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汇总内容摘要:
表示算法。 6. 常用的几种流程图: 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输入、输出框:标明输入 、输出的内容 判断框:标明判断条件,框外标明条件成立 及不成立的不同流向 连接框:用于连接因页面写不下而断开的流程线 流程线:表示从一框到另一框的流向 处理框:标明所进行的处理 7.“ max← x”其中 ← 是赋值号,表示将赋值号右边表达式运算的结果值存入左边的变量。 8.程序:是一系列计算机指令(命令、语句)的有序组合,计算机通过运行该组指令,完成预期的操作。 8. 一个程序应该包括对数据的描述和对操作的描述。 9. 常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有: BASIC、 Pascal、 C、 C++、 Visual BASIC、Java 等。 10.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或称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11. 输入用 input 函数,输出用 print 函数. 12. 分支判断用 if„ .then„ .else„ .end if。 程序实例详见 P6970 13. 循环语句” while„ wend”。 程序实例详见 P6970 3. 5 智能处理 12 1. 人工智能:包括语音识别、手写文字识别、光学字符识别( OCR)和机器翻译等。 汉字识别技术分为印刷体汉字识别和手写体汉字识别技术。 手写体又分联机和脱机。 2. OCR 软件识别文字的一般步骤:用扫描仪扫描文章,获取扫描图像 /用 OCR软件打开扫描图像,进行识别 /校对文章 /保存文件 第四章 信息的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IRM):对信息、信息技术、信息设备和信息人员等各项资源的管理。 首席信息经理( CIO) 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①信息资源管理不只是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管理,还大量地涉及人和社会的多种因素,既有技术上的因素,也有人文方面的因素。 ②信息资源管理必须有健全的社会和法制环境。 ③信息资源管理体现了国家意志。 ④信息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信 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通过数据库对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及网上数据进行管理,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 影响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领域 1. 管理信息系统 MIS、数据库系统 DBS、情报检索系统 IRS 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2. 管理信息系统 MIS:既对信息的管理,也对信息处理能力的管理,即对资源的综合管理,包括数据处理、远程通信、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的组织、软件的开发、工作人员的管理等各方面。 3. 数据库系统 DBS:是储存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4. 情报检 索系统 IRS:包括主题检索、关键字检索和全文检索等。 5.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分类、加工和输出。 6. 数据管理的职能:是采集、存储、传输、检索和分类。 7. 一个数据库系统 DBS 能为多种应用服务,为多个用户所共享。 8. 数据库存系统 DBS 特点: 1)数据独立于应用于它的程序; 2)能为多个用户和多种应用(共享)服务; 3)具有最小冗余,尽可能地不重复; 4)系统具备安全性,能防止不合法使用和人为的破坏。 网上数据管理 1. 在 google等搜索引擎里查找资料实 际上是访问 google数据库文件。 2. 访问网上“列车时刻查询系统”实际上是访问该网站的数据库文件。 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阶段 13 1. 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的管理为核心,以图书、文档资料和文献为载体。 2. 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 3. 资源管理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将信息看作重要资源,对信息实施资源性管理。 数据库系统 1. 数据库系统概念: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软硬件平台及用户。 2. 数据库:指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在辅 助存储器上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能彼此独立的一组相互关联着的数据集合。 3.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了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而设计的数据管理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介于操作系统和用户之间,负责对数据库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所有用户或程序发出的有关数据库方面的操作命令,都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的。 如 FoxPro\Access\SQLServer\DB2\Oracle。 4. 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按用户的应用需求或为某一特定的用户设计的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高效的数据库和配套的应用程序系统。 一个简单的数据库 1. 数据表:是关于特定主题数据的集合。 2. 数据表是二维表;由行和列构成。 每一行(除了标题行)是一条记录,每一列称一个字段。 3. 每条记录中各个字段存放的数据,称为字段的值。 4. 一张数据表中各个记录的字段个数是相等的,在同一字段内的数据属性是相同的。 5. 不同类型的字段存放不同类型的数据,占用的空间也不尽相同。 字段的数据类型表 数据类型 说明 字节数 文本 文字或不需要计算的数字,如电话号码 0255 备注 长 文本 065535 数字 用于数学计算的数值数据 4 或 8 日期 /时间 日期与时间值 8 自动编号 当向表中添加一条新记录时,由Access 指定的一个唯一的顺序号(按 1递增)或随机数 4 是 /否 存储逻辑值,仅能取两个值 1 位 OLE 对象 存储链接或嵌入的对象,如 Excel电子表格、 Word 文档、图形、声音或其他二进进制数据 14 超级链接 存储用作超链接地址的文本 6. 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管理多个数据库;一个数据库可由若干张数据表组成。 7. 一张数据表用来存储同一类型 或同一主题的相关数据。 8. Access 数据库文件扩展名为 .mdb。 第五章 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信息表达方式与技术 1.信息表达方式: 同一种信息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信息接收者的特点 和实际需要。 最常用的信息表达方式有:文字、语言、图形、图像、声音和形体动作等几种。 2.信息表达技术: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有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计算机网络等,其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信息表达技术。 3.信息表达的规范化:所谓规范是指一种共同的约定或明文规定的从事这一方面工作的人都必须 遵守的标准。 4.目前国际公认的信息表达规范有英文字符信息交换 ASCII 码,汉字信息交换国标码( GB2312),商品信息条形码,网络数字音乐 MP3 编码,以及静态图像压缩技术 JPEG 标准和视频压缩技术 MPEG 标准等。 电子邮件 1. Email( Electronic mail)的中文意思是电子邮件。 2. Email 地址一般写成如 的形式,其中 @是分隔符, @前面的部分是用户名或帐号, @后面的部分是邮件服务器名称。 3.信息交流的途径: 1)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这是最直接的信息交流 途径。 2)借助通信工具和传统媒介的信息交流。 3)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交流。 4.发送邮件协议 SMTP:把电子邮件送到收件人的电子信箱中。 5.接收邮件协议 POP3:让收件人从电子信箱中将电子邮件读到他的本地计算机。 在线交流 1.电子公告板( Bulletin Board System,简称 BBS),也叫做布告栏、论坛。 2.两种形式的 BBS: 1)一种是远程登录( Tel)方式,用户需要有 Tel客户端软件; 2)另一种 是万维网方式即基于网页方式的 BBS。 使用 BBS 前一般先进行注册,因为未注册的普通游客一般只能看贴。 注册用户可以在论坛中浏览帖子、发贴或跟贴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多人在线交流观点。 3. 在线交流方式还有 、 MSN 等 4.在线游戏( online game) ,而且不是同步进行,因为接收电子邮件的时间取决于收件人什么时候打开电子信息。 15 6.电子公告板 BBS 和聊天系统 、 MNS 等实现多人同步交流。 第六章 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1.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网页间 遵循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进行相互链接访问。 2.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是使用一组特定的标记来描述文档结构的语言。 3. 网页中包含的文本、图像、超链接和表格等基本元素及构件是由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进行描述的,即网页是由 HTML 解释执行的。 4. 网页 :即万维网上的文档,是按照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规范要求表达文本、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 5. 若干个网页组成一个网站。 6. HTML 的源代码由网络浏览器解释执行。 7. URL 统一资源地址:即网站的网址。 8. 网页的三种基本元素:文字、图形图像和超链接。 网页还可以使用 表格 、 表单 、 音 乐 和内嵌程序等构件,起到美化网页、双向交流的作用。 9. 网页中使用的图像可以有许多格式,常见的静态图像格式有 JPEG和 GIF 两种;动态图像的格式有动态 GIF、 FLASH 等。 10.流式视频图像格式: RM、 WMV、 MOV。 11.动态网页:由服务器数据库动态生成的网页。 (网页里包含会动的元素) 12.静态网页:以超文本文件格式存放在服务器上。 (网页里没有会动的元素) 13.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 FrontPage Dreamweaver. :确定任务 /分工协作 /制定解决方案(网站的名称、主题、内容、结构等) /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制作网页。 15.网页文件的扩展名:. Htm : 或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 1. 数字化生活的基本内容:家庭自动化、小区智能化、社区信息化、数字化阅读、数字化音乐、虚拟现实、非同步的交流等。 2. 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主要体现:信息化进一步带动了工业化;促使电子商务的发展。 3. 信息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主要体现:政务信息化(涉及财税、金融、经贸、公检法、党群等部门)、社会事业信息化(包括教育科技、医药卫生、广播电视、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等)。 4.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规定的人们对于自己创造或拥有的智力成果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成,包括相应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16 5.未经软件版权人的允许,不得对其软件进行复制、修改、传播等非法操作,更不能进行商业性转让、销售等侵权活动。 6.除了不能使用盗版软件,我们不要购买盗版 VCD、 DVD 光盘,也不要购买其他假冒名牌的商品。 7.病毒:就是一种人为编写的具有 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 8.病毒的五个主要特征: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爆发性、破坏性。 9.病毒的种类:按破坏情况分(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恶性病毒又称逻辑炸弹或定时炸弹);从受到病毒感染的计算机系统类型分(分为 DOS 型、 Windows型、 Windows NT 型、网络型等);从病毒的基本类型分(分系统引导型病毒、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宏病毒、混合型病毒、特洛伊木马病毒和 Inter 语言病毒等) 10.感染病毒的症状 P132 11. 计算机病毒的防冶从三方面入手:预防、检查和消毒 12. 安装防火墙能有效防止黑 客入侵,保护机器内部的资源不受外部的侵害。 13. 信息素养内涵: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二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的素养。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语言的形成, 文字的创造, 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电报、电话的发明, 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 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 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 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二、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三、信息技术 ——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 IT。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概念: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 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四 .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 ⑵网络化; 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五、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辅人功能;。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汇总
相关推荐
4利用 FrontPage2020在网页中插入背景音乐,下列几种音乐格式中,( D)不支持 A、 WAVE B、 MIDI C、 REALMEDIA D、 MP3 4关于网页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网页可以包含多种媒体 B、网页可以实现一定的交互功能 C、网页就是网站 D、网页中有超级链接 4下面的标签中不需要结束标 签的是( C) A、 HEAD B、 BODY C、 BR D、 H2
性 B:激发性 C:传播性 D:免疫性 ,最恰当的是 ( )。 A:定期访问 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 ,借用同学的个人用户杀毒软件并安装 B:定期访问 Windows Update 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安装软件防火墙 C: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定期备份数据 D:定期访问 Windows Update网站
资料库以及知识库,形式上尽可能做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件中特别注重 “ 交互性 ” 和“ 台阶性 ”。 允许学生自由选择。 这样可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使用。 在每个 “ 台阶 ” 上都有小小的测试模块,学生认为已经掌 握时可选择进入测试模块。 这些小小的测试模块,由 于内容比较单一,而且可以反复学习,所以比较容易成功。 界面的新颖,资料的丰富,学习的进度可以自己控制
教学实践体会出发,总结了课堂导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进一步阐述了五种课堂导入方法及导入时的注意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 (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 资源 、 方法 、 手段等 ) 导入 播放幻灯片 回答图片名称 讨论 讲授 出示图片 学习新单词 朗读 讲授 播放录音
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 基础。 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 答: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使用
确的答案。 (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有:信息技术初步认识、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和 (A)。 A、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B、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C、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