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报批稿)20xx1109(1)内容摘要:
E 膜)、加贴隔热膜等措施,但应满足可见光透射比限值的要求; 3 东、西朝向(东或西偏南 60176。 至东或西偏北 30176。 范围)的外窗应设置 挡板式遮阳或可以遮住窗户正 面的活动外遮阳; 4 南向外窗应设置水平遮阳或活动外遮阳; 5 东、西向 窗墙面积比大于或等于 时, 南向窗墙面积比大于 时, 必须设置能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 6 屋顶天窗宜采用玻璃遮阳和活动内遮阳相结合的遮阳形式 ; 7 外遮阳措施应满足安全、美观、防风雨侵蚀、便于操作和维护等要求 ; 8 窗的内遮阳措施,宜采用 浅色或带铝箔材料做成的窗帘、百页等。 外窗 热工计算时,不计入内遮阳的遮阳效果。 外门窗 (幕墙) 与墙体间的节点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外门窗 (幕墙) 框与墙体之间的 缝隙,应采用弹性发泡高效保温材料填充, 并采用耐候防水密封胶嵌缝防水; 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填缝; 2 采用玻 璃 幕墙时, 窗槛墙、防护栏板、 隔墙、楼板或梁柱与幕墙间的 空 隙 内 ,应填充保温、防 火 材料 密封 ,并符合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 3 门窗洞口 四 周 侧 边墙面,应做保温处理 ,保温层厚度不 应少 于 20mm; 4 外凸(飘)窗的 不 透光部分(顶部、底部、侧边)应采取保 温 隔热 措施 ,其 传热系数不 应大 于 178。 K。 公共建筑的屋顶和外墙宜采取下列节能综合措施: 1 建筑外墙饰面及屋顶面层 宜采用浅色外饰面(如浅色涂料 、 浅色石材 、 浅色饰面砖),以减少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 低层 、 大空间建筑屋面宜采用反射隔热涂料。 采用反射隔热 涂料时,夏季热工性能的改善值可按本实施细则附录 D 进行计算。 2 外墙 保温 ,应优先采用 外保温或 自保温系统。 当采用内保温系统或采用外、内保温系统复合做法时,应加强对屋顶、外墙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措施, 做好柱、梁、过梁等热桥部位细部节点处理, 防止热桥部位冷凝结露 ; 3 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 外墙外保温系统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 建 11 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超过 24m的 高层公共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有机保温材料时,应在窗口上侧设置不燃保温材料组成的防火构造措施, 具体做法应按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 当有外幕墙装饰时, 幕墙与建筑外墙间的保温材料应采用无机不燃保温材料。 4 采用轻 质围护结构体系的屋顶、外墙(如 钢 木 结构建筑),其构造层外侧宜设置封闭空气间层或设置高反射率的阳光反射 隔热 膜(如加筋铝箔),以提高屋顶、墙体的隔热性能; 5 有条件时,屋顶宜采用 各种不同构造形式的保温、隔热措施, 平 屋顶宜采用屋顶绿化, 提高屋顶的保温隔热性能。 外墙体细部构造设计: 1 外墙 出 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篷、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装饰线条、结构性遮阳(水平或垂直) 等热桥部位 ,应采取保温 隔热 措施; 2 外凸(飘)窗、凹入式空调室外机(内置式)壁龛,其外窗上下、侧面不透明的悬挑 混凝 土 薄板、分隔室内外的薄墙 ,其 传 热系数不应大于 (m2178。 K); 空调室外机 开向室内 的检修小门, 其传热系数不应大于 (m2178。 K); 3 非透明幕墙(石材、铝板等)的结构墙体表面,应按外墙热工要求进行保温、隔热设计,并考虑幕墙金属构件热桥的影响,外墙 平均传热系数应降低 10%。 底层楼、地面设计 1 底层为架空层, 或 外墙上有通风洞孔 的架空地面 ,架空部分的楼地面按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设计; 2 底层为有外门窗的车库或半地下、地下车库、贮藏室,其车库、地下(半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按采暖空调房间与非采暖空调房间的楼板进行设计;当底层为开敞式车库或其它开敞式用房以及外墙上窗户为百页通风窗时,楼地板按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设计; 3 地下商场 (或其它非设备、非车库类公共用途房间)的地面结构不论是否直接接触土 壤 ,均按地面热阻限值进行设计; 4 地下商场(或其它非设备、非车库类公共用途房 间 )顶板上层也为公共建筑时,177。 层处地 面 (楼板)可不作保温处理; 5 公共建筑 顶层位于住宅下的部分楼面, 传热系数 应 小于或等于 (㎡178。 K); 6 直接与土壤接触的 底层地面宜设保温层并作防潮处理。 外墙、屋顶变形缝盖口构件内侧,应采用足够厚度的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封闭。 12 特殊建筑 和 部位的节能设计 办公楼、科研楼、招待所 、公寓 式 办公楼 等敞开式外廊的公共建筑 ,其临外走廊的门窗、墙体均 应 按外围护结构进行保温、隔热设计。 在确保 使用 功能空间保温、隔热处理的围合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其开敞式楼梯间、卫生间 部分 的外墙可不作保温处理。 高出主体建筑屋面二层及二层以下(每层面积小于等于 200 ㎡ )的出屋面楼梯间、贮藏室、物品库、设备用房等无人员长时间停留的房间,可不做保温、隔热设计。 但 高 出屋面的电梯机房,应做好屋顶 、 墙体 、 门窗 的保温、隔热设计。 凡附建于公共建筑内的无人员长时间停留的设备用房(如变配电房、柴油发电机房、锅炉房、空调、制冷、通风机房、水泵房等)、服务用房(洗衣房 、贮藏室);库房(如汽车库、摩托 车库、自行车库、专用库房 ; 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中不 需 设空调、除湿设备的 集中书库、 专用库房),当可以集中划分为一个独立空间,且不影响公共建筑其余部分保温、隔热处理的围合性与完整性时,该独立空间的 外 围护结构可以不做保温隔热处理。 否则应与公共建筑部分统一处理,以确保保温、隔热处理的围合性与完整性。 附建于临街建筑中向市民开放的 具有自然通风条件的 公共卫生间,该局部外围护结构可不做保温隔热处理,但要确保公共建筑 主体 部分 保温、隔热 处理 的围合性与完整性。 没有自然通风条件的公共卫生间,应做保 温 隔热处 理。 附建于汽车销售店的库房部分,可不做保温、隔热设计,但要确保 建筑主体 部分保温 、 隔热处理的围合性与完整性。 与上述特殊部位相邻的墙体,其传热系数不应大于 (㎡178。 K)。 下列建筑 和部位 可 不做节能设计: 1 独立建设的各种机电设备用房、能源站房(变配电房、柴油发电机房、锅炉房 、空调、制冷、通风机房、水泵房等 ) ; 2 独立建设的 无温湿度要求的库房(汽车库 、自行车、摩托车库;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中的书库、专用库房等 ) ; 商业物流库房; 3 敞开式 的农 贸市场 、建筑材料市场 ; 4 敞开式 自然通风的体育场馆等; 5 无采暖、空调要求的地下建筑; 6 四周与室外相通或与主体建筑之间以连廊相通的楼电梯交通核心部分。 符合上述条件,允许不做保温、隔热的围护结构部分,应在设计文件中加以说 13 明或用图示给予区分。 特殊建筑类别的界定 符合下列条件或情况的建筑, 应按公共建筑进行节能设计: 1 部分 位于居住建筑下部 , 且绝大部分为独立沿街建造 或连结于两幢居住建筑 之间 的商铺; 2 全部位于居住建筑下部的一层及多层大空间大型商场 或其它 类型 公共建筑物(包括裙房部分); 3 工业建筑中,位于车间端头或位于某一层 ,可以自成一区的办公、会议等工业车间办公、生活辅助以及可以独立分区的附建或独立建设的生活用房(如厨房、餐厅、会议厅、浴室、职工活动室、健身房等); 4 每套设有专用卫生间和简易厨房,可供办公兼作住宿的公寓、公寓式办公楼 ;公寓式酒店 、 招待所、 疗养院的住院楼 及设有 集中 空调系统的留学生公寓(宿舍)、研究生宿舍 等; 5 独立建设且有人长时间停留的值班室、传达室、接待室 ,小商铺、饮食(小吃)店 、咖啡店 等 ; 6 附建于居住建筑下部 、 层数在三层及三层以 上 具有多种公共使用功能(如会议、棋牌、健身、娱乐、餐饮等)的小区会所、公共活动场所 ; 14 5 建筑 围护结构 节能设计的综合 判断 当设计建筑的各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外门窗 (包括透明幕墙) 各朝向平均窗墙面积比、传热系数 、遮阳系数 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或优于 本 实施细则 第 4 章的规定性指标时,可直接判定该设计建筑为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建筑。 当所设计建筑不能完全符合 本 实施细则 第 4 章的规定性指标时,则必须采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对设计建筑进行 节能 综合 判断。 在进行设计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时,首先计算 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然后计算所设计建筑在相同条件下的全年 采暖和空调能耗;当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时,判定所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节能要求。 当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时,应调整设计计算参数(如增加墙体、屋面保温层厚度,或提高外门窗热工性能 等 )重新计算,直至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 调 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 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的参照建筑,其形状、 大小、朝向、内部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 应 与所设计建筑完全一致。 当所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大于 本实施细则 第 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窗墙面积比符合 本 实施细则 第 条的规定。 当所设计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大于 本 实施细则 第 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符合 本 实施细则 第 条的规定。 参照建筑所有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 取值 应完全符合 本 实施细则 第 4章的规定。 在进行权衡判断 计算时,气象参数应采用 本 实施细则 配套提供的 合肥市 气象参数。 所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的计算应按 本实施细则 附录 B 的规定进行。 进行围护结构 节能设计 综合 判断的设计项目,其主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应 满足或优于 表 的 要求后,方可进行。 15 表 进行 综合 判断的设计项目主要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限值 屋顶 K, [W/(㎡ /K)] 外墙Km[W/(㎡178。 K)] 架空楼板 K [W/(㎡178。 K)] 外门窗 (包括透明幕墙 ) 天 窗 K [W/(㎡178。 K)] K[W/(㎡178。 K)] SW 重质结构 ≤ ≤ ≤ ≤ ≤ ≤ 轻质结构 ≤ ≤ ≤ ≤ ≤ ≤ 注: 当东 、西 向窗墙面积比大于 , 南向窗墙面积比大于 时, 外窗必须设置能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 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采用动态计算方法,用软件实现计算。 16 6 采暖、空气调节和通风节能设计 一般规定 采暖、空气调节系 统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并以此作为选择冷热源设备、末端设备、确定管径、选择自控和调节阀门等的计算依据。 应根据空调房间或空调区域人员的群集情况、在室率和设备、照明的同时使用率,以及空调系统所服务空调房间或空调区域的同时使用系数,按下列规定计算确定空调系统的总冷负荷。 1 空调系统所服务空调房间或空调区域的同时使用系数,对不同功能的房间按照实际使用时段叠加分析确定;对相同功能的房间宜按表 确定。 表 空调系统所服务空调房间或空调区域的同时使用 系数限值 空调系统所服务空调房间或空调区域的名称 同时使用系数限值 办公用房 ≤ 宾馆客房 ≤ 会议用房和餐饮房间 ≤ 文体娱乐用房 ≤ 2 空调系统的新风冷负荷,对于出现最多人数的持续时间小于 1h的房间,所需新风量按室内平均人数确定,该平均人数不应少于最多人数的 1/2。 3 空调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取值应符 合第 条 的规定。 4 系统采用有排风热回收装置时, 在该系统 的房间或区域的计算冷负荷中扣除计算热回收负荷的 60%。 冷量和热量的计量,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采用区域性冷源和热源时,在每栋公共建筑的冷源和热源入口处,应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 2 公共建筑内部 应 按经济核算单位分别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 应 合理确定冷热源和风机机房的位置, 配合 建筑 专业 平面设计 , 缩短冷热水系统和风系统的输送距离。 17 采暖和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应通过水力计算 确定 ,应 确保水泵的工作点在高效区。 采 暖 集中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公共建筑中的高大空间如大堂、候车 (机 )厅、展厅等处, 宜采用辐射采暖方式,或采用辐射采暖作为补充。 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的管路,宜按南、北向分环供热原则进行布置,并分别设置室温调控装置。 集中热水采暖系统每组 (或每个房间的 )散热器或地面辐射采暖每个环路,应配置与系统特性相适应的、调节性能可靠的自力式温控阀或手动调节阀。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应根据热负荷计算确定。 确定。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报批稿)20xx1109(1)
相关推荐
抹,避免砼产生收缩裂缝。 ( 5)、在板面最后一次压抹完成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一层,在天气炎热和风力较大时还应加盖麻袋一层,避免砼暴晒和大风刮开薄膜,影响砼养护质量。 根据气温一般 在 12h 后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14d。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5℃时,不得浇水养护。 ( 6)、在现浇板养护期间,在砼浇筑完后 12h 以内不得上人踩踏和堆放任何材料。 在砼浇筑完成 24h 以内
hority] in a form consistent with applicabl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and acceptable to both Parties, the Land Use Certificate has been issued in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in a form consistent with
内容的同时,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记录病人的费用。 这种结构可保证将来每增加一个新的辅诊业务功能,即可将其自动地纳入到计算机收费系统中。 恰当处理医疗与收费的关系 按上述病人信息和费用信息两条主线的原则,在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多数环节上,都存在为医疗服务和为收费服务的问题。 诊断治疗用语是描述性的自然语言;而病人费用自动 划价,要求收费项目是规范的、固定的。 在面向医疗与面向收费之间存在着矛盾
信息发布情况尤其是重点领 域信息公开情况进行通报,指出存在问题,对工作开展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点名批评,限期整改。 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在政务公开考核中予以扣除相应分数。 目前,我市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已形成制度健全、目录细致规范、各单位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各单位共计发布信息 11000余条,专栏日均点击量达到近万人次,重点领域信息发布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有效回应了社会关注
进行工作期望、工作表现和未来发展方面的相互沟通提供了一个全面且易于操作的管理工具。 2.建立绩效提升的正反馈机制 绩效管理强调持续的绩效沟通与指导,以帮助员工达成任务目标;并与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相挂钩,形成一个不断强化的正反馈过程,促进员工绩效的改善,从而推动技术开发部业务发展和效益提高,最终实现技术开发部技术开发和管理水平的 不断提升。 第四条 绩效管理原则 1.过程控制原则
认为不能贷款的,经部 门经理、必要时经公司主要领导同意终止该项目。 如同意,则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第五条 信贷报告的审查。 信贷报告经信贷部经理审核签字后,移送公司风险管理部审查,风险部应就该贷款项目的风险大小、可行性、担保措施的合法合规性等方面提出审查意见,审查过程中,可以向经办人员提出质询或要求补充资料、补充调查。 第六条 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