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路工程名词术语内容摘要:

两股车流合为一般车流的交通现象。 第 条分流 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的交通现象 第 条冲突点 在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会点。 第 条交通岛 为控制车辆行驶方向和保障行人安全,在车道之间设置的高出路面的岛状设施。 包括导流岛、中心岛、安全岛等。 第 条导流岛 为把车流导向指定的行进路线而设置的交通岛。 第 条中心岛 设置在平而交叉口中央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交通岛。 第 第安全岛 设置在往返行车道之间,供行人慎穿道路时临时停留的交通岛。 第四节沿线设施 第 条沿线设施 公路沿线交通安全、管理 、服务、环保等设施的总称。 第 条交通安全设施 为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和充分发挥公路的作用,在公路沿线所设置的人行地道、人行天桥、照明设备、护栏、标柱、标志、标线等设施的总称。 第 条人行横道 在行车道上用斑马纹等标线或其他方法标示的、规定行人横穿行车道的步行范围。 第 条人行地道 专供行人横穿公路用的地下通道。 第 条人行天桥 专供行人跨越公路用的高出地面的桥梁。 第 条护栏 沿危险路段的路基边缘设置的警戒车辆驶离路基和沿中央分隔带设置的防止车辆 闯入对向行车道的防护设施以及为使行人与车辆隔离而设置的保障行人安全的设施。 第 条防护栅 为防止牲畜、行人、非机动车辆等进入高速公路,而在路基以外设置的栅栏。 第 条遮光栅 为使夜间行车的驾驶人员免受对向来车前灯眩光干扰而设置在中央分隔带上的设施。 第 条:紧急电话 在高速公路路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供紧急情况时使用的电话。 第 条反光标志 在灯光照射下,能反光显示图案,文字、便于夜间识别的标志。 第 条反光路钮 按一定间隔埋置在路面车道分界线或 其他标线上的点状反光标识。 例如 猫眼。 第 条弯道反光镜 设置在视距不足的转弯处,能使驾驶员从镜中看到对方来车的凸面镜。 第 条公路交通标志 应用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安全的设施。 一般设在路侧或路的上方。 第 条警告标志 警告驾驶人员和行人注意前方有急弯、陡坡、交叉口及其他道路状态信息的标志。 第 条禁令标志 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 第 条指示标志 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 第 条指路标 志 传递公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 第 条辅助标志 附设在主标志的下方,起辅助说明作用的一种标志。 第 条可变信息标志 通过自动或手动变换图形、文学、符号,传递交通信息的标志。 第 条路面标线 在路面上用镶嵌、涂料等标出的线条、图形、文字等,作为引导车流、人流的标记。 包括:行车道中心线、车道分界线、行车道边缘线、停止线、减速让行线、人行横道线、导流标线等。 第 条防雪设施 在易于发生雪害的路段设置的防护设施。 如防雪栅、防雪棚等。 第 条防沙设施 在防治公路沙害路段设置的控制风蚀过程的发生和改变沙粒搬运及堆积条件的设施。 第 条隔音墙 为减轻行车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而设置在公路侧旁的墙式构造物。 第 条停车场 设在公路外,供存放车辆的场所。 第五章公路勘测 第一节勘察与选线 第 条踏勘 对公路建设的可能方案进行野外勘察和技术经济调查并估算投资的工作。 第 条可行性研究 为确定公路基本建设项目的规模、方案、效益提供依据,在投资决策前所进行的技术经济论证工作。 第 条线形设计 路线立体形状及其相关诸因素的综合设计。 第 条公路景观设计 公路的立体线形、构造物型式与沿线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美学设计。 第 条选线 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安全、环保;土地利用和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方案的全过程。 第 条路线控制点 任务书中指定通过的地点以及为便于分段布线,在选线过程中选定的对路线走向起控制作用的点。 第 条定线 根据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从平面、纵断面 、横断面综合考虑,具体定出公路中线的工作。 第 条比较线 选线或定线时选出的作为比较方案的路线。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最合理的路线。 第 条展线 为使山岭区路线纵坡能符合技术标准,采取顺应地形,延伸路线长度的布线方法。 第 条初测 根据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方案,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的路线方案的勘测,进行导线、高程、地形、桥涵、路线交叉及其它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并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内业工作,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所需的资料。 第 条定测 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在现场进行具体方案的勘测落实,并通过定线、测角、中桩、高程、横断面等以及其他勘测资料的测量调查及内业工作,为施工图设计搜集、提供有关资料。 第 条地貌 地表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 第 条地物 地面上各种有形物(如:山川、森林、建筑物等)和无形物(如:省界、县界等)的总称。 第 5。 条地形 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第 条台地 沿河谷两岸和海岸隆起的呈带形分布的阶梯状地貌。 第 条坯口 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处。 第 条平原区 地形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很小的地区。 第 条微丘区 丘岗低矮,顶部浑圆,地面自然坡度平缓,相对高差不大的地区。 第 条重丘区 丘岗较高,地面起伏较大,但无明显的山岭自然形态要素(山顶。 山坡、山脚),地面自然坡度较陡,相对高差不大的地区。 第 条山岭区 地形变化很大,有明显的山岭形态要素(山顶、山坡、山脚),地面自然坡度较陡,相对高差较大的地区。 第 条沿溪线 沿河溪走向布设的路线。 第 条山脊线 沿山脊布设的路线。 第 条山坡线(山腰线) 沿山坡布设的路线。 第 条越岭线 翻越山岭布设的路线。 第 条上方调配 在路基设计和施工中,经济合理地调运挖方作为填方的作业。 第 条土方调配图 表示路基土方纵向调运数量及位置的图。 第 条土方调配经济运距 路基土方纵向调运与路外借土费用相等时的纵向运距。 第二节测量 第 条导线 在地面上布设的由若干段直线连成的折线,作为测量路线平面图和地形图的控制线。 第 条导线 测量 测量导线长度、转角和高程,以及推算坐标等工作。 第 条中线 在公路定线和线形设计过程中所定出的公路中心线。 第 条中线测量 沿选定的中线,量测转角,测钉中桩,定出公路中线平面位置的工作。 第 条施工测量 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根据设计图在现场进行恢复公路中线,定出构渣物次置等测量放样工作。 第 条竣工测量 工程竣工后,为编制工程竣工图表、决算,对实际完成的各项工程进行的一次全面量测工作。 第 条路线平面图 公路中线及沿线地貌、地物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图。 第 条交点 路线改变方向时,两相邻直线段的延长线相交的点。 第 条虚交点 当交点太远或无法安置仪器时,一般在交点前后两直线段上另选能通视的点安置仪器,经量测、计算而得到的原交点(见图 )。 第 条转点 中线测量时,因相邻两点不能通视所增设的测站;水准测量时,为传递高程所设的过渡测点。 第 条转角 交点处后视线的延长线与前视线的夹角(见图 )。 第 条偏角 在曲线测设中,曲线上任意点的弦与切线所夹的角(见图 ) 第 条方位角 由子午线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测线上的夹角。 以真子午线为准者称 真方位角 ;以磁子午线为准者称 磁方位 角 (见图 )。 第 条象限角 子午线的一端(北端或南端)与测线所夹的锐角(见图 )。 第 条方向角 采用某坐标轴方向作为 标准方向所确定的方位角(又称坐标方位角)(见图 )。 第 条切线长 路线交点至曲线起点或终点的直线距离(见图 )。 第 条曲线长 曲线的起点至终点之间的弧 线长度。 第 条外(矢)距 交点至曲线中点的距离。 第 条测站 外业测量时安放仪器进行观测的地点。 第 条测点 外业测量时被观测的目标点。 第 条中桩 为表示中线位置和线形等,沿路线中线所设置的编有桩号的桩或标记。 第 条加桩 路线整桩号的中桩之间,在线形或地形变化等处而加设的中桩。 第 条护桩 为便于恢复路线位置,在交点等重要桩位周围,按一定要求设置的起固定该桩位作用的附加桩。 第 条断链 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 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 第 条水准测量 测定各点高程的作业。 第 条水准点 经精确测定高程控制水准测量的固定标点。 第 条绝对基面 以某 ?一海滨地点平均海水面高程定为零的水准基面。 我国沿用的有大连、大沽、黄河、废黄河口、吴淞、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