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_免费下载内容摘要:
肿瘤诊断。 :是指在非恶性肿瘤患者的有关标本中查见 了 “ 恶性细胞 ”。 假阳 性率通常 ≤1%。 因此,细胞病理学诊断应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临床上未考虑为恶性肿瘤患者的阳性细胞学诊断应持慎重态度。 (五 )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1.患者的基本情况项目,包括病理号、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医院/科室(住院/门诊)、住院号/门诊号、送检/收验日期等。 (参见上项 “ 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表述的基本类型 ” )。 ,可酌情就细胞病理学诊断及其相关问题附加: ① 某些建议(例如进行其他有关检查、再做活检、病理科外病理学 会诊、密切随查 /随访等); ② 注释/讨论。 /和科外病理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意见附于该例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 (六 )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书写要求 1. 参照本章第一节( “ 常规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 ” )中 “ 八(二) ” 项的有关规定。 (代表)性,放大倍数适当。 (七 )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发送 ,一般情况 下为 1~ 2 个工作日。 ( 包括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疑难会诊等)不能如期签发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应以口头或书面告知有关临床医师或患方,说明迟发报告书的原因。 3.病理科应有专人发送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住院患者的细胞病理学诊 断报告书应发送至有关临床科室;本院门诊患者和外院患者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发送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定。 4.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经收人员(包括患方人员)必须履行病理科规 定的签收手续。 5.已由病理科发出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被遗失时,一般不予补发;必 要时,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可以抄件形式补发。 四 、资料管理 细胞病理学检查的资料必须妥善管理,有关规定参见本章第五节。 五、会 诊 细胞病理学会诊是细胞病理学诊断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关规定参见本章第六节。 第四节 尸体剖检(尸检)的诊断常规 一、尸检的受理 (一 )必须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受理尸检。 (二 )受理尸检范围: ① 普通病理尸检; ② 涉及医、患争议的尸检(由卫生 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尸检机构实施)。 (三 )受理尸检部门:具备独立尸检能力的 ① 医院病理科, ② 医学院校的病理学教研室, ③ 经医政部门注册的病理诊断中心。 (四 )主持尸检(主检)人 员:应是接受过尸检训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病理学医师或病理学教师。 必要时,邀请法医参与尸检。 (五 )申请或委托尸检方: ① 有关医院, ② 卫生行政部门, ③ 司法机关,④ 死者的亲属或代理人,或 ⑤ 被受理尸检方认可的其他申请或委托方。 (六 )申请或委托尸检方必须向受理尸检方递交: ① 死者的死亡证明, ② 有申请或委托方当事人签名、负责人签名和加盖委托单位公章的尸检申请书或委托书, ③ 逐项认真填写的尸检申请书(包括死者的临床资料要点和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七 )死者亲属或代理人签署说明尸检有关事项的《死者亲属或代理人 委托 尸检知情同意书》(由受理尸检方制定),确认以下事项: 1.同意有关受理尸检机构对于死者进行尸检。 2.授权主持尸检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尸检的术式、范围、脏器或组织的取留及其处理方式。 3.主持尸检人员负责遗体尸检后的体表切口缝合,不参与尸检后遗体的其 他安置事项。 4.明确新生儿和围生期胎儿尸检后的尸体处理方式。 5.同意对尸检过程进行必要的摄影、录像,并确认是否同意教学示教。 6.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可提供死者所患的主要疾病和死因;难以作出明 确结论时,可仅提交病变描述性尸检报告。 7.尸检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发送给委托尸检方。 (八 )下列情况的尸检可不受理: 1.委托尸检手续不完备者(包括未按规定交纳尸检费用者); 2.拒签《死者亲属或代理人委托尸检知情同意书》者(包括对于尸检的术 式、范围、脏器或组织的取留及其处理方式等持有异义从而影响尸检实施和尸检结论形成者); 3.委托尸检方与受理尸检方就涉及尸检的某些重要问题未能达成协议者; 4. 死者死亡超过 48 小时未经冷冻、或冷冻超过 7 日者; 5.疑因或确因烈性传染病死亡的病例,尸检方不具备相应尸检设施条件者; 6.因其他情况不能受理者。 二、尸检 前的准备工作 (一 )尸检室环境的准备。 (二 )尸检基本器材和工作服的准备。 (三 )安排实施尸检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四 )将拟行剖验的尸体移送至尸检室。 (五 )主持尸检人员确认尸检手续完备(死亡证明、尸检申请书或委托书、 死者的临床资料要点等),并请死者亲属或委托代理人确认尸体。 (六 )主持尸检人员认真阅读、熟悉有关死者的临床资料要点(必要时阅读死者的生前病历),了解申请或委托方对于尸检的要求和尸检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七 )进行尸检编号并登录于尸检登记薄上。 (八 )尸检过程现场文字(或语音)记录、摄影或录 象工作的准备。 三、尸检的卫生管理 (一 )制订尸检室卫生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二 )尸检人员和尸检室内其他人员必须认真做好个人和工作环境的卫生防护。 (三 )疑为或确诊为烈性传染病死者的尸检,必须遵照传染病尸检的有关规 定进行操作。 (四 )尸检结束后卫生处置 1.认真清洗尸检台和尸检室,并进行环境消毒。 2.认真清洗尸检工作服和器械等,并进行消毒。 3.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处理尸检污物。 4.尸检人员在专用卫生间内淋浴。 5.进行上述各项卫生处置过程中必须严防污染有关人员和尸检室内、外环境。 四、尸检的技术操作 尸检的技术操作规范参见第 3 章的第三节。 五、尸检组织的切片制备 尸检组织切片制备的技术操作规范参见第 3 章第一节。 六、尸检组织的病理学相关技术检查 尸检组织病理学相关技术检查的规范参见第 4 章。 七、尸检组织切片的光学显微镜检查和病理学诊断 (一 ) 光镜检查切片,客观地描述和记录各系统、器官的病变要点; (二 )在综合镜检和巨检(肉眼检查)所见的基础上,结合死者生前的临床资料等形成尸检的病理诊断。 (三 )有关镜检诊断的其他事项参见本章第一节的一(六)项( “ 组织切片的光学显微镜检查和病理学诊断 ” )。 八、尸检档 案资料 (一 )基本内容 1. 一般资料:包括死者的尸检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出 生地、住址、死亡时间、尸检时间和地点、相关医院(临床科室、住院号/门诊号/急症号)、委托或申请尸检单位及主持尸检人员和助手等。 2. 尸检申请书或委托书。 3. 有关的临床资料。 4. 由死者亲属或代理人签署的《死者亲属或代理人委托尸检知情同意书》。 5. 尸检所见(附有必要的图像资料)。 包括: (1)对有关尸体及其死亡征象的确认。 (2)体表检查所见。 (3)体腔(胸腔、心包腔、腹腔)检查所见。 (4)脏器检查所见:依序逐个描述各脏器的肉眼检查和光学显微镜检查所见。 (5)特殊检查结果。 例如毒物、病原生物学等检查(附有关检查报告)。 6. 病理学诊断和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副本(参见下项 “ 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及其签发 ” )。 7. 死亡原因。 8. 小结。 9.讨论。 包括: (1)主要疾病及其诊断依据、发生和发展特点。 (2)主要疾病/病变之间、主要疾病与继发/伴发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从临床与病理相结合的角度,参考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10. 其他资料。 包括照片及其底片、幻灯片、图表、 临床病理讨论记录、参考文献和电子信息资料等。 (二 )受理尸检单位,应积极实施尸检档案资料的计算机管理。 九、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及其签发 (一 )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简称尸检报告书或尸检报告 )是关于尸检的正式病理学报告。 (二 )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① 主要疾病(与死亡直接相关的疾病); ② 继发疾病(与主要疾病密切相关的疾病); ③ 伴发疾病(与主要疾病无密切关系的疾病)。 可酌情进行死因分析、小结和讨论。 疾病诊断力求使用国际医学规范术语,并按各疾病的致死重要性和因果关系排序。 (三 )尸检病理学诊 断报告书必须由主检人员签名后发出。 主检人员签名的字迹应能辨认。 (四 )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一式两份(正本和副本),两份报告书具有 同等效力。 报告书的正本随同其他尸检资料一并归档,报告书的副本发给委托尸检方。 手书的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二联复写,必须文字规范、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五 )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通常在尸检后 45 个工作日内发出。 由于病变复 杂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时发出尸检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可酌情延迟发出并应向委托尸检方说明迟发原因。 十、尸检资料的管理 尸检资料必须妥善管理,有关规定参见本章 第五节。 第五节 病理学检查资料的管理 一、概 述 (一 )常规活检、手术中快速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和尸检等的文字资料(含电子信息资料)、非文字资料(组织的石蜡包埋块、切片等)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均为有价值的医学资料,皆由受理病理学检查的病理科按照本规范规定的期限妥为保存。 病理科必须设立病理档案资料室和制订病理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包括病理检查资料的归档、借用和归还手续等),并有专人管理。 应积极实行病理学检查资料的计算机管理。 (二 )各种病理学检查的文字资料应装订成册保存。 (三 )据以做出常规活检、快速 活检、尸检病理学诊断的原始组织学切片和 查见肿瘤细胞或可疑肿瘤细胞的玻片必须妥善保存。 未查见恶性肿瘤细胞的玻片,于诊断报告书发出后保存 2 周。 二、患者查询病理学检查资料的期限 (一 )门诊患者为送检后 15 年。 (二 )住院患者为送检后 30 年。 三、活检、尸检大体标本的保存期限 (一 ) 活检:自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之日起保存 2~ 4 周,具体保存期限由 各医院自行规定。 (二 )尸检 1. 普通病理尸检:自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之日起保存 3 个月。 2. 涉及医、患争议的尸检:按照尸检前有关各方签署的协议办理。 四、病理学 检查资料的借用 (一 )医院必须制订关于借用病理学检查资料的办法并严格实施。 (二 )关于患方借用病理组织学切片,应注意: 1.患方人员申请借用有关患者的活检切片、尸检切片时,应按照医院制定 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2.申请借用切片的患方人员必须: ① 出示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并保留其复印件; ② 填写借片申请单并签名; ③ 支付规定的借片押金(待归还切片时退还)。 3. 病理科据以作出诊断的原始切片一般不外借,通常借出(或售出)相关 病例的复制切片。 复制切片借出(或售出)前,应确认该切片的病变与原切片相同或基本相同。 4. 患方借出的切片应妥善保存,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归还。 患方借出的切 片若有破损、丢失等,应按规定支付赔偿金,并承担相应责任。 5.病理科因故不能向患方出借或出售有关切片时,由双方协商解决病理学会诊问题。 病理科可酌情允许患方邀请外院的病理医师前来病理科阅片;有条件的单位可酌情进行远程病理会诊。 (三 )关于患方借用细胞病理学玻片 1.一个病例的同一次检查有多张查见恶性肿瘤细胞的 “ 阳性片 ” 或 “ 可疑 阳性片 ” 时,可允许患方借用其中的一张。 借用手续参见上项 (二 )。 2.一个病例仅有一张为查见恶性肿瘤细胞的 “ 阳性片 ” 或 “ 可疑阳性片 ” 时,该阳性片或可疑阳性片原则上不予外借。 其会诊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 病理科可酌情允许患方邀请外院的病理医师前来病理科阅片。 (四 )关于借用检材组织的石蜡包埋块 1. 活检和尸检检材组织的石蜡包埋块(简称蜡块)是无法复制的病理学检 查资料,属于诊断病理学的重要基础档案,原则上不外借。 必要时,可由病理科向患方提供未经染色的切片(通称白片)。 3. 患方外借病理切片会诊时,受理会诊的病理科若确实需要有关病例病理 检材的蜡块,可由有关病理科双方协商解决。 第六节 病理学会诊 一、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定期举行科内病理会诊或读片讨论会。 二、积极推动建立地域性病理会诊中心。 三、加强临床-病理会诊。 四、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病理医师接受病理科内、外的病理学会诊。 五、接受外院的病理会诊时,由会诊的病理医师签发《病理学会诊咨询意见书》,并在该《意见书》上写明: “ 病理医师个人会诊咨询意见,仅供原病理诊断的病理医师参考 ”。 由作出原病理诊断的病理医师自行决定是否采纳病理会诊咨询意见和采纳的程度。 做出原诊断的病理科应将《病理会诊咨询意见书》的 原件或其复印件贴附于有关患者的病理检查记录单上,一并归档。 六、加做相关技术检测方能作出诊断的会诊病例,会诊医师应在《意见书》中予以说明,并向患方进行适当解释。 七、对病理诊断时间较为长久病例的会诊,应考虑到做出原诊断时期的诊断病理学理论、技术水平、相应病变/疾病的定性诊断标准和原诊断病理科当时的客观条件。 八、有条件的病。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_免费下载
相关推荐
丙:“你投入了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在这单业务上,却由于始料未及的原因没能成功,一定非常难过,但整个过程中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注意加强公司内部的沟通协调,今后的展业一定会顺当很多,公司内部协调方面以后我们加强配合。 这里乙是表层的移情换位,丙就是一种深层的移情换位。 因为他听到了甲的言语外之意 —— 由于公司内部协作的问题失去了业务。 时间 内 容 提示 5’ 10’ 10’ 听的技巧:
88. 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基本偏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 ) 89.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的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不合格。 ( ) 三、选择题 C1.在基本尺寸至 500mm 常用范围内,国标规定标准公差等级共有( )。 个 个 个 个 B2 孔、轴配合代号为 Ф50N7/h6,它们的配合性质为( C )。 D3.
考点精要第一部分 总论考点一: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时期著作及作者特点夏商周公元前 21世纪 公元前 221年西周 《诗经》文学作品,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具体泄胺伺氯勘杀坛嘻徽虏负治巍承屹网惹变讲袖捻赦敲爵艺渊七且灰眠畸齐菱萍钉全捂逝珊优沙山宿均研理谁涝柜乎熄晚侦柬妆英嫂豹己措杰罗褥累 ( 7)涩: “与酸味药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中药学》考点总结
上作的线条必须粗细均匀、光滑整洁、交接清楚。 因为这类图纸是以明确的线条,描绘建筑内部装饰空间的形体轮廓线来表达设计意图的,所以严格的线条绘制和严格的制图规范是它的主要特征。 图纸目录必须标有正投影图的图号、图名及备注。 图号是按图纸编排顺序,从第一页施工图开始编号;工程概况内容应反映出居室的户型、工程 地址、设计部门、工艺级别、设计风格、客户姓名、设计师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交易 科研成的产业化 科研成晰的商品化 产业化 国际化 缩减 预备 反应 恢复 四 .简答题 1.答:( 1)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是开启知识经济应对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关键。 ( 2)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建设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方面。 ( 3)学习能力的建设是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2答:( 1)能够抓住分析问题的突破点 ( 2)能够有分析问题的敏感性 (
生产 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 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信息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实现企业工作 流信息化,包括信息的采集、文档的传递等基本工作流 程。 二是企业商务流程的信息化,即企业交易业务本身的信息化,包括销售、 采购、库存等的业务流程。 三是实现企业运作管理的信息化,使整个企业都成为一个完整、流畅的管理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