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面。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苛刻、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①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② 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 经济危机。 为偿付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附有苛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使清政府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 同时,这笔赔款,也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 ③ 四个通商口岸的开辟,等于把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向日本同时也向其他帝国主义开放,便于他们倾销商品,掠夺 原料。 ④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同时,这条约规定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要求。 而资本输出必然导致在中国划分 “ 势力范围 ” 和强租 “ 租借地 ”。 所以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划山东为势力范围;俄国强租旅顺、大连,划东北为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划广东、广西、云南为势力范围;英国强租九 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 (今统称 ‘ 新界 ’) 、威海卫,划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日本划福建为势力范围。 ② 美国提出 “ 门户开放 ” 政策;美国见其他国家已在中国划定 “ 势力范围 ” ,也插足进来。 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政府提出 “ 门户开放 ” 照会。 内容主要有: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 “ 势力范围 ” 和它们已经夺得的特权;要求在其他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帝国主义国家都享有投资权利。 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起来。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 本输出 ① 在中国开设银行,发行纸币、吸收存款、经营汇兑和高利贷,争夺对中国的投资,外国开设的银行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工具。 ② 向清政府发放 借款 ,要清政府以海关收入和其他税收作保。 通过这些借款,帝国主义不仅获取了高额利润,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税收,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③ 争夺在中国的铁路建筑权,通过在中国修筑铁路,控制了中国的内陆交通,他们控制的铁路伸展到哪里,侵略势力就扩展到哪里。 ④ 在中国 投资设厂,利用中国劳动力和原料从事商品生产,剥削中国人民,赚取高额利润。 ⑤ 夺取在中国的矿山开采权。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 4)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公车上书 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试。 康、梁邀集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 1300 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 康有为写就上皇帝 “ 万言书 ” ,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各项主张,重点尤在变法。 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 公车上书 ”。 这是清朝史无前例的士人联合大请愿,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强学会 清未维新派的 政治团体。 1895 年康有为发起 “ 公车上书 ” 后,维新成为全国性的政治活动。 8 月由康有为发起,侍读学士文廷士出面组织强学会。 入会者数千人,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为书记员,康作《强学会叙》,痛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号召发愤图强。 学会每隔数日集会一次,每次都有人发表演说。 又附设 “ 强学书局 ” ,刊行《中外纪闻》,翻译西方和日本书籍,宣传维新主张,一些官僚见学会势盛,也纷纷表示 “ 资助 ” ,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都捐银入会。 李鸿章也愿捐银 2 千两入会,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太臭,遭到 拒绝。 英国人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强学会。 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吸收黄遵宪、汪康年、张謇、陈三立、梁鼎芬等人为会员,刊行《强学报》,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 强学会由北京发展到上海,声势愈大。 御史杨崇伊以 “ 私人堂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 ” 上奏慈禧太后。 1896 年 1 月,兹禧太后强迫光绪帝下令封闭北京强学会。 张之洞也停发上海强学会的 经费。 前者只活动了 4 个月,后者只活动了 1 个多月,便被扼杀了。 保国会 保国会的主要发起人是康有为和御史李盛铎。 1898 年 4 月 17 日,保国会在北京粤东会馆召开第一次会议,到会的官僚士大夫一二百人。 康有为在会上演讲,历述帝国主义侵略日急,瓜分危机严重的事实。 会上议定《保国会章程》 30 条。 第一条说: “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名为保国会。 ” 它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两总会,各省府县设立分会,略具政党规模。 后来,保国会又在北京嵩云草堂、贵州会 馆开过两次会。 康有为将《保国会叙》 “ 榜于会所 ” ,并说: “ 我四万万同气同种之胄,忍回视其奴隶牛马哉。 ” 他主张 “ 合群以救之 ” , “ 激耻以振之 ” ,“ 厉愤气以张之 ” , “ 奔走呼救 ” , “ 以保一大国 ”( 《保国会叙》。 梁启超也在 4 月 21日演说保国会开会大意,说明 “ 瓜分 ” 危机,强调 “ 合群智以讲求之 ”(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国闻报》 )。 保国会是御侮救亡的团体,它的成立具有爱国意义。 保国会的规模比强学会大,后来列为 “ 四卿 ” 而参预新政的林旭、刘光第、杨锐等都是国会会员。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1898 年 6 月 11 日到 9 月 21 日 ,光绪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但维新派对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些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并于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 慈禧太后宣布 “ 亲政 ” ,下令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逮捕杀害 “ 戊戌六君子 ” ,戊戌变法失败了。 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前后仅 103 天,因此又称 “ 百日维新 ”。 因发生于戊戌年,也称 “ 戊戌变法 ”。 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爆发的原因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决非偶然。 第一,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胶东半岛惨遭日 本侵略军的野蛮蹂躏。 第二,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山东又首当其冲。 1897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把山东划分为它的势力范围。 1898 年,英国强占威海卫。 德国侵略军在胶州湾地区动辄 “ 称兵压胁 ” 当地居民。 第三,山东是外国教会势力猖獗的地区之一。 甲午战后,山东有教堂 1000 多处,外国传教士 150 多人,全省 108 个州县中,72 个州县有教会活动。 广大群众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情绪日益高涨。 “ 扶清灭洋 ” “ 扶清灭洋 ” 的口号最早始于 1898 年 10 月赵三多、阎书勤等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 用旗帜即标 “ 扶清灭洋 ” 四字。 此后多数义和拳组织皆用为反帝斗争的口号。 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 在此之前,四川大足起义军于 1898年春夏间提出 “ 顺清灭洋 ” 的口号。 同年在湖北、云南的反教会斗争中也出现了 “ 保清灭洋 ” 的口号。 这类口号在不同地区、不同组织中相继出现,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 “ 扶清 ” 的主要含义,可从义和团的有关文告中得到解释。 《义和团告白》: “ 保护中原,驱逐洋寇 ” ;《增福财神告白》: “ 上能保国,下 能安民 ” ;《马兰村坎字团告示》:“ 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 ” 可知 “ 扶清灭洋 ”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而不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正如义和团揭贴所说: “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 《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第 1 辑,第 133 页 )但是 “ 扶清灭洋 ” 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口号。 “ 扶清 ” 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 “ 灭洋 ” 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 “ 扶清灭洋 ” 的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 分析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 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分区占领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 :瓦德西到北京后住在慈禧太后原先居住的西苑仪鸾殿 (后为怀仁堂 ),其内藏有珍宝极多。 不久该殿即遭焚毁,据称这是偷盗者纵火灭迹。 “( 北京 )城破之日,洋兵杀人无算, „„ 但闻枪炮轰击声,妇稚呼救声。 街上尸骸枕藉,洋兵驱华人舁而埋之,畚锸既毕,即将舁 尸之人尽行击毙,亦埋坑中。 „„ 大约禁城之内,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 今高门大宅,尚有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敛、蛆出 户外 者。 虽青屑、扬州十日记,何以过之。 ”( 《缘督庐日记》 ):侵略军攻陷北京后, “ 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 „„ 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 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不易调查。 ”“( 皇宫 )最大部分可以移动之贵重物件,皆 被抢去。 ”( 瓦德西《拳乱笔记》 )第二次鸦片战争劫后残余的《永乐大典》,此次又 “ 失去三百零七册 ”。 此外遗失的珍贵图书 “ 经史子集等,共四万六十余本 ”。 “ 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 《庚辛纪事》 ): “ 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贱老少,尽驱诸表背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 其胡同西头,当径设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使人监管,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随意奸宿 ”( 《拳事杂记》 )贵族崇绮, “ 其眷属尽为联军所拘,驱诸天坛,数十人轮奸之。 ”( 《庚辛纪事》 ) 海兰泡事件 海兰泡位于黑龙江省瑗珲县黑河镇的对岸,原是一个中国的居民村。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沙俄割占。 1900 年时,那里的居民约有 3 万人,其中大多数为中国人。 7 月 15 日,在沙俄军队大举入侵东北地区的同时,沙俄突然 封锁 黑龙江,不准中国人过江,并于当晚实行搜捕。 7 月 16 日至 17 日,沙俄军队把居住在那里的中国居民,不分男女老幼,强行赶到黑龙江边,走不动者都被杀死, 7000 多中国居民在江边被杀或被驱赶到黑龙江中淹 死。 死里逃生、泅回东岸者仅有 80 人。 《辛丑条约》 年,清政府被迫同俄、英、德、法、美、日、意、奥等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清政府赔款白银 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民巷为 “ 使馆界 ”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帝国主义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本息合计达白银 亿两,成为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 《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 主权。 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 5) 辛亥 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孙中山 孙中山 (1866─1925 年 ),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县 (今中山市 )人。 1894 年在檀香山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准备在广州起义,事泄未成。 1897 年在日本奔走革命时化名中山樵,此后即以孙中山见称于世。 1900 年派人至惠州发动起义。 1905 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 民国,平均地权 ” 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后,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 年 1 月 1 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誓就职。 2 月 13 日,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被迫辞去大总统职务。 其后领导 “ 二次革命 ”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屡经失败。 1924 年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 合作。 1925 年 3 月 12 日在北京病逝,遗体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三民主义 1905 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 “ 民族 ” 、 “ 民权 ”“ 民生 ” 三大主义,简称 “ 三民主义 ”。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即 “ 建立民国 ” ,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民生主义即 “ 平均地权 ” ,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 后来,孙中山又提出 “ 土地国有 ” 政策。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兴中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孙中山在入会誓词中提出 “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 的奋斗目标,明确地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朝反动统治。 1895 年 2 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 2 月下旬又在广州设立分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 由于计划泄露,起义尚未发动即遭清政府破坏,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 孙中山被通缉,逃往国外。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1905 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简称同盟会。 1905 年 8 月,在孙中山的倡导下,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大部分成员为基础。 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初中历史主要知识点总结
相关推荐
爱岗、 韦 教学成绩突出,在年终 兴 考评中,多次被评为优 即 秀。 三、求真务实,营 硬 造和谐和,创建特色 萄 自任教以来,我一直 呀 担任班主任,政教主任 鸯 ,始终坚持 德育首位 曾 的原则,注重学生的 碗 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 可是,公正严明,作风民 锋 主,在学生中威信较高 恤。 以 捧着一颗心来, 息 不带半根草去 为信条 腾 和行为准则,以 一切 波 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 贯
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之前,认真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 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
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 ( 1) “边角边 ”简称 “SAS” ( 2) “角边角 ”简称 “ASA” ( 3) “边边边 ”简称 “SSS” ( 4) “角角边 ”简称 “AAS” ( 5) 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 HL)。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 含条件
S 淡蓝色 固体 单质 二氧化硫 SO2 无色 气体 化合物、氧化物 铁 Fe 银白色 固体 单质 四氧化三铁 Fe3O4 黑色 固体 化合物、氧化物 木炭 C 黑色 固体 单质 过氧化氢 H2O2 无色 液体 化合物、氧化物 氯酸钾 KClO3 白色 固体 化 合物、盐 高锰酸钾 KMnO4 暗紫色 固体 化合物、盐 锰酸钾 K2MnO4 绿色 固体 化合物、盐 石蜡 ———— 白色 固体
断”性考试的命题、阅卷工作,认真作好考试后的情况分析,根据成绩对教学作及时的调整,并拿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进行弥补。 5.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基础训练、加强过手训练。 (二)教研组活动开展情况1.坚持开展好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 本学期继续坚持间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和间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做到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主题,责任到人。 ,更新教育观念。 本学期,化学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组内教师进行了专题学习
a< 0, 两边乘以 4a 时不等号要反向 );由图象经过点 (1, 2),所以 2a b c ,即 2b a c ,又∵ 4 2 0a b c ,∴ 24b a c.∴ 2 2 4 4a c a c , 即 2 4 2 4 2ac ,∴ 1a ,所以③成立. 8. 【 答案 】 A; 【 解析 】 因为 ay x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