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咨询实施方案书内容摘要:

)有限公司( BSI 中国) 自 1901 年成立以来, BSI 集团已发展成为一流的全球性独立业务服务组织,通过基于标准的解 决方案鼓舞客户的信心并提供保障。 集团起初作为世界第一个国家标准组织,拥有超过 2250 名 方案书 第 8 页 员工,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50 多个全球办事处。 集团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有:编制和销 售专用的、全国性和 国际性标准和支持信息;第二方和第三方管理系统评估和认证;产品和服 务的测试和认证;绩效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支持标准实施和业务最佳实践方面的培训服务。 NCT 于 2020 年开始与 BSI 管理学院在企业生产管理培训领域展开合作,同时 BSI 作为 ISO27001/ISO20200 标准起源方,双方在此方面开展了多次推介宣讲的公开课。 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 ISCCC)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为国家质检总局直属事业单位,系第三方公正机构和法人实体,为财政补助单位。 其职能为:在批准的工作范围内按照认证基本规范和认证规则开展认证 工作;受理认证委托、实施评价、做出认证决定,颁发认证证书;负责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和相应认证标志使用的监督;受理有关的认证投诉、申诉工作;依法暂停、注销和撤销认证证书;对认证及与认证有关的检测、检查、评价人员进行认证标准、程序及相关要求的培训;对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机构、人员进行资质注册和培训;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授权参加相关国际组织开展信息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授权从事相关认证工作。 在业务上接受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指导。 NCT 除了在 ISO2700 ISO20200 认证业务上与 ISCCC 合作之外,还长期联合 ISCCC 在无锡合作办理注册信息安全咨询师培训班。 我们的团队 专家团队  高艳 —— 高级咨询师、 ITSS 培训讲师 南京大学项目管理硕士、 ITSS培训讲师、 PMP、国家企业培训师,历任研发部执行经理,知名跨国公司服务中心培训经理,品质保证经理, EPG Leader;具有十年以上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和运行维护经验及培训经验,曾负责 40多个大中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涉及 ERP、 CRM、 B2B2C、企业管理等领域。 某国际知名公司人力资源培训部的特约金牌讲师,多次受邀到一些软件公司进行授课, 受到学员一致好评,精通软件过程改进、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企业内训等。  宋跃武 —— ITSS 技术专家。 拥有丰富的信息技术及其服务工作经历,从软件开发工作到主持围绕数据中心及 IT 服务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金融、电信、政府、企业等行业的 IT 治理、信息化战略、规划、软件开发、服务管理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管理、运营的实战经验和行业经验;在国家 IT 服务标准工作组( ITSS)、软件资产管理工作组的标准研制工作中承担核心专家角色;方案书 第 9 页 ITSS 授权培训师的讲师; ITSS 符合性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行业高 端著作《中国云集数据中心运营指南》副主编;同时担任众多集团大型企业外聘信息化及服务的顾问专家,目前是我 ITSS 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指导专家。  林平 —— 高级咨询师、独立评估师。 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及系列标准的研究制定、培训咨询等工作。 主持制定《信息技术服务 分类与代码》、《信息技术服务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 ITSS 基础标准,是《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等 ITSS 专业领域标准的主要编制人员。 在 ITSS 验证与应用试点工作中,作为培训讲师为各试点单位进行标准的培训宣贯。 ITSS 授权培训师; ITSS 符合性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ITIL Service Manager; ISO/IEC 20200 主任审核员; ISO/IEC 27001 审核员。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有着十余年的 IT 领域工作经验。 曾参与《中国联通省级电子运维系统功能需求规范》、《中国联通电子运行维护运行调度子系统总部系统与省系统互联接口规范》等的制定,并组织开发和实施广东联通、广西联通、新疆电信等省分公司的运维支撑系统。  —— 高级咨询师、讲师 八年以上软件行业工作经验,历任国内大型软件研发企业品质保证经 理、 EPG Leader、咨询师、高级咨询师、培训师,参与和负责多个大型项目的 CMM/CMMI 以及 IT 服务导入实施工作。 长期研究学习项目管理、 CMM/CMMI、 ISO2700 ISO20200、 ITILV2/V ITSS。 在项目管理方面,接受了 PMP 专业的培训 , 并获得了相关证书;在 IT 服务管理领域,接受了ITILV2/V3Foundation、 intermediate(Capability Modules)Managing Across 系列培训,并获得了 ITIL Foundation、 ITIL Intermediate OSA、 ITIL Intermediate SOA、 ITIL Intermediate RCV、ITIL Intermediate PPO、 ITIL Intermediate MALC 及 ITIL Expert 证书,同时经过考核,获得了APMG 授权的 ITIL Foundation 讲师资格。 参加国家工信部授权的 ITSS 系列 项目经理培训,获得了ITSS 服务项目经理资格。 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擅长各种体系在企业内部的导入和 IT 服务培训等。  —— 高级咨询师 QMS\EMS 国家注册审核员、高级咨询师,有 IT 行业品质管理、体系咨询近 10 年工作经验, 先后在知名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任职,擅长体系导入与企业 过程 管理 及 品质 管控 有独到的见解、实践经验,能实实在在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特别 对 过程 改善、 KPI 绩效管理系统有丰富实战经验。 方案书 第 10 页 方案书 第 11 页 3 技术方案论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简介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一种符合性认定标准,它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适用于所有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的企业。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规范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机制和方法论,是企业建立、实施和 改进两化融合推进管理的通用方法,有助于企业稳定获取预期的信息化成效,引领企业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竞争能力。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推动建立第三方认定服务体系、制定两化深度融合的技术标准规范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出了九项管理原则,包括: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战略一致性,领导的核心作用,全员参与,全员考核,过程管理,全局优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创新引领,开放协作。 原则 解决的问题 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企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不明,对两化 融合的战略性意义认识不足 保持战略一致性 两化融合结果与发展战略所要求获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不一致 领导作用 企业一把手对两化融合认识不到位;各级领导参与度不高、责任不明 全员参与、全员考核 仅信息化部门推进,全员认识不统一,实施阻力大;业务部门对信息化不关心、对成败不担责 过程方法 两化融合相关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不受控、不规范、不相匹配;管理体系各个管理域之间缺乏互动协同 系统方法 局部提升未必能带来企业全局优化 循序渐进 盲目追求技术超能;两化融合推进工作难以持之以恒 创新引领、持续改进 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的同步创新不足;缺乏评估诊断和改进的机制方法,管理不闭环,改进不持续 开放协作 企业不能充分应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外部资源,以网络化管理和组织建设为方向,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价值网络 表一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原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涵盖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以及评测与改进四个相互作用的管理域。 如下图所示: 方案书 第 12 页 方案书 第 13 页 内容 要求 资金投入 确立企业两化融合资金投入的长期制度安排 确保资金投入的合理 性、适度性和及时性 确保资金监管的有效性 人才保障 确保企业的人员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两化融合目标作出贡献 确定从事两化融合工作的人所需要的能力 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 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 工业化设施与信息设施 确保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工业化设施的保障能力 确保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信息设施的保障能力 信息资源 确保企业两化融合所需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采集、获取、管理、开发和利用 开展信息资源规划 推进信息资源标准化 信息安全 确保全员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确保信息安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