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手册内容摘要: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二)其他乙、 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二类性病,要在 24 小时 内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24 第二部分:医院感染诊断、预防与控制 4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 术前半 ~1 小时开始使用抗生素 ,手术时间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 2 倍以上(通常为 3h),术中应该追加一次,术后原则不用,最长不得超过 48h,选药品种及其他相关要求详见 “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 要求 ; (二) 正确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以及脱毛方法 ; (三)尽量采取加温措施,保持病人正常体温; (四) 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手术室的管理,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五) 尽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 4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分枝杆菌、 HIV 等病人用过的手术器械和一般诊疗用品应如何处理 ? 用专用密封容器运送至供应室选用洗净灭菌装置灭菌后再进行常规清洗,或用 2020 ㎎ /L 含氯消毒剂浸泡作用 30- 45 分钟后再进行常规清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4 为减少空气污染,手术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 (1)手术中,应控制人员流动。 (2)手术间要加强门户管理,通朝走廊的门保持封闭,严防污染空气进入。 25 (3)禁止患病医务人员参与手术,尤其是患呼吸道感染、疖肿、或手部有破溃者。 (4) 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应戴好口罩、帽子、头发要全部塞入灭菌帽内,手术衣要遮盖全身皮肤。 (5) 做好经常性的清洁消毒工作。 4 手术切口感染与外科学术相关的确定危险因素有哪些。 术前皮肤准备、手术类型 (手术时伤口内源性污染的程度、如清洁、清洁-污染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手术技巧、手术的持续时间、病人潜在性疾病、手术室环境、手术室工作小组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等。 50、 如何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 ( 1)选择手术者尽量缩短术前 住院时间,选择手术者术前的感染应得到诊断和控制。 ( 2)术前有潜在疾病应给予正确处理,如糖尿病应以控制,营养不良者应予以改善,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 (3)做好病人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避免皮肤破损。 (4)手术室严格无菌操作。 (5)规范围术期预防用药。 (6)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注意对伤口的观察。 5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术前备皮有哪些新的要求 ? ( 1)避免不必要的备皮 (剃毛 ),除非毛发在切口部位。 ( 2)备皮方式 :采用电动剃毛或剪毛。 ( 3)备皮时间 :手术当日,最好术前即刻备皮。 26 5 为什么提倡尽量不剃毛。 因剃毛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局部皮肤,有助于细菌的聚集定植,而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 5 为什么临床使用后的器械须立即冲洗。 因为使用后的器械上黏附的有机物 85%是水溶性蛋白,如直接与消毒液或热水接触,可使水溶性蛋白聚合在器械表面,妨碍消毒液与微生物接触而影响消毒效果。 另外,黏附在器械表面的聚合物若不及时冲洗,以后也不易消除。 所以,使用后的器械应先用冷水充分冲洗,然后消毒或用热水清洗。 5如何预防新生儿肠道感染。 接触新生儿前后、哺乳前严格洗手;患感染性疾病 (包括家属 )严格与新生儿接触;设置专用乳库。 5如何预防泌尿道感染 ? (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 ,减少不必要的导尿。 (2)导尿时 无菌操作 ,留置尿管采用封闭式无菌引流袋。 (3)保持尿液引流通畅, 尽量缩短尿管留置的时间。 (4)对长期卧床、慢性疾病、脊髓疾患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要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减少泌尿道感染。 (5)做好会阴部护理。 5密闭式保留导尿所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长时间留置导尿。 (2)集尿袋在膀胱水平以上。 27 (3)集尿管的扭结。 (4)抗生素冲洗膀胱。 (5)密闭系统接头的反复打开。 其中以密闭系统接头的反复打开所致感染的机会最多。 5为什么留置导尿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尽早拔除尿管。 因插管时间的长短是导尿相关菌尿症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菌尿症的发生与尿管留置时间成正比,病人一旦留置了尿管,则其每日菌尿症发生率为 3%10%。 5医院内肺炎 ( HAP/VAP) 的诱发原因: (一)气管切开及导管留 置 使气管与外环境直接开通,使用鼻咽失去了预防感染的屏障作用; (二)吸入的气流得不到湿化而使用气道过分干燥; (三)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感染; (四)臵管后护理不当或机械通气过程中消毒不彻底构成交叉感染。 5医院内肺炎( HAP/VAP)的预防措施: (一)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 3045176。 取 半卧位 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 (二)对存在 HAP 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 口腔护理 ,每 2~ 6 小时一次; (三)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四)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 28 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六)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 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 手卫生 规则; (七)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八)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 1 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新制备的冷开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九)对于人工气道 /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早拔管 ,减少插管天数; (十)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 1.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 75%酒精擦拭,每天 1 次。 2.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 3.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十一)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 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 /或抑酸剂; (十二)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臵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十三)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 进行教育培训。 注释:禁忌证:主要指: 腹部器官移植或大血管移植 ; 吻合术后三天 29 内 ; 下肢术后为促进回流 ; 手术肢体卧位高于心脏水平需取平卧位 ; 生命体征不稳定 ; 腰椎骨折、颈椎骨折或骨盆骨折 等。 60、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一)医务人员应加强留臵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规范的插管操作,规范的护理操作,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措施的教育和培训。 (二) 严格按照规定洗手或手消毒,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三) 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 ;用于透析的导管,最好留臵在颈内静脉或者股静脉。 (四) 留置导尿管术时采用大手术铺巾。 6医院感染由哪些因素所致。 医院感染分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 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如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 一般由手、空气、器械、口鼻分泌物、伤口细菌、污染伤口敷料以及换药的污染所致。 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 当病人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损时,原有生态平衡失调,宿主即会因自身正常菌群的感受性增加而发生感染。 6医院感染 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 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 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 ( 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 30 和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 ( 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病人、危重病人、慢性基础性病病人、原发性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放射或化疗者。 6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 1)对于有明确潜伏的病人,自入院第一天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 2)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 48 小时后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 3)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称医院感染。 ( 4)在原有医院感染的 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败血症除外)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均属医院感染。 ( 5)新生儿经过肠道时发生的感染亦称医院感染。 6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 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性反应等。 ( 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 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水痘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在出生后 48 小时内出现感染指征。 (4)患者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6医院感染诊断的主要依据: 31 (一)由医护人员依靠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各种专业诊断指标来判断为感染。 (二)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 [2020]2 号)判定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注:临床资料包括直接观察感染部位及病人体征和症状,或通过检查病案而得出结论;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体的直接检查、分离培养及抗原体的检测;其他还包括 X 线、超声波、 CT 扫描、 MR内窥镜、组织活检和针刺抽吸物检查等。 6医院内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发热( ≧ 176。 C 超过 2 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但必须除外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 6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 发热; ② 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③ X 线胸片显示与肺部有炎症侵润性病变。 ( 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稳定期 (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 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 X 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6医院内胸膜腔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1000106/L。 32 6医院内血管相关性感染 份 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 38176。 C,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所解释。 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 /或血液培养分离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 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 5 ㎝,在皿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 ≧ 15cfu/平板即为阳性。 (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 ≧ 100cfu/ml,( 3)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 ≧ 100cfu/ml,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 4- 10 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 出同种细菌。 70、医院内败血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临床诊断:发热﹥ 38176。 C 或低体温﹤ 36176。 C 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 1) 有入侵门户或迁徒病灶。 ( 2) 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 ( 3) 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 ( 4) 收缩压低于 12kPa(90 ㎜ 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 kPa(40 ㎜Hg)。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33 ( 1) 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 2) 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说明: ① 入院时有经血液培养证实的败血症,在入院后血液培养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或医院败血症过程中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均属另一次医院感染败血症。 ② 血液培养分离出常见皮肤菌,如类白喉杆菌、肠杆菌、凝固性阴性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等,需不同时间采血,有两次或多次培养阳性。 ③ 血液中发现有病原体抗原物质,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乙种溶血性链球菌,必须与症状、体征相符,且与其他感染部位无关。 ④ 血管相关败(菌)血症属于此条,导管相关动静脉炎计 入心血管感染。 ⑤ 血培养有多种菌生长,在排除污染后可考虑复数菌败血症。 7医院内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合符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 1)急性腹泻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