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实施细则“智能建筑”范本内容摘要:

2)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 10 倍。 ( 9)电线保护管预置 1)电线宜穿保护管敷设。 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 2)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 90176。 3)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 6 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预埋地下与混凝土内 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 倍。 4)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5)当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 30m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 270176。 时,应在其中间加装过路盒。 6)金属保护管的连接,明敷时宜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的 1/2;埋设时宜采用套管焊接;镀锌管和薄壁管应采用螺纹连接;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 9 ( 10)电缆敷设 1)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2)在同一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缆,应分类布置; 对于交流电源线路和连锁线路,应用隔板与屏蔽的信号线路隔开敷设。 3)数条线槽垂直分层安装时,电缆应按下列规定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仪表信号线路 — 连锁线路 — 交流和直流供电线路 4)明敷设的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 ;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 ( 11)弱电系统的接地 1)一般规定: 弱点系统的接地,按用途分有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两种。 保护性接地分为:防电击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电蚀接地;功能性接地分为:工作接地、逻辑接地、屏蔽 接地和信号接地。 不同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应按设计决定的接地施工。 当强弱电都采用 PVC 管时,为避免干扰,弱电配管应尽量避免与强电配管平行敷设,若必须平行敷设,相隔距离宜大于。 当强弱电用线槽敷设时,强弱电线槽宜分开;当需要敷设在同一线槽内时,强弱电置之间应用金属隔板隔开。 2)电信设备的接地: 电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一般要求单独设置,亦可与建筑物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 但必须通过绝缘的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电信设备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Ω,宜用两根截面不小于 25 ㎜ 2 的铜芯绝缘线穿管敷设到共同接地极上。 当采用基础钢筋作为共同接地极时,连接处应有铜铁过渡接头。 3)电子设备的接地: 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等,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4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 10 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1Ω。 屏蔽接地如单独设置,其接地电阻一般 30Ω。 对抗干扰能力差的电子设备,其接地应和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m以上,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两者距离可酌情减少,但不宜小于5m。 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 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为了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 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对信号电缆和 1MHz 以上电缆,为保证屏蔽层为低电位,应采取多点接地。 4)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 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电阻一般为 4Ω,当与交流工频接地和防雷接地 合用时,接地电阻为 1Ω。 5)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 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电阻一般为 4Ω,工业电视系统如设备容量≤ 时,接地电阻可不大于 10Ω。 为避免由于接地电位差造成交流杂散波的干扰,闭路电视和工业电视必须采用一点接地。 演播室宜采用防静电接地,所处环境电磁场干扰严重时,演播室、控制室、及编辑室宜采取屏蔽接地。 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可接到系统的接地装置上。 6)接地极和接地线的安装 强弱电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 1Ω。 采用联合接地极时,弱电接地引出线和强电接地引出线不能从同一点引出,两者要相距 3m以上。 对抗干扰要求高的弱电设备,例如电脑、消防控制室的接地干线应用截面不小于 25mm2 绝缘铜导线两根或固定在绝缘子上的接地排,避免和强电接地线连通。 ( 12)设备安装 1)机架安装要求 11 机架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应符 合厂家规定。 如无厂家规定时,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 3 ㎜。 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 ,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 ,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壁挂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 300~ 800 ㎜。 2)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 交接箱和暗线箱宜暗设在墙体内。 预留墙洞安装,箱底高出地面宜为 500~1000 ㎜。 3)各类接线模块安装要求 模块设备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4)信息插座安装要求 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电缆桥架及槽道安装要求 桥架及槽道的安装位 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 50 ㎜。 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 2 ㎜。 事后控制 ( 1)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提交设备调试运行方案。 实施时应请监理工程师参加,按设备分类、分项,按规范进行逐项性能测试,系统调试,按要求填表定出等级。 ( 2)对未完工程及尚存在质量问题的逐一进行检查并列出明细表,督促施工单位完成及整改。 ( 3)督促施工单位履行保修阶段的职责。 八、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 工程质量检验 (1)综合布线系统 表一 (2)安全防范系统 表二 12 表一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布线部件的检验 (一) 对称电缆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和方法 1 导体直径 GB/ 测量 2 绝缘外径、电缆外径 GB/ 测量 3 安装时最小弯曲半径 GB/ 试验 4 可承受的张力 GB/T7425 试验 5 燃烧等级、特性阻抗、衰减、近端半音衰减 YD/ 见相关“总规范” 6 色谱 GB/T6995 识 别标志 7 直流电阻、电阻不平衡、线对地电容不平衡、介电强度 YD/T837 试验 8 纵向变换损耗 ITUT09 专用测量装置 9 特性阻抗(只限屏蔽电缆) 试验 光 缆 1 光纤几何尺寸 GB/T8402 测量 2 光纤衰减、模式带宽、截止波长、零边散波长、斜率 GB/T8402 测量 3 光缆机械特性 GB/T7425 试验 4 光缆环境要求 GB/T8405 试验 表一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布线部件的检验 (二) 对称电缆用连接硬件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和方法 电气传输性能 1 衰减、近端半音衰减、内波损耗、接触电阻 YD/ 试验 2 最大直流电阻 测量 3 绝缘电阻、耐压试验 GB50951985 测量 4 电冲击试验 ITUT 建议 试验 5 簧片与簧片插头与插座 ITUTK201996 试验 对称电缆用连接硬件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和方法 机械物理性能 1 接口尺寸 IEC606037: 11990 IEC608078: 1992 试验 2 导体直径 GB/ 测量 3 绝缘外径、电缆外径 GB/ 测量 4 燃烧性能 GB/ 试 验 5 外观检查 GB/T509521985 YD/ 检测 6 定位方式 GB/T509571985 7 耐久试验、插合次数、端接次数、锁定寿命 GB/T509551985 YD/ 试验与测量 8 插入力和拔出力、连接装置的连接效果 GB/T509571985 GB/T509581985 试验与测 量 9 载流容量 GB/T509531985 试验与测量 环境性能 1 温度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