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小学教研工作年度总结内容摘要:
小学毕业考试及格率达 %,优秀率达 %;中考总分过 500 分人数达 525 人,比去年增加 157 人,增长率为 43%,位于全市前列;高考本科过线人数达 1255 人,较去年增加 467 人,增长率为 59%,在全市高中教学工作评估中位居第二,连续两年获得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县区”称号。 二是坚持小学、初中学段每学期进行一次质量抽测,全面落实“四清”、“三严”和“三制”。 在完善各项考务规程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对违反考试管理规则的处理补充规定》,加大了对顶替及监考违犯的追究处罚力度,并对抽测成绩及时进行分析、反馈,托清了各学校、各学科教学的实底,增强了教学指导的针对性。 三是改革小学毕业和初中毕业考试方式,根据我区教学评估实际,今年小学毕业考试由区教研室组织实施,初中毕业考试 放权由各初中组织安排。 5月份,全区 12020多名初中生参加了毕业考试; 6 月份,有 5600 多名小学生参加了毕业考试。 区教研室全程进行了组织,掌握了真实的教学实底。 四是强化规范管理和质量评估,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评估机制。 区教研室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工作意见》和《 历下 区2020 年度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5 月份,各学段采用“听”、“看”、“查”、“问”、“测”等方式,从教师培养、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学成绩等方面对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进行认真的检查评估,为规范各中小学校的教学管理起到良好激励和导 向作用。 五是进一步落实“备课免检制”和“开放式备课”,突出备课的实效性和操作性。 根据市教研室的要求,制定了《 历下 区中小学备课改革的几点意见》,在备课改革上采取了一些措施。 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观看市优秀备课巡回展,吸纳和借鉴外地的备课经验。 先后召开教干、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基层学校、教师意见,对全区中小学备课提出了明 3 确的要求,要从实用性、实效性出发,强化三个环节(集体备课、随堂听课、教后反思)、落实三个过程(以听促备、以说促备、以考促备)、区分两个层次(新教师和老教师,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单元备课和课时。历下区小学教研工作年度总结
相关推荐
( 4) 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 开设置(注:如需合用一只配电箱,动力线和照明线应分路设置)。 ( 5) 各操作面的用电设备配备专用开关箱(大的操作面另增设分电箱),做到单机单闸,开关箱内必须设专用漏电保护器,且金属外壳电箱应作接地、接零保护,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外系统保持一致。 线路布置形式 ( 1) 本工程用电线路布置形式为: 本工程业主提供 1 个 250KVA 的配电柜。 配电柜分设 4
% 且≤ 30 成排管道间距 15 交叉管外壁或隔热后间距 20 注 :L 为管子的有效长度 塑料管 ,管底部垫 150mm厚 5~40mm碎石 ,再垫 50mm厚细砂 ,并用细砂填至半管处 ,夯实 ,再用素土回填至地面; B.本工程主要有 HDPE(高密度聚乙烯 )管和 HDPE 双波纹管 ,HDPE 管采用热熔连接, HDPE双波纹管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 C. HDPE 管热熔连接时
0%(但不小于 10 只)进行模拟响应火灾试 验和故障报警抽验,被抽验探测器的试验均应正常; 消防控制室内操作起、停消防泵 1~ 3 次;消火栓处操作起泵按钮按 5%~ 10% 比例 抽检;水流指示器及电动阀等按实际安装数量 10~ 30%的比例进行末端放水试验,上述 28 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第三节 水喷淋系统安装调试 一、施工工序 系统材料设备安装前检验 → 支吊架制安 → 管道制安
( 1)基面清理 a 钢结构工程在涂装前先检查钢结构制作,安装是否验收合格。 涂刷前将需涂装部位的铁锈、焊缝药皮、焊接飞 物、油污、尘土等杂物清理干净。 b 为保证涂装质量,采用自动喷丸除锈机进行除锈。 除锈方法是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连续不断地用钢丸冲击钢构件的表面,把钢材表面的铁锈、油污等杂物清理干净,露出金属本色的一种除锈方法。 这种方法效率高,除锈彻底,是比较先进的除锈工艺。 (
,需要了解整个厂区的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 监控 中心电视 墙 由八台三星 21 寸纯平监控器与 42 寸等离子组成。 系统供电 : 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后备电源均由甲方提供, 防雷系统 : 对于监控系统而言,机房设备被雷电破坏的 入侵途径主要在机房的电源系统。 该部份由甲方提供,故不需另外设计 系统 联接 : ,一路进监视器,另一路分别接进三台监控主机。 VGA 信号接进一个三进一出的 KVM
复核预埋尺寸,平整支承面、清理柱顶砼渣,保证支承面的相对水平。 ( 2)构件的吊装: 钢 梁地上拼装及吊装。 钢 梁吊装前以地面为工作平台进行拼接,按设计要求用螺丝拧紧。 A、 钢梁绑扎:合理确定绑扎点,本工程采用两点绑扎的形式,主要注意吊装时的受风影响的情况。 B、 钢梁起吊:本工程主要采用两点平衡起吊,由于考虑到负 载 其它因素的作用,起吊的过程最少要在梁上绑扎两根缆风绳,提升高度,超过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