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统计过程控制手册最新内容摘要:

................................................................................... 34 10 有控制限的 X— R 图 ................................................................................................ 36 11 R 图 —— 有超出控制限的点存在 ............................................................................... 38 12 R 图 —— 链(极差) ................................................................................................ 40 13 R 图 —— 非随机模式 ................................................................................................ 42 14 X— R 图 —— 重新计算控制限(极差) ..................................................................... 44 15 X 图 —— 超出控制限的点 ......................................................................................... 46 16 X 图 —— 链 ........................................................................................................ 48 17 X 图 —— 非随模式 .................................................................................................... 50 18 X— R 图 —— 重新计算控制限 ................................................................................... 52 19 X— R 图 —— 延长控制限 .......................................................................................... 54 20 相对无规范限界的过程变差 ...................................................................................... 56 21 计算过程能力 ........................................................................................................ 58 22 评价过程能力 ........................................................................................................ 60 23 数据收集 ........................................................................................................ 64 24 X 和 s 图 ........................................................................................................ 66 25 中位数控制图 ........................................................................................................ 68 26 中位数控制图 — 解释 ................................................................................................ 70 27 单值移动极差图 ....................................................................................................... 74 28 单值和移动极差图的解释 ......................................................................................... 76 29 “目标柱”与损失函数的比较 .................................................................................. 82 30 调整过程与要求一致 ................................................................................................ 84 31 计数型数据 ........................................................................................................ 88 32 不合格品率 p 图 —— 数据收集 .................................................................................. 92 33 不合格品率 p 图 —— 计算控制限制 — 表 1 ................................................................. 94 33 不合格品率 p 图 —— 计算控制限制 — 表 2 .................................................................. 96 34 不合格品率 p 图 —— 超出控制限制的点 .................................................................... 98 35 不合格品率 p 图 —— 链 ........................................................................................... 100 36 不合格品率 p 图 —— 非随机图形 ............................................................................. 102 37 不合格品率 p 图 —— 重新计算控制限 ...................................................................... 104 9 38 不合格品数的 np 图 .................................................................................................110 39 不合格品数的 c 图 ...................................................................................................112 40 交易会产品不合格数 的 u 图 .....................................................................................114 41 u 图 —— 重新计算控制限 .........................................................................................116 42 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记录表 ......................................................................... 124 43 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 125 44 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笥数据表 —— 示例 .................................................................. 128 45 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 示例 ...................................................................... 129 1 第 I 章 持续改进及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在今天的经济气候下,为了事业昌盛,我们 —— 汽车制造商,供方及销售商必须致力于不断改进。 我们必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提供 产品及服务。 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不断地在价值上得以改进。 我们必须重视内部以及外部的顾客,并将顾客满意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 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确保不断改进及使用有效的方法。 本手册涉及到第二领域的某些要求。 它描述了能使我们致力于的改进更有效的几种基本的统计方法。 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程度的理解。 本手册的对象是见习生以及刚开始从事统计法应用的管理人员。 对于现在正在应用更先进技术的人员,本手册也可作为他们学习这些基本方法的参考文献。 本手册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基本方法。 附录 H 所列的参考文献或手册中阐述了其他的基本方法(例如:检查清单、流程图、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及一些先进的方法(如其他控制图、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等)。 本 书所述的基本统计方法包括与统计过程控制及过程能力分析有关的方法。 本手册的第 I 章阐述了过程控制和背景知识,解释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变差的特殊及普通原因,并介绍了控制图,这个用来分析及监控过程非常有效的工具。 第 II 章描述了构造和使用计量型数据控制图表(定量的数据,或测量)的 X— R, X— s 图,中位数图以X— MR(单值及移动极差)图。 这一章还介绍了过程能力的概念并讨论了广泛应用的指数及比值。 第 III 章介绍了用于计数型数据(定性数据或计数值)的几种控制图: p 图、 np 图、 c 图及 u 图。 第 IV章介绍了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并列 举了适当的例子。 附录包括分组及过度调整的例子,如何使用控制图的流程图、常数及公式表、标准正态分布以及可复制的空白表等。 术语索引给出了本手册所使用的术语及符号的解释,参考文献一节向读者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材料。 在开始讨论之前,需进行六点说明: 1. 收集数据并用统计方法来解释它们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应是对读者的过程不断加深理解。 当一个没有任何改进的技术专家是很容易的。 增加知识应成为行动的基础; 2. 研究变差和应用统计知识来改进性能的基本概念适用于任何 2 领域,可以是在车间中或办公室里。 例子有:机器(性能特性)、记帐( 差错率)、总销售额、浪费分析(废品率)、计算机系统(性能特性)及材料管理(运送时间)。 本手册重点放在车间应用中。 鼓励读者参考附录 H 中的参考文献应用于行政管理及服务中; 3. SPC 代表统计过程控制,不幸的是在北美统计方法常用于零件而不是过程。 应用统计技术来控制输出(例如零件)应仅仅是第一步。 只有当生产输出的过程成为我们努力的重点。 这些方法才能在改进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发挥作用; 4. 尽管本书的每一点是通过已完成的例子来说明,要真正理解这些知识需要进一步与过程实际相联系。 研究读者自己的工作场所或相似的部门中的实 际例子是对本书的重要补充。 然而,现有过程信息不能代替实际工作经验; 5. 本书可看成应用统计方法的第一步。 它提供从经验中得到的法则,这些法则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 然而,还是存在不能盲目使用这些法则的例外。 本手册不能满足初学者对统计方法和理论知识的进一步需要,我们鼓励读者寻求正规的统计教育。 在读者的过程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已经比本手册所述的内容更先进的地方我们也鼓励读者向具有一定的统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人员请教。 以便了解其它技术; 6. 测量系统对合适的数据分析来说很重要,并且在收集过程数据之间就应很好地了解它们,如果这样的一 个系统缺少统计控制或他们的变差占过程数据总变差中很大比例,就可能作出不适当的决定。 在手册中,假设该系统处于受控状态并且对数据的总变差没有大影响。 为了更详细的了解这些内容读者可参考AIAG 出版的测量系统分析( MSA)手册。 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