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9手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20xx-05-26【最新资料】内容摘要:

静、镇痛、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给病人拍背,协助排痰,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 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轮扎,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 心理护理,耐心向其简要解释检查和治疗的目的,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五)出血倾向: 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存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 搏等变化,注意皮肤、粘膜和手术伤口有无出血。 尽可能的输注保存期较短的血液,情况许可时每输库血 3~ 5 单位,应补充鲜血 1 单位,以补充凝血因子。 若发现出血表现,首先排除溶血反应,立即抽血做出血、凝血项目检查,查明原因。 输注新鲜血、血小板悬液,补充各种凝血因子。 (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慎用碱性药物,注意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化验结果,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解的平衡。 每输注库血 1000ml,须按医嘱静脉注射 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 10ml,以补充钙离子。 (七)细菌污染反应: 采血到输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血袋内血制品变色或混浊、有絮状物、较多气泡等任何可疑迹象均可以认为有细菌污染可能而废弃不用。 一旦发现,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 剩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送化验室,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准确记录出入液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休克症状,积极配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八)低体温: 将大量备用的库血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升至室温再输入,也可以用热水袋加温输血的肢体。 大量、快 速输血时将房间温度控制在 24~ 25℃。 12 注意给患者保温,避免不必要的躯体暴露;输血过程中使用温热的盐水作为冲洗液;低体温者给予热水袋保暖。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 (九)疾病传播: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非必要时应避免输血。 杜绝传染病人和可疑传染病患者献血。 严格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检测。 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采用加热或其他有效方法灭活病毒。 鼓励自体输血。 严格对各类器械进行消毒,在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在血液制品生产的过程 中采用加热或其它有效方法灭活病毒。 对已出现输血传染病患者,报告医生,因病施治。 (十)液血胸: 输血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 对烦躁不安者,穿刺前予以镇静剂,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留置套管针的穿刺水平。 输血前认真检查留置套管针有无外漏,确定无外漏后方可输血。 疑有外漏者,立即取下输血管,用注射器连接套管针反复回抽,如无见回血,迅速拔出套管针。 已发生液血胸者,用注射器在右胸第二肋下穿刺,可取得血性胸液。 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留取引流液化验,并按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护理。 改用其他静脉 通路继续输血、输液。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记录。 (十一)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 输血前必须把输血管内空气排尽,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血时应专人守护,不得离开病人,及时更换输血袋。 进行锁骨下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时,术前让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尽量使头后仰,然后屏气,深吸气后憋住气,再用力做呼气运动。 经上述途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随即摄胸部平片。 拔除较粗、近胸腔的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若发生空气栓塞,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 合抢救,安慰病人。 立即为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严重缺氧状态。 每隔 15 分钟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平稳。 严重病例需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出现休克症状时及时抗休克治疗。 (十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避免长期反复输血。 尽量输入经过放射线照射的血制品,以灭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 遵医嘱应用类固醇、环磷酰胺、 T 淋巴细胞抑制剂等积极抗排斥反应治疗。 七、 静脉抽血法 操作 并发症及预防与处理 一、并发症: 皮下出血 晕针或晕血 误 抽动脉血 13 二、预防及处理: (一)皮下出血: 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时间 5 分钟以上。 抽血完毕后,棉签按压方法正确,如果穿刺时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垂直;如果穿刺时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平行。 上肢静脉抽血,如上衣衣袖较紧,要求病人脱去衣袖后再抽血,避免较紧的衣袖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皮下出血。 如果出现皮下出血,早期冷敷,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 三天后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皮下出血的吸收。 (二)晕针或晕血: 要消除患者 的焦虑紧张的情绪和害怕心理,进行心理疏导,做好解释工作,有陪伴者可在患者旁边扶持协助,给患者心理安慰,教会病人放松技巧,尽可能做到身心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 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姿势,以利机体放松,尤其是易发生晕针或晕血患者可采取平卧位。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操作应轻柔、准确,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刺激。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生晕针或晕血时及时处理。 发生晕针或晕血时,立即将患者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坐位患者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指压或针灸人中、合谷穴。 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适当保暖,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 老年人或有心脏病患者,防止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部疾病等意外。 (三)误抽动脉血: 准确掌握股静脉的解剖位置。 股静脉在股动脉内侧约 处。 正确的穿刺方法: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皮肤呈直角或 45 度角,在股动脉内侧 处刺入,见抽出暗红色血,示已达股静脉。 如抽出为鲜红色的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紧压穿刺处 5~ 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止,再重新穿刺抽血。 八、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 并发症及预防与处理 一、并发症 感染 皮下 血肿 筋膜间隔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 假性动脉瘤形成 动脉痉挛 血栓形成 穿刺口大出血 穿刺困难 二、预防及处理: (一)感染 : 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守操作规程,所使用的穿刺针、导丝、导管均应严格消毒,确保无菌;穿刺时怀疑有污染应立即更换,穿刺点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 14 穿刺前认真选择血管,避免在有皮肤感染的部位穿刺。 动脉插管的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快拔出动脉插管;如怀疑存在导管感染应立即拔管导管并送检。 拔除导管时,穿刺部位严格消毒,切实压迫止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弹力 绷带包扎。 已发生感染者,除对因处理外,还应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二)皮下血肿: 加强穿刺基本功的训练,掌握穿刺技能。 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防止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动脉痉挛,增加对动脉的损伤度,造成出血不止。 如血肿轻微,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展,若肿胀局限,不影响血流时,可暂不行特殊处理;若肿胀加剧或血流量< 100ml/min 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并同时用硫酸镁湿敷。 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以加压包扎,穿刺成功后局部加压止血 3~ 5 分钟;或用小沙袋压迫止血 10 分钟左右;直到不 出血为止;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避免动脉穿刺。 血肿发生后可采用局部湿、热敷; 24 小时内冷敷; 24 小时后热敷;也可采用 50%硫酸镁湿敷。 血肿形成 24 小时后,可采用烤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内服、外用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消除血肿。 (三)筋膜间隔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 同血肿的预防及处理。 尽快给患者止痛,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者用利多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必要时反复给药;也可肌肉注射止痛药,如曲马多等。 注意观察肢体血运、感觉、运动情况,如双侧肢体温差在 3℃以上,皮肤颜色苍白,感觉异常 ,运动障碍,及时请骨科医生作适当处理。 必要时手术。 如果以上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筋膜间室压力测定(正常值为 0~ 8mmHg) ,当筋膜间室压力大于 30mmHg 时应包括医生采取筋膜间室切开减张术,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四)假性动脉瘤形成: 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以免局部疤痕形成后,使皮肤弹性降低而出血。 对出血部位的护理:穿刺后如动脉有少量出血时,可采用无菌敷料按压出血部位,并用胶布加压、固定,并随时观察血流量及是否出血。 患者若有小的足背动脉瘤形成,应嘱其穿宽松、软质面的鞋,以防瘤体受摩擦,引起破裂出血。 做好宣教工作:行动脉穿刺后可采用温度为 60~ 70℃的湿毛巾热敷,每天一次,时间为20 分钟,以防止假性动脉瘤的形成。 热敷过程中注意避免烫伤。 假性动脉瘤较大而影响功能者,可采用手术直接修补,效果良好。 (五)动脉痉挛: 如果穿刺针头确定在血管内,可暂停抽血,不要操之过急,待血流量渐进增加后,再行抽血,避免反复穿刺。 若穿刺未成功,则拔针暂停穿刺,热敷局部血管,待痉挛解除后再行动脉穿刺。 (六)血栓形成: 减少同一穿刺点的穿刺次数。 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力度要适中,应做到伤口既不渗血,动脉血流又保持通畅;压迫时 指腹仍有动脉搏动为宜。 若血栓形成可静脉插管行尿激酶溶栓治疗。 (七)穿刺口大出血: 15 穿刺后压迫穿刺点 5~ 10 分钟并嘱患者勿过早下床活动。 如患者出血穿刺口大出血,立即让患者平躺于床上,戴无菌手套,用无菌敷料将明胶海绵按压在穿刺点,直到不出血为止。 出血量大的患者可输血制品。 (八)穿刺 困难: 心理护理:给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做好思想解释工作,消除恐惧等不良心理,以取得配合;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进行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应以镇静、果断、审慎的心态进行操作。 熟悉经常进行动脉穿刺血管的解剖 位置,掌握血管的走行及深度。 应有良好的基本功和熟练操作技术。 对于脆性增加的血管,在穿刺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仔细,寻找血管宜缓慢进行,更不能在同一位置上反复多次穿刺,以防内出血。 对于血液高凝的患者,注意有效地抗凝,确认穿刺成功后迅速回抽血液,以防血液凝固而阻塞针头,造成穿刺失败。 九、 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及预防与处理 一、并发症: 窒息 吸入性肺炎 口腔黏膜损伤 口腔及牙龈出血 口腔感染 恶心、呕吐 二、预防及处理 (一)窒息: 操作前清点棉球的数量,每次擦洗时只能夹一个棉球,以免遗漏棉 球在口腔,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的数量,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 对于清醒病人,操作前询问有无假牙;昏迷病人,操作前仔细检查牙齿有无松、脱,假牙是否活动等。 如为活动假牙,操作前取下存放有标记的冷水杯中。 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时最好取坐位;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宜过湿以防误吸。 夹取棉球最好使用弯止血钳,不易松脱。 如病人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 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 如果异物已进入气管,病人出现呛咳或呼吸受阻,先用 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 1~ 2cm处刺入气管,以争取时间行气道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解除呼吸困难。 (二)吸入性肺炎: 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病人采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进行口腔护理的棉球要拧干;昏迷病人不可漱口,以免引起误吸。 已出现肺炎的病人,必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 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 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用小剂量退热剂;气急、紫绀可给氧气吸入;咳嗽咳痰可用镇咳祛痰剂。 (三)口腔粘膜损伤: 16 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 轻柔,尤其是放疗病人,不要使血管钳或棉签的尖部直接与患者的口腔粘膜接触。 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开口器,应从臼齿处放入,并套以橡皮套,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 选择温度适宜的漱口液,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口腔粘膜的观察。 发生口腔粘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含漱。 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喷敷,必要时用 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 (四)口腔及牙龈出血: 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细致,特别是对凝血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擦洗过程中,要防止碰伤粘膜及牙龈。 正确使用开口器。 应从臼齿处放入,牙 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以免造成损伤,引起出血。 若出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