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cqq040510(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杆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杆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杆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杆停止下沉时,记录试杆下沉深度。 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 内完成。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 6m177。 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 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试验结果: 拌和用水量 P= 100% 水泥质量 式中: P— 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 (2)凝结时间的测定:用人工测定。 将圆模内侧稍涂上一层机油,放在玻璃板上,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 将制成达到标准稠度的净浆,立即一次装入圆模,振动数次刮平,然后放入湿气养护室内。 记录开始加水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试件在养护室养护至加水后 30min 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从养护室中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拧紧螺丝 l— 2S 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时指针读数。 最初测定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贯入的位置至少要距圆模内壁 l0mm。 临近初凝时,每隔 5min 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 15min 测定一次。 每次测定不得让试针落入原针孔内,每次测试完毕应将试针擦净并将圆模放回养护室,测 定全过程中要防止圆模受振。 试验结果 (1)自加水时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 4177。 1mm 时,所需时间为初凝 时间;至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 时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 分别用分(min)和小时 (h)来表示。 (2)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或终凝状态。 试验条件及注意事项 (1)试验室的温度为 20℃177。 2℃ ,相对湿度不低于 50%; 养护室的温度为 20177。 1℃ ,相对湿度不低于 90%; (2)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 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凝结时间的结果评定 凝结时间的测定值与 条该水泥品种的规定范围相比,判定是否合格。 水泥安定性测定。 用雷氏法 所采用的仪器 ①沸煮箱 ②雷氏夹 Ф 30 30 ③量水器:最小刻度为 ,精度为 1% ④天平:能准确称量至 1g ⑤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 LD— 50,测量范围 0— 25mm,标尺最小刻度为。 ⑥玻璃板: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 75— 80g 玻璃板两块。 试验步骤 (1)净浆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 (2)试件制备: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 即将标准稠度净浆装满试模,装模时一只手轻轻扶持试模,另一只手用宽约 l0mm 的小刀插捣 15 次左右然后抹平,盖上稍稍涂油的玻璃板,立即将试模移至养护室养护 24177。 2h。 (3)沸煮: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试件指针尖端间的距离 (A)精确到 ,将试件放入沸煮箱中的篦板上,指针朝上,试件之间互不交叉,使试件能在整个沸煮过程中浸没在水里,恒沸 3h177。 5min。 注意事项: 调整好沸煮箱水位,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没过试件,煮沸的中途不需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 30177。 5min 内水升至沸腾。 安定性试验结果判定: ①测量试件指针尖端间的距离 (C),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 (C— A)的平均值不大于 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