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内容摘要:

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现象。 实像和虚像:能够呈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交点,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 只能用眼睛观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 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球面镜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 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做凹面镜。 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做凸面镜。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的利用:汽车观后镜 …… 凹面镜的利用: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 四、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的折 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增大(减小);当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物体的颜色 光的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允许所有颜色的光都通过的物体是无色透明 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的色光。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我学习,我进步,我自豪。 期末考试,我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我 是最棒的,加油。 6 一、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主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薄透镜的中心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 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形成发散光,这些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凹透镜的焦距。 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透镜的分辨方法 (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 (2)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 (3)放大法:看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 近视眼: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 25cm,配载用凹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可以得到矫正。 远视眼: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 25cm,配载用凸透镜制作的远视眼镜(老花镜)可以得到矫正。 眼镜的度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的,凸透镜的度数是正的。 凸透镜越厚,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凹透镜中心越薄,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度数 =100/f(f 为焦距,单位:米 )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一、力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叫做力。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一般用字母 F 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 N。 在手中两个较小的鸡蛋对手的压力约 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 500N。 我学习,我进步,我自豪。 期末考试,我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我 是最棒的,加油。 7 力的作用效果 ①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方向改变、运动快慢改变)。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