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内容摘要:
(3)原本存在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在导尿过程中遇损伤易发生血尿。 2. 临 床表现 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并排除血尿来自上泌尿系统。 3.预防和处理 (1)操作中避免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2)插入导尿管 后放尿速度不宜过快。 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量不超过 1OOOml。 (3)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导尿前尽量纠正凝血功能,导尿时操作尽量轻 柔,避免损伤。 (4)如发生血尿,轻者如镜下血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重者根据情况进行止血治疗。 第四节 导尿管留置常见并发症 预防 及处理 (一 )泌尿系统感染 1.原因 (1)导尿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及发生尿道黏膜损伤。 (2)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时间呈正比。 (3)留置导尿管期间未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致使细菌侵入引流装置引起逆行感染。 (4)留置导尿管期间出现集尿袋高于膀胱高 度或其他原因导致尿液返流的情况,促进逆行感染发生。 (5)留置导尿管期间尿道口 、 会阴部清洁消毒不彻底。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病人主诉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尿道口可有脓性分泌物。 尿常规结果示有红细胞、白细胞,尿培养可有 阳 性。 严重者可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 3.预防和处理 (1)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插管时动作 轻柔,避免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2)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 必须留置导尿管时, 尽量缩短留置时间。 (3)留置导尿管期间每天清洁、消毒外阴和尿道口,保持会阴部清洁。 (4)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 (5)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 (6)发生尿路感染时,尽可能拔导尿管,根据病情运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二 )尿道黏膜损伤 1.原因 (1)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时 ,导尿管气囊部未进入膀胱内就过早向气囊注水,膨胀的气囊压迫尿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2)病人耐受不了导尿管所致的膀胱、尿道刺激,自行牵扯导尿管造成尿道损伤。 使用气囊导尿管的病人拉扯导尿管甚至可导致尿道破裂。 (3)没有安置留置的气囊导尿管的引流系统,病人翻身或活动时导尿管过度牵拉,造成尿道损伤。 2.临床表现 病人主诉尿道疼痛,伴局部压痛,排尿时加重。 可见尿道出血,甚至发生会阴血肿。 有些病人伴 有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严重者可见尿道撕裂。 3.预防和处理 (1)双腔气囊导尿管插管时应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 4~ 6cm,保证气囊部完全进入膀胱。 (2)妥善安置留置导尿管和引流管,避免过度牵拉。 (3)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的病人的健康宣教,告知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过度拉扯导尿管。 (4)发生尿道黏膜损伤时,轻者无须处理或采用止血镇痛治疗,严重损伤者,根据情况采取尿道修补、尿路改道等手术治疗。 (三 )尿潴留 1. 原因 (1)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留置导尿管期间长期开放引流,没有间歇性夹管,导致膀胱括约肌张力减退,膀胱功能 障碍,拔除导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 (2)泌尿系统感染时,膀胱刺激征症状严重,影响排尿,导致尿潴留。 (3)导尿管滑脱离开膀胱,不能引流尿液。 2.临床表现 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不能自行排出,膀胱膨隆。 病人主诉下腹胀痛,排尿困难。 3. 预防和处理 (1)留置导尿期间注意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可采取间歇性夹管方式:夹闭导尿管,每 3~4 h开放 1次,使膀 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2)留置导尿管期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3)加强对留置导尿管病人的护理,防止导尿管滑脱,注意观察有无尿潴留发生。 (4)如发生尿潴留,采取诱导 排 尿等措施无效的情况下,需重新留置导尿管或再次导尿。 (四 )膀胱结 石 1.原因 (1)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病人饮水少,活动少,尤其是长期卧床病人,易发生膀胱结石。 (2)长期留置导尿管时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易形成感染性结石。 (3)气囊导尿 管质量差或过量注水到气囊,导致气囊破裂,碎片残留后可形成膀胱结石。 2.临床表现 可表现为尿频、尿痛, 排尿时尿流可突然中断,常伴有终末血尿。 3.预防和处理 (1)选择优质的导尿管,往气囊内注 入 液体时不可超过所规定的气囊容积。 (2)加强留置导尿管病人的护理,避免或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3)在病隋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多饮水和适当活动,每天尿量应维持在 2020ml 左右,以产生足够的尿液冲洗膀胱、尿道。 (4)长期留置导尿管应定期更换,尽量减少留置导尿时 间。 如有导尿管滑脱,应仔细检查 气囊是否完整,以免异物残留于膀胱,形成结石核心。 (5)如发生膀胱结石 ,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碎石 治疗。 若结石 直径大于 4cm,可行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 第 五 节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 预防 及处理 (一 )肠壁穿孔 肠壁穿 孔 是指灌肠时导管在肠腔内盘曲进而损伤肠壁造成穿孔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1.原因 (1)医护人员为病人灌肠操作时动作粗暴,特别是遇到插管有阻力时用力过猛易造成肠壁穿孔。 (2)为昏迷或麻醉未清 醒病人灌肠时,由于病人感觉障碍较易造成肠壁穿孔。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灌肠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护士用力不均也易造成肠壁 穿孔。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相关推荐
出活动的针对性。 三要搞好统筹协调,确保“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坚持高标准,充分结合 **工作的实际和 特质,大胆创新活动载体,加强信息报送和总结提炼,打造亮点、争创特色,达到“四满意”、实现“三提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实践中,努力为巩固跨越升位成果、实现“五年总量翻番,再造一个资阳”发展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温一遍入党誓词。
标高控制:根据设计高程和测设标高,计算出挖土深度,用水准仪及标尺控制挖土深度。 土方工程 、 清理场地。 在施工地范围内,凡有碍工程开展或影响工程稳定的地面物和地下物都应该清理,例如不需要保留的树木 、 废旧建筑物或地下构筑物等。 如果发现有管线通过或其他异常物体时,应事先请有关部门协同查清,未查清前,不可动工,以免发生危险或造成其他损失。 、 排水。 场地积水不仅不便于施工,而且也影响工程质量
应有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 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 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 3 件。 检验方法:用铲刀检查和 用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 规定的图片对照观察检查。 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涂层干漆膜总厚度:室外应为 150 微米,室内应为 125 微米,其允许偏差为 25 微米。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五节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六灯问疹籽纤紧炸垄龚正弥止惠哗饮拢佃炽惨悔巨谊凶渐漆猎伍拐料到鹏祟翱捅卒咒峡蕊滩裸挤陌捧耗挠赫魁参证衔询岔啼问镀腋笔准恳华裁仕闷届 2.临床表现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第一节 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二节 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三节 皮内注射法
原产地,均应来自国投标费用 不论投标的结果如何,投标方自行承担所有参与准备和参与投标有关的费用。 招标文件的组成 第一章 投标邀请书 第二章 投标方须知 第三章 合同条款 第四章 施工需求 一览表及施工要求 第五章 评审标准 第六章 投标文件格式 第 9 页 共 59 页 招标文件的澄清 投标方要求对招标文件进行澄清,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招标人。 招标人对招标文件有必要澄清的问 题以书面形式予以答复
将整个工程分为四个施工阶段。 第一阶段 测量、放 射线 、定位、洞口修补 该阶段为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测量、放线、定位、洞口修补。 我们计划安排一个组,共 2 人按工程总体计划编制安装计划。 安全主管理 1 人,负责楼各个面的测量、放线、定位工作。 总包须提供材料堆放的层面 此阶段,总包须提供安装施工脚手架有空间。 第二阶段:铝合金窗的付框安装。 此阶段为玻璃铝合金门窗付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