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2200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几点: a、动备用通风系统加强管道内通风,减小管道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b、采用注浆堵漏,防止有害气体继续介入。 c、采用施打导气管和全气压手段等措施加以解决。 通风设施布置图抽风机20 30m鼓风机 1 顶进过程中,线形控制及测量设备。 、 线形控制 A、测量的方法 用坐标法,根据设计给出的工作井坐标,以及接收井中心的坐标,直线顶管部分,采用导线法,将控制点定在工作井上。 顶管顶进时,在机头 中心设置一个光靶,根据光靶反映的读数,即可知道目前机头的方位; B、测量设备 a、顶进的测量与方向的控制,主要是采用全站仪,辅以激光经纬仪和水准仪测量。 b、由于顶进距离长,如观察困难,可以采用自动跟踪仪测量。 然后通过油缸进行纠编,遵循先纠上下后纠左右的原则。 、测量与方向控制要点 在管道顶进施工过程中,顶管测量的精度,频率是控制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乃至成败的关键。 为提高本工程的测量精度、增加测量频率、加快施工进度,本工程将采用激光经纬仪进行顶管的轴线测量。 当顶管轴线偏差 1CM 即要及时纠偏,当轴线偏 差大于 5CM时,要立即停下来研究对策。 在顶管正常顶进施工过程中,测量频率为每顶进一节进行一次轴线测量,当实测顶管轴线高程、平面偏差值大于 40MM 时,需要适当增加顶管机的测量频率,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顶管快接近终点阶段最后十节的顶进施工过程中,需进行两次 /每节的轴线测量,并做到勤纠微纠,以保证管道的进洞质量和进度。 具体测量如下: 、平面控制 为确保工作井、接收井间贯通、横向、竖向误差小于 100MM,在两端头附近埋设导线点,利用控导点和导线点,以导线轴线测量形式,将平面控制成果引测到施工现场。 利用控导点和导线点建立平面控制网。 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方向观测 6测回,测角精度 +1″,测距 6 测回,双向观测,测距相对误差< 1/80000,对观测结果进行平差。 井上坐标点向井下传递采用联系三角形方式,点位由铅锤仪垂直投设。 井下控制顶进方向的基准点用钢架埋设成固定点,采用全站仪跟踪观测机头平面偏差方向。 、高程控制 利用施工区域附近的已知水准点,布设二等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工作井附近,并设立施工高程控制点。 水准测量采用 NA2型带平行玻璃板测微器水准仪配合铟钢尺进行,往返观测。 地面高程传递到井下 时,可用钢尺垂直悬挂,下系线锤至标准拉力,然后地面、井下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 钢尺应进行尺长、温度两项改正。 井下布设 2~3个地面起始高程控制点。 顶管机头高程控制水准仪和连通管两种方式,连通管测量为从掘进机到管尾挂一根 10MM 透明塑料管,管内充满水,根据连通原理,读出二端液面差,再计算出掘进机头水平偏差。 每顶进 20CM 测量一次偏差值,做到及时掌握机头姿态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纠偏。 、顶管姿态测量 为保证顶管机严格按设计轴线推进,必须及时观测顶管动态数据,从而调整顶管各施工参数,指导顶管正确、安全推进。 在顶管机头部纵向设一对水平横尺,利用布设的三维坐标控制点,测量各尺读数,经精确计算得出顶管转角、顶管中心方向偏差值、顶管坡度、顶管中心高程等数据,从而相应调整顶管机各个施工参数。 顶管推进轴线应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如有微小偏差,可按比例分段纠偏。 1顶管泥浆的安排及处理 顶管采用吊车用于工作井起重作业,在工作井实行全封闭隔离,并建筑必要的生产临时设施,要保持施工现场的文明、安全和卫生整洁。 施工现场设置四只储泥箱,储泥箱尺寸宽 米、长 米,高度 米,四只作为顶管循环泥浆箱,顶管泥浆由专 业土方运输单位外运。 1触变泥浆的配制及压浆方案 顶管施工中,顶力控制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顶进阻力,而降低顶进阻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注浆。 注浆使管周外壁形成泥浆润滑套,从而降低了顶进时的摩阻力,我们在注浆时做到以下几点: 触变泥浆配比 膨润土 水 纯碱 CMC 稠度 400KG 850KG 6KG 2. 5KG 12~ 14 注浆顺序 地面拌浆 → 启动压浆泵 → 总管阀门打开 → 管节阀门打开 → 送浆 (顶进开始 )→ 管节阀门关闭 (顶进停止 )→ 总管阀门关闭 → 井内快速接头拆开 → 下管节 → 接 2寸总管。 注浆原则 压浆时必须坚持 先压后顶,随顶随压,及时补浆 的原则,泵出口处压力控制在 ~。 为 使泥浆迅速填满工具管后管节周围出现的空隙,形成完整的泥浆套,达到最佳的减阻效果。 同时,由于在顶进中泥浆的流失、渗透,在 顶管 沿线经常进行补压浆,保证整条顶管处在一个良好的泥浆套中。 根据实际施工经验,在深层砂土中,静态和动态的周边阻力相差极为明显,一旦顶进中断时间较长,管节和周围土体固结,在重新起动时就会出现 楔紧 现象,一般顶力要达到正常情况的 ~ 倍。 在顶管施工中,采取 24h连续施工,使管节基本处于 动态平衡之中, 压浆方式要以同步注浆为主,补浆为辅。 在顶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各推 进段的浆液形成情况。 注浆设备和管路要可靠,具有足够的耐压和良好的密封性能。 在注浆孔中设置一个单向阀,使浆液管外的土不能倒灌而堵塞注浆孔,从而影响注浆效果。 注浆工艺由专人负责,质量员定期检查。 注浆泵选择脉动小的螺杆泵,流量与顶进速度相应配合。 要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已防止浆体流到工具管前端进入管内。 注浆桶注浆泵每隔二节管布置一节有注浆孔的管节每隔一节管布置一节有注浆孔的管节注浆设备布置图机头后部连续三节管设置有注浆孔的管节注浆管 1 顶管施工质量要求 顶进不 偏移,管节不错口,管底坡度无倒落水。 顶管接口套环应对正管缝与管端外周,紧贴,管端垫板粘牢,不脱落。 管节不裂,不渗水,管内不得有泥土,建筑垃圾等杂物。 钢筋砼管最大偏角 度 管线轴线偏差不得大于177。 100MM; 标高偏差不得大于 +80, 100MM; 相邻管节错口≤ 15mm 无碎裂; 内腰箍不渗漏,橡胶止水圈不脱出; 接口抗渗试验应达 顶管在纠偏过程中,应勤测量,多微调,每项纠偏角度应保持 101201,不得大小 10。 在管道顶进过程中,地面隆起的最大极限值为 +40MM,地面沉陷的最大极限值为60MM。 二、顶管施工措施 顶进纠偏应急与预防措施 为保证顶管施工阶段管道轴线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制定以下措施: 、利用顶管机倾斜仪和测量数据提供的机头折角、倾斜仪基数和走动趋势、前后尺读数比较、机尾处地面沉降量等数据进行分析。 对 偏须尽量避免并慎重讨论,不得已时也应争取在非重要地段进行并加强观测。 纠偏动作后如无折角变动应立即停顶,会同电工、机修工检查电路和液压管路,尽早排除故障,严防轴线超差。 纠偏应在下管后尽早进行,注意观察倾斜仪读数的纠后趋势及光点滞后变化,同时通知地面和地 下压浆人员加大同步压浆量。 、 顶进过程中的纠偏可采取调整纠偏千斤顶的方法,进行纠组操作,若管道左则千斤顶采用左伸右缩方法,反之亦然,如同时有高程和方向偏差,则应先纠正偏差大的一面。 、发生较大偏差应分析发展趋势,采用分次逐步纠正,勤调微纠,若偏差超过质量标准,应通知停止顶进,研究有效措施,方可继续顶进。 、对顶进中经常发生顶管机头的旋转,影响出土,测量等,必须采取措施。 防止偏转扩大,其方法有: 改变切削刀盘的转动方向; 在管内的相反方面增加压重块,直到正常。 沉降控制应急 措施 、 沉降观测措施 在管道上方的路面顶部、其他管线上方布置沉降观测点,顶管机头穿越路面期间每天定期观测,每顶进一节,顶前顶后各测一次,以记录土体沉降、隆起曲线和最大沉降、隆起量。 测出的每个沉降点位的原始数据,编制成册,并上报甲方、沿线管线单位,并根据沉降量及时进行调整,以便指导顶管施工,从而保证顶管对路面及现有管线的影响降到最小。 在通常情况下,当土压力应按实情况控制在 P177。 20KPA 范围,地面沉降及隆起量控制在 1cm之内。 顶进速度控制 顶管时必须连续顶进,不得中断,顶进过程中必须掌握好 顶进速度与出土速度。 严禁出现顶进速度过快,出土速度过慢,始终应保证土体的稳定。 另外在顶管机头穿越道路时应加强注浆,使机头及管道周围形成润滑套,减小摩阻力,从而减小管道对周围土体的侧压力。 加固措施 在顶管完成后,除进行一般的澎润土泥浆置换外,特别要加强路面 下方 的补浆,路面 下方的土体 可通过设置在管道上的注浆孔注入水泥砂浆,填补路面 下方土体 的空隙,从而使得路面 下方 土体的强度尽量恢复到顶进前的状态,以保证路面的安全可靠。 控制泥水压力 根据顶进阶段沉降监测报告,测量点有隆起现象,即增加 刀盘伸出长度,相应的切土口会变大,平衡正面的土压力,从而达到避免出土较少造成地面隆起。 反之即减少刀盘伸出长度。 当通过含砂量比较大的土层时可适当增加泥浆浓度,在刀盘与前方土体之间形成一层泥膜,可达到稳定前方土体的效果可使顶进面始终处于平衡的最佳状态,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 防止冒浆措施 、现象:在顶进时,地面有泥水冒出,在泥水平衡顶管中称之谓冒顶。 、原因 1)因复土层太浅。 泥水平衡顶管的复土深度必须大于 倍管外径,否则易发生冒顶。 2)因土质情况所致。 泥水平衡顶管的复土如果是渗透系数很大的卵石、粗砂等也 容易产生冒顶。 、防治措施 1)控制泥水密封舱的水泥压力,保持在 1~ 倍正面土体静止土压力为宜。 2)增加进水中粘土的比例,适当提高进水比重,使泥水不歇渗透。 注浆减磨顶管技术措施 、 为了保证压浆的效果,在工具管尾部环向均匀地布置了 4 只压浆孔,顶进时及时进行压浆。 工具管后面的 3节混凝土管节上都有压浆孔,以后每隔 2节设置 1 节有压浆孔的管节。 混凝土管节上的压浆孔有 4 只,呈 90176。 环向交叉布置。 压浆总管用φ 50mm 白铁管,除工具管及随后的 3 节混凝土管节外,压浆总管上每隔 6m装 1 只三通,再用压浆软 管接至压浆孔处。 、顶进时,工具管尾部的压浆要及时,确保形成完整、有效的泥浆套。 混凝土管节上的压浆孔供补压浆用,补压浆的次数及压浆量需根据施工时的具体情况而确定。 、减阻泥浆的性能要稳定,施工期间要求泥浆不失水、不沉淀、 不固结,既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又要有一定的稠度。 顶进施工前要做泥浆配合比试验,找出适合于施工的最佳泥浆配合比。 泥浆拌好后,应放置一定的时间才能使用。 通过储浆池处的压浆泵将泥浆压至管道内的总管,然后经压浆孔压至管壁外。 施工中,在压浆泵、工具管尾部等处均装有压力表,便于观察,从而控制和 调整压浆的压力。 顶进施工中,减阻泥浆的用量主要取决于管道周围空隙的大小及周围土层的特性,由于泥浆的流失及地下水等的作用,泥浆的实际用量要比理论用量大得多,一般可达到理论值的 4~ 5 倍,但施工中还需根据土质情况、顶进状况及地面沉降的要求等做适当的调整。 土体突然变软、变硬应急措施 、土质变软应急措施 土质突然间变软,最大的问题是可能会造成机头突然沉降,为了防止土的承载力急剧下降,造成顶管机头设备沉降,应将机头管与后 3— 4 节管道连接。 、土质变硬应急措施 土质突然变硬, 最大的问题 可能造成顶力增大 ,为此必须降低顶进速度,及时调整泥浆浓度,控制出土量。 施工用电、用水及机械设备正常运转保证措施 、在顶管设备进场之前,由专业检修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对有产生故障隐患的设备不得进场,进场后对顶管设备进行现场调试,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用电按照三级配电要求实施,由电工对用电设备进行检修,不得留有安全隐患。 、施工现场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