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业务考试材料培训内容摘要:

抗压强度: ( 1)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根据规范测得的强度平均值; ( 2)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满足保证率要求的强度值; ( 3)混凝土强度等级:当上述标准值达到并超过某一规定强度等级时,以大写字母 C和该等级组合,就成为所谓该混凝土强度等级; 抗弯拉强度: 用于水泥混凝土板配合比设计指标; 影响混凝土力学强度的因素: 水灰比、集料特性、浆集比、养护条件 . 混凝土力学强度试验 —— 混凝土拌合成型设备和试块 搅拌设备 振实台 立方体试模和试块 小梁试模和试块 混凝土力学强度试验 —— 试件成型 试件成型的关键是试件的密实过程,根据混凝土坍落度的差别,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当坍落度在 25~70mm 时,采用振动台密实成型,操作时既要密实,又不能超振,以免水泥浆的流失; 当坍落度超过 70mm 时,采用人共插捣密实成型; 当坍落度小于 25mm 时,要用插捣棒来密实成型 . 混凝土力学试验加载设备 抗弯拉加载设备 抗压加载设备 试验同样要注意加载速率、压力机量程的选择和试验数据处理,而且明白混凝土加载速率表达方式和操作方法 . 混凝土强度试验 抗压或抗折强度试验时的加载方式:其中抗折试验 采用三分点双荷载加载方法; 两个力学试验结果计算方法: ( 1)取三个的平均值; ( 2)当其中一个结果与中间值的差超过中值的177。 15%,取中值作结果; ( 3)当另一个结果与中值的差又超过中值的177。 15%,则试验作废 . 混凝土强度试验 由于抗折试验的加载方式的特 殊性,抗折试验结果评定的特殊之处: ( 1)受力破坏位置:要求破坏位置位于两个加载点之间,如果有一个断裂面位于加载点外侧,以另外两个进行平均后作为结果,但前提是两个测值差不大于两个测值中较小值的 15%。 如果超出,则无效; ( 2)如果两个试件断裂位置都超出加载点之外,则试验无效 . 混凝土质量评定 统计法:包括已知标准差法和未知标准差法; 未知标准差法 非统计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原材料要求 水泥 水泥品种 —— 根据混凝土构造物要求和环境特点确定; 水泥强度等级 —— 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匹配: 水泥强度等级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的 1~ 倍。 粗集料 满足基本技术性质要求; 注意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限制要求; 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时各自的优缺点; 砂 砂的级配分区,注意其中二区砂的特点; 水 含有较少的杂质,通常的生活用水均可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概述 混凝土配合比表达方式 ( 1) 单位用量表达方式 —— 以 1 立方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 Kg)表示; ( 2)相对用量表达方式 —— 水泥用量当作 1,其它材料针对与水泥用量的相对值; 配合比设计要求 ( 1)强度要求 —— 提出一个比设计强 度更高的配制强度; ( 2)工作性要求 —— 适宜的坍落度、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 3)耐久性要求 —— 通过最小水泥用量和最大水灰比保证耐久性; ( 4)经济性要求 —— 采用当地材料或替代物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概述 设计参数 ( 1)水灰比 —— 决定水泥浆的稀稠程度,并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 ( 2)用水量 —— 决定水泥浆数量多少; ( 3)砂率 —— 直接影响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 设计步骤 ( 1)初步配合比 ——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原材料特点提出最初的配合比; ( 2)基准配合比 —— 通过实际坍落度试 验检测、调整混凝土工作性; ( 3)试验室配合比 —— 通过实际检测不同水泥比下混凝土强度,确定能够满足配制强度要求的配合比,并 进一步修正混凝土密度; ( 4)工地配合比 —— 根据工地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混凝土各材料用量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初步配合比设计 根据混凝土强度保证率和施工技术水平,确定配制强度; 通过公式计算混凝土水灰比, 式中: aa、 ab—— 与集料类型有关常数 ,通常碎石分别取 和 ; fce—— 水泥实际强度; 并依据耐久性要求校核该水灰比是否满足耐久性要求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初步配合比设计 通过查表的方式确定混凝土用水量( m 水),注意该用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坍落度和粗集料的类型与公称粒径; 计算求得水泥( m 水泥)用量,并进行耐久性校核; 通过内插法查表确定砂率,注意影响砂率大小的因素; 采用质量法或体积法计算求得砂和粗集料的用量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初步配合比设计 质量法(假定密度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初步配合比设计 体积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基准配 合比设计 拌和适宜数量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试验,根据实测出的坍落度值、粘聚性以及保水性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 1) 坍落度、粘聚性和保水性都理想时,无需再做调整,基准配合比等同于初步配合比; ( 2)坍落度不满足要求,但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则采用水灰比不变,加减水泥浆用量的方法,调整混凝土坍落度。 此时,砂、石用量保持不变,水泥和水的用量发生变化; ( 3)坍落度符合要求,但粘聚性和保水性较差,则采用适当提高砂率的方法进行调整。 此时,水泥和水的用量基本不变,砂、石用量加以调整; ( 4)当坍落度、粘聚性和保水性都不理想 时,可以同时调整水泥浆数量和砂率,也可重新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 以初步配合比得到的水灰比为中值,采用等间隔的方式再设定两个不同的水灰比,分别拌和成型、养护 28d,测得各自强度; 根据不同灰水比所对应强度绘图,确定满足配制强度的所对应的水灰比,作为最终的水灰比; 根据实测混凝土毛体积密度与计算密度的比值,对各材料进行密度修正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混凝土强度和水灰比关系图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工地配合比设计 根据砂、石含水率定义,确定工地拌和混凝土时 各材料的用量。 含水率定义: 注意:烘干材料质量和含水材料质量之间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工地配合比设计 当砂含水率为 a%、石的含水率为 b%时,工地配合比就是 第三部分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 沥青材料试验检测 重点强调五项试验,其中包括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薄膜烘箱试验和密度检测等; 掌握各项试验检测结果所表征的沥青性质; 试验过程中影响试验结果的条件及各条件变化对试验带来的影响 . 沥青试验检测 —— 针入度试验 针入度是表示沥青粘稠度大小的指标,并以此作为评定沥青标号的依据; 试验条件:温度 、标准针质量、测定时间,常用试验条件是 25℃、 100g、 5s; 平行试验的读数要求; 沥青试验检测 —— 软化点试验 软化点是一种表示沥青热稳定性高低的指标。 特别关注升温速度的控制:要求 5℃ /min. 沥青试验检测 —— 延度试验 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沥青低温性能的好坏,表示低温时的抗裂能力。 试验条件:温度控制在 15℃或 10 ℃状态;拉伸速率控制在 5cm/min; 水的密度调整 . 沥青试验检测 —— 薄膜烘箱老化试验 试验反映沥青抗老化能力; 试验条件:沥青 50g、温度 163℃、时间 5h; 评定方法: 质量变化; 残留针入度; 残留延度值 . 薄膜烘箱内部结构和盛样皿 沥青试验检测 —— 沥青密度测定 操作过程: ( m 瓶); ( m 瓶 +水); ( m 瓶 +沥青); ( m 瓶 +沥青 +水) . 计算公式: 沥青中蜡含量的试验 蜡在沥青中完全起着消极作用,对沥青及其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和水温性以及沥青路面的抗滑性都有不利影响。 通过沥青中蜡 含量的检测,了解所用沥青中蜡的数量; 检测过程主要经过三步: ( 1)通过加热( 550 ℃ )分馏,将沥青中的蜡油分馏出; ( 2)将分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