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医急诊科特色疗法培训手册内容摘要:

寸 侧腹部从神阙、通过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 6 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侧腹部的止点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 6 寸。 二、腹部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功能 1 中脘 定位:神阙穴上 4 寸的任脉上。 功能: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 2 下脘 定位:神阙穴上 2 寸的任脉上。 功能:主治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 3 水分 定位:神阙穴上 1 寸的任脉上。 功能:主治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4 神阙 定位:脐之正中。 功能:主治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肛、肠结核、水肿、鼓胀、中风脱症、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5 气海 定位:神阙穴下 寸的任脉上。 功能:主治下焦虚冷、呕吐不止、腹胀、腹痛、肠麻痹、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虚阳不足、惊恐不卧、神经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6 石门 定位:神阙穴下 2 寸的任脉上。 功能:主治腹胀坚硬、水肿、尿潴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疝气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人绝孕等疾病。 7 关元 定位:神阙穴下 3 寸的任脉上。 功能:主治诸虚百损、脐下绞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妇人不孕、痛经、盆腔炎、血崩、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遗尿闭经、带下、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疾病。 8 商曲 定位:下脘旁开 5 分处。 功能:主治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腹膜炎、颈肩疼痛等疾病。 13 9 气旁 定位:气海旁开 5 分处。 功能:主治腰肌劳损、腰部疼痛、酸困、下肢无力等疾病。 10 气穴 关元穴旁 5 分处。 功能:主治奔豚痛引腰脊、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症、尿路感染、泄痢、腹泻等疾病。 11 滑肉门 定位:水分穴旁开 2 寸处。 功能:主治癫痫、呕逆吐血、重舌舌强、胃肠炎、肩关节炎等疾病。 12 天枢 定位:脐正中旁开 2 寸处。 功能:主治呕吐、泄泻、赤白痢、消化不良、水肿、腹胀、肠鸣、冷气绕脐切痛、烦满便秘、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淋浊、不孕、癫痫等疾病。 13 外陵 定位:阴交穴旁开 寸处。 功能:主治腹痛心下如悬、下引脐痛、疝气、月经痛、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14 大横 定位:脐正中旁开 分处。 功能:主治多恐善悲、惊悸、心松少力、下痢、便秘、小腹寒痛、中焦虚寒、四肢不举、小腹热、欲走太息等疾 病。 15 上风湿点 定位:滑肉门穴外 5 分上 5 分处 16 上风湿外点 定位:滑肉门穴外 1 寸处 17 下风湿点 定位:外陵穴下 5 分外 5 分处 18 下风湿下点 定位:下风湿点下 5 分外 5 分处。 、 复诊 治疗 常见 病 一 、 复诊 治疗外感发热病 外感发热的腹针治疗 主穴:中脘、下脘。 辅穴:上风湿点(双)。 外感发热头痛的腹针治疗 主穴:中脘、下脘、阴都(双),上风湿点(双)。 辅穴:气海、关元。 外感发热咽痛的腹针治疗 主穴:中脘、下脘、下脘下(下脘下 5 分,患侧),上风湿点(双)。 辅穴:气海、关元。 二、腹 针治疗高血压病 高血压头晕的腹针治疗 主穴:引气归元(即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辅穴:商曲(双)、气穴(双)、滑肉门(双)、水道(脐下 3 寸,旁开 2 寸,双)。 高血压头痛的腹针治疗 主穴:中脘、气海、关元) 辅穴:阴都(中脘旁开 寸,双)、天枢(双)、滑肉门(双)。 三、腹针治疗颈椎病 基本处方 主穴:天地针(中脘、关元) 辅穴:商曲(双)、滑肉门(双)。 处方加减 ①神经根型加石关(双)。 ②椎动脉型加下脘上(下脘上 寸)。 ③耳鸣、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加气旁(双)。 ④头晕、头痛、记忆 力下降、心悸、心慌症状较重加气穴(双)。 ⑤交感型加气旁(左侧)。 14 骨科部分 桡骨远端 Colles骨折  定义: Colles 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 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 1814 年 Abraham Colles 首先详细描述此类骨折,故命名为 Colles 骨折。 它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 %,好发于老年人,女性较多,有“老年性骨折”之称。  诊断 标准: 1. 腕关节有明显外伤史,尤其是 跌倒时肘部伸直位,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撑 地 的受伤机制; 2. 腕关节疼痛剧烈、肿胀、活动受限; 3. 触痛明显,有骨擦感; 4. X 光提示: 桡骨远端距关节 2~3cm 处的骨折 , 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背侧皮质嵌插,前缘皮质分离, 可 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和下尺桡关节脱位。  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 +桡骨远端小夹板固定。  手法 整复 操作规范 患者取坐位。 复位前采用手摸心会法结合按摩手法,沿骨折及肌肉走行方向,由上而下、由远及近、先轻后重按摩患肢,从而散瘀活血,放松软组织。 同时了解骨折端在肌肉内的方位及肌肉紧张程度,配合 X 线片指示,确立整复手法。 局部浸润 麻醉后,患侧肩关节外展 ,前臂旋前掌心向下,助手握肘,术者握腕,沿前臂纵轴对抗牵引 5~ 8 min,以同时矫正旋后及短缩畸形。 然后术者双拇指骤然下压远折端,加大背成角。 随之余指上提近折端,使腕屈并尺偏,矫正桡背侧移位。 对桡背侧仍难复位者,加用折顶法及叩击法。 对折线经关节,折块粉碎者,在充分牵引下采用轻柔提按手法即可。 复位成功后,以小夹板固定于中度掌屈尺偏与前臂旋前位, 2 周后改为功能位再固定 2周。 老年患者及不稳定骨折者首次固定时间适当延长。 术后第 1 天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0~ 4 周多活动肩及肘关节; 4~ 8 周进行无痛范围内腕关节 活动,张手握拳练习,腕掌屈、背伸、桡屈、尺屈练习及抓握练习,手指关节活动度练习; 8~ 12 周强化腕关节活动度、肌力练习及功能化练习; 12 周后视骨折愈合情况,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 评价标准 : 由首诊医生负责 跟踪 随访, 评估疗效。 X 光: 治疗前、 整复 后 、 夹板固定 1 月 、 2 月、 3 月 后 摄腕关节正侧位片, 测量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远端桡尺关节间隙, 记录 解剖评估 情况 ,累计 0 分为优, 1~ 3 分为良,4~ 6 分为可, 7~ 12 分为差。 临床疗效: 治疗前 、拆夹板时 、治疗后 3 月 ,参照 Dienst 功能评估标准 评价疗效 , 15 疗效分为优、良、 可 、差 4 个等级。  安全性检查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病者患肢皮肤情况、肢端感觉、血运等, 重点观察腕管综合症、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情况, 不良反应随时记录。  影像学、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解剖评估: 评分项目 0 分 1 分 2 分 3 分 背侧倾斜(度) 0 110 1114 > 14 尺侧倾斜减少(度) 04 59 1014 > 14 桡骨轴向缩短( mm) 03 46 714 > 14 合计 注:二项累计 0 分为优, 1~ 3 分为良, 4~ 6 分为可, 7~ 12 分为差 Dienst 功能评估: 评估 主观评估 客观评估 疼痛 活动 功能 握力 掌屈或背伸减少 优 无 不受限 无损伤 同对侧 < 15 度 良 偶尔 剧烈活动受限 接近正常 接近正常 1530 度 可 经常 工作时轻度受限 减弱 减弱 3050 度 差 持续 工作能力减弱,正常劳动受限 明显减弱 明显减弱 > 50 度 评估 登记表 : 时间 解剖评估 Dienst 功能评估 操作者(记录者) 0d 1 月 2 月 3 月 16 急性腰扭伤  定义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 多系突然遭受间接外力所致。 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 本病中医认为“腰者,一身之要,仰俯转侧无不由之。 ”急性腰扭伤的治疗采用推拿、针灸、理疗、中药内服等方法,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肌痉挛与腰部疼痛症状,恢复腰部功能.治疗上为非手术疗法。  诊断标准 患者有搬抬重物史,有的患者主诉听到清脆的响声。 伤后重者疼 急性腰扭伤痛剧烈,当即不能活 动;轻者尚能工作,但休息后或次日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起床。 检查时见患者腰部僵硬,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 在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  治疗方法 1. 平衡针; 2. 耳针 ; 3. 理筋 手法。  禁忌症 出血体质,血液病患者、凝血机制有问题者 禁用; 孕产妇、婴幼儿、精神病患者 、 恶性肿瘤 患者 慎用。  平衡针 操作规范 1. 取穴:腰痛穴 ( 前额正中,人为地划一个“十”字,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 、阿是穴。 2. 针灸 治法 : 腰痛穴: 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不要求采用补法、泻法,只强调一个提插手法,将不同的针感扎出来即可 ; 夹脊穴、阿是 穴: 用 28~ 30 号 寸长之毫针 ,直 刺 1 寸,并要求产生一定针感 (多为酸、痛、胀 ),然后持续捻针 2~ 3分钟,捻转频率控制在 100~ 150 次 /分之间,留针 15分钟。 3. 疗程:隔日一次,疗程 1 周。  耳针操作规范 两侧腰痛取双耳 ,一侧腰痛取同侧耳。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 28 号 寸毫针分别刺入神门、腰痛点、枕三穴 ,应用捻转手法 ,使针刺局部产生胀、麻、热感。 同时令患者站立做前屈、后伸、侧弯等方位的腰部活动。 留针 20 分钟 ,间隔 10 分钟行针 1 次 ,隔日 1 次。  手法操作规范 : 用双掌重叠掌根部沿骸棘肌自上而下向对侧推 按,力量由小 到 大,反复 5 遍,时间 约 3 分钟。 : 两手掌置于患者腰臀部,推摇患者身躯,使之左右摆动,并患者放松配合摇晃,时间约 3 分钟。 : 针对检查出的患部,主要包括骸棘肌及周围软组织、腰骸关以及骼骼关节等部位,病变部位手下感觉有不光滑、小条索状或块状增生性改纤维变性的肌肉组织有砾轧感。 在侧 17 后方关节囊病变部及关节突对位不良的位,做轻柔的小幅度的回旋运动,力要轻巧柔和,直至患部压痛减轻为止。 左各一次,时间约 10 分钟。 : 以拉患者右肩推腰为例,医者站在患者左侧。 左手放于者肩关节前侧, 右手以掌根从胸 7 棘突对侧旁,随拉肩向后角度的增大,右手由上到下按压至腰 3 棘突。 每侧操作时间控制在 30 秒,两侧操作时间控制 在 1 分钟。 : 以拉患者右腿推腰为例,医者站在患者左侧。 左手以掌特色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于在患处腰骸部,右手放于患者膝关节上方 3cm,随拉腿向后角度的增大,左有节律固定于患处推按。 操作控制在 30 秒。 每侧操作时间控制在 30 秒,两侧 操 作时间控制在 1 分钟。 经以上手法理筋,可放松肌肉、松解组织粘连。  健康宣教 掌握正确的劳动姿势,如扛、抬重物时要尽量让胸、腰部挺直,髋膝部屈 曲,起身应以下肢用力为主,站稳后再迈步,搬、提重物时,应取半蹲位,使物体尽量贴近身体。 加强劳动保护,在做扛、抬、搬、提等重体力劳动时,应使用护腰带,以协助稳定腰部脊柱,增强腹压,增强肌肉工作效能。 若在寒冷潮湿环境中工作后,应洗热水澡以祛除寒湿,消除疲劳。 尽量避免弯腰性强迫姿势工作时间过长。  评价 标准 由首诊医生负责跟踪随访,评估疗效。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后 1 天、 3 天、 1 周记录腰部 VAS 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法 ):在纸上面划一条 10 cm 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 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 10,表示剧痛; 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  疗效评估 痊愈:患部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