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考试秘籍复习资料_secret内容摘要:

无相关关系 D、不变 针入度指数越 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 B )。 A、越大 B、越小 C、无相关关系 D、不变 1可用( AD )指标表征沥青材料的使用安全性。 A、闪点 B、软化点 C、脆点 D、燃点 沥青类(三) 二、判断题 1.在用表干法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时,当水温不为 25 度时,沥青芯样密度应进行水温修正。 (√) 2.车辙试验主要是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 3.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的有效密度应大于表观密度。 √ 4.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时的温度越高,则稳定度愈大,流值愈小。 试验知识 5.表干法适用于 ACII 型、 ATPB 型较 密实吸水率小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6.我国现行国标规定,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 沥青混合料的试验配合比设计可分为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和沥青最佳用量确定两部分。 √ 三、选择题 1.测定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是( C ) A、 车辙试验 B、沥青混合料保水率试验 C、残留稳定度试验 D、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2. SMA的主要优点有( B ) A、抗滑耐磨 B、空隙率小 C、抗疲劳 D、高温抗车辙 E、低温抗开裂 3.用来检测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有( A ) A、 冻融劈裂试验 B、车辙试验 C、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D、饱水率试验 4.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ABCD ) A.高温稳定性 B、低温抗裂性 C、耐久性 D、抗滑性 5.我国现行规范采用( A )、( )和( )等指标来表示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A. 空隙率、饱和度、残留稳定度 B、稳定度、流值和马歇尔模数; C.空隙率、含蜡量和含水量 D、针入度 6.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对试件加载速度是 D。 A . 10mm/min B . 1mm/min D . 50mm/min 试验知识 7. 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温度是 B。 A .50 ℃ B . 60 ℃ C . 65℃ D . 80℃ 8.随沥青含量增加,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将 B。 A . 保持不变 B . 出 现 峰 值 C . 减少 D .增大 9.随沥青含量增加,沥青混合料 试件饱和度将 D。 A . 保 持 不 变 B . 先 出 现 峰 值 后 出 现 谷 值 C . 减少 D .增大 10. 随沥青含量增加,沥青混合料试件空隙率将 C。 A . 增加 B . 出现谷值 C . 减少 D .保持不变 12.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ABCD ) A.高温稳定性 B、低温抗裂性 C、耐久性 D、抗滑性 13.离心分离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中,应考虑泄露 入抽提液中矿粉的含量,如果忽略该部分矿粉质量,则测得结果较实际值( A ) A、 大 B、小 C.相同 石灰类习题 一、填空题 1.石灰熟化时释放出大量( );体积发生显著( ),石灰凝结硬化时体积产生明显( ) 2.石灰按其氧化镁含量,分为(钙质)和 (镁质 )两大类石灰 二、判断题 试验知识 2.生石灰的主要 化学是成份是 Ca( 0H) 2,熟石灰的主要化学成份是 CaO。 () 3.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水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水中硬化。 ( ) 4.石灰“陈伏”使为了降低熟化时的放热量。 ( √ ) 三、选择题 1. GB159479 标准规定,钙质生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含量为 68%,该生石灰为( A )级。 A I 级 B II 级 C III 级 D 等外灰 3.有效氧化钙测定中 ,酚酞指示剂加入试样溶液中 ,溶液呈 D 色。 A .黄 B .红 C .玫瑰红 D .粉红 4. EDTA 滴定法快速测定石灰土中石灰剂量试验中 ,钙红指示剂加入石灰土和氯化 铵反应中 ,溶液呈 A 色。 A .玫瑰红 B .黄 C .红 D .兰 5.石灰的最主要技术指标 ( C ) A、 活性氧化钙和活性氧化镁含量 ; B、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 C、活性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 氧化镁含量为( A )是划分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的界限。 A、 5% B、 10% C、 15% D、 20% 水泥类(一) 一、填空题 1.水泥新标准规定用沸煮法检验水泥的安定性可以采用两种试验方法,标准法是指雷 氏 夹 法 , 该 法 是 测 定 水 泥 净 浆 在 沸 煮 箱 中沸煮后的 值来检验水泥的体积安定性的。 试验知识 2.水泥封存样应封存保管时间为 三个月。 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中,所用标准维卡仪,滑动部分的总质量为 300g177。 1g. 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试验室温度为 20℃ 177。 2℃ ,相对温度不低于 50%,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 20177。 1℃ ,相对湿度不低于 90%。 5.水泥封存样应封存保管三个月 ,在存放样品的容器应至少在一处加盖清晰 ,不易擦掉的标有编号 ,取样时间 \地点 \人员的密封印 . 6. GB175— 1999 中对硅酸盐水泥提出纯技术要求有 细度 、 凝结时间 、 体积安定性 二、判断题 1.水泥试验初凝时间不符合标准要求,此水泥可在不重要的桥梁构件中使用。 () 2.沸煮法主要检测水泥中是否含有过量的游离 CaO, 游离 MgO 和三氧化硫。 ( ) 3.评价水泥质量时,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凝结时间的任一项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时,则该水泥为废品。 () 4.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的属于不合格 品。 ( √ ) 5.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中,所用标准维卡仪,滑动部分的总质量为 300g177。 1g。 (√) 6.用沸煮法可以全面检验硅酸盐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否良好。 () 三、选择题 试验知识 1.水泥实验室温度为( ),相对湿度不低于( ),养护箱的温度为( )。 相对湿度不低于( C ) A. 20℃ 177。 2℃ 、 50%、 20℃ 177。 1℃ 、 95%、 B. 20℃ 177。 1℃ 、 50%、 20℃ 177。 2℃ 、95%、 C. 20℃ 177。 2℃ 、 50%、 20℃ 177。 1℃ 、 90%、 D. 20℃ 177。 2℃ 、 50%、 20℃ 177。 1℃ 、 95%、 2.影响水泥体积安定性的因素主要有:( AD) A、熟料中氧化镁含量 B、熟料中硅酸三钙含量 C、水泥的细度 D、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 粉煤灰的技术指标包括( ABCD )。 A、细度 B、需水量比 C、烧失量 D、三氧化硫含量 硅酸盐水泥的运输和储存应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超过( B )的水泥须重新试验。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水泥类(二) 一、 填空题 1.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时根据 水泥胶砂强度 试验测得的 3 天和 28 天强度确定的。 2.水泥胶砂搅拌机的搅拌叶片与搅拌锅的最小间隙 3 mm,应 一 月检查一次。 3.《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法( GB/ T176711999)适用于 硅酸盐 水泥、 普通硅酸盐 水泥、 矿渣硅酸盐 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 水泥、 复合 硅酸盐 水泥、 石灰石硅酸盐 水泥的抗压与抗折强度试验。 试验知识 4.水泥胶砂试件成型环境温度应为 20 177。 2℃ ,相对湿度应为 50%。 5.水泥细度试验中,如果负压筛法与水筛法测定结果发生争议时,以 负压筛 法为准。 二、判断题 1.水泥胶砂强度 试件应在脱模前 进行 编号。 对于二个龄期 以上的试件,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件放在一个龄期内。 () 2.水泥与水拌和后成为塑性胶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 √ 4.我国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方法从 GB17785 过渡到 GB/T176711999(即 ISO 法 ),原水泥标号 525相当于 ISO强度等级。 √ 5. GB/T17671999水泥胶砂强度方法( ISO法不适用于粉煤灰水泥。 () 用粒化高炉矿渣加入少量石膏共同磨细,即可制得矿渣硅酸盐水泥。 ( ) 三、选择题 1.用负压筛法测定水泥细度时,负压在( C ) pa范围内正常 A、 30004000 B、 40005000 C、 40006000 D、 50006000 2.水泥胶砂强度试件在抗压试验时。 以( B )的速率均匀加载直至破坏。 A、 240N/ S177。 20 N/ S B、 2400N/ S177。 200 N/ S C、 50N/ S177。 10 N/ S D、 50N/ S177。 5N/ S 水泥胶砂 3天强度试验应在( B )时间里进行。 A、 72h177。 30min B、 72h177。 45min C、 72h177。 1 h D、 72h177。 3 h 4.水泥实验室温度为( ),相对湿度不低于( ),养护箱的温度为( )。 相对湿度不低于( D ) A. 20℃ 177。 2℃ 、 50%、 20℃ 177。 1℃ 、 95% 、 B. 20℃ 177。 1℃ 、 50%、 20℃ 177。 2℃ 、 试验知识 95%、 C. 20℃ 177。 2℃ 、 50%、 20℃ 177。 1℃ 、 90%、 D. 20℃ 177。 2℃ 、 50%、 20℃ 177。 1℃ 、 95%、 5.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中一般情况以( D )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实验结果。 A 、 3 B 、 4 C 、5 D、 6 水泥类(三)习题 一、填空题 1.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试拌时,发现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此时,应在保持( 水灰比 )不变的条件下,调整(水 泥浆用量 ),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2.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是指水泥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等几方面的一项综合性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