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内容摘要:

保存时应该提醒: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保存网页。 例如:单击“保存网页”对话框的“保存类型”下拉菜单,选择“ Web 档案,单一文件”,这样 IE就会把网页上的所有元素,包括文字和图片集成保存在一个 MHT 类型的文件中;如果仅仅为了看文字内容,可以选择“网页,仅 HTML”,这样就不会保存图片文件夹;还可以选择“文本文件”仅保存网页上的文字。 活动时可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几种保存方式的不同。 2.通过缩略图查看图片 菜单栏的“查看”提供了 5种查看图片的方式:大图标、小图标、列表、详细资料、缩略图。 让学生分别 试一试各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缩略图可以将原图像按比例缩小显示在窗口中,不需点击打开就可以方便的浏览和查找需要的图片。 3.信息的分类整理 建立分类文件夹并起名,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将需要的图片进行分类整理。 本课设计了让学生通过使用快捷键的方法复制、粘贴图片。 教师可让学生分别使用鼠标菜单操作和快捷键操作进行复制、粘贴,对比两种方法,总结两种操作各自的优缺点。 三、交流: 保存网页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四、欣赏学生保存的结果。 第十二课 制作生日贺卡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网上搜索图片,进一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学习有画图软件上文字输入,并进行文字的美化; 了解调整页面、打印文件等知识。 教学重点: 将前面学过的网上搜索、文字输入、画图等做了一个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生日快乐》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师:朋友要过生日了,找一张漂亮的图片,写上你的祝福,做成一张生日贺卡,送给你的朋友吧。 二、网上搜集图片: 学生利用关键字,上网自己搜索自己喜欢的图片,并记住自己保存的文件名。 三、编辑图片 1.在画图工具中打开图片 方法一:(这里教师引导学生 完成)通过画图工具菜单栏上的“文件 —— 打开”,找到要打开的文件之后,单击“打开”,或者直接双击要打开的文件,这样打开的图片,画布大小与图片大小相同,引导学生通过选中图片周围小点,拖动鼠标调节画布大小。 在这里要注意文件格式的选择,图片有很多种格式,有时会找不到需要的图片,将“文件类型”设为“所有文件”即可。 方法二:教师演示:右击网页上的图片,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复制”,然后选择画图工具中“编辑 —— 粘贴”。 这种方法,有时会出现画布不符合图片大小要求,此时会弹出对话框“剪贴板中的图像比位图大。 想扩大位图吗。 ”(可 以理解为位图大小代表画布的大小),选择“是”,画布就根据所粘贴图片的大小自动调整,如果选择“否”,所选图片将无法完整复制。 学生练习操作: 学生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打开自己喜欢的图片。 2.输入文字 学生阅读教材“我来做”自己完成图片上如何编辑文字。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设置文字字体、字号及排列方式的方法。 让学生知道:必须在文本框中的文字处于编辑状态时,才能进行文字的编辑;同一个文本框中只能设置相同的字体样式,如果要设置不同的字体,就要在不同的文本框中进行。 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文字设置方法,输 入祝福语并设置满意的格式,体会学有所用。 还可以使用其他工具写入汉字,例如铅笔,可以写出任意形状的字,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去选择。 3.打印贺卡 打印机是输出设备,它能将字符、图形、表格等形式的信息打印出来,方便阅读。 本套教材中,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页面设置和打印。 页面设置指对文档的页面布局、外观、纸张大小等属性的设置,页面设置直接决定文档的打印效果。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设置,调整到合适的打印效果,然后在“打印”中添加或选择打印机,设置要打印的页面范围和份数,最后打印出来。 (有条件的可印一两张图片) 四、交流 : 欣赏一下同学的作品吧。 五、课堂小结。 第十三课 我是小画家 教学目标: 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艺与编辑图片功能; 综合利用所有知识,绘制两幅图:一是画熊猫竹林嬉戏图,二是画国旗飘扬的校园;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综合利用所有知识,绘制两幅图:一是画熊猫竹林嬉戏图,二是画国旗飘扬的校园; 教学过程: 一、动漫导入: 播入动漫《大熊猫》。 师:我们能用计算机画画了。 我们要画国旗飘扬的校园,要画早晨唱歌的小鸟,画竹林嬉戏的熊猫 „„画出美丽与快乐,我们是小画家。 二、活动一:画熊猫竹林嬉戏图 我来做:“你能上网搜索自己喜欢的竹林图片吗。 ” 学生上网搜索有关熊猫的文章,了解熊猫的生活环境。 搜索过程中,建议学生使用多个不同的关键词如:“熊猫”、“熊猫生活环境”、“熊猫简介”等搜索。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查到的资料,描述熊猫的生活。 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学生搜集竹林图片,建议学生可以用搜索网站的图片搜索工具。 提示学生应选择适合的图片,即竹林中应有适合放熊猫的空白位置。 在将熊猫(自 己以前画过的)粘贴到竹林中前,要先在画布的空白处剪裁、调整图片的大小,并制作各种形态的熊猫。 粘贴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熊猫粘贴到竹林后,一经确定,选中框就消失了,熊猫的位置便不能再移动,所以要将熊猫位置调整好后,才能确定。 三、活动二、画国旗飘扬的校园 我来做:“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一张《国旗飘扬的校园》的图画。 画国旗飘扬的校园这一活动,建议学生利用现成图片与自己绘画相结合。 首先指导学生构思整个画面: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景物的位置和比例都是怎样的,可以先用纸笔大致勾勒。 上网搜索所需的画中景物的图片,教 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使用画图工具画出来或者用数码相机拍摄校园景物。 3.有关“粘贴来源” 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粘贴来源”命令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粘贴来源”操作和“复制”图像的操作有什么区别。 两者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比较方便。 四、交流 给大家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在计算机上绘制图画。 交流时,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取长补短,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机绘画方法。 第十四课 我发电子邮件 教学目标: 学生学会自己申请邮箱; 能够使用邮箱收、发邮件; 学会使 用系统提供的帮助功能;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获取、交流信息。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获取、交流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平常的信件是由邮政部门按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地址进行传递的,而电子邮箱的使用,又会是怎么样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电子邮箱。 二、申请邮箱 教师介绍常用的服务网站。 申请电子邮箱时,提醒学生注意网站邮箱是收费的还是免费的,以及申请邮箱时看到的服务条款。 教师利用河北教育网演示申请电子邮箱的过程。 提醒:申请邮箱时,注册的用户名、密码要方便自己 记忆。 申请注册完成之后,一定要记住用户名和密码,也有必要记住密码提示问题及答案,以便在密码丢失后能够据此找回。 学生练习自己申请邮箱,并把邮箱的地址写到黑板上。 三、收、发邮件 根据黑板上的邮箱地址,试着给同学发一封邮件。 小提醒: 书写、收发电子邮件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件的主题词,这样对方阅读时就会尽快了解主题。 信直接回复对方的时候,不要把对方的信件内容又一次传递过去,这样会加剧网络传输的阻塞和拥挤。 正确的做法是删去对方信件的内容,只发送自己的信息。 要求回音的电子邮件,要及时给予答复。 查看邮件。 练习用附件发邮件 学生自己看书,练习发送,教师点拨。 四、关于邮箱安全 讨论:如何注意邮箱的安全。 由于邮箱是联网的,可能会受到病毒的侵袭,因此要注意邮箱的安全。 一般的方法有:对于陌生人的邮件慎重打开;使用完邮箱及时退出;不要随便留下自己的邮箱地址。 五、交流 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比较电子邮件与传统邮件的异同,不要求总结的全面,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行,最后教师可以做总结概括。 1.表达手法的多样性。 传统书信只局限于文字符号和图片。 而电子信件则 突破可以插入人物语音或背景音乐、一段动画或视频镜头,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完善的信息交互、转换和融合。 2.结构模式的开放性。 传统书信是一种线性结构,人读者只能遵循作者的原有思路进行阅读。 它无法将另一部作品的信息纳入到当前阅读的文本结构中来。 而电子信件具有超文本的结构,可以在作者设定的文本节点上,在电脑网络中进行无限的延伸。 3.传播方式的便捷性。 传统书信的传递受交通工具的制约,少则几天,多则几周,寄往国外的时间更长。 而电子信件则是以光速进行传递,几乎瞬间就送达对方的服务器邮箱,不管它在世界何方。 第十五课 Windows 桌面 窗口菜单 教学要求: 对有关 Windows 的知识作一总结,使学生在概念上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对计算机的认识更加系统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强化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计算机是人们处理信息的“工具”。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桌面、图标、任务栏、快捷方式、窗口、菜单等概念,这些概念并不要求学生去记忆,只要求知道它们的外观、功能并能熟练操作即可。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强化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计算机是人们处理信息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 话导入: Windows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家,它管理着计算机的运行。 我们使用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也要由 Windows系统管理。 Windows 操作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桌面”、“窗口 |”、“菜单”“文件夹”等多种管理工具,这些工具与计算机的程序有关,又与人对计算机的操作有关,既与计算机处理信息有关,又与人和计算机的信息有关。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 Windows的操作系统。 二、新授: 活动一、试一试:设置桌面背景和屏幕保护程序。 1.什么是桌面背景 桌面背景是用户打开计算机进入 Windows 操作系统后,所出现的桌面背景颜色及图片。 我们可以选择单一的颜色作为桌面的背景,也可以选择 BMP、 JPG 等格式的文件作为桌面的背景。 设置方法: 教师出示下面文字,学生练习操作。 小提示: 设置桌面背景时,右击桌面任意空白处,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或单击“开始”按钮,选择“控制面板”命令,在弹出的“控制面板”对话框中双击“显示”图标,在打开的“显示属性”对话框中选择“桌面”选项卡,在“背景”列表框中可选择一幅喜欢的背景图片,也可以单击“浏览”按钮,在本地磁盘或网络中选择其他图片作为桌面背景。 在“位置”下拉列表 中有居中、平铺和拉伸三种选项,可调整背景图片在桌面上的位置。 若想用纯色作为桌面背景,可在“背景”列表中选择“无”选项,在“颜色”下拉列表中选择喜欢的颜色,单击“应用”按钮。 练习:学生上机操作。 4.设置屏幕保护 教师演示: 设置屏幕保护时,在 “显示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屏幕保护程序”选项卡,在该选项卡的“屏幕保护程序”选项组中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屏幕保护程序,即可看到它的显示效果。 单击“设置”按钮,可对该屏幕保护程序进行一些设置;单击“预览”按钮,可预览该屏幕保护程序的效果,移动鼠标或敲击键 盘即可结束屏幕保护程序;在“等待”文本框中可设置一定的时间并确定,这样如果计算机在这段时间内无操作就会启动屏幕保护程序。 学生操作 活动二、认识图标,任务栏,快捷方式 试一试 拖动任务栏到桌面的任何一侧或是顶端,看看桌面有什么变化。 鼠标指针移动到任务栏边,变为双箭头形时,拖动,看看有什么变化。 右击文档或常用工具,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 练习“最大化,最小化,”打开多个窗口操作。 活动三、拓展知识 P42页: Windows 操作系统的菜单 三、课堂小结 第十六课 我是小编 辑 教学目标: 通过应用“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的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提供的文字处理工具对文档格式的加工处理。 学会基本的文字处理操作,了解文字编排中的一些格式(如段落、首行缩进、行距等)的处理对信息表达的作用,学会编辑简单的文档。 教学重点: 通过应用“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的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提供的文字处理工具对文档格式的加工处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使用“记事本”只能进入简单的文字处理,要完成比较复杂的文字处理任务,还需要借助更强的文字处理工具。 Microsoft Office Word就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文字处理工具,它具有较强的文字编辑、图文排版和修饰美化功能。 二、学一学 找工具。 、 试一试:学生按 P43的试一试进行操作; 师(补充)在 Word 中,选中文字的方法有多种,教材中提到的是前后拖动鼠标选中文字,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