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xx的解读、分析与点评高大钊20xx-03-内容摘要:
内侧按弹性支点的反力考虑。 前后排之间的土体对桩的作用也按弹性支点考虑,桩间土的 水平刚度系数( kN/m3)由下式计算: 式中: Es—计算深度处,前、后排桩间土的压缩模量,以 kPa 代入公式计算。 sy—前、后排桩的中心距,以 m 计; d—桩径,以 m 计。 例如,桩径 ,前后排桩之间的间距 ,桩间土的压 缩模量 4MPa,则桩间土的水平刚度系数 的计算结果为 4000/2=2020kN/m3。 前、后桩间土对桩侧土的初始压力的计算公式: 这个公式在规范的条文说明中没有给出解释和出处。 推导如下 : 设桩间土作用于前、后排桩的初始土压力 pc0,后排桩的外 侧主动区的土压力 pak,由于存在初始土压力 pc0,使作用在前后 排桩上 的土压力发生了如下的变化: 对前排桩 paf=pak +pc 0 对后排桩 pab =pak− pc 0 假定不同深度处, pc0 与 pak 的比值为 β,即 比例系数 β可按近似法确定,设基坑开挖深度为 h,双排桩净距为 L0=( Syd),滑动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 45 − ϕ/2,则从 基坑 边到滑动面的地面距离为 L1= h tan(45 − ϕ/2)。 考虑两个极端的情况,当前排桩与后排桩重叠时,即 L0 =0 ,这时没有桩间土,所以 pc0=0, β=0;另一个极端情况是桩的排距 L = L1= h tan(45 − ϕ/2),此时可假定后排桩不会受到基坑开挖的影响,即 pak= pc 0 , β=1。 当排距由 0~L1 之间变化时,可由后排桩两侧滑动体的重量比例关系确定 β。 令计算系数 α =L0/L,即得计算系数的表达式: 6. 改进了不同施工工艺下锚杆黏结强度取值的有关规定 关于锚杆与土层的极限黏结强度,这次修订时收集了 20 多 个地区的 500 多根锚杆的试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行了不 同成孔工艺、不同注浆工艺条件下锚杆抗拔承载力的专题研究, 对原规程的极限摩阻力表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主要补充了二次压 力注浆条件下的极限黏结强度的标准值。 数据表明,经过二次压力注浆的锚杆,可以大幅度提高黏结 强度。 锚杆 的极限黏结强度标准值 土的名称 土的状态或密 实度 qsk( kPa) 一次常压注浆 二次压力注浆 填土 16~30 30~45 淤泥质土 16~20 20~30 IL 1 黏性土 18~30 25~45 IL ≤ 1 30~40 45~60 IL ≤ 40~53 60~70 IL ≤ 53~65 70~85 0 IL ≤ 65~73 85~100 IL ≤ 0 73~90 100~130 粉土 e 22~44 40~60 ≤ e≤ 44~64 60~90 e 64~100 80~130 粉细砂 稍密 22~42 40~70 中密 42~63 75~110 密实 63~85 90~130 中砂 稍密 54~74 70~100 中密 74~90 100~130 密实 90~120 130~170 粗砂 稍密 80~130 100~140 中密 130~170 170~220 密实 170~220 220~250 砾砂 中密、密实 190~260 240~290 风化岩 全风化 80~100 120~150 强风化 150~200 200~250 注浆液采用水泥浆时,水灰比宜取 ~,采用水泥砂浆时,水灰比取 ~,灰砂比宜取 ~,并宜用中、粗砂。 采用二次压力注浆时,宜采用水灰比 ~ 的水泥浆,终止注浆的压力应不小于。 7. 充实了内支撑结构设计的有关规定 内支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形式,但以往因为其造价比较 高,对地下室施工的干扰比较大而影响了广泛采用,通常采用锚 杆的形式来保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但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果基坑靠近红线,则锚杆就会穿出红线, 打到相邻的地块,破 坏了环境,有些地区明文规定不准许锚杆出红线。 同时又由于基 坑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内支撑结构就成为最可能的选择,引起 了各方面的重视。 内支撑结构设计包括下面的几个方面: 1) 支撑材料的选用 内支撑按材料分为钢支撑和钢筋混凝土支两种,可以采用单一材料,也可以混用。 两种材料的内支撑各有优缺点,比较见下表 : 钢 支 撑 钢筋混凝土支撑 材料 采用钢管或型钢 钢筋混凝土 施工方法 预制后现场拼装 现场浇筑 节点 焊接或螺旋连接 一次浇筑而成 适应性 适用于对撑布置方案,平 面 布置变化受限制;只能 受压,不能受拉,不宜用 作深基坑的第一道支撑 易于通过调整断面尺寸和 平面布置形式为施工留出 较大的挖土空间,既能受 压,又能受拉,亦经得起 施工设备的撞击 对布置的 限制 荷载水平低,支撑在竖向 和水平向的间距都比较 小 荷载水平高,布置不受限 制,可放大截面尺寸以满 足较大间距的要求 支撑的形 成 安装结束时即已形成支 撑作用,还可以用千斤顶 施加轴力以调整围护结 构的变形 混凝土结硬以后才能整体 形成支撑作用,混凝土收 缩变形大,影响支撑内力 的增长 重复使 用 的可能性 在等宽度的沟渠开挖时 可做成工具式重复使用, 但在建筑基坑中因尺寸 各异难以实现重复使用 的要求 无法重复使用 支撑的 利 用或拆除 拆除方便,但无法在永久 性结构中使用 在围护结构兼作永久性结 构的一部分时钢筋混凝土 支撑可以作为永久性结构 的构件;但如不作为永久 性构件,则拆除工作量比 2) 选型的原则 支撑结构的选型包括材料、平面与立面布置、支撑截面、节 点类型等的内容。 采用受力明确、连接可靠、施工方便的结构形 式;采用对称平衡、整体性强的结构形式;应与主体地下结构的 结构形式、施工顺序协调,应 便于主体结构施工;应利于基坑土 方开挖和运输;需要时可考虑内支撑结构作为施工平台。 3) 平面和立面布置 内支撑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内支撑的布置应满足主体结构的施工要求,宜避开地下主 体结构的墙、柱; ( 2) 相邻支撑的水平间距应满足土方开挖的施工要求;采用机械挖土时,应满足挖土机械作业的空间要求,且不宜小于 4m; ( 3) 基坑形状有阳角时,阳角处的支撑应在两边同时设置; ( 4) 当采用环形支撑时,环梁宜采用圆形、椭圆形等封闭曲线 形式,本应按使环梁弯矩、剪力最小的原则布置辐射支撑; 环形支 撑宜采用与腰梁或冠梁相切的布置形式; ( 5) 水平支撑与挡土结构之间应设置连接腰梁;当支撑设置在 挡土构件顶部时,水平支撑应与冠梁连接;在腰梁或冠梁 上支撑点的间距 ( 6) 当需要采用较大水平间距的支撑时 ,宜根据支撑冠梁、腰梁 的受力和承载力要求,在支撑端部两侧设置八字斜撑与冠 梁或腰梁连接,八字斜撑杆宜在主撑的两侧对称布置,且 ; ~60斜撑杆的长度不宜大于 9m,斜撑杆与冠梁、腰梁之间的夹 角宜取 45 ( 7) 当设置支撑立柱时,临时立柱应避开主体结构的梁、柱及 承重墙;对纵横双向交叉的支撑结构,立柱 宜设置在支撑 的交汇点处。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xx的解读、分析与点评高大钊20xx-03-
相关推荐
每题 2 分,共 10 分) ( B )产物。 A、 冰蚀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潜蚀作用 D、火山作用 ( C )。 A、 大理岩 B、 片麻岩 C、 花岗 D、 砂岩 ( A )。 、外力地质作用共同引起的 、 D 以上都不对 地震按成因不同分为( ABCD )。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D、诱发地震 影响河流的搬运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ABC )。 A、物质的粒径 B
(皮质感觉)检查: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实体觉、图形觉、重量识别觉、材质识别觉。 : VAS 评分法。 26 实训操作 报告 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收获: 问题: 困难: 实训 7协调功能评定 一、 实训目的: 熟练 掌握 平衡性协调和非平衡性协调试验的评定操作,并判断结果 二、 学时: 1 三、 主要仪器设备:标记笔 、治疗床。 四、 注意事项:注意观察受 试 者在试验过程中的以下情况
存放非集控设备的安放位置,应考虑设备重量对车辆承重分配的影响。 非集控设备应可靠固定,方便取放,在车型行驶过程中无明显的位移和震动。 非集控设备的放置处应有明显标识。 9 辅助系统 电气系统 电源带电检测车可以使用外接电源、车载发电机、车载逆变电源等多种电源。 电源应满足车上测试仪器设备及辅助电器(照明、通讯、空调等)所有实际使用的最大用电负荷的要求。 带电检测车同时使用多种电源时
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七 、研究的内容和预计策略 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
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的通知 2020425 【大 中 小】鲁建发 [2020]3号各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行为,完善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合理确定和有效隅调得隘务碴驻努厉涩硫榆骸盘葫缘融箔堰大蚂锅脚诗凿臀征闸酉十颜宇竹睹制绘戌受生惑缴旁溉恒师豪胞宾云窒菇笛俐食航绝戈衅袄扔撬琐蝶婉 竣工结算价:发、承包双方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