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测评操作手册内容摘要:
部门协调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问题的案例 3 个,并提供相关材料。 flow acrstheivndHbum, 28 Ⅲ — 9 群众参与 1)组织开展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 2)认真听取群众对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 建议,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电话等方式,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 3)关爱未成年人成为当地志愿者行动等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符合上述 3 项标准为 A;符合 2 项为B;其余情形为 C 1)列举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相关部门组织的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型活动,并提供 3个活动的相关媒体资料(如文字、图片资料)。 2)列举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相关部门听取群众对未成年人工作意见建议的渠道途径,列举 3个通过这些渠道解决相关问题的典型案例,并提供相关材料。 3)列举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社会公益事业中特别是志愿者行动中关爱未成年人的重大活动,并提供 3 个活动的相关媒体资料(如文字、图片资料)。 Ⅲ — 10 社会组织参与 1)充分发挥民主党 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重要作用; 2)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有成效。 3)学术机构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为推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社会各界重视、支持并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符合上述 4项标准为 A;符合 3项为 B;其余情形为 C 1)列举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3 个案例,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2)列举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并提供其中 1 项工作的相关佐证材料。 3)列举本 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社科机构、学术团体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应用情况。 4)列举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社会各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 flow acrstheivndHbum, 29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 3个案例,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Ⅲ — 12 德育保证机制 1)中小学德育工作纳入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作为中小学督导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学校和校长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2)建立健全并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 3)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组织教师家访和建立社区活动联系卡等方式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做好德育工作; 4)直辖市所辖区县和地市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有机构承担中小学德育工作,或由专职人员管理; 5)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经费保证。 符合上述 5 项标准为 A;符合 4 项为B;符合 3项为 C;其余情形为 D 1)提供 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并对其中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予以标注。 2)提供 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以及有关部门出台的规定该体系用途的文件(对该部分内容予以标注)。 3)列举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学校 与家庭、社区联系的主要方式,并提供相应的工作记录。 4)说明地市级和县级(直辖市为本区 /县)教育行政部门中承担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机构或专职人员,并提供相应编制文件。 5)说明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中小学开展德育工作所提供经费的经费划拨单。 对随机抽取的 6 所学校作材料审核,审核其前两年度开展德育工作的经费占学校年度总支出的比例(若大于 10%,则为达标)。 Ⅲ — 13 课堂德育 1)按照课程计划开设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无减少课时和挪用现象; 2)各门课程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德育资源,在教 学中落实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3)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地域1)说明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学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课时安排。 对随机抽取的 6 所学校作材料审核,无减少课时和挪用现象。 2)列举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 flow acrstheivndHbum, 30 文化、传统美德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问卷调查。 符合上述 4项标准为 A;符合 1)、 2)和其余标准中的 1 项为 B;符合 1)、 2)为 C;其余情形为 D 中小学校各门课程发掘和利用自身德育资源的代表性成果,并提供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大纲,由测评人员考核是否体现“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3)列举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中小学开设的主要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提供相关课程材料。 Ⅲ — 14 日常德育 1)坚持升降国旗和校会、班会制度; 2)利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寒暑假等时机,集中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3)定期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优化校风学风; 4)问卷调查。 符合上述 4 项标准为 A;符合 1)及其余标准中的 2项为 B;其余情形为 C 1)提供 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升降国旗、校会、班会制度化的相 关规定。 对随机抽取的 6 所学校作材料审核,考核学校上一季度升降国旗、校会、班会活动的情况。 2)对随机抽取的 6所学校作材料审核,考核学校利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附录中有注释)、寒暑假等时机所开展的具有特色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至少有 3 个活动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3)提供 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中小学校定期评选优秀、先进方面的相关规定。 对随机抽取的 6 所学校作材料审核,考核学校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等活动的情况。 Ⅲ — 15 1)问卷调查; 2)每学年召开运 动会,经常因地制宜地 2)对随机抽取的 6所学校作材料审核,考核学校召开运动会和开 flow acrstheivndHbum, 31 健康素质 开展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 3)问卷调查; 4)问卷调查; 5)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中小学生体质达到及格等级以上。 符合上述 5项标准为 A;符合 1)、 5)及其余标准中的 2 项为 B;符合 1)、 5)及其余标准中的 1项为 C;其余情形为 D 展学生体育活动的相关文字、图片材料等。 5)由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体质监测中心或相关部门提供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信息。 Ⅲ — 17 德育队伍 1)实行校长负 责的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 普通中学明确专门机构主管德育工作,城市小学、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有 1名教导主任分管德育; 2)选配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形成了班主任聘任、培训、考核、评优等制度;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小学校按规定配备少先队辅导员; 4)选派优秀公安干警或其它司法人员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保证每学期到校上法制教育课; 5)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选聘热心少先队工作、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 符合上述 5项标准为 A;符合 4项为 B;符合 3项为 C;其余情形为 D 1)提供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中小学校德育工作领导管理制度。 随机抽取城市小学、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各 1 所, 审核德育工作教师的工作记录(注:城市小学、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分管德育的领导为副校长或政教主任的亦视为达标)。 2)对随机抽取的 6所学校作材料审核, 考核中小学校的班主任选配、聘任、培训、 考核、评优制度。 3)对随机抽取的 6所学校作材料审核,考核学校配备少先队辅导员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4)说明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有关部门规定在中小学校配备法制副校长和开展法制教育的文件。 对随机抽取的 6 所学校作材料审核,查看法制教育课 堂的学 flow acrstheivndHbum, 32 习材料或课堂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5)对随机抽取的 6所学校作材料审核,考核其校外辅导员制度的主要内容、在聘校外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及其工作记录。 Ⅲ — 18 师德建设 1)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适时组织培训,开展主题教育; 2)严格师德考核,建立奖惩机制,无造成不良影响的失德现象发生; 3)重视并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问卷调查。 符合上述 4 项标准为 A;符合 3 项为B;标准 4)≤ 70%为 D;其余情形为 C 1)提供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制中关于职业道 德教育的内容。 并对随机抽取的 6 所学校作材料审核,考核学校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材料。 2)提供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中小学校师德考核和奖惩制度、以及前两年度的考核奖惩材料(各提供一份范本即可)。 3)说明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中小学校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以及举办的相应活动,并提供相关学习材料。 Ⅲ — 19 团队建设 1)把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布局,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范畴; 2)各级共青团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积极参与同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工作; 3)学校团队组织健全,团队活动制度化; 4)问卷调查; 5)积极办好中学生业余党校、团校,做好初中生“团队衔接”和高中生“推优入1)提供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指标中关于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内容。 对随机抽取的 6 所学校作材料审核,考核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中关于共青团、少先队建设的内容。 2)说明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各级共青团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 有关负责同志参与同级少工委工作的情况。 flow acrstheivndHbum, 33 党”工作; 6)重视中学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工作, 支持和指导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符合上述 6 项标准为 A;符合 5 项为B;符合 4项为 C;其余情形为 D 3)说明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学校团队组织建设的总体情况和团队活动制度化的相关规定。 对随机抽取的 6所学校作材料审核,考核学校在团队组织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5)说明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中学生业余党校、团校建设的总体情况,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在初中生“团队衔接”和高中生“推优入党”工作方面的主要措施。 6)说明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中学学生会、学生社团建设的总体情况。 对随机抽取的 4 所中学(含职校)作材料审核,考核学生会、学生社团所开展的主要活动。 Ⅲ — 20 校园文化 1)实地考察; 2)实地考察; 3)举办歌咏、书画、读书演讲、经典诵读、科技小发明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4)实地考察。 符合上述 4 项标准为 A;符合 3 项为B;符合 2项为 C;其余情形为 D 3)对随机抽取的 6所学校作材料审核,考核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以及开展的主要校园文化活动(每年度≥ 4次)。 Ⅲ — 21 校园安全 1)问卷调查;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无食品卫生、火灾、校舍倒塌、校车2)提供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中小学校的校园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的内容。 flow acrstheivndHbum, 34 安全、人身伤害等责任事故; 4)配备专业保安人员,严格落实门卫制度,加强校内巡逻。 符合上述 4项标准为 A;符合 1)、 3)、4)或 2)、 3)、 4)为 B;符合 3)、 4)为C;其余情形为 D 3)由省(区、市)文明办征求省(区、市)主管部门意见,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4)说明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中小学校配备专业保安人员的总体情况。 对随机抽取的 6所学校作材料审核,考核专业保安人员配备情况、学校门卫制度内容和加强校内巡逻的具体措施。 Ⅲ — 22 组织指导 1)各级党委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精 神文明建设总体安排,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家庭教育工作规划; 2)建立健全由妇联、教育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协调机制; 3)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 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4)把家庭教育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文明社区(街道)的重要内容。 符合上述 4项标准为 A;符合 3项为 B;其余情形为 C 1)提供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各级妇联或有关部门制定的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及其年度工作总结。 2)说明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家庭教育工作 协调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测评操作手册
相关推荐
只有风险等级为“大”和“很大”的风险事件同时发生,此时的工期为多少个月 (写出或在图上标明计算过程 )。 关键线路上有哪些分部工程。 (4)B 分部工程组织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后,流水步距为多少个月。 各施工过程应分别安排几个工作队。 B 分部工程的流水施工工期 为多少个月。 绘制 B 分部工程调整后的流水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5)对图 10 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而言, B
2)提供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在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或专项工作中,各有关单位联合发布的文件。 3)列举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联合开展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Ⅲ — 5 文明委 职责履行 1)文明委每年专题研究部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建立健全指导协调、任务分工、督促检查和奖惩激励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3)
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 实验室用处理医用材料的蒸压器的特殊要求 GB IEC 610102041, IDT 国家标准 基础 通用标准 — 8 — 8 11135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5部分:电工测量和试验用手持探头组件的 安全要求 GB IEC 61010031 国家标准 基础 通用标准 9 11136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6部分
合 计 10 外语水平评分标准 (所有选手) 一、 比赛 形式 英语比赛 采用考官与选手问答的形式。 每位选手考试时间为 2 分钟 , 每位选手须回答三道题,其中中译英、英译中、情景对话各一道。 二、 评分标准 准确性:选手语音语调及所使用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 熟练性:选手掌握岗位英语的熟练程度。 灵活性:选手应对 不同情景和话题的能力。 三、 评分说明 9— 10 分:语法正确,词汇丰富
下列关于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槽和雾化罐中切忌加温水或者热水 B.水温超过 6 0℃ 时,应停机调换冷蒸馏水 C.水槽内无足够的冷水一罐内无液体的情况下不能开机 D.治疗中如发现药液量过少,需关机再添加药液 E.治疗完毕,可酌情予以拍背助痰排出,必要时给予吸痰 2.手指血糖监测时,指导患者穿刺后按压时间 ( ) A. 3 0 秒 B. 1 分钟 C. 1—2 分钟
社科机构、学术团体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应用情况。 4)列举本市(直辖市为本区 /县)社会各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 3个案例,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Ⅲ — 12 德育保证机制 1)中小学德育工作纳入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作为中小学督导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学校和校长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2)建立健全并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