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网格x优化经验总结报告内容摘要:

1 【 覆盖优化手段 】 解决覆盖的四种问题:覆盖空洞、弱覆盖、越区覆盖、导频污染 (或弱覆盖和重叠覆盖 )有如下六种手段(按优先级排): 1. 调整天线下倾角; 2. 调整天线方位角; 3. 调整 RS 的功率; 4. 升高或降低天线挂高; 5. 站点搬迁; 6. 新增站点或 RRU。 在解决这四种问题时,优先考虑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再考虑调整天线的方位角,依次类推。 手段排序主要是依据对覆盖影响的大小,对网络性能影响的大小以及可操作性。  天线下倾角  下倾角的限度 下倾角度在使用调整天线下倾角时,必须注意机械下倾角的度数不能超过 8 度,若网络中存在机械下倾角超过 8 度的,必须更换为含电下倾的天线(比如 6 度电下倾 T6)。 不同机械倾角天线覆盖图 8 当机械下倾超过 10 度后,天线水平方向的波形图严重畸变,虽然法线方向的覆盖范围减小,但 A 方向的信号依然很强,而 B 区域的信号降了很多,容易导致乒乓切换。 而电下倾则是各个方向的同步收缩。 不同电子倾角覆盖图  调整 RS 的发射功率  RS 功率计算 对 于目前 2 通道的 RRU,单个通道 20W, 每个天线端口按照 20W 的总共计算, 对于 8 通道 RRU,单个通道 5W,在 2 天线端口配置下,每个天线端口 对应的是 4 个通道阵元,总功率为 4*5W=20W。 RS 是承载在不同的 RE 上,不承载 RS 的 RE 仍需承载业务 9 数据,同样需要分享功率,因而 RS 的功率一般取总功率线性分布在频域上 RE 的均值。 不同频率配置的情况下, RS 功率配置范围如下表: 表 51 不同频率配置下 RS 功率配置范围 频宽 频域 RB数目 RE 数目 天线端口功率 RS 建议最大功率 5M 25 300 20W 10*log(20*1000)10*log(300)=m 10M 50 600 20W 10*log(20*1000)10*log(600)=m 20M 100 1200 20W 10*log(20*1000)10*log(1200)=Bm 根据覆盖要求, RS 发射功率 可在不超过上表的最大范围内调整。  RS 功率调整原则 在覆盖优化过程中,当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下倾角无法解决覆盖问题时才考虑增大或减小RS 的发射功率来解决覆盖问题。 减小 RS 的发射功率常用于解决导频污染和越区覆盖问题,同样也会降低室外信号对室内的深度覆盖,在实际使用时需注意。 增大 RS 的发射功率则需要根据具体的信令流程判断是否是下行功率受限。 判断是下行受限还是上行受限,在业务状态下,可以通过判断是业务信道上行和下行的BLER 谁先升高(参考门限 20%),也可以通过判断 UE 和 eNodeB 谁的发射功率先达到上限。 覆盖空洞 及弱覆盖  具体 判断方法  利用测试 UE 数据: UE 显示有网络但 RSRP105dBm ,但定点呼通率达不到 90%  在 扫频仪 中根据 RSRP 的打点图 查看覆盖弱场的区域,一般伴随有 UE 的呼叫失败、掉话、乒乓切换以及切换失败  在 扫频仪 的 后台分析工具或利用导出的原始数据在 Mapinfo 中形成覆盖图 ,根据RSRP 的色标查看 弱覆盖的区域  优化方法  一般的覆盖空洞都是由于规划的站点未开通、站 点布局不合理或新建建筑导致,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增加站点或 RRU  调整周边基站的工程参数和功率,主要是天馈调整 重叠覆盖 根据优化经验, 判断 TDLTE 网络中的某点存在重叠覆盖 的条件是: 服务小区RSRP=105dBm 且 服务小区 RSRP 与 邻区 RSRP 差值小于等于 6dBm 的邻区数量大于等于3 个。 10  具体 判断方法 通过 CDS 路测软件,找出网络中重叠覆盖区域, 方法如下, 点选 Export to CSV 在下面窗口中点选输出模板管理,且按下图格式创建模板 利用创建好的模板导出 log 中服务小区与邻区的 RSRP 对导出的 CSV 文件利用 Excel 进行处理(根据重叠覆盖定义),如下图 判定思路:利用 Excel 中 if 函数进行判断 (SRSRP)(NRSRP)=6 时返回 1 否则返回 0,再将计算 出来的每一行进行求和,值大于等于 3 的为重叠覆盖点。 11  优化方法  明确主覆盖 小区,理顺切换关系  调整下倾角、方位角、功率,使主服务小区在该区域 RSRP105dBm  降低其他小区在该区域的覆盖场强  导频污染严重的地方,可以考虑采用双通道 RRU 拉远来单独增强该区域的覆盖,使得该区域只出现一个足够强的导频 干扰 优化 SINR 是体现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提升 SINR 是网络优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将通过对网络中的干扰排查达到提升网络 SINR 的方法进行阐述: 干扰优化思路 在 TDLTE 网络系统里面 ,典型的 干扰来源有几个方面 : 1) TDLTE 系统外干扰: 可能造成外部干扰的原因正不断增多,有些显而易见易跟踪,有些则非常细微,很难识别。 虽然无线系统 设计时 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但多数情况下对干扰信号只能在源头处进行控制。 一般干扰 源 ,如:大功率电台、非法发射器、监控摄像设备、会议保密设备、加油站信号干扰屏蔽器、军队电台、雷达站、微波、医疗设备、等等。 2) TDLTE 系统内干扰 : TDLTE 网络目前采用 20M 同频组网。 相对异频组网,同频组网最明显的优势 在于可以高频率效率的利用频率资源,但小区之间的干扰造成小区信干噪比 恶化,使得 LTE 覆盖范围收缩,边缘用户速率下降,控制信令无法正确接收等。 对此,虽然 采用 ICIC,功率控制,波束赋形等措施 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受干扰情况,不 过,对于一些诸如由于:小区越区覆盖、无主覆盖、覆盖异常造成的干扰, 同频同 PCI 基站覆盖区域重叠等造成的干扰,还是需要通过整网的测试来进行查找。 针对 TDLTE 网络中存在的以上两种典型类型的干扰源, 解决 手段 主要体现在如何进行干扰 查找、 定位 和分析: 1) 对于 TDLTE 系统外干扰: 可通过使用 扫频仪外接具有方向性选择的 八目天线 对于潜在受干扰区域进行遍历测试,期间观察扫频区域网络底噪抬升,并结合扫频频谱内出现尖脉冲的情况,对于潜在的外部干扰区域进行仔细排查。 为了查找干扰源,可以采用八木天线多点交叉方法进行干扰源的定位 ,如下图所示: 12 a) 利用定向天线多点( 2 点)交叉定位; b) 缩小定位半径,重复上述 a)。 2) 对于 TDLTE 系统内干扰: a) 首先 , 通过扫频仪进行区域内扫频测试; b) 其次 ,对于扫频数据开展数据分析,对于扫频区域的信号覆盖 RSRP、信干噪比 SINR 等进行数据的图表统计,以期对于区域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评估; c) 接着 ,为了能够快速定位需要重点关注的存在干扰的区域, 可以 结合地理化呈现的方法,如 mapinfo,对于 TDLTE 网络潜在的存在干扰的重点区域进行筛选, 以便于缩小关注区域,提高工作效率; d) 然后,对于筛选出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的 越区覆盖、无主覆盖、覆盖异常造成的干扰,同频同 PCI 基站覆盖区域重叠等造成的干扰 进行逐点的排查,期间,可以 结合地理化呈现的方法,如 mapinfo, 对于潜在的干扰点进行分析和问题定位。 e) 最后,对于扫频能够定位的网络问题,可以从优化的角度给出调整建议;对于无法通过扫频单一手段来定位的问题,可以将此问题提交给优化人员,以路测等优化手段来辅助进行分析和解决。 干扰的排查方法 扫频仪应用于外部干扰排查时候的扫频参数设置,除了有 3 项不同之外,其余设置和此前其它扫频测试时候 的基本一致。 其中不一致的 3 项设置为: 首先,从网管上, 通过 TDLTE 基站的受干扰小区 统计,或者,通过分析客户投诉,以及日常优化分析, 可以确定 外部 干扰源的大致方位 和区域。 13 接下来,就 需要进一步寻找 外部 干扰源的具体 位置。 外部干扰源的寻找 步骤如下: a) 在受干扰的小区 附近或邻近区域 ,选择一个不受周围建筑物阻挡的测试点。 b) 启动扫频仪,连接八木天线 ,使用 八木 天线进行搜索。 如果有转台,可以把天线放在转台上,使得天线的波束指向正前方,且垂直极化放置。 如果干扰源的极化方式与监测天线极化方式不一样,接收到的信号 电平 可能会很小, 不容易查到干扰 , 此时,应该将八木天线旋转 90 度(天线指向不变)。 c) 仔细观察 扫频仪的 TDLTE 信号频谱分布 图 , 如果观察到在信号频谱分布图上看到有不规则的不停变化的尖脉冲信号,同时伴随有 TDLTE 频段内底噪抬高,就可以基本 确认是干扰信号 ,此时, 记录信号强度和 八木 天线波束的方位角,初步判断干扰源的方向和位置。 d) 沿着 八木 天线波束的方向 向前 寻找新的测试点, 重复上一 步进行 扫频 测试, 采用八木天线多点交叉方法进行干扰源的定位, 逐步缩小干扰源的方向和位置。 如果在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