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预制泵站应用技术规程报批稿-备案号:内容摘要:

1 泵站底板的 几何 尺寸 由 抗浮 、 基础承载力 及 强度 要求 等 计算确定。 2 多筒体泵站和泵站前后端构筑物距离较近时宜采用同一底板。 泵站应采用以下三种控制方式: 1 自动控制,按照启停液位自动运行。 应有手动控制和解除自动控制的措施,备用设备可设定为故障自投和轮换互投。 2 远方控制,应有就地控制和解除远方控制的措施。 3 就地控制,宜设置应急停车按钮。 结构设计 泵站顶盖结构设计选型应根据泵站埋设的位置确定,顶盖结构强度应能承受顶部最大荷载。 一体化预 制泵站一般不 应 设 置 在道路上, 若设 置 在道路上 时, 应单独 进行 设计。 埋设在道路上的泵站,顶盖高度应与周围地坪齐平,并根据道路荷载来复核顶盖强度,泵站 筒体侧壁不应 直接 承受道路荷载。 泵站应采用 FEA 进行外部材质应力和荷载计算。 有限元模型采用轴对称模型。 外压力作用于泵站的圆柱周面,大小等效于水压的 倍。 泵站底座的质量应大于等于 倍的水泵总质量。 干式泵站根据水泵形式选择防震构 11 件。 泵站抗浮计算,应采用下列计算公式: WKS F ( ) 其中: W=Wt+ Wd ( ) F=Ft+ Fd+ Fb ( ) 式中: W —— 泵站总重力( N) Wt —— 底板 外边线 至地表 投影范围内 回填土层自重( N) Wd —— 混凝土底板自重( N) KS —— 设计稳定性抗力系数,取 F —— 泵站总浮力( N) Fb —— 泵站浮力 Fd —— 混凝土底板的浮力 Ft —— 底板 外边线至地表投影范围内 地表回填土层 所受的 浮力( N) 基 础 承载轴心荷载时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 ,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值应不大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泵站应根据泵 站埋深结合地质勘探报告采用经济可靠的基坑开挖和支护方式, 基坑底部 应干燥、平整,无积水。 电气设计 供电设计应符合现行国 家 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 的规定。 泵站按照规模和重要程度确定负荷等级。 二级负荷供电宜采用双回路供电。 双回路供电应配置双回路自动转换装置。 配电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 的规定。 配电线缆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17 和《布线系统载流量》 GB/T 的规定。 采用 TN 系统供电时,配电线路应采用 TNS 系统接地 保护 形式。 接地装置 的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 控制柜 和泵站配套设备的电机外壳均应就近连接到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上或接地干线 12 上。 控制设备的电源端应安装电涌保护器( SPO)。 电涌保护器的接地端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 配电箱的接地线应就近连接到等电位接地端子或接地干线上。 电动机应装设短路、 漏电保护 、过载、 失压 和低电压保护。 所有保护 应符合 现行 国家标准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5 的规定。 采用静压式液位传感器、浮球开关、超声波液位计等对泵站内液位实时监测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宜以 4mA~20mA 的信号反馈到主控制 器。 静压式液位传感器应安装在传感器保护钢管内 ,传感器头部应离泵站池底 200mm, 并应高出保护钢管 10 mm ~30mm。 液位传感器电缆应固定牢固。 液位传感器电缆应带有接地屏蔽线,安装时接到指定接地点以保证良好的抗干扰性。 13 5 施工 施工准备 泵站安装前应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 泵站施工区 用于收集地面雨水、 井点 降 水等 积水的 排水系统,应根据站区地形、气象、水文、地质条件、排水量大小进行施工 现场 布置,并与场外排水系 统相适应。 在泵站设备安装之前, 应进行全面清理和检查,并 应 研究好机电设备安装图,确定机泵、电气设备所采用的的施工工艺, 对与安装有关的尺寸及配合公差应进行校核,部件装配应注意配合标记。 在施工过程中, 应 建立完整的施工质量检查程序和控制措施。 现场设备、工器具及施工材料应定点摆放整齐,场地保持整洁、通道畅通。 施工前应做好 施工 安全维护 标志及 周边环境 观测仪器的埋 设。 施工作业前应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与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 基坑开挖 基坑 开挖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基坑深度超过一定规模的,应按国家现行 有关规定进行 专家论证 ,经 审查批准后方可施工。 基坑的开挖断面应满足设计、施工和基坑边坡稳定性的要求。 基坑底部应采取降水措施。 基坑开挖结束后,应确认泵站进出水管连接管以及电缆等现场条件具备, 方可 进行泵站筒体安装。 混凝土底板安装 基 坑底 部 应平整,并宜铺上一层 100mm 厚碎石层。 钢筋 混凝土 底板 安装 根据泵站所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 可选择 预制 施工 或 直接浇注。 安装在 钢筋 混凝土底板上的地脚螺栓应先于泵体的安装。 地脚螺栓 在一圈内 应均匀分角度安装。 钢筋混凝土 底板应 埋设 水平 , 底板的上平面 应 抹光 找平。 14 地脚螺栓及配件应 采用 防腐 涂层。 筒体吊装 筒体吊装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达到或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的吊装工程,吊装方案必须经专家论证。 吊装 应 结合 说明书要求进行 操作。 垂直起吊筒体时,吊钩受力应均匀。 宜用起吊套索或吊绳来保护泵站和泵盖以免夹坏。 就位前 , 应用毛刷清洁水泥底 板表面,确保安装面和泵安装法兰之间没有泥土等杂物。 筒体吊装时筒体的进出口方向应与进出水管方向一致。 管道连接应在泵站进出水管加柔性接头。 筒体应垂直安装,并固定地脚螺栓。 管道安装 管路系统的管材、管件和阀门应采用防腐涂层或不锈钢等耐腐蚀的材料,管材、管件和阀门的选用及连接方法,应符合 现行 国家 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 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 的规定。 管路系统的法兰应符合 现行 国家标准 《钢制管法兰》 GB9112 的要求 , 法兰压力等级应 大于或等于 PN10。 泵站出水管宜配置止回阀和检修阀,阀门长度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 《金属阀门结构长度》 GB12221 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止回阀和检修阀可安装在泵站内部, 亦 可安装在泵站外的阀门井内。 2 止回阀和检修阀 可 采用水平或垂直安装。 3 阀瓣宜采用轻质复合材料。 泵站进出水管道和外部管道应采用柔性接头连接。 采用钢管时,管道尺寸应符合国家规范《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 14976 的规定,压力等级 大于或等于 PN10。 15 基坑回填 与压实 基坑回填应在泵站筒体安装无误后进行。 回填材料宜为卵石、 砂 石类等 , 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2mm,不得采用尖锐的填料 , 以免破坏筒体。 回填应分层回填,每层高度不宜超过 300mm,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 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的有关规定。 基坑内的进出水管处回填土应压实。 回填层到泵筒体距离顶面 300mm 时,严禁使用夯土机等设备。 运行 调试 调试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1 安装、 设置是否正确 , 并应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可能产生真空的管路,真空破坏阀应有足够的过流面积,动作应准确可靠。 3 进、出水管路上的阀 门 应完全开启,其它装置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必需的供电电源的容量、电压等级、电气保护装置应满足所安装的机电设备的要求。 泵站调试 按国家相关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分阶段进行调试。 泵调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固定连接部位 应 紧固; 2 转子及各运动部件 应 运转正常,无异常声响和摩擦现象; 3 附属系统的运转正常,管道连接 应 牢固无渗漏; 4 泵的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分仪表均 应 灵敏、正确、可靠。 泵站采用快速闸门断流且其下游侧 另 设有事故闸门时,应调整其自动控 制的联动配合时间 , 满足机组保护的设计要求,现场操作和远方控制 应 可靠。 16 6 质量检查 和 验收 一般规定 质量检查与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按 国家现行管理 规定程序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批的划分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共同商定。 检验批质量验收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 设计单位和 建设单位等进行验收。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检测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 一体化预制泵站各部 分调试检验完成后,应按 现行 国家标准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1 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泵站竣工验收文件 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并应至少 包括: 1 施工图、竣工图及设计变更文件; 2 批准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3 组件、配件、附件、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 4 泵站运行满 72 小时的记录文件。 泵站系统竣工验收后,有关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资料应立卷归档。 主控项目 一体化预制泵站 外观质量应符合下 列规定 : 1 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气泡、裂缝、凹陷和破损变形。 2 筒体 色泽一致,接口完好,无裂纹变形。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体化 预制泵站 的零部件、装置、元件和主要材料,安装所用的装置性材料和设备用油,应符合工程设计和其产品标准的规定,并有检验合格证或出厂合格证。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17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底座与管道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 规定 : 1 底座接管标高允许偏差 0~10 mm。 检查数量: 每接口 1 点。 检验方法:用全站仪或水准仪测量。 2 底座与管道连接的每 个接口 牢固 、 筒体 内无异物。 检查数量: 每接口 1 点。 检验方法:用反光检查镜对每个接口检查。 3 底座中心偏差小于或等于 20 mm。 检查数量: 每井 1 点。 检验方法: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量。 筒体 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 规定 : 1 筒体 上口标高允许偏差 177。 10mm。 检查数量: 每井口中心 1 点。 检验方法:用全站仪或水准仪测量。 2 筒体 垂直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 每井周壁 4 点。 检验方法: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量。 泵站 管道连接安装完成后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范》GB500268 中的规定 进行 下列 管道功能性试验: 1 压力管道应进行压力管道水压试验。 2 无压管道应进行管道的严密性试验。 3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进行实际渗水量测定时,宜采用注水法。 管道法兰接口的法兰应与管道同心,螺栓自由穿入,高强度螺栓的终拧扭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268 中的规定。 检查方法:逐口检查;用扭矩扳手等检查;检查螺栓拧紧记录。 一般项目 预制泵站 基础质量应符合下列 规定 : 18 1 基础标高允许偏差 0~15 mm。 检查数量: 每井 1 点。 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测量。 2 基础厚度允许偏差 0~10 mm。 检查数量: 每井坑 1 点。 检验方法:用直尺测量。 3 基础回填使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按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检测报告。 基坑回填的验收应符合本规程和 现行国家 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中有关规定执行。 检验 数量: 筒体 四 周 4 点 检验方法: 观察 、 检查检测报告 、 检查施工记录 、用填土密实度检测仪测量。 筒体 直径 最大 变形 不得大于 设计 筒体 直径 允许变形值。 检验 数量: 筒体 四 周 2 点 检验方法: 钢尺测量。 法兰中轴线与管道中轴线的允许偏差应符合 下列 规定 : Di 小于或等于 300mm 时,允许偏差小于或等于 1mm; Di 大于 300mm 时,允许偏差小于或等于 2mm。 检查方法:逐个接口检查;用钢尺、角尺等量测。 连接的法兰之间应保持平行,其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