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它包括多种可以动态组合的基本信息系统,为 政府 各部门和 社会 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 建立集服务、管理与决策功能于一体的人口信息综合服务系统, 它 是 把 分散 在各单位的人口 5 信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集合在一起,形成“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实现全区人口信息的资源一体化、网络化、科学化管理与服务。 人口信息 交换与共享系统平台 以综合人口信息数据库管理为核心、计算机网络为手段、数据挖掘为重点, 系统架构的主要 功能 包括基础网络平台 系统 、人口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系统、 管理中心的数据库系统、人口 信息交换与共享应用 系统、人口 信息辅助决策 系统 、门户网站信息发布系统的综合网络平台 (人口信息综合服务网络 系统 )。 根据 人口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 的 建设目标,系统建设的 具体 任务如下: 1)、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口信息指标体系,用于指导和规定各部门应该提供的人口信息指标以及共享发布的指标。 2)、建设 区县级 政府人口信息门户网站,用于提供人口信息对外发布服务。 3)、建设 区县级 人口信息基础数据库,用于采集、整合各部门提供的人口数据。 4)、建设人口信息共享应用系统,并为区属各部门提供人口信息共享服务。 5)、建设 区县级 人口信息辅助决策系统,为区各级领导提供各项人口相关政策的制定依据。 用户群划分及其需求 应用系统的用户分成以下三类: 各级领导、 信源单位的业务 人员、企业和社会公众。 每类用户对系统的需求不同。 各级领导的需求 区县级 各级领导 是指 政府领导以及参建部门领导。 这类用户的需求主要是 能够通过直观的图形以及地图区域展现方式实时的获得 区县级 人口信息的动态统计信息,可以起到制定人口策略的辅助决策作用。 信源单位的业务人员的需求 信源单位的业务人员是指 劳动 局、 卫生局 、 民政 局等参与信息交换的信源单位中,操作这些单位前置机的业务人员。 这类用户的特征是对业务非常熟悉,但掌握 6 的信息技术和信息 交换 系统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少。 这就要求系统设计简单易用,贴近业务的实际需要,并且提供 较大的灵活性。 除了上述的业务需求外,业务人员还可以修改交换管理系统的密码。 企业和社会公众 企业和社会公众是 人口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 对外提供服务的对象,传统模式下,是以公众、企业为驱动的政府办事模式,到政府办事直接面对的是每个政府部门的办事人员。 企业和社会公众要查询某个企业的信息,需要分别到不同的政府部门,查询该部门中有关该企业的相关信息。 应用系统建设结束以后,公众和企业不再需要到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去查询 人口信息,只需要到“一站式”公众服务门户网站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区县级 人口 信息 指标体系 人口 信息交换 与 共享 内容包括 劳动 、 民政 、 卫生 、 计生委 等 6 个部门与单位提供的 三 类信息:包括 人口 基础信息、 公共管理 信息 、业务共享信息。 ( 1) 人口 基础信息 基础数据是指与人口自身密切相关而且一生中相对不变的信息(共 6 项),包括 公民身份证号码 、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出生地。 ( 2) 公共管理信息是指市民在参与有关的公共事务产生的、各业务部门之间公用的数据(共 18 项),包括 户口类别、户籍登记地址、生存状态、行政职务级别、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等级、 参加工作时间、个人工资收入、最高学历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单位名称、单位地址、单位邮 政编码、单位电话号码、政治面貌、家庭住址、家庭住址电话、家庭住址邮政编码。 ( 3) 业务共享数据是指与特定业务应用领域密切相关的、 业务部门之间有共享需求 的市民信息。 本项目涉及的人口基础信息,按照信息来源和信息归属划分, 包括公安户籍信息、人事档案信息、劳动就业信息、社会保障信息、医疗保险信息、养老保险信息、失业保险信息、工伤保险信息、生育保险信息、教育信息、卫生健康信息、民政信息、 人口统计 信息和 计生委 信息等。 其个人信息层次结构见下图所示: 7 个人信息层次结构 鉴于参与 本项目 建设 各 单位及 部门的现有体制、 信息化 建设水平、 业务流程电子化程度和内部管理原则的不同,必须确定信息交换的节点,本 方案 选择 参与交换部门 (信源单位) 的 区级 单位作为数据 交换结点 ,各部门负责与各自下级单位、基层单位的 信息上传下达。 具体人口 信息 指标 如下: 公安局信息 序号 指标编码 数据项名称 约束条件 1 00001 公民身份证号码 2 00002 姓名 3 00003 性别 4 00004 民族 5 00005 出生日期 8 6 00006 出生地 7 01001 户口类别 8 01002 户籍登记地址 9 01003 生存状态 10 02020 户籍登记机关 11 02020 曾用名 允许 N个 12 02020 籍贯 13 02020 家庭主要成员姓名 允许 N个 14 02020 家庭主要成员与本市民关系 允许 N个 15 02020 家庭主要成员身份证号码 允许 N个 16 02020 家庭主要成员联系电话 允许 N个 17 02020 户口所在地邮政编码 劳动和社会保障 信息 劳动就业信息见下表 序号 指标编码 数据项名称 约束条件 1 01006 职业资格等级 2 01007 参加工作 时间 3 04001 职业类别 4 04002 就业状况 5 04003 资格审批单位 6 04004 取得资格时间 社会保障信息见下表 序号 指标编码 数据项名称 约束条件 9 1 01008 个人工资收入 2 05001 参加社保险种情况 允许 N个 3 05002 社会保险登记证编码 4 05003 缴费地区代码 5 05004 缴费单位名称 6 05005 缴费人员类别 医疗保险信息见下表 序号 指标编码 数据项名称 约束条件 1 06001 医疗保险证号 2 06002 医疗参保人员类别 3 06003 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建立日期 4 06004 医保个人参保状态 5 06005 定点医疗机构代码 允许 N项 养老保险信息见下表 序号 指标编码 数据项名称 约束条件 1 07001 养老个人参保状态 2 07002 离退时间 3 07003 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日期 4 07004 月养老金支付金额 5 07005 离退休人员类别 10 失业保险信息见 下 表。 序号 指标编码 数据项名称 约束条件 1 08001 失业 保险登记日期 2 08002 失业个人参保状态 3 08003 失业待遇类别 4 08004 享受失业保险起始日期 5 08005 应领取失业保险金月数 6 08006 月失业保险金支付标准 7 08007 失业原因 工伤保险信息见 下 表。 序号 指标编码 数据项名称 约束条件 1 09001 工伤个人参保状态 2 09002 工伤待遇类别 3 09003 开始领取工伤保险日期 4 09004 结束领取工伤保险日期 5 09005 工伤待遇定额 生育保险 信息见 下 表。 序号 指标编码 数据项名称 约束条件 1 10001 生育待遇类型 2 10002 享受起始时间 3 10003 享受终止时间 卫生 局 信息 卫生健康信息见下表: 11 序号 指标编码 数据项名称 约束条件 1 12020 身高 2 12020 体重 3 12020 血型 4 12020 健康状况 5 12020 家族 病史 允许 N个 6 12020 家族 病史发病时间 允许 N个 7 12020 慢性病史 允许 N 个 8 12020 慢性病发病时间 允许 N 个 9 12020 传染病史 允许 N 个 10 12020 传染病发病时间 允许 N 个 11 12020 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史 允许 N 个 12 12020 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发病时间 允许 N 个 统计局 信息 统计局 提供的信息 见下 表 序号 指标编码 数据项名称 约束条件 1 00001 公民身份证号码 2 00002 姓名 3 00003 性别 4 00004 民族 5 00005 出生日期 6 00006 出生地 7 01001 户口类别 12 8 01002 户籍登记地址 9 02020 家庭主要成员姓名 允许 N个 民政局信息 民政信息见下表: 序号 指标编码 数据项名称 约束条件 1 01010 婚姻状况 2 13001 婚姻登记时间 3 13002 救济人员分类 4 13003 享受定期定量救济金额 5 13004 社会福利机构收养人员分类 6 13005 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状况 7 13006 定期优抚金额 计生委信息 计生委提供的信息 见下 表 序号 指标编码 数据项名称 约束条件 1 00001 公民身份证号 13 2 00002 姓名 3 12020 生育情况 4 12020 健康状况 5 12020 生殖情况 允许 N个 信息交换 与共享 流程 人口 信息交换的总体流程是从各个信源单位采集 人口基础 信息 ,在中心形成 人口 信息 基础 数据库,通过统一服务接口和访问门户向政府部门、企业与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由于各个部门业务系统中的基础信息存在 差异 的问题,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汇总并比对,形成信息一致的 人口基础信息。 即通过 人口 信息交换平台,将 公安、劳动、卫生 等各个信源单位的 人口 基础信息同时汇总到交换中心,以 公安局 信息为基准,对汇总信息进行信息一致性比对,比 对的结果经信息交换平台返回给各部门及交换中心,交换中心将完整、一致的 人口 基础信息存储到 人口信息 基础 数据 库。 各部门各自对比对不一致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过的数据经信息交换平台交换给中心,中心经过比对再次入库,经过反复的比对、处理,逐步形成信息一致的 人口信息 基础 数据 库。 对于新增、变更、注销的基础信息,可以采取部门间业务协同的应用模式,实现部门间 人口基础信息 的联动,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内部协同办理”、“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机制,避免信息重复采集、重复录入带来的信息不一致问题。 但由于目前各部门逐步采用属地化管 理,目前大多数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还没有实现区内 大集中,在部门间实现业务协同的难度较大。 因此, 对于新增、变更、注销 人口 信息,可以采用 数据定期集中交换、比对的方式,保持 人口 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随着系统推进和各方面条件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信息交换频度,直至实现在线实时交换,实现部门间业务协同。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本方案 人口 基础信息交换流程如下: 各信源单位 定期 把本部门的 人口 基础信息通过 人口 信息交换 与共享 平台发送到交换中心,交换中心以 公 14 安局人口 信息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一致性比对,并将比对一致的信息保存到中心 人口 基础信息 库。 同时,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将比对结果返回给各个信源单位。 增值服务 功能需求 通过对人口信息交换与共享内容的分析,结合各个单位以及部门的信息关联程度,得出一个增值服务功能表如下: 信息提供 劳动局 卫生局 公安局 社保 统计局 民政局 计生委 信息获取 劳动局 健康状况 参加社保险种情况 生育状况 卫生局 就业状况 参加社保险种情况 救济情况 公安局 就业状况 福利机构收养情况 社保 就业状况 生存状态 生育状况 统计局 民政局 就业状况 健康状况 生存状态 参加社保险种情况 计生委 健康状况 婚姻状况 各部门通过本系统可实现以下增值功能: 劳动局 :就业困难人员查询、就业情况统计查询、在职丧劳鉴定查询 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金领取情况查询、困难老人信息查询、失业人员登记查询 民政局:民政局救济情况统计 卫生局:区内残疾人员信息查询、重大疾病人员查询、婚姻登记信息查询 计生委:育龄妇女年龄结构统计、育龄妇女生育情况查询、育龄妇女婚姻情况查询、育龄妇女优生优育情况查询 公安局:外来人员信息查询、刑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