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号线工程监控量测监理细则定稿内容摘要:

一个断面,每断面 1~ 3 个测点 由开挖面距监测断面的距离和沉降速率综合决定,详见规范相关条文 初期支护结构净空收敛 收敛仪 每 10~ 30m 一个断面,每断面 1~ 3 根基线 由开挖面距监测断面的距离和收敛速率共同决定,详见规范相关条文 地下水位 电测水位计、 pvc塑料管、可利用降水井 取代表性地段设置 1 次 /2 天 围岩压力及支护间接触应力 土压力盒、频率接收仪 % F s 取代表性地段设 1~ 2个主测断面,每断面5~ 11 个测点 开挖面距监测断面《 2B 时 1~ 2次 /天;开挖面距监测断面《 5B 时1 次 /2 天;开挖面距监测断面 5B 时 1 次 /1周;基本稳定后1 次 /月 选测 项目 土体分层沉降及水平位移 分层沉降仪;测斜仪;多点位移计(洞内观测) ; 与上述主测断面相应设 1~ 2 个主测断面,每断面 2~ 3 孔 开挖面距监测断面前后《 2B 时1~ 2 次 /天;开挖面距监测断面《 5B 时 1 次 /2天;开挖面距监测断面 5B 时 1次 /1 周;基本稳定后 1 次 /月 钢筋格栅应力 钢筋计、测力计、频率接收仪 % F s 与上述主测断面相应设 1~ 2 个主测断面,开挖面距监测断面《 2B 时 1~ 2北京地铁 14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监理 07合同段 监控量测 监理实施细则 13 每断面测点数量按工程情况确定 次 /天;开挖面距监测断面《 5B 时1 次 /2 天;开挖面距监测断面 5B 时 1 次 /1周;基本稳定后1 次 /月 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内应力 应变计 % F s 与上述主测断面相应设 1~ 2 个主测断面,每断面 5~ 11 个测点 开挖面距监测断面《 2B 时 1~ 2次 /天;开挖 面距监测断面《 5B 时1 次 /2 天;开挖面距监测断面 5B 时 1 次 /1周;基本稳定后1 次 /月 钢管柱受力 应力计、表面应变计、频率接收仪 % F s 选择有代表性钢管柱进行监测 土体开挖时, 1次 /天;结构施做时, 1~ 2 次 /周;结构完成时停止 注: a、 B为隧道开挖跨度 b、地质描述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描述 c、 本表中的表和条文索引于《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DB114902020 监控量测 监测控制标准 为了确保监测对象的安全而设置的最大允许变形值 ,当监测点的变形值达到控制标准的 70%时应 提出预警 ,当监测点的变形值达到或超过控制标准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警。 基坑维护结构的位移变形控制标准为 :墙体变形量与开挖深度之比 F应小于 %。 地下水位监测的控制标准 :报警值为累计变化 5m,预警值为累计变化。 北京地铁 14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监理 07合同段 监控量测 监理实施细则 14 监 控 量测允许值和 预警 值 监测项目 允许值 预 警值 地表沉降 30mm 21mm 建筑物沉降 30mm 21mm 支撑轴力 100% 设计轴力 70% 设计轴力 支护结构变形 30mm 18mm 桩顶沉降 30mm 21mm 注: 预 警值取允许值的 70% 四、 监 控要点及程序 施 工监控量测方案的报审 承包单位熟悉规范、设计文件、风险评估及勘察资料 根据周边环境、围护结构体系对象划分,结合施工工法,分类确定具体的监测对象及监测项目 确定监测周期及频率 查阅施工图设计文件,分析工程特点结合工程影响分区和安全等级,确定影响区域及监测范围 分析具体监测对象特点、与设计结构的空间关系,分析影响区域,结合施工设计进行监测点布设 北京地铁 14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监理 07合同段 监控量测 监理实施细则 15 监测的必要性 由于地铁十 四 号线处于繁华闹市区, 通过城市地面建筑多、地下管网稠密 ,工程周围环境复杂。 施工中 均 必然 会对 地铁 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 1) 引起周边 地表、道路、 市政 管网及建筑物沉降。 2) 引起周边土体、工程桩 、支护结构(包括暗挖衬砌) 位移。 3) 导致部分建 (构 )筑物及地表等出现裂缝、错位、沉降、倾斜等变形。 4) 基于上述考虑 , 地铁施工单位在施工时为了掌握工程施工引起的沉降变形及场地稳定情 况 ,必须 对地铁车站、隧道等进行定期的监控测量 ,但是这种监测只是局部的和小范围的 ,不能全面反应地铁沿线周边整体环境的变形和稳定情况 , 对地铁施工实施监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统计测 点数量 明确监测精度及控制指标 编制监控量测方案 监理工程师审核 第三方监测单位审批 北京地铁 14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监理 07合同段 监控量测 监理实施细则 16 5) 在采取相关加固措施以保证周边已有构筑物安全的同时 ,应进行严密的监测 ,以确保周边构筑物的安全 ,特制定本监理细则。 监测目的及监测 内容 与测点布置 监测目的: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 地铁十 四 号线工程 施工时周边环境和建筑物 (构筑物)桥梁、地面、地下管线 的沉降、基坑变 形影响 ,保证 地铁施工 中对影响 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 ,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将地铁施工对周边的不利影响减至最小 ,施工中以周边建筑物及地面 (管线 )沉降测量、周边水位测量、基坑 维护体系结构 位移和沉降测量、工程桩顶部水平位移测量为主要观测项目 ,并在隧道和建筑物距离较近的位置进行土体深层变形测量 ,以便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为信息化施工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 避免事故的发生。 要求监测单位对工程施工进行及时合理的有效的测量监控,施工单位应组织专职人员负责机制,制定监测方案,分层管理,严格 按照方案实 施量测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每天按时上报监测数据资料,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 因此对地铁施工实施监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及范围 地铁监测的范围为站线结构物外缘两侧 30m范围内的地下及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地表及道路等。 : ① 建 (构 )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观测及成因分析。 北京地铁 14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监理 07合同段 监控量测 监理实施细则 17 ② 土层水平位移 (测斜 )监测及水位监测。 ③ 沿线重要交通设施 ,如桥梁、立交桥、人行天桥等沉降和倾斜监测。 ④ 道路及地表沉降观测。 ⑤ 地下 管线沉降监测。 ⑥ 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 ⑦ 盾构 隧道 沿线地表沉降及隧道 三维收敛监测 ; ⑧ 地下水位测量。 监测点位的布置 1) 基准点布设原则 :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应埋设于车辆、行人少,通视且便于保存便于观测之处。 基准点采用双金属管式套标,构成直伸或等边三角形状,埋深约。 基准点应避开规划道路和地下管线等用地范围,距待测建筑群 150m 左右 ,点间距约 30m ,具体位置应根据实地条件确定。 (埋设方法如示意图所示)待其稳定后根据国家城市水准点 ,测设一条二等附合水准路线,从而测得高程,组成该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每隔一定的时间须对基准点进行复测。 北京地铁 14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监理 07合同段 监控量测 监理实施细则 18 4 . 桩顶周围用砖垒成墙体以示保护点位。 3 . 中心标志用 φ 2 0 钢筋,顶端打磨圆头;1 . 基点体、底座用C 2 0 混凝土浇筑;2 . 埋设前应清除虚土并夯实地基土;水准基点竖向结构图说明:保护井(砖砌)填土夯实φ =20填土夯实地面护盖护盖 水准基点埋设示意图 2) 地铁监测主要是检查地铁施工对其沿线周边环境的影响。 监测点布设应充分考虑各车站、区间的施工特点及地形、地质特点和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点的疏密程度要既能较好地反映地铁沿线的变形情况 ,又能满足监测的精度要求。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布点方式 : ① 重要的建 (构 )筑物一般每栋楼房埋设 4~ 6个监测点 ,点位埋北京地铁 14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监理 07合同段 监控量测 监理实施细则 19 设在楼房立 柱上 ,立交桥则埋设在桥墩上。 ② 道路及地表监测点一般沿地铁中心线布设 ,平均间距 40m左右。 ③ 地下管线主要针对给水 、电力 和煤气管线 ,每隔 30~ 50m布设一个。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形式图 ① 监测的观测频率视监测断面距开挖面的距离和沉降速度而定 ,正常情况下按表 1 的频率进行监观测。 当出现较大的绝对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时加应大监测频率。 ② 当地表、道路监测点的沉降速率大于 3mm/d,建 (构 )筑物沉降速率 ,地下管线监测点的沉降速率 12mm/d时 ,监测频率 应改为1 次 /d。 ③ 每个监测对象的监测周期分为 3个阶段 :施工前期 ,施工期和稳定期 ,施工前期是指监测点附近的车站或区间尚未施工的时间 ,该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