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20xx版doc内容摘要:
初设说明、初步设计图纸 舒适性供暖空调系统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质量 初设说明、初步设计图纸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的设计要求。 复印室、吸烟室、厨房、卫生间、垃圾间等可能产生污染物的房间应按照污染物性质及浓度,根据其危害程度设置排风系统,且排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 的相关规定。 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等12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 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测 初设说明、初步设计图纸 暖通空调系统应设置监测与控制设备或系统。 新建、扩建或节能改造的国家机关办公建 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应安装能耗分项计量装置及能耗监测系统,系统应具有数据远传功能。 能耗分项计量装置 应满足以下要求:①用电量分项计量(空调系统中冷热源、输配系统等用电量应能实现独立分项计量;蓄能系统冷热源的夜间电价低谷用电量);②热驱动冷水机组能耗计量(机组的耗气(油)量、耗热水量、耗蒸汽量);③锅炉能耗计量(燃气(油)锅炉的耗气(油)量);④供冷量、供热量计量(冷热源机房的总供冷量、总供热量;采用外部冷热源的单体建筑的单独冷热量);⑤空调系统补水量计量 ; ○ 6 计量装置应具有数据 远传接口。 暖通空调自控系统设计应明确部分负荷运行和各功能分区运行的策略。 不同功能区域和房间,应能实现空调系统或末端设备手 /自动控制和调节。 地下汽车库的通风系统,应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根据车库内的 CO 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 电气专业 内容 审查材料 审查要点 初步设计说明、图 纸 不得采用国家和四川省发布的已淘汰的技术、材料和设 备,并符合国家的标准、规程、规范。 2. 变配电系统 初步设计说明、图纸 说明用电负荷性质及容量,合理选择 供电电压等级、变压器台数和容量,考虑不同季节负荷变化的节能措施。 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说明中所列照度水平、一般显色指数、统一眩 光值应瞒足 GB50034 规定。 密度值 初步设计说明 电气设计说明中应有主要功能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照度的设计值,且照度值对应的功率密度值应不大于 GB50034 规定的现行值。 及监测系统 初步设计说明及设计图纸 空调系统冷热源及输配系统、照明等各部分用电量应能实现独立分项计量;蓄能系统冷热源应设置分时计量电表。 新建、扩 建或节能改造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应设置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系统应具有数据远传功能。 节能及报警控制 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公共场所应采用声控、光控等自动控制的高效照明系统。 厨房应设置可燃气体泄漏监测报警装置。 13 4 施工图设计审查 居住建筑 建筑专业 内容 审查材料 审查要点 选址意见书及附图、场地地形图、土地使用证、土壤氡 浓度说明 场地设计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控制要求。 涉及到各类保护区或文物古迹的项目,设计单位必须要 求建设单位提交场地各类保护区和文物古迹均符合国家政策的证明文件,并提交给审查机构。 场地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场地内无超标污染物排放。 场地地形图、 建筑总平面图 在设计中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地形地貌及水系,减少对原有场地的改变,避免对原有场地的破坏。 应对改造的场地内环境采取相应的环境修复措施。 对坡地建筑考虑保持利用微地形以及土石方平衡。 不砍伐、破坏场地内树龄大 于 5 年或树径大于 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树木,当确 实 不能避免时,应进行移栽。 大于 10万平方米的的场地需提供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建筑节能计算书、 建筑 施工图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符合《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51/5027 的相关 要求。 建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宜 设置合理的外遮阳设施。 室内自然采光 分析说明 主要功能房间的 采光系数应 符合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 要求。 通风开口 面积比计算 说明 居住空间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 8%。 建筑总平面图 、建筑施工图 居住建筑建筑间距 满足 当地规划部门相关 要求。 1 套住宅设有 2 个及 2 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 1 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隔声减噪 建筑施工图 设计说明及有关构造措施 卧室、起居室白天、夜间在关窗状态下噪声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 中的要求。 楼板、分户墙、户门、外窗的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 中的要求。 主要 功能空间的 外墙、隔墙、楼板和 外 门窗的隔声性能 指标及材料和构造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14 计 建筑总平面图 、建筑施工图 场地内人行道和建筑物 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 的规定。 便于 维修 建筑 施工图 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管井设置在公共部位,并预留有检修门、检修通道等,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料及制品 建筑 施工图及 设计说明 设计所采用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均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标准、规程、规范。 明确 所选用建筑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18580~ GB18588 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 的要求。 明确 所选用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 规范》 GB 50325 的规定。 构件 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 施工图 装饰性构件比例计算指标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建筑纯装饰性构件造价应小于工程 总造价 的 2%。 结构专业 内容 审查材料 审查要点 初步设计图纸和初步设计说明书 不得采用国家和四川省发布的已经淘汰的技术、材料和 设备,并符合国家的标准、规程、规范。 岩土 勘察报告 建筑不应建造在危险地段。 施工图 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砂浆应采用预拌砂浆。 应采用 距施工现场 500km 以内生产的,环保节能建筑材料。 应合理采用高强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 应采用 HRB400 级或以上高强度钢 筋;应采用高强钢材。 建筑结构的钢筋连接方式采用节约钢材的连接工艺。 宜 采用自保温墙体材料等新型墙体材料。 施工图 结构体系合理; 在抗震设防地区,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方案。 给水排水 专业 内容 审查材料 审查要点 设计说明、 给排水施工图 不得采用国家和四川省发布的已经淘汰的技术、材料和 设备,并符合国家的标 准、规程、规范。 15 水系统 设计说明、 给排水施工图 、给排水总平面图 给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 给水节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 的要求。 给水系统充分利用市政管网水压。 给水系统合理分区。 给水系统超压用水点 应 采取减压限流节水措施。 集中热水供应设置循环系统。 建筑节水系统,运行中节水率不应低于 10%。 3.排水系统 设计说明、给排水总平面、给排水 施工图 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 室外排水雨、污分流。 污水、废水排放应符合相关 排放标准,并应满足《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室内排水正确设置通气系统,有效保护水封。 源利用 设计说明、 给排水施工 图、景观 施工图 因地制宜选择非传统水源类别 ,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收集和利用雨水。 雨水利用满足《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 的相关要求。 与设备 设计说明、 给排水施工图 卫生器具和设备的选用应满足《节水型卫生洁具》GB/T3143《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T 164 和《节水型产品通用技 术条件》 GB/T 18870 等 的 相关 规定。 给排水设备采用节水、节能高效产品。 设计说明、给排水施工 图 、景观设计图 人工景观水体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 绿化灌溉应采用 滴灌、渗灌、微喷灌 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当灌溉用水采用再生水时,禁止采用喷灌。 漏损 设计说明、 给排水施工图 、景观设计图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 合理 控制供水系统的工作压 力。 设计 “一户一表” 计量水表。 室外埋地管道应选择适宜的管 道敷设及基础处理方式。 保障 设计说明、 给排水施工 图、景观 施工图 非传统水源的水质应满足相应用途的水质标准。 采取用水安全保障 措施 ,不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暖通专业 内容 审查材料 审查要点 1.系统设计 设计说明、材料表 不得采用国家和四川省发布的已经淘汰的技术、材料和 设备,并符合国家的标准、规程、规范。 2.冷热负荷计算 计算书 集中供暖空调系统设计,必须对供暖房间或空调区域进行冬季热负荷和夏季逐时冷负荷计算。 16 集中供暖空调系统设计,宜进行全年 动态负荷和能耗的计算模拟,分析技术经济可行性,选择合理的冷热源和供暖空调系统形式以及运行策略。 设计说明、暖通施 工图 舒适性供暖空调系统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电动压缩时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与计算冷负荷的比值不得超 过。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源或热源设备效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的相关规定。 房间空调器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和《转速可控型房间空 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 中规定的节能型产品。 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PLV)值及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 SCOP)值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的相关规定。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制冷剂连接管等效长度应满足对应制冷工况下满负荷时的能效比不低于 的要求。 设计说明、暖通施 工图、计算书 应对供暖空调水系统最不利环路进行水力计算。 供暖空调水系统设计工况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超过 15%时,应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集中供暖空调系统冷、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冷(热)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的相关要求。 空调风系统、通风系统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的相关要求。 质量 设计说明、暖通施工图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新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的设计要求。 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规范》 GB50736 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控 设计说明、暖通施工图 集中暖通空调系统应设置监测与控制设备或系统。 设置集中供暖空调系统时,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用能、空调系统补水应有计量措施。 设置集中供暖空调系统时,应按楼栋和居住单元设置计量装置,且居住单元内应设置室温调节措施。 地下汽车库的通风系统,应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根据车库内的 CO 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 暖通空调自控系统设计应明确部分负荷运行和各功能分区运行的策略。 设计说明 或暖通施工图 空调水、 风 系统应根据需要设置调试、管理用的调节阀、温度计、压力表、测量孔、检查口等。 和清洗孔。 17 电气专业 内容 审查材料 审查要点 设计图纸及设计 说明 不得采用国家和四川省发布的已经淘汰的技术、材料和 设备,并符合国家的标准、规程、规范。 设计图纸及设计 说明 审查设计说明中所列照度水平、一般显色指数、统一眩光值应瞒足 GB50034 规定。 抽查设计图纸中选用光源及灯具对应的一般显色指数、统一眩光是否与设计说明中的表述一致。 密度值 设计图纸 及设。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20xx版doc
相关推荐
题目, 抽题规则: A1,A2,B3,B4C5,C6D7,D8 E9,E10F11,F12 字母为组,数字为题号。 )抽出; LED 大屏幕:组别、姓名、题目; 评委点评 主持人、评 委 点评,亮灯 评委根据选手搭戏表演中个人 表现进行点评 按组表演完立即点评亮灯; LED 大屏幕: 选手得票按个人灯数统计。 广告时间 约 4 分钟 未来广告 日常广告 赞助商 标版(倒一) 5 秒 冠名企业
片区内部方格网状路网系统。 南部 黄土坡 片区路网形成“一横一纵一环”呈“申”字型的主干路网格局,与次干路网共同构成片区方格网状道路系统。 道路网形成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多层次分明交通路网格局,城市快速路为呈黄快速路,道路规划红 线为 60 米;主干道分为地区性主干道和二级主干道,地区性主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52米,二级主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 30米;次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 30米、 20
+(CF) ADC BX, [DI]。 BX← (BX)+[DI+1][DI]+(CF) ( 3)加 1 指令 INC 格式: INC reg/mem 功能:类似于 C 语言中的 ++操作:对指定的操作数加 1 例: INC AL INC SI INC BYTE PTR[BX+4] 注:本指令不影响 CF 标志。 ( 4)非压缩 BCD 码加法调整指令 AAA(重点 ) AAA 指令的操作:
于。 六层及六层以上房屋的外墙应采用 MU10 的砖或 MU5 的砌块。 基础墙和水池、水箱等不得使用多孔砖。 基础墙粘土砖强度不得低于MU10,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 M5。 除基础墙和砖砌女儿墙外,墙体不应使用实心粘土砖,非承重墙体禁止使用粘土砖。 构造柱和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 15。 砌体工程的构造柱应符 合以下要求 多层砖房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设置部位应符合规范规定。
,理想的方法是采用由 同一油泵 ( P13) ____控制的能够变荷同步的液压加载系统来进行试验。 ,为了使加载装置简便,往往采用梁端施加 _反对称( P184) ____荷载的方案。 ,决不可将测点布置在 _节点( P120) _____上。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10分 ) 答案见 P49: 在同 一工作条件下,仪器多次重复测量同一数值的被测量时
0 300mm,养护时间为 28天。 试块数量为每个检验批至少1组,每组 3块。 测试干密度后的试块,按《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GB/T10294 的规定 测试导热系数。 测试压缩强度用 的同条件试块的尺寸为 100 100 100mm,养护时间为 28 天,试块数量为每个检验批至少制作 1组。 墙体节能工程 各类饰面层 的基层及面层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