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业务考试机电工程内容摘要:
( ABCD) A、直击雷危害 B、静电感应 C、电磁感应 D、雷电波入侵 3 用于表征雷电基本特性的雷电参数为。 ( ABC) A、雷电流 B、雷电场 C、雷电频率 D、雷电压 3 车辆检测的方法有。 ( ABCD) A、磁性检测 B、超声检测 C、电磁波检测 D、热检测 3 常见的气象检测器有。 ( ABCD) A、温度检测器 B、湿度检测器 C、风速、风向检测器 D、雨量检测器 3 下列检测设备中,属于环境检测设备的是。 ( ABC) A、能 见度检测器 B、路面积雪厚度检测器 C、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器 D、环形线圈 3 公路专用通信系统有。 ( ABCD) A、光缆数字传输系统 B、紧急电话系统 C、移动通信系统 D、专用近距离微波传输系统 3 公路数据通信网的特点。 ( ABCD) A、面向终端通信网 B、专用 数据通信网 C、环形链路 D、数据通信网上的局域计算机网 3 光纤数字通信特点。 ( ABCD) A、容量大、频带宽 B、损耗低 C、可靠性高 D、抗干扰性强 3 光纤通信主要设备有。 ( ABC) A、光发射端机 B、光接收端机 C、光中继器 D、光解码器 SDH 网管系统中管理功能有。 ( ABCD) A、故障管理 B、性能管理 8 C、配置管理 D、安全管理 4 以下设备中,属于收费车道中收费设备的有。 ( ABD) A、读卡机 B、票据打印机 C、亭内有线对讲机 D、车道控制器 4 以下设备中,属于收费车道中 监控设备的有。 ( ABC) A、交通信号灯 B、车道 CCTV 摄像机 C、亭内 CCTV 摄像机 D、车型显示器 4 车辆车型自动分类设备有。 ( ABCD) A、轴数检测器 B、轮数检测器 C、车头高度检测器 D、车辆外型检测器 4 监控人员在监控室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监视和控制所有收费车道 的实际操作过程。 ( ABCD) A、直接观察 B、 CCTV 监视 C、对讲 D、实时监控计算机 4 在照明系统中,灯具的安全性能包括。 ( ABC) A、耐热 B、机械性能 C、电性能 D、防尘、防水 4 从行车安全出发,影响设置道路照明的因素有。 ( ABCD) A、道路特征 B、交通流特征 C、安全要求 D、经济效益 4 立交人工照明为行车安全、舒适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环境,对立交照明 的要求有。 ( ABC) A、照明范围大 B、光学诱导性强 C、眩光控制好 D、光通量大 4 隧道交通监控中为交通控制提供控制手段的设备有。 ( ABCD) A、隧道交通信号灯 B、车道控制信号灯 C、可变信息板 D、紧急广播系统 4 高速公路通信的特点有。 ( ABCD) A、专用性强 B、传输的信号种类繁多 C、通信方式繁多 D、要求高可靠性 50、 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包括。 ( ABCD) A、系统主机 B、交通监控计算机 C、彩色图形计算机 D、通信监控计算机 5 脉冲编码调制( PCM)通信系统功能包括。 ( ABCD) A、采样 B、量化 C、编码 D、解码 5 网络传输性能的考核技术指标有。 ( ABC) A、误码特性 B、抖动性能 C、漂移性能 D、传输速率 5 闭路监视电视 图像质量的评定可包括以下几种内容。 ( ACD) A. 不觉察由杂波 B. 有杂波有些讨厌 C. 杂波较严重有些讨厌 D. 杂波严重,无法观看 5 对于通信传输网,其传输性能主要由 损伤技术指标确定。 ( ABD) A. 误码 B. 抖动 C. 衰减率 5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主要有 的数据传输业务。 ( BCD) A. 交通流 B. 收费系统 C. 监 控系统 9 5 紧急电话系统包含有 部分。 ( CD ) A. 紧急电话基础 B. 紧急电话接地系统 C. 紧急电话控制台 5 闭路电视交通监视系统提供的活动图像应。 ( ABC) . A. 清晰 B. 逼真 C. 稳定 5 收费系统性能指标有。 ( ABC) A. 收费车道数 B. 平均延误时间 C. 通行费征收率 D. 收费车道平均通过率 5 机电设备的接地方式有。 ( ABC) A. 浮地 B. 单点接地 C. 多点接地 D. 安全接地 60、 维持视功能的照明条件。 ( BCD) A. 平均亮度 B. 均匀度 C. 失能眩光 D. 照明水平 60、 环形线圈检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等。 ( ABD) A 线圈截面积 B 灵敏度 C 对车型判断的准确性 D 埋设后线圈的绝缘电阻 6 紧急电话系统功能主要有 等。 ( ACD) A 使用方便,接续迅速 B 双向呼叫,双向通话 C 呼叫显示,中心控制 D 免提通话,话音清晰 6 通信 网的质量要求主要有 等。 ( ABC) A 信号传输的透明性 B 传输质量的一致性 C 网络可靠性 D 临近信道抗干扰能力 6 交通监控具有 的特点。 ( ABCD) a. 监控对象复杂 b. 监控系统复杂 c. 监控手段多样 d. 人的特殊作用 6 车辆检测器安装质量检验项目主要包括。 ( ABD) A、 交通量计数精度过 B、 传输性能 C、 视认距离 D、 安装位置与安装质量 6 收费系统试的内容主要涉及 等。 ( ABCD) A、数据处理、统计报表及打印记录测试 B、闭路电视监视功能测试 C、告警及导常处理功能测试验 D、安全性及保密性测试 6 下面测试内容中,与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有关的测试项目有。 ( AB) A、 光接口及电接口测试 B、抖动及误码测试 C、 保护倒换及语音提示功能测试 D、 接通率及及局间中继测试 6 低压配电箱的 检 验内容包括。 ( BCDE) A、 配电箱的尺寸 B、配电箱的基础 C、 配电箱的安装 D、 配电箱的外现 E、 配电箱的密封性能 6 交通量三参数包括。 ( ABD) A、流量 B、密度 C、时距 D、速度 6 监控系统中信息采集子系统采集信息主要包括。 ( ABD) A、交通信息 B、气象信息 C、环保信息 D、异常事件信息 70、 监控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应包括 ABD。 ( ABD) A、综合控制台 B、显示设备 C、通信系统 D、计算机系统 7 道路照明光源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 ABC) A、发光效率要高 B、使用寿命要长 C、要具有适当的显色性 D、成本低 7 程控数量交通系统的质量通常从 方面予以衡量。 ( ABD) A、传入质量 B、传输质量 C、音量大小 D、稳定质量 7 照明设施的实测项目有。 ( ABD) 10 A、灯柱地面以上高度 B、灯柱强度或明度 C、灯柱垂直度 D 平面位置 7 项目 为常规气象检测。 ( AC) a)风速 /风向 b)冰冻程度 c)雨量 d)路面湿度 7 项目 为道路环境检测项目。 ( ABC) a)雪厚 b)路面湿度 c)冰冻 d)气温 7 设备可靠性评价指标主要有。 ( BCD) a)年平均故障率 b)平均寿命 c)平均修复时间 d)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7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传送网包括。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业务考试机电工程
相关推荐
率、饱和度、稳定度和流值为纵坐标,将试验结果绘制成沥青用量与各指标的关系曲线图; ② 根据稳定度、密度和空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初始值 OAC1:在图中取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 a1,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 a2,和相应于规定空隙率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 a3,取三者的 最大值 作为最佳沥青用量的初 7 始 值 OAC1; ③ 根据符合各项技术指标的沥青用量范围确定沥青最佳用量初始值
10℃ B .25℃ 8.试验测得沥青软化点为 ℃ ,试验结果应记为 B。 A .℃ B .81℃ C . 82℃ 用标准粘度计测沥青粘度时,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孔径条件下,流出时间越长,表示沥青的粘度( A) A、越大 B、越小 C、无相关关系 D、不变 针入度指数越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 B )。 A、越大 B、越小 C、无相关关系 D、不变 1可用( AD )指标表征沥青材料的使用安全性。 A
无相关关系 D、不变 针入度指数越 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 B )。 A、越大 B、越小 C、无相关关系 D、不变 1可用( AD )指标表征沥青材料的使用安全性。 A、闪点 B、软化点 C、脆点 D、燃点 沥青类(三) 二、判断题 1.在用表干法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时,当水温不为 25 度时,沥青芯样密度应进行水温修正。 (√) 2.车辙试验主要是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
抗压强度: ( 1)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根据规范测得的强度平均值; ( 2)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满足保证率要求的强度值; ( 3)混凝土强度等级:当上述标准值达到并超过某一规定强度等级时,以大写字母 C和该等级组合,就成为所谓该混凝土强度等级; 抗弯拉强度: 用于水泥混凝土板配合比设计指标; 影响混凝土力学强度的因素: 水灰比、集料特性、浆集比、养护条件 . 混凝土力学强度试验
段。 配制混凝土时,砂率的选定是根据( A粗骨料品种)、( B最大料径)和混凝土拌和物的( C水灰比)确定的。 4坍落度试验时,从开始装筒至提起坍落筒的全过程不应超过( )分钟。 4闪点是保证沥青( A 加热质量)和( B 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 对粘稠石油沥青采用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简称( C COC)法。 4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测 试方法有( A射线法)、( B离心分离法)、(
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和公称最大粒径分别为( )和( )。 21.石料和集料可以采用相同的试验原理进行压碎试验。 22.工程上混凝土用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类,细数模数依据试验用筛 6 个筛孔的( 累计筛余百分率 )用公式计算的。 23.石料的抗压强度是以标准试件在( 饱水 )状态下,单轴受压的极限抗压强度来表示的。 二 、判断题 1.两种集料的细度模数相同,它们的级配一定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