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和讲评的实效性的研究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练练是好办法,强调“讲的要练”,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否则这将会形成低分学生。 7 •强调不断提升思维。 内容从判断、简单模仿到变式训练层层递进,不断归纳方法,逐步形成结构性知识。 •强调练习过程中要不断获得教 师、同学的帮助。 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尤其对低分学生在讲练过程中要不断给予帮助。 •课堂练习要完全反馈。 针对课堂练习讲解、试卷分析要突出反馈,不遗留一个教学仍有问题的学生。 3. 两种练习方式的效能值得探讨 一是课堂中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后,由部分学生讲解,再由教师总结。 这种形式看似让学生独立思考,实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没发挥。 可改为一开始由师生共同探讨(教师不断引导),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其间教师必须对个别学生进行不断帮助指导),效能较高。 二是复习课期间部分教师往往隔天先发练习卷(往往这是造成学生作业量多 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天教师不管对错,一题一题讲讲。 这种方式师生的课业负担重,课堂效率低。 可改为练习卷隔天不发,到当天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课后再练练。 三、课后练习 1. 当天课后练习布置与反馈(低分学生产生的第二个环节) •课后练习的布置。 当天课后练习内容以 1/3 隔天内容, 1/3 当天课堂内容, 1/3 当天课堂内容适当拓展、变形为主,切忌讲的不练,练习的又不讲。 家庭练习,可淡化,只要对课堂练习抓紧了,对成绩一般学生不要布置了。 对成绩较好学生可引导他们自我探索课外练习,但要监控与指导。 每天可出一些思考题,但必须 抽时间对思考题 8 讲解,并以专题形式拓展(此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一种有效控制方式)。 充分拓展社会实践性活动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社区活动。 •课后练习的监控。 要腾出时间让学生完成,保证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时间。 避免部分学生抄作业(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我们要抓好这个环节)。 •课后练习的反馈。 第二天前必须及时批阅反馈到每位学生,我们做不到面批,但一定要做到面改。 课后练习的反馈中切忌仅对对答案,这样工作等于没做。 •强调二次反馈作业,指错误反馈后必须一丝不苟进行再订正,如作文评讲后再进行重复写作并批阅,如单元检测后出现的问题讲解后必须抽选部分重新练习批阅。 2. 短期练习布置与反馈(差生产生的第三个环节) •2~ 3 天后对所学内容必须进行专题补充与适当拓展 •加强专题的渗透研究 •一个星期内对一周所学内容必须巩固练习。 内容应以一星期所学内容,目的以巩固为主。 方式宜采用公开练习、边练边指导形式,这种练习一定要每学科对每位学生逐题到位。 •加强拓展性、基础性练习的巩固。 3. 中期练习布置与反馈(通常所说的单元检测) •以 巩固内容为目标,强调基础性与拓展性(突出方法)的内容的巩固。 9 •难度系数为 左右 •及时批阅,及时反馈。 一般采用批阅不过夜,第二天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兴奋度。 采用区间评分方式( 75 → 90、 90 → 70)。 四、练习的规范 1. 教师练习规范 •布置练习量要适中 •书写字体要清晰、漂亮。 板书尤其要规范。 •布置练习的空间要留有余地 •不要让学生抄练习题目,有条件的话教师印好练习题目 •练习后要加激励性批语 •口头作业不要随意布置,要布置就要有落实。 2. 学生练习规范 •教学用具齐全(要定期检查) •要求学生所用练习本、练习卷整洁归类,教师自己要养成这样的规范,然后定期检查学生,要持之以恒。 •练习中的画图要规范,格式要规范,字体要规范。 •练习中的修改要及时,要规范。 五、转变对练习的三个观念 1. 转变对练习的认识 •对目前练习现状的认识观点。 一方面要及时诊断目前练习中的现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和讲评的实效性的研究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人类社会进步而服务的一项教学研究。 该课题的提出主要是,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如何将这一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从而为提高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将为学科整合的教学带来机遇,将为信息技术的普及提供丰富的资源,将为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供必要条件,也将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构建和谐课堂,构建平台。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研究,将为转变教学管理模式
作为专业管线附属物处理。 地下管道及埋设电缆的管沟应量测其断面尺寸。 圆形断面应量测其内径;矩形断面应量测其内壁的 宽和高,单位用毫米表示。 地下管道应查明其材质(铸铁管、钢管、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石棉水泥管、陶土管、陶瓷管、砖石沟等)。 埋设于地下管沟或管块中的电力电缆或电信电缆,应查明其电缆的根数或管块孔数。 在明显管线点上,应查明地下各种管线上的建(构)筑物和附属设施(见表 )
合课程强调 儿童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即儿童在自身活动中获得经验,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进行体验与反思,因此,生活即是品德与社会课的目的与归宿。 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实际存在着品德与生活的“两张皮”现象:教师有了“生活”意识,却忽视了学生经验与品德教育的和谐统一,表现在教学中过多注重学生对生活实际表象的认识,而不能把这些与孩子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潜移默化地提升为思想道德层面的认识
和合理化,更具操作性。 我们的课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向 省教研室 申报并被批准立项。 ( 二) 研究 阶段( 第一阶段: 2020 年 4 月 — 2020 年 6 月 ) 提供课题研究资源,奠定认知基础。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语文、数学等科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内容提出初步的意见。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在学习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和发展过程
1 LOP1: JC LOP3 CJNE A, 50, LOP2 LOP2: JC LOP4 MOV B, 1 LJMP LOP5 LOP3: MOV B, 2 LJMP LOP5 LOP4: MOV B, 5 LOP5: MUL AB X→ A 暂存 A20? A50? 2→ B 5→ B 1→ B A B→ A A→ FUNC 保存结果 开始 返回 Y N Y N 题图 41 习题 43
下感受。 学生说完感受, 教师总结。 这么有趣、美丽的图片是用什么软件,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 Photoshop 软件,以《快乐的校园》主界面为例,学习 《图形图像的加工》。 (诱导法) ( 3 分钟) 介绍如何启动 Photoshop 软件及窗口布局。 ( 2 分钟) 3、作品的制作过程 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流程。 新建文件 —— 背景 制作 —— 文字效果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