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新编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内容摘要:

能达到的最高工作温度下丙稀的饱和蒸汽压力 第 35 条 设计储存容器,当壳体的金属温度受大气环境气温条件所影响时,其最低设计温度可按该地区气象资料,取历年来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 月平均最低气温是指当月各天的最低气温值相加后除以当月 的天数。 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最低值,是气象局实测的 10 年逐月平均最低气温资料中的最小值。 全国月平均最低气温低于等于零下 20℃ 和零下 10℃ 的地区见附件二。 第 36 条 盛装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设计储存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介质为液化气体(含液化石油气)的固定式压力容器设计储存量,应按照下式计算: W=фVρt 式中 W储存量, t; ф装量系数,一般取 ,对容器容积经实际测定者,可取大于 ,但不得大于 ; V 压力容器的容积, m3; ρt设计温度下的饱和液体密度, t/m3。 介质为液化气体的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允许最大充装量应按照下式计算: W=фvV W 罐体允许最大充装量, t; фv单位容积充装量,按介质在 50176。 C 时罐体内留有 8%气相空间及该温度下的介质密度确定, t/m3 V罐体实际容积, m3。 14 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常见介质的设计压力、腐蚀裕量、单位容积充装量按表 33 选取。 第 37 条 设计盛装液化石油气的储存 容器,应参照行业标准 HG20592~ 20635 的规定,选取压力等级高于设计压力的管法兰、垫片和紧固件。 使用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尘密封面,应采用高颈对焊法兰、金属缠绕垫片(带外环)和高强度螺栓组合。 表 33 常见介质的设计压力、腐蚀裕量、单位容积充装量 介质 设计压力 MPa 罐体腐蚀裕量≥mm 单位容积充装量( t/m) 液氧 2 液氯 4 液态二氧化硫 4 丙稀 1 丙烷 1 石油液化气 50℃饱和 蒸汽压大于 1 其余情况 1 正丁烷 1 异丁烷 1 丁稀、异丁稀 1 丁二稀 1 第 38 条 移动式压力容器上一般不得安装用于充装的设施,液化气体罐车上严禁装设充装泵。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包括安全泄放装置(内置全启式安全阀、爆破片装置、易熔塞、带易熔塞的爆破片装置等)、紧急切断装置、液面指示装置、导静电装置、温度计和压力表等。 盛装介质为液化气体或低温液体的移动压力容器应设置防波板,罐体每个防波段的容积一般不得大于 3m3。 15 第 39 条 移动式压力容器按设计温度划分三种: 常温型:罐体为裸式,设计温度为零下 2050℃。 低温型:罐体采用堆积绝热式,设计温度为零下 70零下 20℃。 深冷型:罐体采用真空粉末绝热式或真空多层绝热式,设计温度低于零下 150℃。 移动式压力容器(常温型)装运表 33 以外的介质时,其设计压力、腐蚀裕量和单位容积充装量的确定,由设计单位提出介质的 主要物理、化学性质数据和设计说明及依据,报国家安全监察机构批准。 第 40 条 钢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以及许用应力的选取,应按照 GB150、GB15 GB12337 和 JB4732 等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某些结构特殊的受压元件按常规标准无法解决强度计算时,局部可以参照 JB4732 规定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标准进行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分析计算的单位,可不取应力分析设计项目资格。 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注)可参照 GB150 或有关标准规定进行。 许用应力可按照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 准的规定,也可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供的力学性能和表 34 规定的安全系数计算。 第 41 条 铸铁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设计,许用应力的选取如下: 灰铸铁为设计温度下抗拉强度除以安全系数 ;可锻铸铁、球墨铸铁为设计温度下抗拉强度除以安全系数。 34 铝、铜、钛、镍及其合金的安全系数 条件 材料 设计温度下的抗拉强度σ bt 设计温度下的屈服限① σt 设计温度下的持久强度(平均值)σ dt( 10 小时后发生破坏) 设计温度下的蠕变极限平均值(每1000 小时蠕变率为%的)σ nt 铝、 铜、钛、镍及其合金 板锻件管棒 钛 nb≥ ns≥ nd≥ nn≥ 镍 nb≥ ns≥ nd≥ nn≥ nd≥ 铜 nb≥ ns≥ 铝 nb≥ ns≥ 铸件② 16 螺栓 nb≥ ns≥ 注:①当无法确定设计温度下屈服强度(条件屈服限),而以抗拉强度为依据确定许用应力时, nb 应适当提高。 ②铸件的系数应在板、管、棒的基础上除以。 第 42 条 铸钢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设计,许应力的选取如下: 使用温度小于 300℃ 时,以材料抗拉强度除以安全系数。 并乘以铸造系数,该系数,该系数值不应超过 ;使用温度大于 300℃ 时,以使用温度下的材料屈服点除以安全系数,并乘以铸造系数,该系数值不应超过。 第 43 条 用焊接方法制造的压力容器,其焊接接头系数应按表 35 选取。 按 JB4732 标准设计时,焊接接头系数取 . 第 44 条 压力容器限定的最小壁厚 (不包括腐蚀裕量 )应符合相应设计规范 和标准的规定。 表 35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系数 焊接 无损检测 接头 比例 系数 接头形式 全部无损检测① 局部无损检测① 无法无损检测 钢 有色金属 钢 有色金属 钢 有色金属 ②铝 ②铜 ②镍 钛 ②铝 ②铜 ②镍 钛 铝 铜 镍 钛 双面焊或相当于双面 / / / / / 17 焊的对接焊缝③ 有金属垫板的单面焊对接焊缝 / / / / 无垫板的单面焊环向对接焊缝 / / / / / / / / / / / / 注:①此表所指无损检测,对钢制压力容器以射线和超声波检测为准,对有色金属压力容器原则上以射线检测为准。 ②表中所列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系数上限值指采用非熔化极情性气体保护焊。 ③相当于双 面焊全溶透的对接焊缝指单面焊双面成型的焊缝,按双面焊评定(含焊接试板的评定),如氩弧焊打底的焊缝或戴陶瓷,铜衬垫的焊缝等。 第 45 条 对压力容器检查孔的要求如下 : 1. 为检查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产生裂纹、变形、腐蚀等缺陷,压力容器应开设检查孔(第 46 条规定的除外)。 检查孔包括人孔、手孔。 2. 检查孔的最少数量与最小尺寸应符合表 36 的要求。 表 36 检查孔的最少数量于最小尺寸 内径 Di( mm) 检查空最少数量 检查空最少尺寸( mm) 备注 人孔 手孔 18 300Di≤ 500 手孔 2 个 Φ 100 或长圆孔 75 50 500Di≤1000 人孔 1 个,或手孔 2 个(当容器无法开人孔时) Φ 400 或长圆孔 400 250 380 380 Φ 100 或长圆孔 100 80 Di1000 人孔 1 个,或手孔 2 个(当容器无法开人孔时) 同上 Φ 150 或长圆孔 150 100 球罐人孔最小 500mm 3. 检查孔的开设位置要求如下: ( 1) 检查孔的开设应合理、恰当,便于观察或清理内部; ( 2) 手孔应开设在封头上或封头附近的筒体上。 球形储罐应在上、下极板上各开设一个人孔(或制造工艺孔)。 第 46 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可不开设检查孔: 筒体内径小于等于 300mm 的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上设有可以拆卸的封头、盖板等或其他能够开关的盖子,其封头、盖板或盖子的尺寸不小于所规定检查孔的尺寸。 无腐蚀或轻微腐蚀,无需做内部检查和清理的压力容器。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换热器。 第 47 条 不属于第 46 条所规定条件的压力容器,因特殊情况不能开 设检查孔时,则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 对每条纵、环焊缝做 100%无损检测(射线或超声)。 2. 应在设计图样上注明计算厚度,且在压力容器在用期间或检验时重点进行测厚检查。 3. 相应短检验周期。 19 第 48 条 钢制压力容器封头的型式和技术要求、外压圆筒加强设计以及与壳体间的连接、壳体开孔和尺寸和补强要求应按 GB150 或 JB4732 的有关规定执行。 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第 49 条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快开门(盖)应设计安全联锁装置并 应具有以下功能: 当快开门达到预定关闭部位方能升压运行的联锁控制功能。 当压力容器的内部压力完全释放,安全联锁装置脱开后,方能打开快开门的联锁联动功能。 具有与上述动作同步的报警功能。 第 50 条 对有保温层的压力容器,如设计的保温层采用不可拆结构时,应在图样上提出对容器保温层进行全面定期宏观检查的要求。 必要时,图样上应提出对全部焊接接头进行无损检测等特殊要求。 第 51 条 焊制压力容器的筒体纵向接头、筒节与筒节(封头)连接的环向接头,以及封头的拼接 接头,必须采用全截面焊透的对接接头型式。 球形储罐球壳板不得拼接。 对接接头的设计可参照 GB150 附录 J 或 JB4732 附录 H 进行。 第 52 条 设计者在对角焊缝的强度进行验算后,应奖角焊缝的强度验算结果列入设计技术文件中。 第 53 条 用焊接方法装设在压力容器上的补强圈以及周边连续焊的起加强作用的垫板应至少设置一个不小于 M6 的泄漏信号指示螺纹孔。 第 54 条 钢制压力容器管法兰、垫片、紧固件的设计应参照行业标准 HG2059220635 的规定。 钢制压力容器的接管(凸缘)与壳 体之间的接头设计以及夹套压力容器的接头设计,可参照 GB150 附录 J 或 JB4732 附录 H 进行。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采用全焊透型式: 介质为易燃或毒性为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的压力容器。 气压试验的压力容器。 第三类压力容器。 低温压力容器。 按疲劳准则设计压力容器。 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 移动式压力容器。 第 55 条 深冷型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内罐与壳体间的支撑应牢固可靠,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布局应合理,罐体 与底盘的连接结构和固定装置应能承受运输中的振动、冲击,并具有足 20 够的承受惯性力的刚度与强度。 第 56 条 钢制压力容器或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要求,除满足本规程外,还应符合 GB150或 JB4732 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对材料有特殊热处理要求的,应在设计图样上注明。 第 57 条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的热处理一般指 1100℃ 的溶化处理或 875℃ 的稳定化处理。 第 58 条 当压力容器盛装的介质其毒性为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或不允许有微量泄漏时,设计时应提出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的要求。 气态介质的铸造压力容 器,也应在设计图样上提出气密性试验的要求。 第 59 条 设计压力小于等于 、以水为介质的直接受火焰加热连续操作的压力容器和管壳式余热锅炉用水的水质,应符全 GB1576《低压锅炉水质》的规定。 设计压力大于 的上述设备的水质要求,由设计单位在设计图样上规定。 注: ,可根据所选用的有色属材料牌号,参照国我相近或类同的材料计算图表进行计算。 、热加工或热处理而提高搞拉强度的材料,用于制造焊接压力容器时,其焊接接头的许用应力,应 采用材料在退火状态下的许用应力保证值。 20℃ 时,按照 20℃ 的性能计算。 第四章 制 造 一、一 般 要 求 第 60 条 压力容器制造(含现场组焊,下同)单位应建立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编制压力容器质量保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