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内容摘要:

4 小于 ㎜部分与沥青用量比例超标。 5 试验方法不规范。 预防措施 1 选用合格的原材料 2 严格控制好沥青用量,确保油石比符合要求。 3 规范油石比检测操作方法。 沥青面层宽度不足 形成原因 1 偷工减料 2 摊铺机未调整好。 预防措施 1 做好施工放样。 2 调整好摊铺机的宽度。 面层取芯 孔未及时填补 形成原因 疏忽或重视不够。 防治措施 及时填补上相同配合比的沥青砼或水泥砼,并夯实到规定要求。 沥青面层平整度超标 形成原因 1摊铺机 及找平装置未调整好致使松铺面即不平整。 2摊铺过程中停车待料。 3运料车倒退卸料撞击摊铺机。 4下承层平整度很差。 防治措施 1 仔细设置和调平,使摊铺机及找平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试铺效果进行随时调整。 2 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 运料车在等候卸料,确保摊铺连 续、均匀的进行,不得中途停顿,不得时快时慢,做到每天摊铺仅在收工是才停机。 3 路面各个结构层施工,均应严格控制好各层的平整度。 沥青面层原材料注意检测项目不全或原材料检测频率过少 形成原因 1 试验人员责任人心不强,未按有关规范要求检测。 2 试验人员不熟悉规范。 防治措施 1 增强试验人员责任心,并经常组织有关规范对沥青面层原材料检测项目、检测频率的规定,按规定进行检测。 2 学习试验规程,规范试验操作。 面层水泥混凝土试件抗弯拉强度不合格 形成原因 1 混合料取样不具代表性,试件成型不规范。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 3 试件养生条件不合格。 防治措施 1 标定称料衡器,是配料准确。 2 按规定要求 成型试件,振捣要密实。 3 试件养生条件要符合规定。 水泥混凝土面层压纹深度不均匀 形成原因 1 压纹机重量不够或操作手不熟练。 2 局部石子顶在面层顶面,压纹机不能压下。 3 压纹间隔时间过长,部分水泥混凝土已硬化造成压纹深浅不一。 4 水泥混凝土面层不平整。 防治措施 1 选用重量适宜的压纹机配以熟练的操作手。 2 采用人工压纹时 应保证纹槽间隔与深度均匀。 3 在混凝土表面抹平后砼初凝前应及时进行压纹。 4 采用刻槽机在砼达到一段强度后刻槽。 水泥混凝土面板断裂 形成原因 1 切缝过迟,缝深过浅,面板收缩断裂。 2 施工停顿时间过长。 3 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 防治措施 1 掌握切缝时间,采用多台切缝机施工,缝深符合要求。 2 施工中应有备用设备,减少中间停顿,应设工作缝。 3 如果必须中间时间停顿,应设工作缝。 4 按设计处理地基,确保地基沉降均匀,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规定。 水泥混凝土面板平整度差 形成原因 1 两侧模板或已铺面层平整度差或有水泥灰浆粘附。 2 做面的工人技术水平较差。 防治措施 1 模板安装应平整牢固,高程符合设计。 2 清除模板顶面和已铺筑面层表面的砂浆杂物。 3 安排技术水平较好的工人抹平做面。 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 车辙 形成原因 1 沥青用油量偏高,热稳定性差。 2 沥青混合料级配偏细,粗骨料处于悬浮状态, 3 重车的渠化交通。 防治措施 1 改善沥 青混合料级配,采用较多的粗骨料。 2 采用改性沥青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 坑塘 形成原因 1 基层强度不均匀,或局部失去强度。 2 沥青砼局部压实或强度不足。 3 沥青砼局部水渗入,产生水损害。 防治措施 1 加强基层施工管理,按操作规程施工,提高基层强度的均匀性。 2 调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调整压路机配套组合。 泛油 形成原因 1 沥青用量偏高。 2 沥青下封层或粘层油用量偏多。 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油石比。 2 按设计控制下封层沥青用量。 唧浆 形成原因 1 沥青砼开裂或产生坑塘后水进入基层产生抽吸作用。 2 基层表面强度不足。 防治措施 1 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 加强半刚性基层顶面清扫和冲洗。 3 沥青下封层喷洒沥青要均匀。 失去粘结力 形成原因 1 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结性差。 2 石料含泥量高,石料表面被泥浆裹覆。 3 沥青路面孔隙率过大,导致沥青砼长期受水 浸害。 4 沥青用量不足。 5 石料被压碎或碎料吸水性大。 6 沥青拌合过程中温度偏高,产生老化。 防治措施 1 掺加抗剥落剂。 2 严格控制石料含泥量。 3 完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调整压路 机组合,控制压实度。 4 按施工配合比控制沥青用量。 5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 路肩工程 路肩排水管埋高过高、堵塞 形成原因 对路肩排水管作用认识不足。 防治措施 严格按设计要求标高和位置埋设排水管,并预先将管口临时封闭。 4 桥梁工程 砼浇注 砼强度偏低 形成原因 1 无堆放水泥的库房,水泥堆放在未进行硬化的地面;水泥库房的地面没有硬化或防潮措施,致使水泥受潮,水泥标号降低,影响砼强度。 2 不同规格的砂石料混堆。 碎石的压碎值 .针片状 .级配等指标达不到要求,砂石 料的含泥量过大,黄砂中含有较多的木炭 .卵石 .泥块等杂质,黄砂的级配差,石英含量低。 3 砂、石料和拌合用水计量不准确或根本就没有计量。 4 混凝土拌合用水不符合要求。 5 未按审批的砼配合比进行施工。 防治措施 1 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搭设地面硬化、且有防潮处理的水泥库房。 2 对进场用砂石料进行自检优选,选用含泥量低的砂,扩大砂石料的堆放场地,并硬化,分类堆放。 应用高压水泵对泥量高的粗集料进行冲洗。 3 现场应设置计量设备,砼浇筑前应测定砂石料含水量。 4 应选择合格的拌合及养生用水。 5 严格按审批的砼配 合比进行施工。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纹、裂缝 形成原因 1 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2 大体积砼未采用缓缓和降低水泥水化热的措施。 3 未及时养生。 4 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大, 导致砼凝固时因收缩所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砼极限抗拉强度或内外温差大表面抗拉应力超过砼极限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 5 基础与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够引起的裂缝。 防治措施 1 采用安定性合格的水泥。 2 大体积砼应优选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低水化热水泥。 3 优化配合比:改善内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粉煤灰等混合材料、掺加缓凝 剂。 4 采用遮阳凉蓬的温度措施以降低砼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 5 及时养生。 6 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度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7 基础与支架应有较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并应采取预压措施。 混凝土构件出现冷缝 形成原因 大构件砼分层浇筑时,砼浇筑间断时间较长,下一层浇筑的砼已经初凝才浇筑上一层的砼,将导致浇筑的砼形成低强度的夹层。 防治措施 1 大构件砼分层浇筑时间较长,应增加搅拌能力。 2 掺入缓凝剂型减水剂。 3 改善浇筑工艺已确保分层浇筑的时间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离析 形成原因 1 集料级配不合格引起砼离析。 2 砼自由倾落高度大而未设置减速装置。 3 浇筑过程中过振。 防治措施 1 采用级配合格的集料。 2 砼自由倾落高度超过 2m 时,应设置穿筒、溜槽、或振动溜槽等设施,且穿筒出料口下面的砼堆积高度不得超过 1m, 倾落高度超过 2m是,应设置减速装置, 3 振捣时,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汽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即可,不得超振。 混凝土表面有蜂窝、麻面、气孔 形成原因 1 砼浇筑时漏振。 2 模板漏浆。 防治措施 1 砼浇筑过程中插入振动器的移动间距 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 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 的距离,插入下层砼 510cm 的深度。 2 表面振动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3 控制砼分层浇筑厚度,对于插入式及抚着式振动器不宜超过 300mm。 4 模板拼接紧密,并加止水带,防止漏浆。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质量差 形成原因 1 施工缝未凿毛。 2 用钢筋拉毛代替凿毛。 3 施工缝凿毛时间过早导致砼表面松散。 防治措施 1 应在设施工缝的先浇砼强度达到 后进行凿毛。 2 凿毛后毛面应用清水洗刷干净。 混凝土漏浆 、表面平整度差 形成原因 1 模板周转次数较多表面不平整。 2 模板刚度不够而造成变形。 3 相邻模板拼缝过宽且未做有效处理。 4 模板的 榫 嵌接不紧密造成跑模。 防治措施 1 采用平整度好、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 2 处理好模板拼接缝。 3 将模板的 榫 槽嵌接紧密。 砼构件表有泌水现象、色差大 形成原因 1 砂、石料级配差。 2 矿渣水泥泌水性大,导致砼保水性差。 3 振捣过度。 防治措施 1 应确保砂、石料具有良好的级配。 2 采用泌水率小的水泥。 3 振捣恰当。 钢筋制作与安装 钢筋接头设置不符合要求 形成原因 无专门技术人员配筋或配筋人员业务 水平较低,对接头所形成的弱强度断面的危害性意识不够。 防治措施 1 应专门技术人员配筋,同时提高配筋人员业务水平。 2 受拉主钢筋焊接接头应避开最大应力断面。 3 受拉主钢筋接头在同一断面数量不得超过 50%。 4 钢筋接头距钢筋弯起点距离应不小于 10d.。 预制安装的钢筋骨架扭曲 形成原因 1 未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拼装。 2 钢筋骨架刚度、稳定性不够时未增设加强钢筋。 防治措施 1 应在坚固的工作 台上进行钢筋骨架的拼装焊接。 2 钢筋骨架刚度、稳定性不够时应增设加强钢筋。 焊接钢筋不处于同一轴线上 形成原因 1 搭接焊的钢筋接头未打折。 2 搭接焊的钢筋接头先焊好后再打折成 S形。 3 闪光对焊的接头有错位。 4 帮条焊只有一根帮条。 防治措施 1 搭接焊的钢筋接头焊前应打折。 2 闪光对焊的接头应对齐。 3 帮条焊应有两根帮条。 焊接强度不够 形成原因 1 电流过大,钢筋接头局部烧伤。 2 搭接焊、帮条焊焊缝长度、宽度、厚度不足,焊渣未及时清除。 3 未能选择合适的焊条 ,如 II 级钢筋使用 J422 的焊条焊接。 4 冬天焊接过火。 5 焊接后接头 骤 冷。 防治措施 1 选择合适的焊条,如 II 级钢筋接头应采用 J502 或 J506 的焊条,并且使用前应在烘箱烘干。 2 冬天焊接防过火。 3 焊接后接头防骤冷。 4 应进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 坚持自检。 钢筋受污染、锈浊严重 形成原因 1 钢筋加工场地没有硬化。 2 安装好的钢筋没有用垫块垫好。 3 没有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4 钢筋加工安装后长时间不浇筑。 防治措施 1 钢筋加工场地应硬化。 2 安装好的钢筋应用保护层垫块垫好。 3 应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4 加工安装后要及时浇筑砼。 5 已锈浊的钢筋要用钢丝刷除去浮绣后方可浇筑砼。 钢筋间距不一、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盘圆钢筋使用前不调直 形成原因 1 质量意识差,责任心差。 2 质保体系不健全,没有认真进行自检。 3 保护层垫块偏少或偏薄。 防治措施 1 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进行自检。 2 安装足够的合格的保护层垫块。 3 盘圆钢筋应调直后使用。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断桩 形成原因 1 集料级配差,砼和易性差而造成的离 析卡管。 2 泥浆指标未达到要求、钻机基础不稳定、钻机摆幅过大、钻杆上端无导向设备 、基底土质差甚至出现流沙层而致使扩孔或坍孔而引起的浇筑时间过长。 3 搅拌设备故障而无备用设备引起砼浇筑时间过长。 4 砼浇筑间歇时间超过砼初凝时间。 5 砼浇筑过程中导管埋置深度偏小,则管内压力过小。 6 导管埋深过大,管口砼已凝固。 预防措施 1 确保良好的集料级配和砼和易性。 2 应坚持清孔 确保泥浆的粘度、比重、砂率指标达到要求。 3 钻孔前钻机平台应进行操平。 4 钻机平台基础应垫实。 5 钻杆上段应设导向设备。 6 对于有流沙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