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附实景图内容摘要:

部位桩身的圆柱体挖好,再按扩底部位的尺寸、形状自上而下削土扩充成 设计图纸的要求。 为防止扩底时扩大头处的土方坍塌,采取间隔开挖措施,留 46 个土肋条作为支撑 , 待浇筑砼前再挖除。 1 检查验收 挖至设计标高,终孔后应清除护壁上的泥土和孔底残渣、积水并 对桩身直径、扩大头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虚土厚度进行全面测定 , 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当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对孔底土质进行鉴定,孔底不应有积水,终孔后应及时清理孔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渣积水,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封底浇注 混凝土。 1 吊放钢筋笼 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按设计要 求一般为 70mm(钢筋笼四周 在主筋上每隔 3~ 4m 左右设一个 Φ 20 耳环 作为定位垫块);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 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焊接(搭接焊或帮条焊),双面焊接,接头数按 50%错开,以确保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 9 (采用吊车吊放钢筋笼) 1 浇筑桩身混凝土 桩身混凝土可使用粒径不大于 50mm 的石子,坍落度 80~ 100mm。 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 , 当落距超过 3m 时,应采用串筒,串筒末端距孔底高度不宜大于 2m;也可采用 导管泵送。 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分层振捣密实 , 一般第一步宜浇筑到扩底部位的顶面,然后浇筑上部混凝土 , 分层高度以振捣的工具而定,但不宜大于。 (采用串桶向桩内浇筑混凝土) 1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10 人工挖孔桩的孔径(不含护壁)不得小于 ,且不宜大于;孔深不宜大于 30m。 当桩净距小于 ,应采用间隔开挖。 相邻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 开孔前,桩位应准确定位放样,在桩位 外设置定位基准桩,安装护壁模板必须用桩中心点校正模板位置,并应由专人负责。 、 严格控制桩孔垂直度、中心位置,每节桩孔护壁做好后,必须将桩位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锤向孔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垂直平整度,孔深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引测,使孔壁圆弧保持上下顺直。 护壁的厚度、拉接钢筋、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 护壁的厚度不应小于 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并应振捣密实;护壁应配置直径不小于 8mm的构造钢筋,竖向筋应上下搭接或拉接。 当土 质较差时,为防止塌孔,开挖前应掌握现场土质错开桩位开挖,缩短每节高度随时观察土体松动情况,必要时可在坍孔处用砌砖,钢板桩、木板桩封堵;操作进程要紧凑,不留间隔空隙。 桩终孔要保证设计桩长、入岩深度及扩大头尺寸,桩孔挖至设计深度后,必须检查土质情况,桩底必须支承在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上。 在放钢筋笼前后均应认真检查孔底,清除虚土杂物 , 必要时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底。 开挖过程中孔底要挖集水坑, 及时下泵抽水。 如有少量积水,浇筑混凝土时可 对桩端及时采用低水混凝土封底 ; 当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场地截水、降水或水下灌注混凝土等有效措施 , 严禁在桩孔中边抽水边开挖边灌注。 在浇筑混凝土前一定要做好操作技术交底,坚持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连续作业。 钢筋笼应在专用平台上加工,主筋与箍筋点焊牢固,支撑加固措施要可靠,吊运要竖直,使其平稳地放入桩孔中,保持骨架 1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