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桩基础施工方案m内容摘要:

等距离点焊在加劲箍上,主筋根据本节所在位置考虑钢筋接头错开或同一断面布置,钢筋接头相互错开 35d,同一截面内的钢筋接头面积不超过全部钢筋面积的 50%。 桩顶主筋锚入承台内,其锚固长度不小于 30 倍主筋直径。 在主筋与加劲箍点焊牢固后,套入螺旋箍,螺旋箍与主筋点焊。 螺旋箍间距按图纸要求布置。 钢筋笼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70mm。 保护层厚度, 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或铁垫件,绑扎或焊接在钢筋笼外侧的设计位置上。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误差( mm) 1 主筋间距 土 10 2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的的螺距 土 20 3 加劲箍间距 177。 50 4 钢筋笼直径 177。 10 5 钢筋笼长度 177。 50 钢筋笼整体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放入孔中。 钢筋笼外侧设混凝土垫块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8 钢筋笼吊放前,对孔壁垂直平整度、孔的有效宽度、沉渣厚度进行复查合格后立即将钢筋笼吊放入孔,不得停留太长时间,起吊运输及入孔过程中,不能产生 不可恢复的变形。 校核钢筋笼的吊筋的长度与孔口的标高,以保证钢筋笼标高控制准确。 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7. 下导管 钢筋笼就位后,可下砼导管。 导管壁厚不宜小于 3mm,直径为 200~ 250mm,直径制作偏差不宜超过 2mm,采用无缝钢管制作。 导管的长度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两管之间用法兰接头,底管长度不小于 4m。 导管使用前应进行试拼装和试压,其试水压为 ~,使用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 为避免提升导管时法兰挂住钢筋笼,设置锥形护 罩,或采用加焊三角形加劲板等有效措施。 砼导管利用桩机进行吊装拼接放入孔中。 导管下端距桩底控制为 ~ ;在一切工作就绪,经量测孔底沉淀层超标时,采用射水(射风)管冲射 35min。 导管埋入砼的深度在任何时候不小于。 严禁导管漏水或导管底口进水(即封不住底)而造成断桩事故,保证施工质量。 8. 第二次清孔 在导管顶部接上供浆管,送入泥浆进行第二次清孔。 当泥浆中沉渣很少,且测锤可清晰感觉到底部岩面时,需将泥浆由 1: ~1: 换置成 1: ~ 1:。 当距孔底 ~ 处泥 浆比重测得 1: ~ 1: ,含砂率≤ 8%,粘度≤ 28S,胶体率≤ 90%,孔内沉渣≤ 5cm时,经监理现场验收认可,可结束清孔,进行桩身砼浇筑。 9. 灌注水下混凝土 采用商品混凝土供应,严格 按混凝土强度 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 及 水灰比,水 9 下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 40%~ 45%,粗骨料的最大料径应 40mm。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强度比设计强度提高 20%,作为消除水下混凝土强度的不稳定因素。 为了改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 砼灌注工作开始后,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并且每斗砼灌注间隔时间尽量缩短,拆除导管所耗时间严格 控制,一般不超过 15min,不能中途停工;在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探测砼高度,及时拆除或提升导管,注意保持适当的埋深 , 导管埋深控制在 2~6 米之间,为保证桩顶混凝土质量, 浇灌混凝土顶面比设计标高高不少于 80 厘米。 当砼灌注完毕后,待桩上部砼开始初凝,解除对钢筋笼固定措施,保证钢筋笼随着砼的收缩而收缩,避免粘结力的损失。 九、 质量控制措施 1. 质量标准 钻(冲)孔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D≤1000mm D>1000mm 主控项目 1 桩位(mm) 1~ 3 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D/6,且不大于 100 100+ 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 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D/4,且不大于 150 150+ 2 孔深 (mm) +300 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 3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4 混凝土强度 设计要求 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 5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0 一般项目 1 垂直度 (%) 1 测套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探测,干施工时吊垂球 2 桩径 (mm) 177。 50 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用钢尺量,人工挖孔桩不包括内衬厚度 3 泥浆比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