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献行业资料]测绘技术设计规定内容摘要:

设计审批方法 技术设计文件报批之前,承担测绘任务的法人单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审核,并在技术设计文件和(或)产品样品上签署意见并签名(或章)。 技术设计文件经审核签字后,一式二至四份报测绘任务的委托单位审批。 设计更改 技术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 当确需要更改或补充有关的技术规定时,应按照本标准的 、 、 的规定对更改或补充内容进行评审、验证和审批后,方可实施。 11 CH/T 1004— 20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属 ) 踏勘报告的主要内容 根据外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踏勘报告可包括以下内容: 作业区的行政划分、经济水平、踏勘的时间、人员的组成及分工、踏勘的路线及范围。 作业区的自然地理情况:山脉、水系、主要地貌类型和特征、平均概略高程、一般比高、地貌自然坡度、透视程度。 根据外业测绘任务的具体情况,说明对测绘区作业有影响的作业区气象气候情况(如风、雨、雪、雾、气温、气压、能见度等)以 及冻土深度、高秆作物季节,每年可作业年份,月平均作业天数。 作业区交通情况。 居民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情况,居民地的分布情况及地名规律以及作业组住地的建议。 测区主要交通、水系、山体、居民地、管线和境界等的结合图。 土壤、土质、沼泽地等情况。 植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作业区供应情况:生活用品、粮食、饮水、燃料的供应情况,木材、水泥、沙、石等就地取材的可能性和价格,消耗品、材料、工具的采购地点。 请用劳动力、向导、翻译等情况和工资标准。 作业区治 安情况、卫生情况及预防措施。 作业区已有成果成图及其质量情况,测量标志完好情况,对利用这些资料的初步分析和意见。 典型地物、地貌样片调绘及摄影资料。 根据地貌特征、经济水平和技术方法的作业难度,划分作业区困难类别和具体图幅困难类别(可根据情况幅图)。 其他需补充说明的作业区信息。 对今后技术设计方案和作业的建议。 12 CH/T 1004— 2020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幅面、封面格式和字体、字号 幅面 技术设计书采用 GB/T 788 规定的 A 系列规格纸张的 A4 副面( 210mm 297mm),以便于阅读、复印和保存。 封面格式 正封面格式 项目设计书 项目设计书的真正封面格式见图。 专业技术设计书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正封面格式见图。 副封面格式 项目设计书 项目设计书的副封面格式见图。 专业技术设计书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副封面格式见图。 设计书的字号和字体 封面和目次的字号和字体 设计书的正、副 封面的名称用二号黑体,封面的其他文字均用四号仿宋。 目次页的“目次”用三号字体,目次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正文的文字和字体 设计书正文中,章、条、附录的编号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图、表的标题亦用小四号黑体。 条文(或图、表)的注、脚注用五号宋体,图、表中的数字和文字以及图、表右上方关于单位的陈述用五号宋体。 正文和附录的其他内容均采用小四号宋体。 13 CH/T 1004— 2020 密级 a : 编号 b : 项 目 名 称 项目设计书 设计单位名称 年 月 日 a “密级 ”系按国家规定划分的保密等级;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填写。 b“编号”为设计单位自行编号,亦可采用任务的项目编号。 注:专业技术设计书封面上的“密级”和“编号”与此类同。 图 项目设计书正封面格式 14 CH/T 1004— 2020 密级 a : 编号 b : 项 目 名 称 (测绘专业名称)专业技术设计书 设计单位名称 年 月 日 15 图 专业技术设计书正封面格式 CH/T 1004— 2020 项 目 名 称 项目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 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 主要负责人: 审核 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 月 日 图 项目设计书副封面格式 16 CH/T 1004— 2020 项 目 名 称 (测绘专业名称)专业技术设计书 测绘业务任务承担单位(盖章): 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 月 日 图 专业技术设计书副封面格式 17 CH/T 1004— 2020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 设计策划要求 表 给出了设计策划的内容和要求。 表 设计策划的内容和要求 设计任务名称 项目编号 委托单位 策划依据 设计策划负责人 其他策划人 员 设计过程策划 设计过程 负责人 时间要求 备注 设计输入安排 设计输出安排 设计评审安排 设计验证安排 设计审批安排 备注 18 CH/T 1004— 2020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 设计输入及其评审要求 表 给出了设计输入和评审的要求。 表 设计输入及其评审 设计名称 设计输入编写人 时间 设 计 输 入 内 容 序号 设计输入文件名称 适用性评价 备注 1 2 3 4 5 6 7 8 输入评审负责人 参加评审人员 评审意见和结论: 负责人: 时间: 备注 19 CH/T 1004— 2020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 设计附图的类型、内容和要求 概述 设计附图是在编写设计书时,用文字不能清楚、形象地表达其内容和要求时所增加的图纸设计。 设计附图是测绘技术 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反映出整个技术设计全貌和各作业工序的相互关系。 根据技术设计内容的具体要求,设计附图可以单工种进行,亦可以多工种合并进行。 设计附图应在相应的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书附录书中列出。 设计附图的类型 设计附图一般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测区测量标志设计图; 2. 测区 GPS 测量技术设计图; 3. 测区三角、导线测量技术设计图; 4. 测区水准测量技术设计图; 5. 测区重力测量技术设计图; 6. 测区航测外业像片控制布点设计图; 7. 测区航测内业像片控制布点设计图; 8. 测区地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图; 9. 测区工程测量技术设计图; 10. 测区地籍测量技术设计图; 11. 测区其他的技术设计图。 设计附图的内容和要求 设计附图应有标题(图名、图号)、设计单位、设计人、审核人、日期、图例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设计附图应选择适宜的比例尺,需要时可绘制结合图以说明测区周边成果情况和接边要求。 设计附图的设计内容应能反映任务作业量,且设计内容清楚、明了,幅面大小适宜,对已有资料应表明衔接关系。 根据需要,设计附图上课标明作业区范 围、经纬度、主要的居民区、交通线、水系和境界等。 当设计附图内容较复杂时,可分项绘制,或增加一些辅助的表格和必要的简要说明,做到设计附图和技术设计书的内容互相补充。 20 CH/T 1004— 2020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各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 大地测量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行政隶属等基本情况。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 包括测区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和困难类别等。 说明哟有资料的数量、形式、施测年代、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和重力基准,资料的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 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的一部分。 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坐标系、高程基准、重力基准、时间系统、投影方法、精度或技术等级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 设计方案 选点、埋石 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规定作业所需的主要装备、工具、材料和其它设施。 b. 规定作业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的要求。 1) 选点: —— 测量线路、标志布设的基本要求; —— 点位选址、重合利用旧点的基本要求; —— 需要联测点的踏勘要求; —— 点名及其编号规定; —— 选址作业中应收集的资料和其他相关要求等。 2) 埋石 —— 测量标准、标石材料的选取要求; —— 石子、沙、混凝土的比例; —— 标石、标志、观测墩的数学精度; —— 埋设的标石、标志及附属设施的规格、类型; —— 测量标志的外部整饰要求; —— 埋设过程中需获取的相应资料(地质、水文、照片等)及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 路线图、点之记绘制要求; —— 测量标志保护及其委托保管要求; —— 其他有关的要求。 c. 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21 CH/T 1004— 2020 d. 有关附录。 平面控制测量 a. 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 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 规定 GPS 接受机或其他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要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 2) 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 量要求: —— 确定观测网的精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等; —— 规定观测作业各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 规定观测成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 外业数据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外业成果检查(或检验)、整理、预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基线向量解决方案和数据质量检核的要求,必要时需确定平差方案,高程计算方案; —— 规定补测与重测要条件和要求; ——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 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4) 有关附录。 c. 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 设计方案内容主 要包括: 1) 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及其他配置。 2) 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 说明所确定的锁、网(或导线)的名称、等级、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和起始控制情况; —— 规定觇标类型和高度,标石的类型; —— 水平角和导线边的测定方法和限差要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