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内容摘要:
( 1) 掌握 C++基本数据类型的概念和意义; ( 2)理解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规则; ( 3)掌握基本数据类型的各种运算; ( 4)掌握常量、变量、表达式的概念与使用; ( 5)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表达式; ( 6)理解不同的操作数会影响操作符的意义,理解算术运算和复合赋值的区别; ( 7)理解隐式转换和强制转换,理解数据超过该数据类型表示范围时的溢出。 (四) 基本控制结构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程序结构与语句概述; ( 2)顺序结构; ( 3)选择结构; ( 4)循环结构。 能力培养要求 ( 1)理解并掌握 C++常用语句; ( 2)掌握分支与分支结构; ( 3)熟练掌握 while, do…while 和 for 这三种循环语句的结构和执行过程,会在程序中利用它们实现单重或多重循环控制; ( 4)掌握 continue 语句和 break 语句的作用; ( 5)理解 goto 语句有限的使用价值; ( 6) 熟练运用 这些语句编写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 (五)数组、 指针与引用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数组概述; ( 2)数组的定义和引用、初始化及其应用举例; ( 3)字符数组与字符串; ( 4)指针与引用。 能力培养要求 ( 1)掌握数组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使用; ( 2)掌握字符数组与字符串的关系以及字符串的简单处理,会分析、编写利用数组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的简单程序; ( 3)理解指针的概念、数组与指针的关系; ( 4)理解引用类型的实质、指针与引用的关系。 (六)函数与编译预处理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函数的定义、调用及函数的声明; ( 2)函数类型、 参数及其传递方式; 程序设计基础( C++)课程教学大纲 7 ( 3) 函数调用方式; ( 4)变量的 作用域、存储类别; ( 5)空间动态分配; ( 6) 指针函数与指针作为参数的函数; ( 7) 预定义、文件包含、条件编译。 能力培养要求 ( 1)掌握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原形,函数的返回值,函数的调用,形参和实参的关系; ( 2)掌握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存期,了解函数的作用域; ( 3)理解函数相互之间的独立性; ( 4)理解函数调用的栈机制、掌握递归函数的原理和编制规则; ( 5)掌握参数的值传递、地址传递、引用传递等多 种类型; ( 6)掌握动态分配和释放空间的方法。 (七)构造数据类型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 结构型、结构型变量及结构型指针的定义; ( 2) 结构型的嵌套和匿名结构型、访问结构型变量; ( 3) 结构型变量的初始化、结构型数组、结构、指针与函数;综合应用; ( 4) 共用型的定义,共用型变量、指针的使用; ( 5) 枚举型; ( 6) 类型重定义( typedef)。 能力培养要求 ( 1) 掌握结构的概念,结构类型的定义,结构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结构成员的表示,结构的赋值含义,结构与指针、函数、操作符重载的关系; ( 2) 掌 握联合的概念,联合类型和变量的定义,联合成员的表示,联合在结构中的使用。 (八)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 面向对象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 2)面向过程与面相对象的异同; ( 3)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 ( 4)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能力培养要求 ( 1)对面向对象技术有一较全面的了解; ( 2)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3)了解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 4)初步认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与语言。 (九)类与对象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 类的概 念、类与对象的关系; ( 2) 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 ( 3) 数据成员与方法; ( 4) 函数与运算符重载、内联函数; ( 5)友元与类的 封装。 能力培养要求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 ( 1)掌握类的概念,类与结构的关系,类与操作符重载; ( 2)理解 类成员的访问属性、类的封装; ( 3)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作用,类对象的定义,友元函数与友元类的作用; ( 4)理解重载函数并掌握函数重载的条件。 (十)继承和派生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基类、派生类与继承; ( 2)多重继承与继承方式; ( 3)派生类构造函数的定义方法; ( 4)虚函数与多态。 能力培养要求 ( 1) 掌握派生与继承的概念与方法; ( 2) 掌握继承的定义格式、成员存取控制和向基类构造函数传递参数的方法; ( 3) 了解多继承的定义方式、虚基类和二义性问题; ( 4)理解虚函数,并能够掌握利用虚函数和类继承实现 C++语言动态联编的方法。 (十一)模板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类模板; ( 2)函数模板; ( 3)特殊版本的模板; ( 4)模板友元; ( 5)编程示例。 能力培养要求 ( 1)掌握模板的概念与应用,函数模板的概念与应用,类模板的概念与应用; ( 2)了解模板偏化的概念与应用; ( 3)学会使用函数模板和类模板进行程序设计。 (十二) 输入输出流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 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 ; ( 2) 标准输入输出函数 ; ( 3) 非缓冲输入输出函数 ; ( 4) 流类库。 能力培养要求 ( 1)了解 C++输入输出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机制; ( 2)掌握标准输入输出函数库的使用; ( 3)熟练掌握 C++输入输出流进行输入输出及格式控制方法; ( 4)能够编写程序实现文件的输入输出。 程序设计基础( C++)课程教学大纲 9 三、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理论 实验 小计 1 程序设计概论 2 2 2 算法设计基础 4 4 3 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4 2 6 4 基本控制结构 6 4 10 5 数组、 指针与引用 6 4 10 6 函数与编译预处理 6 4 10 7 构造数据类型 4 4 8 8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 2 2 9 类与对象 4 2 6 10 继承与派生 6 2 8 11 模板 4 2 6 12 输入输出流 4 2 6 合 计 52 26 78 四、课程习题要求 学生应独立完成所布置实践与书面作业,为保证实践与教学效果,学生应事先设计好程序或实验报告。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闭卷理 论考试( 80%)和平时实践环节考核( 20%)相结合。 每次实践应做好实践考核或成绩登记,其中实验成绩占 10%,平时考勤与习题作业占 10%。 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谭浩强. C 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美 ]HMDeitel, PJDeitel. C ++大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张国峰. C++ 语言及其程序设计教程(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瑞玲. C++程序设计.西北大学出版社 [美 ] Nell Dale 著,马树奇等译. C++上机实践指导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美 ] HarveyMDeitel 著,赵 均等译. C++大学教程实验指导书.电子工业出版社 七、说明 本课程的重点是能对简单的问题进行算法分析、描述和程序设计,掌握 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难点在多分支与嵌套循环结构、数组、指针、类与对象及函数的灵活使用; 课堂教学中采用实例引导,加大学生的实践训练; 教学过程中注意构成形成性成绩的各项过程分数的记录。 制定人:李俊雅 审定人: 周国征 批准人:秦国防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0 微机 维护 技术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微机 维护 技术 适用专业:计算机 多媒体 技术 学 时: 26 学 分: 2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 一 学期 课程类别:必 修 课程性质:专业 基础 课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 微机维护技术课程是计算机 多媒体 技术 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侧重于实践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机系统各个部件的基本知识、组装微机并且能排除微机常见故障的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概述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计算机系统概述及基本组成; ( 2)计算机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价。 能力培养要求 (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 2)掌握计算机 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的性能评价。 (二)计算机主板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主板的组成; ( 2)主板性能; ( 3)主板的主流产品及选购。 能力培养要求 ( 1)认识主板上的各个组成部分; ( 2)了解主板的主流产品并会选购合适的产品。 (三)中央处理器 CPU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 CPU 的概述及主要性能指标; ( 2) CPU 的发展历程; ( 3) CPU 主流产品介绍及产品展望; ( 4) CPU 的主要技术; ( 5) CPU 的接口标准; ( 6) CPU 的散热及选购方法。 能力培养要求 ( 1)了解 CPU 的发展历程 和主流的 CPU 产品; ( 2)了解 CPU 的接口标准; ( 3)掌握 CPU 的主要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 ( 4)了解处理器的发展方向。 微机维护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 (四)计算机存储器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内存储器; ( 2)硬盘驱动器; ( 3)光盘及光盘驱动器; ( 4)移动驱动器; ( 5)掌握存储器的分类、内存的分类和内存的性能指标; ( 6)硬盘驱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接口技术、工作方式、数据保护技术及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 ( 7)光盘驱动器的分类和光盘的类型及规格。 能力培养要求 ( 1)熟悉内存、光驱的性能型号,能够选购内存、光驱; ( 2)熟悉硬盘的性能,能够选购硬盘; ( 3)能够区别真品和赝品。 (五)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键盘; ( 2)鼠标; ( 3)扫描仪; ( 4)条码阅读器; ( 5)显示卡; ( 6)摄像头; ( 7)显示器。 能力培养要求 ( 1)熟悉几种常用输入设备的功能、分类以及在计算机整体性能中的作用; ( 2)掌握常用输入设备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 ( 3)能够认识常用输出设备的性能指标; ( 4)能够选购常用输出设备。 (六)多媒体设备及其他常用设备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 2)声卡; ( 3)视频卡; ( 4) VCD 解压卡; ( 5)音箱; ( 6)触摸屏技术; ( 7)立体声耳机简介; ( 8)计算机机箱; ( 9)计算机电源; ( 10)网卡; ( 11)调制解调器 Modem。 能力培养要求 能够选购合适的多媒体设备及机箱、电源、网卡、 Modem。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2 (七)组装计算机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 ( 2) CMOS 设置; ( 3)硬盘驱动器的初始化; ( 4)系统硬件优化; ( 5)超频设置; ( 6)系统测试。 能力培养要求 ( 1)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组装前的准备工作能够安装一 台多媒体计算机; ( 2)能够对 CMOS 进行简单设置和常用选项的设置能够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 (八)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维修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 1)故障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 2)计算机故障的处理原则; ( 3)计算机故障的常用检测方法; ( 4)计算机故障检测技巧。 能力培养要求 ( 1)能够排查故障产生的原因与分类; ( 2)能够对计算机常见故障进行检测。 三、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理论 实验 小计 1 概述 1 1 2 2 计算机 主板 2 2 3 中央处理器 CPU 1 1 4 计 算机存储器 1 1 5 常用 输入输出设备 1 1 6 多媒体设备及其他常用设备 1 1 7 组装计算机 4 10 14 8 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维修 2 2 4 合 计 13 13 26 四、课程习题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分为课堂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和市场调查三部分。 课堂讲解部分重点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组成、主要性能指标及参数、各个部件的选购,同时补充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部分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市场调查则在课下完成。 习题主要以实验为主,要求在完成教。34-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
相关推荐
以验证不同单位面积沥青洒布量时的洒布车的行驶、油泵及变速箱排档位置。 ( 4 )沥青材料均匀洒布,每车沥青 开始洒布时对纵、横搭接处采取有效措施,以免沥青洒布不匀或洒布过量的现象。 ( 5 )在洒布车无法作业的路段或部位,以及漏洒的部位均用手提式喷洒器进行喷洒或补洒。 ( 6 )如果喷洒 48h 小时后或铺筑沥青面层前有局部尚有透层油未被完全吸收,则将未渗入基层的多余沥青予以清除。 ( 7
、贯通。 调缝后,再用橡胶锤拍砸平。 破损面砖 要 及时更换。 随即将缝内余浆或砖面上的灰浆擦去。 从铺砂浆到压平拨缝,应连续作业,常温下 必须 1— 2h完成。 嵌缝:铺完地面砖 2 天后,将缝口清理干净,刷水湿润,用1: 1 的同地砖颜色相同的 (采用矿物颜料 )水泥浆嵌缝。 嵌缝后做到密实、平整、光滑。 水泥砂浆凝结前,彻底清除砖面灰浆。 养护:嵌缝砂浆终凝后,铺锯末浇水养护,不得少于 7
成型隧道 ≤ 10 环 04010061 管片制作 钢筋 ≤ 10 环 ~ ~ ~ 04020201 04020202 模具 ≤ 10 环 ~ 04020201 混凝土 ≤ 10 环 ~ ~ ~ 04020201 04020202 成型管片 ≤ 10 环 ~ ~ 04020201 衬砌防水 衬砌 防水 ≤ 10 环 ~ ~ 04030011 DB11/T — 2020 13 表 — 5
..........20 塔壁面积计算 .................................................................................................................20 塔板面积计算 ........................................................
is not null;支持 1=1表达式。 维度汇总统计:对满足维度和条件表达式的结果汇总是否存在的校验。 计算式: select sum(f) b,c from table where sum(a) group by b,c 后, sum(f)的值是否为 ,否则正确。 注意 : 结果汇总表达式提供: 条件表达式提供: 维度统计记录数:对满足维度和条件表达式的结果汇总个数是否存在的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