增加 一般无余额 费用和成本类 增加 减少(或转销) 一般无余额 说明: ①在借贷记账法下,可以设置双重性质的账户,双重性质账户是指既可以用来反映资产,又可以用来反映负债的账户。 例如:会计科目表中“共同类”账户,该类账户有时表现为资产,有时表现为负债,关键是其余额的方向。 如果期末有借方余额则是资产,如果期末有 贷方余额则是负债。 ②如果此账户的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的方向相同,说明账户登记项目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性质未变;如果期初余额在借方,期末余额在贷方,说明此账户登记项目已从期初的资产变为期末的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如果期初余额在贷方,期末余额在借方,说明此账户登记项目已从期初的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变为期末的资产。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在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实际运用中,分为如下两个步骤: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 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①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查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②余额试算平衡法。 余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查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余额试算平衡法的分类。 根据余额时间的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种。 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 计算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 计算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每个月结束时,在已经结出各个账户的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后,试算平衡通常是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试算平衡表进行的,一般在月末编制试算平衡表。 试算平衡表的格式分两种:一种是将本期发生 额和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分别编制;另一种是将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试算平衡合并编制在一张表上(见表 4— 2)。 表 42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余额试算平衡表 年月 单位:元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合计 注意:必须指出,试算平衡只是通过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借贷不平衡,就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计算有错误。 但是如果借贷平衡,却不能肯定记账没有错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平衡。 如果在有关账户中重记或漏记某些经济业务,或者将借贷记账方向弄反,或者借贷双方发生差错的金额正好相等,就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还需要采取其他 的对账方法进一步查实。 第三节 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会计分录就是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它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是账户记录的依据。 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 例:从银行提取现金 2020 元。 借:库存现金 2020 贷:银行存款 2020 其书写格式:先写借后写贷,借贷方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要分行、错开写。 二、会计分录的分类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 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 通常情况下,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简单会计分录。 应当指出,为了保持账户对应关系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朋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 为了保持总账和明细账的一致,在登记时,要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 所谓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根据同一会计凭证 ,即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登记,又在有关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详细登记。 按照平行登记的方法,登记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登记要点可以概括为:同期、同方向、同金额。 对于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必须在同一会计期间记入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