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内容摘要:

管道 之间的回填压实应与 管道 与槽壁之间的回填压实对称进行; 5 同一沟槽中有双排或多排 管道 但 基础 底面的高程不同时,应先回填 基础 较低的沟槽;回填至较高 基础 底面高程后,再按上一款规定回填; 6 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呈台阶形,且不得漏夯; 7 采用轻 型压实设备时,应夯夯相连;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 200mm; 8 采用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压实机械压实时,其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2km/ h; 9 接口工作坑回填时底部凹坑应先回填压实至管底,然后与沟槽同步回填。 4. 5. 11 柔性 管道 的沟槽回填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填前,检查 管道 有无损伤或变 形,有损伤的 管道 应修复或更换; 2 管内径大于 800mm 的柔性 管道 ,回填 施工 时应在管内设有竖向支撑; 3 管基有效支承角范围应采用中粗砂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土或其他材料填充; 4 管道 半径以下回填时应采取防止 管道 上浮、位移的措施; 5 管道 回填时间宜在一昼夜中气温最低时段,从 管道 两侧同时回填,同时 夯实; 6 沟槽回填从管底 基础 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 500mm 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管顶 500mm 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 管道 轴线两侧同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 200mm; 7 管道 位于车行道下,铺设后即修 筑路面或 管道 位于软土地层以及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地段时,沟槽回填宜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分层回填到管顶以上 500mm; 8 回填作业的现场试验段长度应为一个井段或不少于 50m,因工程因素变化改变回填方式时,应重新进行现场试验。 4. 5. 12 柔性 管道 回填至设计高程时,应在 12— 24h内测量并记录 管道 变形率, 管道 变形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钢管或球墨铸铁 管道 变形率应不超过 2%, 化学 建材 管道 变形率应不超过3%;当超过时,应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1 当钢管或球墨铸铁 管道 变形率超过 2%,但不超过 3%时;化学 建材 管道 变形率超过 3%,但不超过 5%时;应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1)挖出回填材料至露出管径 85%处, 管道 周围内应人工挖掘以避免损伤管壁; 2)挖出管节局部有损伤时,应进行修复或更换; 3)重新夯实 管道 底部的回填材料; 4)选用适合回填材料按本规范第 4. 5. 11 条的规定重新回填 施工 ,直至设计高程; 5)按本条规定重新检测 管道 变形率。 2 钢管或球墨铸铁 管道 的变形率超过 3%时, 化学 建材 管道 变形率超过 5%时,应挖出 管道 ,并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4. 5. 13 管道 埋设的管顶覆土最小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满足当地冻土层厚度要求;管顶覆土回填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与设计协商进行处理。 4. 6 质量验收标准 4. 6. 1 沟槽开挖与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受水浸泡或受冻;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施工 记录。 2 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地基承载力试验报告。 3 进行地基处理时,压实度、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按设计或规定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检测记录、试验报告。 一般项目 4 沟槽开挖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 6. 1的规定。 表 沟槽开挖的允许偏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查数量 范围 点数 检查方法 1 槽底高程 土方 177。 20 两井之间 3 用水准仪测量 2 槽底中线 每侧宽度 不小于规定 两井之间 6 柱中线用钢尺量测 每侧计 3 点 3 沟槽边坡 不陡于规定 两井之 间 6 用坡度尺量测,每侧计 3点 4. 6. 2 沟槽支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 地基 基础 工程 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 的相关规定,对于撑板、钢板桩支撑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支撑方 式、支撑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施工 方案。 2 支护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施工 方案、 施工 记录。 一般项目 3 横撑不得妨碍下管和稳管; 检查方法;观察。 4 支撑构件 安装 应牢固、安全可靠,位置正确; 检查方法:观察。 5 支撑后,沟槽中心线每侧的净宽不应小于 施工 方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量测。 6 钢板桩的轴线位移不得大于 50mm;垂直度不得大于 1. 5%; 检查方法:观察,用小线、垂球量测。 4. 6. 3 沟槽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回 填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按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检测报告。 检查数量:条件相同的回填材料,每铺筑 1000m2,应取样一次,每次取样至少应做两组测试;回填材料条件变化或来源变化时,应分别取样检测。 2 沟槽不得带水回填,回填应密实;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施工 记录。 3 柔性 管道 的变形率不得超过设计要求或本规范第 4. 5. 12 条的规定,管壁不得出现纵向隆起、环向扁平和其他变形情况; 检查方法:观察,方便时用钢尺直接量测,不方便时用圆度测试板或芯轴仪在管内拖拉量测 管道 变形率;检查记录,检查技术处理资料; 检查数量:试验段 (或初始 50m)不少于 3处,每 100m正常作业段 (取起点、中间点、终点近处各一点 ),每处平行测量 3个断面,取其平均值。 4 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 求时,应符合表4. 6. 3— 表 4. 6. 3— 2 的规定。 柔性 管道 沟槽回填部位与压实度见图 4. 6. 3。 一般项目 5 回填应达到设计高程,表面应平整; 检查方法:观察,有疑问处用水准仪测量。 6 回填时 管道 及附属构筑物无损伤、沉降、位移: 检查方法:观察,有疑问处用水准仪测量。 表 刚性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 序号 项目 最低压实度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重型 轻型 范围 点数 击实 击实 标准 标准 1 石灰土类垫层 93 93 100mm 胸腔 管侧 87 90 部分 管顶以上 500mm 87177。 2(轻型) 每层 用环刀法 沟槽 其余部分 ≥ 90(轻型) 两井 每侧 检查或采用 2 在路 或按设计要求 之间 一组 现行国家标 基范 或 (每 准《土工试 围外 农田或绿地 范围表层 不宜压实、 100m178。 组 3 验方法标准 500mm 范围内 预留沉降量、 点) 》 GB/T 50123 表面整平 中其他方法 胸腔部分 管侧 87 90 管顶以上 87177。 2(轻型) 250mm 快速路及 95 98 主干路 ≤ 800 次干路 93 98 表 柔性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 槽内部位 压实度 ( %) 回填材料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范围 点数 管道 基础 管底基础 ≥ 90 中、组砂 — — 用环刀法检查或 采用线性国家标 准《土工试验方之 法标准》 GB/T 50123 中其他方 方法 管道有效 支撑角范围 ≥ 95 每 100m 管道两侧 ≥ 95 中、粗砂、碎石屑,最 大 粒 径 小 于40mm 的沙砾或符合要求的原土 两井 间 或每 100m178。 每层每 侧一组 (每组 3 点) 管顶 以上 500mm 管道两侧 原土回填≥ 90 管道上部 85177。 2 管顶 500~1000mm ≥ 90 注:回填土的压实度,除设计要求用重型击实标准外,其它皆以轻型击实标准试验获得最大干密度为 100%。 5 开槽 施工 管道 主体结构 5. 1 一般规定 5. 1. 1 本章适用于预制成品管开槽 施工 的绐排水 管道 工程。 管渠 施工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 施工 及验收规范》 GB 5014l的相关规定执行。 5. 1. 2 管道 各部位结构和构造形式、所用管节、管件及主要工程材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5. 1. 3 管节和管件装卸时应轻装轻放,运输时应垫稳、绑牢、不得相 互撞击,接口及钢管的内外 防腐 层应采取保护措施。 金属管、 化学 建材管及管件 吊装 时,应采用柔韧的绳索、兜身吊带或专用工具;采用钢丝绳或铁链时不得直接接触管节。 5. 1. 4 管节堆放宜选用平整、坚实的场地;堆放时 必须垫稳,防止滚动,堆放层高可按照产品技术标准或生产厂家的要求;如无其 他规定时应符合表 5. 1. 4 的规定,使用管节时必须自上而下依次搬运。 表 管节堆放层数与层高 管材种类 管径 Do(mm)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400~ 500 50~ 600 600~ 700 800~ 1200 ≥ 1400 自应力混凝土管 7 层 5层 4层 3层 — — — — 预应力混凝土管 — — — 4 层 3 层 2 层 1 层 钢管、球墨铸铁管 层高≤ 3m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 — — — — 3 层 2 层 1 层或立放 硬聚氯乙烯管、聚乙烯管 8 层 5层 4层 4层 3层 3 层 — — 玻璃钢管 — 7层 5层 4层 — 3 层 2 层 1 层 注: Do 为管外径。 5. 1. 5 化学 建材管节、管件贮存、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变形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 长途运输时,可采用套装方式装运,套装的管节间应设有衬垫材料,并应相对固定,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管与管之间、管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碰撞; 2 管节、管件运输时,全部直管宜设有支架,散装件运输应采用带挡板的平台和车辆均匀堆放,承插口管节及管件应分插口、承口两端交替堆放整齐,两侧加支垫,保持平稳; 3 管节、管件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拖管以及受剧烈撞击和被锐物划伤; 4 管节、管件应堆放在温度一般不超过 40℃ ,并远 离热源及带有腐蚀性试剂或溶剂的地方;室外堆放不应长期露天曝晒。 堆放高度不应超过 2. 0m,堆放附近应有消防设施 (备 )。 5. 1. 6 橡胶圈贮存、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贮存的温度宜为一 5~30℃ ,存放位置不宜长期受紫外线光源照射,离热源距离应不小于 lm; 2 不得将橡胶圈与溶剂、易挥发物、油脂或对橡胶产生不良影响的物品放在 — 起: 3 在贮存、运输中不得长期受挤压。 5. 1. 7 管道 安装 前,宜将管节、管件按 施工 方案的要求摆放,摆放的位置应便于起吊及运送。 5. 1. 8 起重机下管时,起重机架设的位置不得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起重机在架空高压输电线路附近作业时,与线路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电业管理部门的规定。 5. 1. 9 管道 应在沟槽地基、管基质量检验合格后 安装 ; 安装 时宜自下游开始,承口应朝向 施工 前进的方向。 5. 1. 10 接口工作坑应配合 管道 铺设及时开挖,开挖尺寸应符合 施工 方案的要求,并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