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危险化学品项目试生产方案内容摘要:
库房内,或倾倒作业时,在燃硫室内产生硫磺粉尘积聚。 本 建设项目生产装置中存在着 硫酸、液氯、溴、二氧化硫、溴化氢、盐酸等 有毒 及 腐蚀物质。 涉及这些物质的 设备、管道、阀门,一旦因操作失误、设备和包装 物 自身因素,造成物料的大量泄漏,反应温度急剧上升 ,有可能 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 火灾甚至爆炸。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 压力 和温度,防止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等事故显得尤为重要。 作业场所出现具有爆炸性、可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化学品泄漏的可能性因素 如下。 ① 工艺技术因素 : 工艺技术设计不合理,操作中关键参数控制要求不严格。 20 ② 设备、阀门、管道、材料本身原因 : 设备、阀门、 管道本身缺陷,材料及安装质量未达到标准要求;生产、制造过程中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材料选择不符合标准。 ③ 人为因素 : 违章操作、误操作、缺少必要的安全生产和岗位技能知识;工作责任心不强。 ④ 外来因素 : 外来物体的打击碰撞,外来明火或外来人员吸烟乱丢抛烟头。 ⑤ 其他因素 : 根据使用的原料理化特性 、 生产工艺特点, 对 本 项目 化学品在贮存、运输、生产三个方面进行泄漏可能性分析。 化学品泄漏的可能性 见表 22。 表 22 化学品泄漏的可能性 序号 物质名称 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泄漏的危险 备注 1 硫酸 可能 中毒 、腐蚀 2 液氯 可能 中毒 、腐蚀 3 溴 可能 中毒 、腐蚀 4 二氧化硫 可能 中毒 、腐蚀 5 溴化氢 可能 中毒 、腐蚀 6 盐酸 可能 中毒 、腐蚀 由于设备损坏或密封点不严、操作失误引起泄漏从而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将会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发生,因此,事故的预防首先要 杜绝生产装置的跑、冒、滴、漏。 ( 2) 出现具有爆炸性、可燃性的化学品泄漏具备造成爆炸、火灾事故的条件和需要的时间 本项目无爆炸性化学品。 本项目涉及的具有可燃性的化学品为硫磺。 硫磺库或燃硫室内的易燃固体硫磺,由于静 电或遇明火、热源,温度达到 232℃即被引燃,可引发火灾事故发生。 硫粉尘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当空间内积聚的硫粉 21 尘 达到 35g/m3至 1400g/m3浓度范围内时,遇到明火或达到引爆能时即会发生爆炸。 根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分析,本项目原料硫为 25mm 片块状,由于其泄漏量、泄漏环境及温度环境等复杂多样,很难确定其泄漏后造成火灾、爆炸所需的时间。 ( 3) 涉及具有爆炸性、可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化学品作业场所出现爆炸、火灾、中毒、灼烫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范围 根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分析,本项目硫泄漏可导致火 灾,硫磺粉尘可导致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范围见 表 23。 表 23 硫磺火灾、爆炸影响范围表 设备名称 介质 影响范围 暴露半径 /m 暴露面积 /m2 危害系数 /% 燃硫室 硫粉尘 83 硫磺库 硫粉尘 68 本项目液氯和溴泄漏可能导致中毒事故。 模拟计算液氯泄漏 1t,溴素泄漏 2t 后造成的人员伤亡范围,见表 24。 表 24 出现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范围表 设备名称 介质 采用方法 影响范围 氯气瓶库、 配氯间 液氯 模拟计算,泄漏 量为 1t,理想气体环境下。 10min 致死半径 1h 致死半径 致重病半径 蒸馏车间、 溴素堆场 溴蒸气 模拟计算 :泄漏量为 2t,泄漏时间 1h。 达到短时间接触溴的允许浓度 2mg/m3的扩散半径为 ( 4)建设项目 可能出现作业人员伤害的其它 危险、有害因素 22 本项目可能出现作业人员伤亡的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有电气危害 、机械伤害、高处坠落、高温 危害、 低温灼烫、 噪声危害、车辆伤害、 雷击危害、起重伤害 等 电气危害: 本项目的电气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电气火灾 、电气火花引起爆炸和触电危险三个方面。 电气设施如设计失误、线路老化、绝缘老化、线路短路、操作失误等故障将导致火灾、触电的危险。 接地短路,电气系统产生过电压 (包括操作过电压、外部雷电过电压等 )引起电力、电气设备绝缘击穿,发生短路故障造成火灾事故;电气设备缺相运行或机械设备卡住引起电气设备过载,温度骤升,引起绝缘热击穿短路或接地、造成设备烧毁、火灾、爆炸或触电等事故;电缆的设计、选择与敷设不合理,或与热力管道靠近敷设,引起着火,造成火灾事故。 人为误操作、违章操作,运行人员巡视检查或检修人员与带电的电气设备的 裸露部分安全距离不足,引起触电或弧光短路烧伤,造成人员伤亡;由于生产区环境或部分装置属高温区,选择的电气设备及电缆线路未采用阻燃防火电缆,被高温热辐射熏烤而燃烧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当易燃物质泄漏时,局部空间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电火花或其它明火,即会发生爆炸、火灾;易燃物质的电阻率都很高,在容器中流动、磨擦产生高电位静电,与低电位的导体相接触产生静电火花,空间内存在爆炸性混合物时会立即发生爆炸、火灾事故;防护设施欠缺引起电气短路、造成电气火灾、设备损坏。 机械伤害 : 23 本项目生产过程 中机械 伤害主要来自工艺过程中的风机、水泵等传动设备,这些传动设备 的旋转部位未加防护罩、防护栏,或机械工作区未隔离或无标识等原因,均 有 可能 发生使人致伤、致残、致死的机械伤害事故。 高处坠落 : 本项目蒸馏(提取)车间 为 3 层 建筑,内部设有蒸馏塔布置孔,四周围有护栏。 作业人员 在设备运行、维护保养、检查修理过程中 ,由于护栏损坏、 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等,都可能造成作业人员高处坠落或坠物伤人事故的发生。 高温 危害: 生产中的锅炉车间、蒸馏塔属于高温设备,如果保温效果不良,人员在高温环境作业,通风和降温不好,操作人员易导致中暑 、高温职业危害。 低温灼烫: 本项目氯气瓶库或配氯间气瓶或管路发生液氯泄漏喷出后,会迅速气化,吸收周围空气中大量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骤降。 若泄漏液氯直接喷射至未穿戴棉衣、棉裤等防护衣物的作业人员及抢险人员身上,可发生人员接触部位冻伤伤害。 噪声危害: 本项目各种泵、风机运转时会产生振动、噪声。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可能造成职业性耳聋,还会引起其它多种疾病,是不容忽视的一种职业危害。 车辆伤害: 本项目厂内运输采用叉车、铲车。 在厂区内行驶的各类车辆,因车速较快、操作不当等,可能对现场的工作人员产生碰撞 、碾压伤害,对设备设施产生碰撞损害。 若 厂区主要运输道路路宽、道路转弯半径、管架高度等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在运输中极易因交通事故,造成设备、管道被撞, 24 导致物料泄漏,引起中毒事故。 主要污染物危害: 本项目 废气 中的 主要污染物 含微量 Cl Br2的空气及少量的 SO2, 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散发到空气中,污染周边环境,严重危害周边的居民人体健康。 生产废水主要是 蒸出废液 、设备冷却水及冲洗设备及车间地面水(含有少量的盐分)。 处理不当就会危害附近的土壤及地下水,从而影响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 雷击危害: 建设地区雷电活动较强, 建筑物、构筑物和电力系统易遭受雷击,特别是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遭雷击可能引起火灾爆炸、设备损坏、全厂停电、甚至人身伤亡事故。 控制系统、保护系统、通信系统等弱电系统耐雷电水平低,雷电波可能沿着电力线路入侵而遭感应雷电的破坏。 起重伤害: 本项目液氯库和配氯车间各设有 3t 的电动葫芦,用于日常更换液氯钢瓶,如果 吊钩、吊耳、吊环、钢丝绳、环链或其它吊具损坏断裂;或无平衡装置,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断电等造成重物坠落;或是起升机钩的 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 故障等发生 过卷扬, 造成物体坠落;或 超负荷 拉断吊索具,包括 吊物被重物挤住、固定螺栓未松开、捆绑大件钢丝绳夹角过大受力超过破断拉力等;或吊钩无防脱钩装置,起吊操作不稳,使吊钩在空中游荡,紧急制动都有可能引起脱钩;或吊索具 选择的安全系数 不够或应该报废的钢丝绳等吊索具继续使用等原因发生吊索具断裂等,都能形成对人的伤害。 25 3 安全设施检验、检测情况及相关检验、检测报告 预防事故设施 、报警设施 压力表、温度表、液位、流量计等监测设施情况: 表 31压力表、温度表、液位、流量计等监测设施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工作范围 超限值 报警设施 安装位 置 检验、检测情况 1 压力表 ,级 个 2 MPa MPa 安全阀 锅炉 合格 2 压力表 ,级 个 1 MPa MPa 无 锅炉分汽缸 合格 3 压力表 ,级 个 3 MPa MPa 无 锅炉车间蒸汽管 合格 4 压力表 ,级 个 3 MPa MPa 无 锅炉上水泵 合格 5 压力表 ,级 个 2 MPa MPa 无 消防水泵 合格 6 压力表 ,级 个 1 MPa MPa 无 消防稳压罐 合格 7 压力表 ,级 个 1 MPa MPa 无 提取车间分汽缸 合格 8 压力表 ,级 个 4 MPa MPa 无 提取车间蒸馏塔蒸汽管 合格 9 压力表 ,级 个 2 MPa MPa 无 提取车间蒸馏塔氯气管 合格 10 压力表 , 个 4 MPa MPa 安全阀 氯气缓冲罐 合格 26 级 11 压力表 ,级 个 2 MPa MPa 安全阀 罗茨风机 合格 12 温度表 0120℃ ,1.5 级 个 4 045℃ , 45℃ , 无 配氯车间 合格 13 温度表 0200℃ ,1.5 级 个 4 7090℃ , 95℃ 无 提取车间蒸馏塔 合格 14 温度表 0200℃ ,1.5 级 个 2 1030℃ , 45℃ , 无 提取车间冷凝器 合格 15 双色水位计 DN25300mm 个 1 100200 300 高低水位报警仪 锅炉 合格 16 液面指示剂 DN25300mm 个 1 100200 300 无 锅炉 合格 17 流量计 10100 m /h 个 4 1030 m /h 50 m /h 无 配氯车间 合格 18 流量计 、 m /h 个 4 13 m /h 4m /h 无 卤水酸化 合格 19 流量计 10100 m /h 个 4 1030 m /h 50 m /h 无 提取车间氯气 合格 20 流量计 、 m /h 个 2 13 m /h 4m /h 无 提取车间完成液 合格 21 流量计 、 m /h 个 4 13 m /h 4m /h 无 淡水喷淋 合格 22 温度表 0120℃ ,1.5 级 个 1 040℃ 44℃ 无 液氯仓库碱池 合格 23 温度表 0120℃ ,1 个 1 040℃ 44℃ 无 配氯车 合格 27 .5 级 间碱池 有毒气体报警设施情况: 表 32 有毒气体报警设施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检测范围 报警范围 探头数量 检验、检测情况 1 有毒气体探测器 ESD100,10 回路 台 2 020PPM < PPM 20 个 合格 有毒气体报警设施安装部位: 报警仪:安装在提取车间操作间; 探头(探测器):安装部位见表 52。 ( 1)起重机械工作状态,检验、检测情况:在液氯仓库和配氯车间各安装一台电动葫芦吊,调试运行稳定,检测合格。 ( 2)机械设备防护罩、防护栏、连锁、控制设施的安装及检验:所有转动部位已设置防护罩,牢固可靠;高于地面 1 米以上的走台等均按要求设置了防护栏,牢固可靠;防 爆车间机械通风装置与有毒气体探测器连锁,运行良好,检验合格;氯气管路设置了紧急切断装置,检验合格。 ( 3)电气设备的过载保护设施、电力装置的防护罩的安装及检验:电 28 动机 采用 了 电动机马达保护器保护 或热过载继电器保护, 检验合格;安装了 保护接地 系统,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 TNS 系统,中性线( N)与保护线( PE)自始至终是分开的,除变压器外,不允许有任何连接 ,保护线( PE)在装置入口通过等电位连接端子重复接地 , 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通过保护线( PE)可靠接地 , 保护接地 系统经 检验合格 ;变压器装有防护。[能源化工]危险化学品项目试生产方案
相关推荐
修口、取样口、人孔门,尽量设置在平台附近; l 设备和管路将充分考虑系统功能的实现和运行工作的方便; l 露天设备设置必要的防雨、防冻设施 ; l 脱硫装置整体设计寿命不小于 15 年。 第二章 工程设计说明 1 脱硫除尘系统 主要工艺计算 原始数据 烧结机 备注 项目 单位 原始值 计算值 烧结机型号 m2 48 烧结机台数 台 2 热态烟气量 m3/h 270000 脱硫系统入口烟气温度 ℃
) 包装容器 本身存在质量缺陷,焊接质量差,板材有砂眼,引起泄露; 2) 搬运储存容器不当,或者腐蚀造成破损,引起泄露; 3) 包装容器充装过量,无气相空间,室内气温高时发生膨胀是容器破裂,引起泄露; 4) 接触明火,汽车排气管的火 花、操作不当引起的火花、使用非防爆设备或工具; 5) 性质相抵触的物质混放; 6) 物质受热、受潮、变质等; 7) 物料包装不符合要求; 8)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备品备件满足试车要求。 1)原料、中间产品、产品贮罐均已吹扫、试压、气密、标定、干燥完毕。 2)机泵、管线联动试车完成,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3)贮罐防静电、防雷设施完好。 4)贮罐的呼吸阀、安全阀已调试合格。 5)贮罐位号、管线介质名称与流向标识完全,罐区防火有明显标志。 1)原料、中间产品、产品交接的质量、数量、方式等制度已落实。 2)不合格品处理手段已落实。 3)产品包装设施已用实物料调试
..........................................................................................................................77 9 安装、调试、试运和验收及售后服务 .......................................................
标准强制性条文》条款 DL50092020《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DL/T 50479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DL/T52102020《 电力建 设 施工 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力公司) 6 质量标准及要求 作业期间,均应加强与相关方的沟通,并做好记录。 对相关方的合理意见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尽快将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以便做到持续改进。
1/8″ 23 in 外径 壁厚 内径 通径 差值 in 外径 壁厚 内径 通径 差值 41/2 75/8 81/8 5 127 111 95/8 127 127 51/2 97/8 103/4 7 133/8 319 75/8 20 508 508 24 ( in) ( mm) 闭排 ( l/m) 壁厚 ( mm) 内径 ( mm) 通径 ( mm) 内容积 ( l/m) 单重 ( k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