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最新绿色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他要求。 ② 出入施工现场的车辆必须在现场门口处冲洗车轮以防车轮带泥土上路。 ③ 基础开挖时土方要及时清运并苫盖,四级风以上不得进行土方作业。 现场需存土时,应采取苫盖、喷洒固化剂或种植植物等方法。 ( 2) 结构施工阶段 ① 施工现场要制定清扫、洒水制度,配备设备,指定专人负责。 ② 施工垃圾在分拣后要日产日清。 ③ 水泥、外加剂、白灰和其他易飞扬细颗粒材料必须入库存放。 临时在库外存 放时应进行牢固的苫盖。 现场存放的松散材料必须加以严密苫盖。 运输和装卸细颗粒材料时应轻拿轻放并苫盖严密,防止遗撒、扬尘。 ④ 木工加工房内的锯末随时装袋存放防止扬尘,钢筋加工的铁屑及时清理。 ⑤ 回填土施工时,掺拌白灰时禁止抛撒,避免产生扬尘。 及时清扫散落在地面上的回填土。 ⑥ 清除建筑物内施工垃圾时必须采用袋装或容器吊运,严禁利用电梯井或从楼内向地面抛撒施工垃圾。 ⑦ 施工现场的材料存放区、大模板存放区等场地必须平整坚实。 并作一定的排水坡。 ⑧ 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 3) 装修阶段 ① 装修工程每道工序完 成后要及时清理现场,垃圾装袋清运。 工程全部完工清理房间前应洒水后进行清扫。 ② 脚手架在拆除前,必须先将水平网内、脚手板上的垃圾清理干净,避免扬尘。 ③ 对抹灰工程、涂料工程的基层处理、打磨工序等采取淋水降尘,饰面板(砖)、轻质隔墙等切割应采取封闭措施,避免造成扬尘。 ④ 根据在施 工 面积的大小成立 10~ 15 人的洒水小组。 15) 扬尘监测方法 ( 1) 测点的确定 沿现场围挡,在围挡内侧每 50 米设一测点。 绿色施工与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12 ( 2) 测量方法 ① 采用目测的方法。 ② 测量的次数:每月两次 ( 3) 扬尘控制限值 ① 土方作业阶段:作业区目 测扬尘高度小于 米。 ② 结构、安装、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 米。 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1) 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2) 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等应定期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车辆尾气中有害物质成分的含量(如:选用清洁燃油、代用燃料、或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和高效燃料添加剂)。 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项目要求均使用绿标车,尾气排放均达标。 3) 装饰装修材料应选择经过法定检测单位检测合格的建筑材料,并应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 制规范》、《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进行有害物质评定检验。 4) 根据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严禁采用沥青、煤焦油类防腐、防潮处理剂。 水土污染控制 1) 施工现场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当设置沉淀池。 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可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 2) 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 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3) 食堂应设隔油池, 池上设盖板。 盖板要方便开启,便于隔油池的清掏。 4) 施工现场 设置的临时厕所化粪池应做抗渗处理 , 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定期对化粪池进行清理; 5) 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并应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畅通。 绿色施工与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13 所有用油设备下方设置接油盘,油品回收再利用,防止油品污染土地 噪声污染控制 一般噪声源: 土方阶段: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运输车辆、破碎钻等。 结构阶段:地泵、汽车泵、振捣器、混凝土罐车、空压机、支拆模板与修理、支 拆脚手架、钢筋加工、电刨、电锯、人为喊叫、哨工吹哨、搅拌机、钢结构工程安装、水电加工等。 装修阶段:拆除脚手架、石材切割机、砂浆搅拌机、空压机、电锯、电刨、钢制接油盘 木制接油盘 绿色施工与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14 电钻、磨光机等。 1) 施工时间应安排在 6:00—— 22:00 进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施工或特殊需要夜间施工的,必须在施工前到工程所在地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并在环保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 项目部要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周边居民工作。 2) 施工场地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 尽量选用环保型低噪声振捣器,振捣器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与 保养。 振捣混凝土时禁止接触模板与钢筋,并做到快插慢拔,应配备相应人员控制电源线的开关,防止振捣器空转。 3) 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 ( 1) 提倡文明施工,加强人为噪声的管理,进行进场培训,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生产人员防噪扰民的自觉意识。 ( 2) 合理安排施工生产时间,使产生噪声大的工序尽量在白天进行。 ( 3) 清理维修模板时禁止猛烈敲打。 ( 4) 脚手架支拆、搬运、修理等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减少人为噪声。 ( 5) 夜间施工时尽量采用隔音布、低噪声震捣棒等方法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材料运输车辆进入 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必须轻拿轻放。 ( 6) 每年高考、中考期间,严格控制施工时间,不得夜间施工。 4) 减少施工噪声影响,应从噪声传播途径、噪声源入手,减轻噪声对施工现场地外的影响。 切断施工噪声的传播途径,可以对施工现场采取遮挡、封闭、绿化等吸声、隔声措施,从噪声源减少噪声。 对机械设备采取必要的消声、隔振和减振措施,同时做好机械设备日常维护工作。 施工现场场界噪声应符合下表规定: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DB)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6:00—— 22:00 为昼间、 22:00—— 次日 6:00 为夜间。 5) 固定混凝土泵房作法 ( 1) 要求:混凝土泵必须封闭,前台必须设置沉淀池。 绿色施工与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15 ( 2) 尺寸:按使用机械型号大小确定。 (确定时应考虑机工操作及检修空间) ( 3) 材料:墙:采用 煤矸石 空心砖、页岩砖等,禁止使用模板、瓦楞铁等;顶:铺脚手板,做防水、铺水泥瓦或瓦楞铁等;地面:硬化。 6) 流动混凝土泵必须用隔音布等材料进行临时封闭。 混凝土输送泵隔音设 备棚 7) 强噪声机械设备用房 ( 1) 要求:施工现场凡产生强噪声的机械设备(电锯、大型空压机)必须封闭使用。 电锯房门窗要做降噪封闭。 见照片。 ( 2) 尺寸:按现场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8) 噪声监测方法 ( 1) 测点的确定 ① 主要以离现场边界最近对其影响最大的敏感区域为主要测点方位,并应在测量记录表中画出测点示意图。 ② 当噪声敏感区离现场边界的距离在 50 米之内时,应沿现场边界每 50 米为 绿色施工与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16 一测点,当距离在 50100 米时,应沿现场边界每 70 米为一测点,大于 100 米时将现场边界线离敏感区最近点设为测点。 ( 2) 测量条件 ① 测量仪器:普通声级计或等效声级计。 ② 气象条件:应选在无风、无雨的气候时进行。 当风力为 3 级,测量时要加防风罩,风力为 5 级时,停止测量。 ③ 测量时间: 8:00—— 12:00; 14:00—— 18:00; 夜间施工: 22: 00—— 6: 00。 以产生噪声大的生产工序为主。 机械噪声、混凝土振捣、模板的支拆与清理等。 ( 3) 测量方法 ① 测量时仪器应距地面 米,距围墙 1 米。 设置在慢档。 每一测点读 200个数据,用《噪声计算》软件计算后得出等效声级数值。 ② 测量的次数:每月两次。20xx年最新绿色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注意领面的里外匀,适当弯成弧形,烫牢三边,使整条领有自然弯曲式。 缉翻领 翻领夹里放下层,正面向上。 领面正面与其叠合,领衬向上。 根据领衬上的铅笔线缉线,注意领角部位要有里外匀窝势。 缝合时必须将领里拉紧,领面略层,使其产生里外匀。 折转缝头 先将缝头修剪整齐,领角出缝头。 翻正翻领 用手指捏住 领角轻轻翻出,借助锥子或大好针将领角翻出,翻尖。 当心不要损坏面料。 烫翻领 在领夹里一面
项目课程建设,建立以 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明确专业核心课程。 首先选择 《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和《电子商务客户服务 》 2 门 专业 核心课程 ,通过对企业 相应 岗位的分析, 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并 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 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 开发 出 课程特色教材。 力争建成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1 门院级精品课程。 ( 3) 师资队伍
水平,按照 《 太原市 煤矿 2020 年复工复产前全员培训工作安排意见 》( 并煤人发〔 2020〕 59 号)要求,我们分两期对全市所属各类煤矿持证的 285 名瓦斯检查工进行了强化培训。 开展煤矿 B 类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及再培训,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抓好煤矿 B类安全管理人员的资格培训,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上半年初训 B 类安全管理人员 191 人
B.重复性 C.渐近明细 D.需用资源众多 88.下列关于 项目管理 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项目管理是业主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实施的管理活动 B.项目管理是一种有意识的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 C.项目管理是一门探求项目活动科学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D.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一个 临时性专门的柔性组织 89. 项目管理通 过( )过程得以完成。 A.决策、计划
记录内,对下一班做详细的交待,并向领导汇报。 1 车间内设备需动火检修时,应按《危险作业规定》执行。 1 各种机动车辆不准进入车间,如需要进入时,必须在停产以后,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情况下方可进入。 1 严禁向大气中排放液化石油气和残液,可采用回收措施或点火炬烧掉。 1 车间内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人人会使用消防器材。 31 十五 .配电间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用电的有关法规制度
程设置主要是满足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自身教育教学特色及教育思想形成的需要。 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 要了解和研讨本学科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 , 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增强自身的持续发展 9 能力。 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是紧密结合 高级职称教师 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专题教育科研,侧重知识更新和教育科研类课程的学习。 重点突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