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福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方案内容摘要:

Δ 允许 : L≤ 50m为 10mm; L> 50m为 L/5000或 20mm。 1 对于一座桥不仅要进行单个墩台的沉降分析,同时也要对全桥作综合评估,控制相邻桥墩的不均匀沉降。 当桥长很大时可根据地质情况和施工进度划分部分区段。 2 对于单一墩台的观测数据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归纳、 分析:架梁之前、架梁后至铺设二期恒载前、铺设二期恒载后至钢轨锁定前、钢轨锁定以后。 综合评估时,对于预制梁桥,分桥墩台混凝土施工后、架梁前及架梁后三阶段进行;对于原位施工的桥梁及涵洞,基础沉降应根据实际施工状态及荷载变化情况,划分为基础施工完成~桥墩完成、架梁前后、架梁后至铺设钢轨之前、铺设钢轨至钢轨锁定之前、钢轨锁定之后至正式运营之前、正式运营之后等多个阶段。 3 桥涵 沉降预测采用 的 曲线回归法 参照路基执行。 隧道工程沉降评估 判定标准: 1 当 地质条件较好、沉降趋于稳定且设计及实测沉降总 量不大于 5mm时,可判定沉降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2 预测的隧道基础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 15mm。 评估方法 1 隧道基础的沉降预测评估方法参照 路基 执行。 南钦高速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25 过渡段 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 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 判定标准: 过渡段不同结构物间的预测差异沉降不应大于 5mm,预测沉降引起沿线路方向的折 角不应大于 1/1000。 评估方法 过渡段工程 的沉降预测评估方法参照 路基 执行 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按工期安排计划和施工单位管段进行区段划分,评估区段长度的划分应根据不同结构物的分布情况,结合架梁、铺轨等的具体情况综合确定。 区段长度一般不宜少于 5km,宜包括桥涵、隧道、过渡段等不同结构物,并注意评估区段之间的衔接问题。 在对桥梁、隧道和过渡段等不同结构物的基础沉降变形预测评估完成后,应绘制区段或全线的沉降预测变形曲线,进行综合评估,确认其满足铺设无碴轨道的要求。 对于结构物沉降值超过设计要求,但沉降均匀且范围较长的地段,应进行专题研究确定评估标准。 南钦高速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26 7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数据传输流程 准备阶段: 1 施工单位以标段为单位提交“ 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表 1 “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要求将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同步提交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2 设计单位根据观测断面布设的位置,填写附表 15“沉降设计值表”中沉降设计值栏, 同步提供电子文件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评估单位。 3 设计单位提交全线地质纵断面图电子 文件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测量阶段 1 组织要求: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以标段为单位按照时间要求提供文件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具体文件格式要求详见下节。 2 观测数据处理文件: 要求提供以下电子文件,每个月提交 1 次。 其中观测手簿文件还需提供纸介质文件,每 3 月提交 1次。 ( 1)电子水准仪原始观测数据: ( 2)控制点文件 ( 3)观测手簿文件 ( 4)高差文件 ( 5)平差文件 南钦高速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27 ( 6)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 ( 7)平差计算文件 ( 8)平差成果文件 3 成果输出文件: 要求提供以下电子文件,每个月提交 1 次;提供 纸介质文件,每 1 年提交 1 次,作为最终《 线下工程沉降 变形 观测工作报告 》、《 线下工程 沉降变形 平行观测报告 》的组成部分。 要求每次数据均从观测原点开始至提交时间。 ( 1)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 2)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 3)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 ( 4)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4 其它文件: ( 1)断链表:施工单位以标段为单位提供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 2)沉降设计值表:评估单位将观测值与设计值相差较大的观测点数据电子文件提交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提供沉降设计值表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给建设 单位和评估单位; 5 工作基点复测报告: 因牵涉区域沉降,问题复杂,报告的详细组成内容和要求在后面以补充规定形式另行下发。 6 特殊问题报告: 施工单位提交观测过程中特殊问题报告。 对观测过程中发生的沉降值南钦高速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28 异常、测点破坏后恢复等情况应及时提交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监理单位发现平行观测与施工单位观测存在较大差异时应及时提交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7 施工单位完成《 线下工程沉降 变形 观测工作报告 》。 评估阶段 1 评估单位将区段评估报告以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提供建设单位; 2 评估单位提供数据库电子文件 给建设单位。 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数据传输要求有电子文件和纸介质文件。 其中电子文件表格要求采用EXCEL( *.xls)格式,图形文件采用 CAD(*.dwg)格式,报告采用 WORD( *.doc)格式;纸介质文件要求相关单位签署盖章。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示意图 1 施工单位由测量队负责处理观测数据形成文件,逐级上报给工区和标段项目部,以标段为单位汇总后按时提供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2 施工单位提交文件夹执行以下命名规则: 南钦高速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29 一级文件夹以标段号命名,京沪全线共六个标段,则 分别命名为:“一标段、二标段 … 六标段”。 二级文件夹以观测时间命名,如包含 08 年 10 月到 08 年 11 月的数据,则命名为“ 08100811”。 三级文件夹以工区号命名,分别命名为:“一工区、二工区 … ”。 四级文件夹以测量队命名,分别命名为:“一测队、二测队 … ”。 五级文件夹按测量日期命名,如 2020年 3月 4日观测则命名为 090304;如当天有 4台仪器观测数据需要处理,则按 090304( 1)、 090304( 2)、 090304( 3) 090304( 4)命名。 五级文件夹内应包含电子水准仪的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和控制点高 程文件,以及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生成的观测手簿文件、高差文件、平差文件、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平差计算表文件、平差成果文件,说明文件。 原始观测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以“标段号 工区号 测队号 观测日期 .后缀名”的格式为准。 例:一标段、 2 工区、 4 项目部在 08 年 10 月 11 日进行的观测文件,文件名可命名为“ 或 ”。 原始观测文件常见形式一种为Leica DNA 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名为 GSI 格式的文件,另一种为 Trimble Dini 系列仪器生成的后缀 名为 DAT 格式的文件,两种文件格式不同。 后缀名根据仪器型号的不同由仪器自动生成,计算人员不得改变。 控制点文件命名规则 控制点文件名应与相应的观测文件名同,仅在后缀名上加以区分,控制点高程文件以 .BM1 为其后缀名。 例:观测文件名为 或,其相应的控制点名应为。 南钦高速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30 BM1 文件的格式如下: 点号 1,高程 1 点号 2,高程 2 点号 3,高程 3 …… 其余文件命名规则 其余文件均根据原始观测文件与控制点文件进行 计算得出,文件名均与观测文件名同名,根据不同文件的类型定义其不同的后缀名。 观测手簿文件: 高差文件: 平差文件: 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 平差计算文件: 平差成果文件: 说明测量时的天气情况,温度,另外对测量过程中发生的超限重测、测点破坏后恢复等特殊情况需要说明。 .3 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观测点编号 观测点的编号是观测点的标识,简洁明了的反映该观测点所在里程、观测点的类型、观测点位置。 为保证每个观测点的编号均为全线唯一的,同时便于在电子水准仪中输入,测点编号采用以下格式: 里程 测点类型编码 测点位置编号 里程采用 7位阿拉伯数字,前 4位为公里标,后 3位为百米标(取整);测南钦高速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31 点类型编码采用 1 位英文字母;测点位置编号采用 1 位阿拉伯数字;测点编号共计九位。 各种测点的测点类型编码及测点位置编号详见表。 1 测点类型英文字母编码及测点位置编号表 测点类型 测点类 型编码 测点位置 及其对应的测点位置编号 沉降板 L 基底 (1)、路基面 (2) 观测桩 G 左 (1)、右 (2)、中 (3) 分层沉降观测点 F 中 (1) 位移边桩 W 左 (1)、右 (2) 剖面管 P 基底 (1)、基床底层顶面 (2) 承台观测标 C 观测标 1(1)、观测标 2(2) 墩身观测标 D 左 (1)、右 (2) 桥台观测标 T 观测标 1(1)、观测标 2(2) 、观测标 3(3) 、观测标 4(4) 梁体徐变观测标 X 左 1(1)、右 2(2)、左 3(3)、右 4(4)、左 5(5)、右 6(6) 涵洞观测标 H 左 1(1)、左 2(2)、中 3(3)、中 4(4)、右 5(5)、右 6(6) 隧道观测标 S 左 (1)、右 (2) 例如, DK40+: 0040100G1; DK500+ 的桥墩右侧观测标的测点编号为: 0500315D2。 桥梁承台和墩台的测点均采用相应墩台的中心里程;涵洞采用中心里程;梁体采用跨中里程。 观测过程中的点号输入: 在观测过程中,电子水准仪所有的点号均需要全名输入,不得有任何省略。 转点输入 所有转点均以“ Z”字母表示,不得以任何其他类型的点号代替。 南钦高速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32 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录入要求 1 工程类型:路基、桥梁、涵洞、隧道、过渡段。 2 测点的类型有:沉降观测桩、沉降板、深层沉降仪、位移边桩、剖面管、承台观测标、墩(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隧道观测标。 3 测点位置:按照下表输入: 测点位置属性表 测点类型 可选的位置属性 说明 沉降板 基底、路基面 \ 观测桩 左、中、右 \ 位移边桩 左、右 \ 承台观测标 观测标 观测标 2 观测标 1指 左侧小里程角处的观测标、观测标2指右侧大里程 角处的观测标 墩 (台 )观 测标 观测标 观测标 观测标 观测标 4 对于墩身: 观测标 1为左侧观测标,观测标 2为右侧观测标。 对于桥台设置四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在小里程左侧,观测标 2设置在小里程右侧,观测标 3设置在大里程左侧,观测标 4 设置在大里程右侧。 梁体观测标 左 右 左 右左 右 6 左 1指小里程端左侧,右 2指小里程端右侧,左 3 指中间断面左侧,右 4指中间断面右侧,左 5指大里程端左侧,右 6 指大里程端右侧 涵洞观测标 左 左 中 中右 右 6 左 1指线路左侧小里程的观测标、左 2指线路左侧大里程的观测标,中 1 指线路中心小里程的观测标,中 2 指线路中心大里程的观测标,右 1 指线路右侧小里程的观测标,右 2指线路右侧大里程的观测标; 隧道观测标 左、右 \ 其他情况 根据实际位置输入 如剖面管可输入“基底”、“基床底层顶面”。 南钦高速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33 4 距线路中心:输入测点位置到中线的距离,单位为 m。 左侧为负值,右侧为正值,中心为 0。 5 填挖高度:当观测点所在位置的工程类型为路基、涵洞、过渡段时,输入该测点处路基面的填挖高度,单位为 m。 6 观测点处基底处理的类型,各种工程类型的基底处理类型按表 入 : 基底处理类型表 工程类型 可选的基底处理类型 路基 强夯、换填、排水固结、搅拌桩、旋喷桩、 CFG 桩网(板)、管桩网(板) 桥梁 明挖基础、嵌岩桩、摩擦桩 其它 根据实际的地基处理类型填写 7 压缩层厚度:输入观测点处基底压缩层的厚度,单位为 m。 8 处理深度:输入观测点处基底处理的深度,对于换填输入换填厚度、路基桩基输入桩长、桥梁桩基输入桩长,单位为 m。 9 工程名称:输入观测标所处工程段落的名称,例如: XX 大桥, XX隧道等。 10 测点属性填写要求 不同类型的观测点需录入的属性信息有所不同, 需要填写部分详见下表。 南钦高速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34 观测点属性信息表填写要求 测点编号 工程类型 测点类型 冠号 里程 测点位置 距线路中心 填挖高度 基底处理类型 压缩层厚度 处理深度 墩高 涵顶填土高度 围岩类别 工程 名称 备注 沉降板 ★ ★ ★ ★ ★ ★ ★ ★ ★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