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2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穿插十分稠密时 , 梁顶面主筋的净距要留 30mm, 以利浇筑砼 , 当 梁钢筋绑扎好后 , 应立即将垫块放置在受力钢筋下 , 间距为 1000 mm。 为防止 梁侧面的垫块被 挤碎后梁主筋移位导致保护层不符合设计要求,可适量采用ф 25钢筋头当垫块,但不能大量使用。 梁 的受拉钢筋接头位置应在支座处,受压钢筋应在梁跨中处,接头位置应 相互错开 , 在受力钢筋 35d区段内(且不小于 500mm) , 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 面面积占受力总 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 25%,受压区不得超过 50%。 柱钢筋绑扎: 按 照施工图纸要求,计算好每根箍筋数量,先将箍 筋套在下层伸出搭接筋 上,然后立柱子 筋,在立好的柱子钢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 的箍筋向上移动 ,由上往下绑扎。 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 要绑扎牢固。 箍 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绑扎箍筋时,扎丝扣要相互成 八字形绑扎。 在基础、柱顶、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按照设计要求加密。 柱筋保护层垫块应绑在柱主筋外皮上,间距一般 1米左右,并确保主筋保 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剪力墙钢筋绑扎: 先 在墙根处两侧墙钢筋与板钢筋相交部位通长绑扎ф 16钢筋用以固定竖向 钢筋的间距,然 后再用通长钢筋将墙钢筋顶部按其间距 固定,最 21 后电焊。 墙体 分布钢筋均采用双面双向,在两排钢 筋之间按梅花形设置 ф 6@ 600拉筋,应同 时钩住纵横向钢筋。 墙 筋应逐点对称绑扎,避免墙钢筋向一个方向歪斜,水平筋接头应错开, 一般先立几根竖 向定位筋,与下层伸出的钢筋连接,然后绑上部定位横筋,接 着绑扎其余竖筋 ,最后绑扎其余横筋。 定位筋是固定纵横墙筋位置并保证钢筋 保护层厚度的有效工具,因此定位筋应在现场加工,严格控制尺寸。 墙 体边缘构件竖向钢筋接头应每隔一根相互错开,为保证墙截面尺寸、竖 向钢筋间距及保 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每一层楼面标高以上50mm设置定位 钢 筋,定位钢筋与墙钢筋电焊固定,其竖向间距为 1200mm。 墙 体钢筋保护层采用内撑外控法,即在墙体钢筋骨架内部加设竖向梯子支 撑筋,在拉钩处 加设双十字架,起到内撑作用,在墙体模板顶部加设水平梯子 支撑筋,对墙体立筋起到定位作用。 现浇板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前,应修整模板,将模板上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在底板上弹出 控制线 , 并用粉笔标出每根钢筋的位置。 按照画好的钢筋间距 , 先放受力主筋 , 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 现浇板钢筋绑扎时 , 四周交叉点应绑扎牢固 , 下层 180度钢筋弯钩应向上 , 上层钢筋 90度弯钩朝下布置。 为保证上下层钢筋位置的正确和两层之间的距离 , 上下层钢筋之间用马凳筋架立。 现浇板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下层筋不得在跨中搭接,上层筋不得在支座 处搭接, 搭接处应在中间和两端绑扎牢固, 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 180 度弯钩。 现浇板、次梁与主梁钢筋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在中间, 22 主梁 钢筋在下面,当有梁垫时,主梁钢筋在上。 现浇板钢筋绑扎后,应禁止人在钢筋上行走,以免将现浇板负筋踩到,影 响其现浇板 承载力。 垫块要成梅花形设置,并确保现浇板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 要求。 四、模板工程 本工程采用梁 、 板 、 柱 、 墙整体现浇 , 模板配置按水平结构模板配置三层 , 垂直结构模板配置一层考虑。 模板安装前要做好模板的基准定位,即首先由控制线引测建筑物的柱或墙 轴线,并以 该轴线为基准,引测建筑物的边线和模板控制线;然后用水准仪把 建筑物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本工程模板主要采用木模板,模板及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 定性,支撑 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 模板拼缝应严密,清理干净,与混凝土 的接触面积涂刷水溶性隔离剂,并在干燥后使用,以免污染钢筋和混凝土。 基础模板安装时 , 先在垫层上弹出基础边线 , 再把侧板对准 边线垂直竖立 , 校正调平无 误后,用斜撑和平撑钉牢。 如基础较长,可先立基础两端的两块侧 板,校正后 再在侧板上口拉通线,依照通线再立中间的侧板,每隔一定的距离 在侧模板上口钉上搭头木,防止模板变形。 剪力墙、柱模板安装: 剪力墙、柱模板采用优质胶合板,支撑用ф 48钢管及方木固定,立柱在高 度方向应设置纵横水平拉杆和斜拉杆 , 水平拉杆一般距离地面300mm处设一道 , 以上每间隔 12001800mm设一道。 外墙内模及剪力墙侧模采用 ф 14螺杆固定墙 体厚度,每隔 400600mm设置一 道,间距为600mm,地下室外墙螺杆中间焊接 3mm厚钢板 止水片一道,墙体由预留洞时,预留洞水平方向长度大于等于 800mm 的,模板支 设时,需要考虑设 23 置一块活动模板作为振捣口,以确保预留洞底部 墙体砼的密实度。 为控制剪力墙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除按照规范要求放置垫块 外 , 在剪力墙钢筋网片上下左右每隔 1米焊接 ф 10等墙厚的短钢筋头顶住模板 , 防止剪力墙的钢筋偏移导致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梁、现浇板模板安装: 梁模板 采用优质胶合板,钢管扣件架支撑体系,次龙骨为 50lOOmm木 方,主龙骨采 用 ф 48 ,木方次龙骨背楞间距不大于 250mm, 主龙 骨钢管间距为 700mm。 现浇板模板采用胶合板硬拼缝方案,次龙骨采用 50 lOOmm木方,间距 200300mm,主 龙骨采用 ф 48 ,间距 l000mm,其支撑采用扣件式钢 管 满堂架,立杆上下层在同一位置,立杆底垫通长 50m厚木板,梁外侧立杆距 离 梁边缘 120mm,立杆间距根据层高、荷载情况而定,一般不大于 l000mm。 当 梁高小于 700mm时,梁侧可用支撑架立杆做档撑,同时用一部分短钢管 做斜撑, 当梁高大于 700mm时增加对拉螺栓固定,当梁宽大于 400mm时,梁中间加设立 杆一道。 梁底板模与墙体相交处采 用 50 100木方做封边处理。 支设梁、板模板前,应按照设计要求先 将梁、板底,梁侧面模板加工好, 并将底模钉上木方 , 安装模板时先按照轴线尺寸位置搭设两排脚手架(可调头) , 钢管高度应比梁、板底 400600mm,先安装主龙骨木方,再安装带次龙 骨的梁、 板底模。 梁、板底模板进行循环使用时,必须清理干净。 梁、板模板应 同时支 设,即先支设梁、板底模板,等钢筋绑扎完毕后,再支设梁侧模板。 楼梯模板安装: 楼梯踏步模板、底模及梯梁模板均采用胶合板及木方按 1:1比 24 例现场 拼装。 次龙骨采用 50 lOOmm木方,间距不大于 300mm,支撑采用钢管架 ,间距 不大于 1200mm。 梁柱节点模板安装: 梁柱节点模板是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的重 点,拼缝处用粘胶带粘贴严密,并 用次龙骨顶紧,防止接缝处振捣砼时漏浆。 底模与侧模拼接缝要错开, 避免同 一 横向水平面上有两道接槎。 竖向背楞拼接处加设间距 800mm木方,梁底背楞 间距 lOOmm。 同时梁柱节点模板要下伸,便于打两道柱箍。 门窗洞口模板: 洞口模板采用木面钢角整支散拆方法, 角部配置钢护角,以保证角部成 90度,洞口方正,外角采用 L140 140角钢,为保证接缝严密,内角为 LIOO I00 角钢,由钩头螺栓固定 ,四侧模板为木模板,面板为优质胶合板肋为 50 100木 方。 上层贴 lOmm厚竹胶板,制作成拆装式模板。 后浇带模板: 后浇带处模板采用密目钢丝网两层封挡, ф 16钢筋固定,固定钢丝网的钢 筋与结构钢筋焊牢,间距 250mm。 模板拆除: 地下室外墙模板必须在确保模板拆除不致扰动对拉螺栓的情况下 方可拆除 以防止对拉螺栓处将成为可能的渗漏点,其时间不少于一周。 墙、柱模板及梁侧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 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 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常温拆模时要求墙体强度不低于 1Mpa,大约为 12小时左 右。 冬季拆模时要求墙体混 凝土强度不低于。 梁、板底模板拆除时间根据混凝土试块 压结果决定。 梁、板跨度 25 8米,其 强度达到 75%方 可拆除,梁、板跨度 i8米,其强度达到 100%方可拆除;悬臂 构件,其强度 达到 100%方可拆除;后浇带两侧模板应在后浇带砼强度达到 75 %方可拆除;楼梯模板及支撑必须在其砼强度达到 100%方可拆除。 拆模顺序: 先拆后安模板,后拆先安模板。 脱模困难时,严禁硬撬或用大锤砸模板 ,可在 模板 底部用撬棍撬动拆模。 起吊模板前,要认真检查穿墙螺栓是否全部拆完, 无障碍后方可拆除。 模板拆除时不可碰撞墙体造成墙体损伤。 拆 除模板时 , 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并应派专人看护 , 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 待该片(段)模板全部拆除,方准将模板、配件、支架等运出堆放。 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 好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 五、混凝土工程 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本工程砼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进场 后,要检查混凝土原材料检验报告及混凝土的配合比报告、出厂合格证。 商 品砼采用砼运输车进行运送,运送途中不断进行搅拌,满足砼初凝时间。 浇注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和积水等必须清除干净。 浇注混凝 土时不要在一 处连续卸落,应在 23m内范围内水平移动。 振捣工 具一般采用高 频插入振动器,振捣时间为 1530秒,振捣到砂浆上浮、石子下 沉,且不宜出现气泡为止,振动棒插入混凝土的间距以 400mm为宜。 基础底板砼工程 本工程 基础属于大体积砼,大体积混凝土容易 出现 的质量问题是产生裂缝,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 的收 缩应力和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而产生的裂 缝。 控 26 制裂缝的产生,重点控制水泥的水化热和降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差。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加一级粉煤灰,在保证混凝 土强度的前提下 , 减少水泥用量 , 降低水泥的水化热。 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覆盖 , 减少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 从 1轴线处纵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进行浇筑,下层混凝土初凝 前浇 筑覆盖上层混凝土,防止接茬部位混凝土出现冷缝。 并满足施工规范中混 凝土接茬的有关规定。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震动棒,为使砼振捣密实,应配备五台( 3台工作,2台 备用 )插入式振动棒,分三道布置,第一道布置在出料点,使砼形成自然流淌 坡度 ,第二道布置在坡脚处,确保砼下部振捣密实,第三道布置在斜面中部, 在斜 面上要严格控制各点的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同时 对分层的混 凝土 进行二次振捣,即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先将振动棒卧倒,对初凝前的 混凝 土均匀振捣一次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将振动棒再 插入下层混凝土 5cm深振捣。 由于商品砼坍落度较大,在振捣过程中会产生泌水现象。 为防止泌水对混 凝土 外观质量产生影响,采取在墙体模板上开洞使水排出,用水泵将其排除基 坑外。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先按设计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用 木抹 子抹压两遍,然后再在终凝前用铁滚碾压两遍,再用木抹子抹压密实,并 采用塑料布覆盖以控制砼表面的收水裂缝,终凝后及时养护。 在砼浇注 前,布置 测温孔,孔深 1M,孔管采用 ф 25钢管,下口焊3mm 钢板封死。 测 温采用电子测温仪,从砼浇筑 12h后,每天每隔 2h同时测量测温 孔 、 ,并做好纪录。 正常气温, 27 每隔 6h测量一次。 根据测温情况及时调整保温层厚度,确保砼内外温差不大于 25℃。 本工程基础砼采用覆盖洒水养护,砼 浇筑完毕后,在其上部刚刚可以 行人时,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和麻袋。 如局部有干白现象时, 应洒水湿润,根据 测温 情况 , 随时进行调整 , 控制砼内外温差不大于 25℃ , 养护时间不少于 14天。 养护的重点为底板与外墙交接处,此处 同底板容易形成较大 的温差而引起外墙 裂缝,因此要覆盖严密。 (详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梁、板、柱、墙砼工程 本工程梁、板、柱、墙砼采用一次性浇筑施工 方法,在浇筑砼之前,模 板内杂物必须清理干净,常温下并浇水湿润。 浇筑砼时,先 将墙的砼分层浇筑 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达到板底标高时,再与梁、板、柱砼 一起浇筑,随着阶 梯不断延长,梁、板、柱的浇筑也不断前进,当梁高大于 1米时,可先将梁单 独浇 筑至板底下 2030 mm处留施工缝 , 然后再浇筑板 , 用振动棒采 用 “交错式 ” 方法进行振捣。 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大于300mm。 先振捣梁中砼 , 后振捣现浇板砼 , 最后用平板振动器振捣,以砼表面不再下沉、不出气泡、表 面泛浆为准。 砼振 捣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水电预埋线管、线盒和模板等。 根据标高控制点拉线控制砼板面标高,用 4m长的铝合金刮杠将表面刮平, 再用木抹子搓平,砼初凝前搓压两次以上,以防砼表面出现干缩裂缝。 为确保楼面砼平整一致 , 消除表面干缩裂缝 , 待楼板砼初凝后 、 终凝前再用木抹子搓压一次,以封闭毛细裂缝,最后用大毛刷进行拉毛,拉 28 出顺纹。 浇筑柱、梁与次梁交接处砼时,由于钢筋 比较密集,要加强振捣以保证砼 密实,必要时可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砼浇筑,采用片式 振捣 器振捣或辅以人工 振捣。 墙砼浇筑应先外墙后内墙,分两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