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运试验工程师考试-桥梁简述题内容摘要:

好的一致性。 ,可采用信号增强技术进行重复激振,提高信噪比;当信号一致性差时,应分析原因,排除人为和检测仪器等干扰因素,重新检测。 : 桩身完整性分析宜以 时域曲线为主 , 辅以频域分析 ,并结合施工情况、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波型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5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时,预埋检测管时应注意问题 : 1)当桩 径不大于 1500mm 时,应埋设 3 根管;当桩径大于 1500mm 时,应埋设 4 根管。 2)声测管宜采用金属管,其内径宜比换能器外径大 15mm,宜用螺纹连接,且不漏水。 3)声测管应牢固焊接或绑扎在钢筋笼的内侧,且相互平行、定位准确,并埋设至桩底,管口宜高出桩顶 300mm 以上。 11 4)声测管的管底应封闭,管口应加盖。 5) .声测管的布置以路线前进方向的顶点为起点,按顺时针旋转方向进行编号和分组,每两根编为一组。 5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时,现场检测步骤: , 调试仪器有关参数,直至检测出清晰的接收波形,且使最大波幅达到显示屏的 2/3 左右为宜。 ,将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置于同一标高,测取声时、波幅或频率,并进行记录。 ,测量点距小于或等于 250mm,各测点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累计相对高差不应大于 20mm,并应随时校正。 ,按分组进行测试。 5 板式橡胶支座有哪些力学指标需要检测。 答 、有抗压弹性模量 E、极限抗压强度 RU、抗剪弹性模量 G、橡胶片允许剪切角正切值 tg、四氟板与不锈钢板表面 摩擦系数 f、支座允许转角正切值 tg、。 在 70MPa(矩形支座)或 75MPa(圆形支座)的压应力时,橡胶层未被挤坏,中间层钢板未断裂,四氟板与橡胶未发生剥离,则认为试样的极限抗压强度是满足要求的。 5板式橡胶支座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决定其竖向变形的因素是什么,请说明之。 答.板式橡胶支座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其竖向变形主要有 两个因素 决定。 一是 支座中间橡胶片 与 加劲钢板接触面 的 状态 ,即橡胶与钢板粘接质量,如果粘接牢固,橡胶的侧向膨胀受到钢板的约束减少支座的竖向变形,反之则增大竖向变形。 同批支座中 ,个别支座受压后变形量比同类支座相比差异较大,说明在支座加工时胶片与钢板的粘接处存在缺陷,达不到极限抗压强度时会有影响。 第二个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支座受压面积 与 其 自由膨胀侧面积 之比值,常称之为 形状系数。 对于矩形支座 对于圆形支座 5板式支座实测抗压弹性模量方法步骤: 准备试验 : 将支座置于试验加载装置的承压板上,上下承压板与支座接触面不得有油污;对准中心,缓慢加荷至压应力为 MPa,在承压板四角对称安装四只位移计; 进行预压: 将压应力以 ( ) MPa /S 的速率连 续地增至平均压应力 σ =10 MPa ,持荷 2 分钟 ,然后以连续均匀的速度将压应力卸至 MPa , 持荷 5 分钟 ,记录初始值,绘制应力 应变图, 预压三次; 正式加载 :每一加载循环自 MPa 开始,将压应力以( ) MPa /S 的速率均匀加ibaba LL LLS )(2 idS 4 12 载至 4 MPa , 持荷 2 分钟后 ,采集支座变形值,然后以同样速率 每 2 MPa为一级逐级加载 ,每级 持荷 2 分钟 ,采集支座变形数据,直至平均压应力为σ为止,绘制的应力 应变图应呈线性关系。 然后以连续均匀的速度卸载至压应力为 MPa。 10分钟 后进行下一加载循环,加载过程 应连续进行 三次; 结果计算 :以承压板的四角所测得的变位平均值作为各级荷载作用下试样的 累计压缩变形值δ,按橡胶层的总厚度 t,求出在各级荷载作用下试样的 累计压缩应变值ε。 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时,预埋检测管应注意哪些。 桩径小于 时应埋设双管;桩径在 ~ 时应埋设三根管;桩径 以上应埋设四根管。 5 简述支座极限抗压强度测试方法和步骤 由于桥梁橡胶支座极限抗压强度很大,因此部颁标准规定了 70MPa(矩形支座 )和 75MPa(圆形支座) 作为橡胶支座的极限抗压强度,极限抗压强度检验其试验步骤 为: ①将橡胶支座成品直接置于试验加荷装置承压板上, 对准中心, 加荷至压力应为 ,在承载板的四角对称 安装四只位移计。 ② 正式加载 ,以 ,并随时观察,支座完好无损,其指标为合格。 板式支座实测抗剪弹模方法步骤: 准备试验: 在试验的承载板上,应使 支座顺其短边方向受剪 ,将试样及中间钢拉板按双剪组合配置好,使试样及中间钢板的对称轴和试验的承载板中心轴处在同一垂直面上,精度应小于 1%的试样短边尺寸。 为防止出现打滑现象,应在上下承载板和中间钢拉板上粘贴高摩擦板,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 在承压板水平向安装两只大标距的位移计(百分表);将压应力以 ( ) MPa /S的速率连续地增至 平均压应力σ =10 MPa,绘制应力 时间图 ,并在整个抗剪试验过程中 保持不变 ; 调整 试验机的剪切试验机构,使水平油缸,负荷传感器的轴线和中间钢拉板的对称轴重合; 预加水平力 : 以 ( ) MPa /S 的速率连续地施加水平剪应力至 剪应力τ = MPa, 持荷5分钟 ,然后以连续均匀的速度 卸至剪应力为 MPa,持荷 5 分钟,记 录初始值,绘制应力 应变图 ,预压三次; 正式加载 : 每一加载循环 自τ = MPa开始 , 每级剪应力增加 MPa , 持荷1分钟,采集支座变形数据, 至τ = MPa为止 ,绘制的应力 应变图应呈线性关系。 然后以连续均匀的速度 卸载 至剪应力 为 MPa。 10分钟后 进行下一加载循环试验,加载过程应连续进行 三次; 结果计算 :以各级荷载作用下百分表测出试样 累计水平变形值 ,按橡胶层总厚度δ,求出各级荷载作用下 累计剪切应变值γ。 实测抗剪弹量按公式计算 . 5回弹法检验混凝土强度的原则。 答:回弹法检测砂强的原则是对常规检验的一种补充,对试件的检验结果有怀疑或供检验用的试件数量不足时,可采用回弹法检测。 并将检测结果作为处理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依据。 可作为施工阶段评估混凝土强度的依据 使用的前提是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内外质量基本一致。 60、简述用回弹法检测混凝 土构件强度的步骤。 答题要点:①收集基本技术资料;②选择符合规定的测区;③回弹值测量;④碳化深度测量; 13 ⑤回弹值计算;⑥强度换算值计。 算;⑦强度推定值计算;⑧结果修正。 超声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构件强度的主要步骤 : (1)测前准备。 收集资料,被测结构构件准备。 (2)检测方法。 回弹值的测量与计算,超声声速测量与计算。 (3)混凝土强度推算。 6简述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与方法 原理 :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表面硬度之间存在某种相关系,而回弹仪的弹击锤被一定的弹力打击在混凝土表面上,其回弹高度(通过回 弹仪读得回弹值)与混凝土表面硬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根据表面硬度则可推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检测方法 : ; : 1) 一般构件其测区测区数 不少于10个 , 对长度小于 米且高度低于 米的构件其测区数应 不少于 5 个。 2) 测区的面积宜控制在400平方厘米( 20179。 20厘米 ); 3) 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受力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 3. 回弹值测量 : 选测点: 1) 测点宜在测区内均匀分布 ,相邻测点 净距不少于 20 毫米 , 测点距构件边缘 不少于 30 毫 米 ,应辟开外露钢筋及石料。 2) 每一测区回弹16点。 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必须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砼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在有代表性的测区进行碳化深度测定。 当碳化深度 大于 时 ,应在每个测区进行碳化深度测定。 6一般情况下,如何确定垂直静载试验时桩基加载终止及极限荷载 答:当试桩全部下沉量已大于 40MM,同时这一阶段下沉量大于前一阶段下沉量的 5 倍,或者这一阶段的下沉量大于前一阶段下沉量的 2 倍,但在 24 小时仍下沉时, 即可终止加载,取此终止时荷载小一级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6 回弹法的基本原理及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 回弹法是采用回弹仪的弹簧驱动重锤,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以重锤被反弹的距离(称回弹值指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作为强度相关指标来推算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 64.简述测量碳化深度方法。 答.用合适的工具有在 测区表面形成 直径约为 15mm 的孔洞 ,其深度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然后除净孔洞中粉未和碎屑,(注:不得用水冲洗),立即用 浓度为 1%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再用 深度测量工具 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 未碳化为 红色 , 已碳化区为 无色 )到 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多次,取其平均值,该距离即为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每次 读数精确至。 65.简述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构件强度时测量碳化深度的方法和步骤。 答题要点:①选择 30%测区;②测区成孔;③除净孔洞;④酚酞酒精溶液观察;⑤测量碳 14 化深度。 6衬砌混凝土厚度检测的方法有哪些。 简述其主要原理 常用的方法有:冲击-回波法、超声发射法、激光断面仪法、地质雷达法和直接测量法。 6试述超声法测隧道二次衬砌裂缝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 检测原理 : ,其声速相同 首波信号绕裂缝末端至接收换能器。 检测步骤 : ,且便于测试操作的部位。 、不跨缝超声测试。 6 简述用超声波检测浅裂缝时的条件和步骤。 ① 当结构混凝土开裂深度小于或等于 500mm 时; ② 需要检测的裂缝中不得充水或充泥浆;③ 如有主钢筋穿过裂缝且与 换能器的连线大致平行,布置测点应注意使 换能器至少与钢筋轴线相距 倍的裂缝 预计深度。 方法:平测法和双面斜测法。 平测法步骤 : ① 不跨缝声时测量:将 T和 R换能器置于裂缝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等于 100mm、150mm、 200mm、 250mm…… 分别读取声时值,绘制时距坐标图或用统计的方法求出两者的关系; ② 跨缝声时测量:将 T、 R 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轴线的对称两侧,两换能器中心连线垂直裂缝走向,以传播距离等于 100mm、 150mm、 250mm、 300mm…… 分别读取声时值,同时观察相应的变化。 6 简述超声波检测 混凝土缺陷 中选用平面震动式换能器声时初读数的标定方法。 方法有: ① 直接相对法; ② 长短测距法; ③ 标准试棒法。 标准试棒法标定 :制作一种标准试棒,用超声仪与换能器来准确测出试棒的 ―真正声时值 ‖并刻在试棒上。 当使用者欲测量自己设备的 to 值时,只需将换能器与标准试棒对准(黄油耦合),测 出仪器测读时间与标准试棒上所标出的时间之差即设备的 to 值。 70、简述超声波检测浅裂缝时的条件和步骤基本依据: 基本依据 : a、低频超声波遇到缺陷产生绕射现象, b、超声波在缺陷界面产生散射,抵达接受时能量明显衰减; c、超声脉冲各频率成分在遇到缺陷时衰减程度不同,接受波频谱雨反射波频谱产生差异; e、超声波在缺陷处的波形转换和叠加造成接收波形畸变等。 所以,在探伤所测的物理量是声程、声时、衰减量、接受波形、及频谱。 假设条件 : a、裂缝附近混凝土质量基本一致; b、夸缝与不夸缝检测,其声速相 同; c、夸缝测读的首波信号绕裂缝末端至接收换能器。 检测步骤: a、选择裂缝较宽,且便于测试操作的部位; b、打磨清理混凝土表面; c、布置超声测点。 所测的每一条裂缝在布置夸缝测点时,都应该在其附近布置不跨缝的测点;测点间距可设 1’1= 80- 100mm, l’2=21’1, 15 d、分别作跨缝和不跨缝的测试。 跨缝测试时注意观察首波相位变化。 e、记录首波反相时的测试距离 1’1 f、求不跨缝各测点的声波实际传播距离 l1 及混凝土声速 v。 利用回归法求声速 g、计算裂缝深度 71.简述用超声法检测浅裂缝时的条件要求。 ( 1) 裂缝中无水和泥浆; ( 2) 裂缝预计深度≤ 500mm; ( 3) 与开裂方向平行的主钢筋距裂缝 倍裂缝预计深度。 72.简述超声波检测缺陷的基本依据。 ( 1) 声时; ( 2) 波幅; ( 3) 频率改变; ( 4) 波形畸变。 7超声回弹综合法测砼的强度较回弹法有何优点。 建立超声回弹基准曲线的试块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回弹综合法比单一的超声或回弹非破坏检验方法具有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试块试验应注意: ○ 1 分别按龄期为 7d、 14d、 28d、 60d、 90d、 180d 和 365d 进行立方体试块强度试验 ○ 2 每一龄期的每组试 件由 3 个(或 6 个)试块组成。 ○ 3 每种砼强度等级的试块数不应少于 30 块,并宜在同一天内用同条件的混凝土成型; ○ 4 试块采用振动台成型,成型后第二天拆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