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水生物片区及黄土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听证会报告内容摘要:

片区内部方格网状路网系统。 南部 黄土坡 片区路网形成“一横一纵一环”呈“申”字型的主干路网格局,与次干路网共同构成片区方格网状道路系统。 道路网形成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多层次分明交通路网格局,城市快速路为呈黄快速路,道路规划红 线为 60 米;主干道分为地区性主干道和二级主干道,地区性主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52米,二级主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 30米;次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 30米、 20 米;支路道路规划红线为 15米、 12米。 道路网形成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多层次分明交通路网格局,城市快速路为呈黄快速路,道路规划红线为 60 米;主干道分为地区性主干道和片区性主干道,地区性主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52米,片区性主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 30 米;次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Opinos adugethry39。 mlcAv,fPb20*jZTxMI:EYB()30 米、 20 米;支路道路规划红线为 15 米、 12米。 第十五条 道路横断面规划 规划呈黄快速路采用 双向六车道主道及双向四车道辅道四块板断面形式,中央设置绿化带预留高架空间;地区性主干道采用双向六车道四块板断面形式,片区性主干道采用双向四车道一块板断面形式;次干道及支路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 第十六条 交叉口规划控制 片区道路交叉口采用枢纽互通立交、简易互通立交、分离式立交、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无信号控制交叉口五种形式。 其中,规划建设枢纽互通立交 5座,简易互通立交 4座,分离式立交 12座。 每个枢纽型互通立交用地按 10~ 15 公顷进行控制。 第十七条 交通组织 合理组织交通,形成主次干道及支路相互联动,相互调配,相互疏解,平衡交 通流量,简化主干道交叉口的交通流向,缩减信号周期。 第十八条 停车场 规划在北部清水片区公共服务中心及黄土坡片区中部各分别建设 2个社会停车场,其余地块按照《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配建停车场。 第十九条 公共交通规划 始末站及维修厂:规划在黄土坡片区建设一座公交首末站和公交修理厂,规划用地 3 公顷。 按照 — 公里服务半径,在片区布局 5 个加油站,加油站用地面积不小于 2020平方米。 Opinos adugethry39。 mlcAv,fPb20*jZTxMI:EYB()公交路线:规划区域公交分为公交主干线路及次干公交线路,主干公交线路为呈黄快速路上公交系统,次干公交线路为联系片区内部或片区与规 划区外部联系线路。 公交停靠站点:停靠站点设置在商业、学校、居住等客流集散点,在线路上交叉口 50 米以外设置公交停靠站,站点间距控制在500800 米,公交主干线路根据周边实际服务地块适当设置停靠站。 第二十条 道路竖向规划 规划分为四个区域进行竖向规划: 中部采石场以北,呈黄快速路以西片区 规划最低标高为 1950 米,最高标高为 2028 米。 规划最大纵坡%,最小坡度为 %。 中部采石场以北,呈黄快速路以东片区 规划最低标高为 2021 米,最高标高为 2103 米。 规划最大纵坡%,最小坡度为 %。 中部采石场片区 规划最低标高为 ,最高标高为 2060米。 规划最大纵坡%,最小坡度为 %。 黄土坡片区 规划最低点位于最西侧道路,即果林水库东侧道路。 最高点标高为 2041 米。 规划最大纵坡为 8%,最小坡度为 %。 规划道路纵坡控制如下表: Opinos adugethry39。 mlcAv,fPb20*jZTxMI:EYB()表 61 规划道路纵坡控制表 名称 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 呈黄快速路 % 地区性主干道 (东风路延长线) % 5% 二级主干道( 30米) % % 次干道 % % 支路 % 8% 第七章、绿地与景观规划 第二十一条 公共绿地建设 (一)充分利用现有的陡坡地和局部山体,结合周边开发功能,进行有选择的保留,并通过部分工程手段的建设,形成整个片区的“绿色基质”。 (二)规划在北部清水片区公共服务中心,结合商业金融、行政办公等用地,建设东西向公共绿地轴,并在中心进行放大,突出绿地的景观性和开放性。 (三)在公共服务和居住用地内适当设置若干块状公共绿地。 (四)园区内绿地的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不盲目求大求“花”,可利用本地优势植物进行布置,形成宜人的空间尺度,丰富片区空间。 第二十二条 防护绿地建设 (一)在工业用地与居住、公共服务用地之间规划设置宽度在30 米以上的隔离带。 (二)在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昆石高速、昆嵩高速、呈黄快速路、东风路延长线、昆石公路两侧,控制 50 米宽的道路防护绿带;Opinos adugethry39。 mlcAv,fPb20*jZTxMI:EYB()在片区 30 米道路两侧控制 10米宽的道路防护绿带。 (三)白水塘垃圾填埋场周边建设 500 米宽的防护隔离区,隔离区内禁止建设活动,并密植除味效果好的乔木。 周边 800 米范围内禁止布局居住用地。 (四)规划按照 220kv 高压线两侧各 20 米, 110kv 高压线两侧各 12 米,统一进行高压走廊的建设,形成北部、中部和呈黄快速路东侧三条高压走廊。 高压走廊范围内禁止建设活动,种植草坪、灌木或低矮的乔木。 第二十三条 景观系统建设 (一)景观基质 片区周边的山体、植被与水体构成了整个片区的特色绿色生态景观基质,对生态景观基质应当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的原则,严格禁止片区内废水、废渣直接向马料河、果林水库内排放、倾倒。 减小对片区周边山体、植被的破坏。 对于片区内部采石场,规划建议经开区赎买开采权,指导开采企业按照规划确定的地形关系 进行由计划的开采,对采石区范围内已经破坏的山体、绝壁,采取挂网喷草法、阶梯法、板槽法等专业技术手段进行山体保护,并修复与恢复山林植被。 (二)景观廊道 包括片区内沿主要道路建设的绿带、高压走廊及依托主要山体等景观要素建设的景观绿化廊道。 是片区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渗透的重要通道。 Opinos adugethry39。 mlcAv,fPb20*jZTxMI:EYB()(三)景观斑块 在良好的绿色大环境背景下,片区的产业、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应结合各自的特征,通过建筑立面、体量、色彩的设计,形成各自产业特征明显的景观斑块和景观区,实现自然景观与人工产业化景观的有机交融。 工业景观区 北部清 水片区内的工业用地区域为片区工业景观区,体现现代化工业景观风貌。 居住景观区 北部清水片区东部及南部黄土坡片区为居住景观区,体现良好的人居环境与现代居住生活景观风貌。 都市景观区 片区公共服务中心形成都市景观区,体现现代化商业气息与都市风貌。 (四)景观点 在北部公共服务中心、南部居住片区部、中部昆石公路北侧集中布局公共绿地,在各片区用地内部建设若干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公共开敞空间,形成片区景观节点。 第八章、规划控制体系 第二十四条 指标体系构成 本次规划的控制体系的内容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内容两大Opinos adugethry39。 mlcAv,fPb20*jZTxMI:EYB()类。 规定性指标是必须严格遵照的指标;指导性内容是引导用地开发建设的建议性内容。 第二十五条 规定性指标 (一)用地控制指标 包括用地性质和土地与建筑使用兼容性。 本次规划确定了每块用地的使用性质, 规划土地使用性质原则上不能轻易改动,在必须调整时,需满足下表的土地适建性要求。 表 81 土地适建性一览表: 类别代号 C1 C2 C6 R M1 M2 W1 S1 G U 类别名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科研用地 居住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绿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 商业金融用地 ◎ ● ◎ ◎ 科研用地 ◎ ○ ● ○ ◎ 居住用地 ● 一类工业用地 ○ ● ◎ ○ 二类工业用地 ● 仓储用地 ◎ ● 道路用地 ● 绿 地 ◎ ◎ ◎ ○ ●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 ● 说明:●表示主导性质 ◎表示适建 ○表示有条件适建 表示不可建 (二)开发强度控制指标 Opinos adugethry39。 mlcAv,fPb20*jZTxMI:EYB()包括地块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和建筑高度。 各类性质用地地块的开发强度控制指标汇总见下表。 表 82 主要规定性控制指标汇总表 用地类型 建筑密度( %) 容积率 绿地率( %) 建筑高度控制 ( m) 一类工业用地 3045 ≥ ≤ 20 ≤ 36 二类工业用 地 3055 ≥ ≤ 20 ≤ 36 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高层) ≤ 25 ≤ ≥ 45 ≤ 45 二类居住用地(多层) ≤ 30 ≤ ≥ 40 ≤ 24 一类居住用地 ≤ 35 ≤ ≥ 40 ≤ 15 商业用地用地 市场用地 ≤ 45 ≤ ≥ 20 ≤ 30 商务办公金融用地 ≤ 35 ≤ ≥ 35 ≤ 60 其他商业设施用地 ≤ 50 ≤ ≥ 35 ≤ 24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 35 ≤ ≥ 40 ≤ 36 科研用地 ≤ 35 ≤ ≥ 40 ≤ 36 行政办公用地 ≤ 35 ≤ ≥ 40 ≤ 36 仓储用地 ≤ 50 ≥ ≤ 20 ≤ 24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本次规划的建筑密度为地块的建筑净密度。 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总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其中,工业、仓储用地容积率指标为下限控制,以鼓励企业高效集约利用土地。 其它建设用地以上限控制。 本次规划的容积率为地块的净容积率。 表 83 开发强度控制指标表 用地类型 建筑密度( %) 容积率 一类工业用地 3045 ≥ 二类工业用地 3055 ≥ 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高层) ≤ 25 ≤ 二类居住用地(多层) ≤ 30 ≤ 一类居住用地 ≤ 35 ≤ 商业用地用地 市场用地 ≤ 45 ≤ 商务办公金融用地 ≤ 35 ≤ Opinos adugethry39。 mlcAv,fPb20*jZTxMI:EYB()其他商业设施用地 ≤ 50 ≤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 35 ≤ 科研用地 ≤ 35 ≤ 行政办公用地 ≤ 35 ≤ 仓储用地 ≤ 50 ≥ 建筑高度 即由室外明沟面或 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以上限控制。 在公共服务中心等局部区域,建筑高度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在调整的同时必须进行日照分析,满足日照和通风要求,形成分析报告,并报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表 84 建筑高度控制表 用地类型 建筑高度控制( m) 一类工业用地 ≤ 36 二类工业用地 ≤ 36 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高层) ≤ 45 二类居住用地(多层) ≤ 24 一类居住用地 ≤ 15 商 业用地用地 市场用地 ≤ 30 商务办公金融用地 ≤ 60 其他商业设施用地 ≤ 24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 36 科研用地 ≤ 36 行政办公用地 ≤ 36 仓储用地 ≤ 24 绿地率 即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 本次规划的绿地率为地块的净绿地率。 表 85 绿地率控制表 用地类型 绿地率( %) 一类工业用地 ≤ 20 二类工业用地 ≤ 20 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高层) ≥ 45 二类 居住用地(多层) ≥ 40 一类居住用地 ≥ 40 Opinos adugethry39。 mlcAv,fPb20*jZTxMI:EYB()商业用地用地 市场用地 ≥ 20 商务办公金融用地 ≥ 35 其他商业设施用地 ≥ 3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