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50项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考核要点内容摘要:

入 PICC导管: 将导管逐渐送入静脉,用力要均匀缓慢。 (10)退出导引套管:①当 导管置入预计长度时,即可退出导入鞘。 ②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从静脉内退出套管,使其远离穿刺部位。 (11)撤出导 引钢丝: 一手固定导管,一手移去导丝,移去导丝时, 动作要轻柔。 (12)确定回血和封管 :① 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确定是否通畅。 ②连接肝素帽 或者正压接头。 ③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13)清理穿刺点,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料:① 将体外导管放置呈“ s”状弯曲。 ②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纱布吸收渗血,并注意不要盖住穿刺点。 ③覆盖透明贴膜在导管及穿刺部位,加压粘贴。 ④在衬纸上标明穿刺的日期。 (14)通过 X线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 (1)置管术后 24 小时内更换贴膜,并观 察局部出血情况,以后酌情每周更换12次。 更换贴膜时,护士应当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 (2)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导管头部定位、流通性能及固定情况。 (3)每次输液后,封管时不要抽回血,用 10毫升以上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 1020毫升以脉冲方式进行冲管,并正压封管。 当导管发生堵塞时,可使用尿激酶边推边拉的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快,严禁将血块推入血管。 (4)治疗间歇期每周对 PICC 导管进行冲洗,更换贴膜、正压接头。 (5)密切观察患者状况 ,发生感染时应当及时处理或者拔管。 患者: (1)向患者 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放松,确保穿刺时静脉的最佳状态。 (2)告知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 ,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请护士更换。 (3)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带有 PICC 一侧手臂过度活动,避免置管部位污染。 24 ㈢ 注意事项 : (1)穿刺前应当了解患者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2)注意避免穿刺过深而损伤神经,避免穿刺进入动脉 , 避免损伤静脉内膜、外膜。 (3)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进行加压止血。 : (1)输入全血、血浆、 蛋白等粘性较大的液体后,应当以等渗液体冲管,防止管腔堵塞。 输入化疗药物前后均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 (2)可以使用 PICC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是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等。 (3)严禁使用小于 10 毫升注射器,否则如遇导管阻塞可以导致导管破裂。 (4)护士为 PICC置管患者进行操作时 ,应当洗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5)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 二十、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㈠ 目的 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㈡ 实施要点 : (1)询 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患者吸氧状况或者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2)向患者解释动脉采血的目的及穿刺方法,取得患者配合。 (3)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及动脉搏动情况。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 (3)先抽取少量肝素,湿润注射器后排尽。 (或者使用专用血气针 )。 (4)消毒穿刺部位, 确定动脉及走向后,迅速进针,动脉血自动顶入血气针内,一般需要 1毫升左右。 25 (5)拔针后立即将针尖斜面刺入橡皮塞或专用凝胶针帽隔绝空气。 (6)将血气针轻轻转 动,使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匀,立即送检。 (7)使患者 垂直按压穿刺部位 5— 10分钟。 (1)指导患者抽取血气时尽量放松,平静呼吸,避免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2)告知患者正确按压穿刺点,并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㈢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预防感染。 、洗澡、运动,需休息 30分钟后再取血,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以免影响结果。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 ㈠ 目的 通过肌内注射给予患者实施药物治疗。 ㈡ 实施要点 : (1)询问、 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了解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患者注射部位状况。 :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做好准备,取合适体位 ,为患者进行遮挡,暴露注射部位。 (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 消毒注射部位皮肤,进行注射。 (4)推注药液时观察患者反应。 : (1)告知患者注射时勿紧张,肌肉放松,使药液顺利进 入肌组织,利于药液的 26 吸收。 (2)告知患者所注射的药物及注意事项。 ㈢ 注意事项 ,应注意配伍禁忌。 ,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可注射。 、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 ,应当更换注射部位。 ,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二十二、皮内注射技术 ㈠ 目的 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㈡ 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 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状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 ,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后,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选择适当注射部位,消毒注射部位皮肤,进行注射。 (4)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两名护士观察结果。 :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注意事项。 ㈢ 注意事项 ,禁止皮试。 ,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应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予注明。 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 27 ㈠ 目的 通过皮下注射给予药物,多用于局部麻醉和胰岛素治疗。 ㈡ 实施要点 : (1)询问、 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注射部位状况。 : (1)核对医嘱 ,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选择并暴露合适的注射部位 , 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 , 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实施注射。 (4)注射完毕以棉球轻压针刺处,快速拔针。 (5)观察患者用药反应。 : (1)向患者解释操作目 的及配合、注意事项。 (2)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告知患者注射后 15 分钟开始进食,以免因注射时间过长而造成患者低血糖。 ㈢ 注意事项。 、破溃或者有肿块的部位。 二十四、物理降温法 ㈠ 目的。 ,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㈡ 实施要点 28 :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了解患者局部组织状态,皮肤情况。 (3)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 (1)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后,进行环境准备,关闭门窗,保证室内温度适宜,为患者进行遮挡。 (2)实施冰袋降温操作要点:取去冰棱角的冰块适量装入冰袋,放置于患者所需部位 , 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3)实施冰帽降温操作要点 : 取去冰棱角的冰块适量装入冰帽,放置于患者头部,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4)实施冷湿敷降温操作要点:将敷布按正确方法敷于所需部位,按要求更换敷布,并 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和体温变化。 (5)实施温水 /乙醇擦浴降温操作要点:帮助患者 暴露擦浴部位,头部置冰袋,足底部置热水袋,按正确方法及顺序擦浴,擦拭完毕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 (1)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有关配合事项。 (2)告知患者在高热期间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3)指导患者在高热期间采取正确的通风散热方法,避免捂盖。 (4)告知患者在软组织扭伤、挫伤 48 小时内禁忌使用热疗。 ㈢ 注意事项。 、冰囊、化学制冷袋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 当立即更换。 冰融化后应当立即更换。 ,严格交接班制度,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 ,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应当保护患者耳部,防止发生冻伤。 29 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 ㈠ 目的 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㈡ 实施要点 : (1)判断患者意识 :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 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 )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 10 秒钟,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 ,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判断时间为 10 秒钟。 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 (1)开放气道 : 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 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 开放 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 (2)人工呼吸 : 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 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 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 810升 /分,一手以“ 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 600 毫升,频率 10— 12次 /分。 (3)胸外按压: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 1/3 处。 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 30 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按压幅度 :使胸骨下陷 4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按压时间 :放松时间 =1:1。 按压频率 :100次 /分。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30: 2。 操作 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 10 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 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㈢ 注意事项 ,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 液回流。 、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 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二十六、经鼻 /口腔吸痰法 ㈠ 目的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㈡ 实施要点 : (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 (1)做好准备 ,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2)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 (3)检查 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 (4)连接吸痰管,滑润冲洗吸痰管。 31 (5)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 (6)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 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 ,取出压舌板或口咽气道。 (7)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 : (1)如果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 (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除。 ㈢ 注意事项 ,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吸痰时间不宜 超过 15 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 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 ,休息后再吸。 、颜色、量。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吸痰法 ㈠ 目的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通气。 ㈡ 实施要点 : (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2)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 ,取得患者配合 . : (1)做好 准备 ,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 100%,给予患者纯氧 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 150—200mmHg); 32 (6)打开冲洗水瓶。 (7)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8)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 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9)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 100%的纯氧 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10)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管。 (11)吸痰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2)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体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