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筑考察实习总结报告内容摘要:

611号,建成于1933年。 由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设计, 1933老场坊共有 5层楼高。 外部材质以粗糙的水泥为主,开窗较小,主入口一侧有骑楼的味道,柱子造型特别,下窄上粗,檐边呈波浪形。 走进其中, 空间布局特别,东南西北四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 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接。 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 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使用伞形柱支撑,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英国进口混凝土结构,墙体厚约 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技术缺乏的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 两墙壁之间充满空气,近似真空,没有介质传播,因此能够阻止热量的传播。 冬天,内部热量能够减少散失;夏天,外部热量难以进入室内,可以保持室内较低温度。 建筑内部空间处理比较有趣,穿插的廊道,阳光从一侧照射进来 ,造成内部空间错杂的阴影,神秘而幽静。 1933老场坊建筑风格系古罗马时期巴西利卡式风格,行走其中,有种迷失方向的感觉。 1933老场坊是历史与时尚在昔日的宰牲场里得到一次美妙的交汇,是城市记忆的一次延续。 下午参观了外滩万国建筑群。 我对外滩浦东发展银行印象深刻。 它属于古典主义建筑,大楼是一幢花岗岩垒砌成的古希腊风格建筑。 原系英国汇丰银行上海分行。 大楼门前两侧放两只铜狮。 除了狮子还有门灯。 高大的柱子置于二层,气势逼人。 穿过转门走其中,顿时被眼前富丽堂皇的装饰给震撼了,不走自主地准备拍照。 立刻就有一个保安过 来阻止。 该楼八角形门厅的顶部,离地面 20多米高处,有 8幅由几十万块仅几平方厘米的彩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