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结构钻孔灌注桩、双柱式桥墩的计算:总结计划汇报设计纯word可编辑内容摘要:

表 323: 各截面钢筋量计算表 截面号 M mKN 所需钢筋面积 2mmAs 所需 φ 22(根数) 实际选用 含筋率 ( %) 根数  2mmAs 11 —— —— 8 3041 22 1424 10 3801 33 4379 12 3908 44 2117 10 3801 55 4134 12 3908 按《公预规》 条要求,当截面符合:  KNbhfV tdd 0230   可不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仅需按《公预规》 条构造要求配置箍筋。 式中: 2 —— 预应力提高系数,本例取 2 =; sdf —— 混凝土抗拉设计强度,本例取 sdf =。 对于 11截面: KNbhf td 8 68 5 01 5 0 3023    对于 22截面~ 55 截面: KNbhf td 0 9 41 0 5 01 5 0 3023    按《公预规》规定: KNbhfV kcud 3 9 91 0 5 01 5 0 3030   , 对照表 323,可按构造要求设置斜筋与箍筋,见图 323。 图 323 3.全梁承载力校核 已知 mmh 10500  , MPas 280 ,一根主筋 φ 22 所能承受的弯矩值为:zAM ssl  ,其中 mmhz 0  ,代入后得 lM )( mKN ,据此绘制弯矩包络图和全梁承载力校核图,如图 324 所示。 图 324 桥墩墩柱计算 墩柱直径为 130 ㎝,用 30 号混凝土, R235 级钢筋。 尺寸见图 325. (一)荷载计算 1. 恒载计算 : ( 1)上部构 造恒载,一孔总重: ( 2)盖梁自重(半根梁重): ( 3)横系梁重: ( 4)一根墩柱自重: 作用墩柱底面的恒载垂直力为: 横N KN 2. 汽车荷载计算 荷载布置及行驶情况见前述图 319至图 321, 由盖梁计算得知: ( 1) 公路Ⅰ级 ○ 1 单孔荷载 单列车时: KNBBKNBB ,0 2121  相应的制动力 : KNT  按照《公预规 》 条规定公路Ⅰ级汽车制动力不小于 165,故取制动力165KN ○ 2 双孔荷载 单列车时: KNBB  相应的制动力 : KNKNT  ,故制动力取 165KN 汽车荷载 中双孔荷载产生支点处最大反力值,即产生最大墩柱垂直力 ;汽车荷载 中单孔荷载产生最大偏心弯矩,即产生最大墩柱低弯矩。 3. 双柱反力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汽车荷载位置见图 325) : 图 325: 尺寸单 位 cm 单列车时:   双列车时:  2 1 8  4. 荷载组合 ( 1) 最大最小垂直反力计算,见下表 表 324: 可变荷载组合垂直反力计算(双孔) 编号 荷载状况 最大垂直反力( KN) 最小垂直反力( KN) 1  1 1Bu  2  2 1Bu  1 公路Ⅰ级 单列车 2 双列车 表中汽车荷载已经乘以冲击系数( 1+μ =) ( 2) 最大弯矩时计算(单孔) 表 325: 可变荷载组合最大弯矩计算(单孔) 编号 荷载情况 墩柱顶反 力计算式1(1 )Bu  垂直力( KN) 水平力 H( KN) 对柱顶中心弯矩( mKN ) 1B 2B 12BB   BB 1 上部与盖梁 —— —— —— 0 0 2 单孔双列车 0 表内水平力由两墩柱平均分配。 (二) 截面配筋计算及应力验算 1. 作用于墩柱顶的外力 (图 326) ( 1)垂直力: 最大垂直力: KNN 0 3 2 2 8 1 4m a x  最小垂直力: (需要考虑与最大弯矩值相适应 ) KNN in  ( 2)弯矩: mKNM  a x ( 3) 水平力: KN 图 326: 尺寸单位 cm 作用于墩柱底的外力 KNN 2 0 0 3 8m a x  KNN 6 8 5 1 1m in  KNM a x  截面配筋计算 已知墩柱选用 C30 混凝土,采用 20φ 16HRB335 钢筋, gA = 2cm ,则纵向钢筋配筋率   %650402 2 22   rA g, 由于    rl  7 ,故不计偏心增大系数:取 1.0; ( 1) 双孔荷载,按最大垂直力时,墩柱顶按轴心受压构件验算,根据《公预规》 条:  39。 39。 0 ssdcdd AfAfN      4 0 2 22801 3 2 7 3 2 39。 3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