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i2win操作手册内容摘要:

水平比例尺( Horiz. Scale)核对框 并 /或 打开最大深度区域的自动核对框,然后单击窗口中的 OK 按钮。 要在标尺(刻度)和非标尺(刻度)显示剖面的方法之间切换而不改变比例尺,打开或关闭 程序主窗口底部的 标尺核对框。 可以指定打印断面的分辨率,要这样做,在剖面选项窗口中的 DPI 数字化框中设置期望的分辨率值(像素 /英尺),显示在屏幕上的断面也将随之改变,利用打印预览( Print preview) 检查 设置分辨率 是否成功。 断面图标注 标签可以出现在断面图窗口中,在 断面图窗口顶部是测深点名称,在断面图窗口底部是水平坐标, 周期 (时代) 在拟断面图垂直轴旁边 ,深度(海拔高程)在电阻率(充电率)断面图垂直轴旁边,文本说明也可以输入,坐标轴可以 命 名。 要标注断面图,选择 Section, Options 菜单项,或者单击 工具条上的{ Section options }图标,或者按[ CtrlF1]键,剖面选项窗口将会出现。 根据 下列 列表 ,在标签中可以使用 代替符号 : 断面图中代替符号列表 24 文本框中输入的符号 显示在断面图上的符号 Rho ρ Etta η Ohm Phi 〈符号〉〈符号〉 〈符号〉〈符号〉 要显示(删除) 一个确定 类型的标签,打开(关闭) 窗口中 相应的轴标签 区域的 核对框 , MTS labels 标签核对框是输入测深点名称的,左轴( Left Axis)和右轴( Right Axis)核对框是输入垂直坐标轴标签的,底轴( Bottom Axis)核对框是输入水平坐标的。 要显示(删除)文本说明,打开(关闭) 窗口标题区域 显示标题( Show titles)核对框,三行文本框出现在标题区域,上面一行是为视电阻率拟断面图输入的 ; 下面一行是为电阻率断面图输入的,最左端的文本框包含相应断面图垂直轴的名称,最右端的文本框包含相应断面图色标条的名称 ,中间的文本框包含某些显示在相应断面图上面的文本(观测剖面的名称 … 等等),在相应的文本框中输入期望的文本,然后单击窗口中的 OK 按钮。 输入字体 确认 用于 显示(和打印)标签和文本说明,要改变字体设置,单击标签区域的 Font 按钮 ,标准的 Windows 字体窗口将出现,字体设置对断面图窗口中所有的文本都是相同的。 指定断面图的颜色 颜色比例用于代表 断面图上 电阻率 、视电阻率和相位值 的高低 , 如果剖面选项窗口中等值线水平( Contour levels)区域的自动( Auto)核对框是打开 25 的,等值线水平借助于数据限制自动估计。 否则 数据限制的期望值可以在该区域的相邻文本框中输入,默认(缺失)等值线数量是 11, 它可以在剖面选项窗口中颜色比例区域的颜色数量( Colors number)数字化框中从 3~ 84 的范围内改变,在陡度( Gradient)模 式(参考下一节)下等值线的数量是随机的, 在彩虹( Rainbow)模式下它以倍数(以 2 为商数)改变。 在剖面选项窗口中颜色比例区域的充填颜色框中,分别单击彩虹( Rainbow)或者陡度( Gradient)按钮,可以选择默认(缺失)或用户设置颜色。 彩虹模式下的颜色设置,是 从对应于最大视电阻率值的 颜色 到对应于最小视电阻率值的 颜色 ,其 间 以 渐变的形式改变, 颜色渐变顺序遵循太阳光谱。 陡度模式下的颜色设置, 是从对应于最大视电阻率值的颜色到对应于最小视电阻率值的颜色 , 其间以渐变的形式改变,通过 改变它们的比率 来实现。 要指定 对 应于最大(最小) 视电阻率 值的 颜色,单击 剖面选项窗口中 颜色比例区域 的 Maximum( Minimun)按钮 ,然后单击颜色窗口中期望的颜色并单击它的 OK 按钮,对应于平均视电阻率值的颜色,也可以指定,要这样做,单击剖面选项窗口中的( Middle)按钮,然后单击颜色窗口中期望的颜色并单击它的 OK 按钮,要 使 平均值的颜色 不可改变 ,打开颜色比例区域的( Auto middle color)核对框。 使用特殊颜色强调某一强度的等值线和 /或电性层, 使断面图 看起来 更富于表现力, 是非常有用的,要这样做,单击剖面选项窗口中颜色比例区域 的期望的颜色框,然后单击颜色窗口中期望的颜色并单击它的 OK 按钮。 可以在电阻率断面图上显示等值线,要这样做,打开剖面选项窗口中颜色比例区域的 ( Show contours) 核对框 ,显示等值线将会使绘制视电阻率拟断面图的 26 速度变慢。 在电阻率断面图上,电性层的边界可以用黑线(默认)画出或者不画,要在这些模式之间转换,打开(关闭)划分电性层( Divide layers)核对框即可。 要恢复显示断面图的默认模式, 单击剖面选项窗口中颜色比例区域的重置( Reset)按钮即可。 27 信息窗口( Information window) 打开一个数据文件后, 信息窗口将出现,该窗口也可以在解释过程中被打开。 剖面说明( Profile ment)区域包含打开的数据文件的第一、二两行,在这里可以编辑它们的内容,当保存文件或 者退出 IPI2WIN 程序之后,它会保存在同名的文件中,打开的数据文件的装置类型可以通过从装置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期望的类型而修改。 如果文件被错误地打开,可以通过单击信息窗口( Information window)中的( New)按钮打开另外一个文件。 信息涉及到测深点的名称,位置和在桌面上显示的幅度,数值可以在 桌面上的小框中输入, 当编辑桌面小框内容时, 可以使用 信息窗口中的 { Copy}和{ Paste}按钮 ,如同标准的 Window 快捷键[ CtrlIns]和[ ShiftIns]一样。 一些编辑操作可以通过按信息窗口中的{ Undo}按钮取消。 来自被打开的数据文件中的当前测深点的位置名称列于坐标表格区域的VES name 栏, 此名称可以通过在此栏中选定的小框中输入新的 VES 名称而修改。 沿观测剖面的测深点的坐标列于坐标表格区域的 X 栏中,默认的第一个点的坐标假定是 0,所有其它测深点被置于相邻点距为 10Km 的位置,这些数值只是普通数学意义上的坐标(不是在不平坦表面上测量的实际距离)。 此坐标可以通过在此栏中选定的小框中输入新的坐标而修改 ,如果测深点用它们的坐标来命名,此名称可以通过单击信息窗口中的{ Xcoord. From VES names }按钮而转换成坐标。 i 28 也可以使用外推法 或内插法填写在 X 栏中选定范围内的小框,要外推坐标: 1)、在期望的范围内相应的框中输入第一个点和第二个点的坐标; 2)、选定期望的范围; 3)单击信息窗口中的 外推 { Extrapolation } 图标 即可;要内插坐标: 1)、在期望的范围内相 应的框中输入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的坐标; 2)、选定期望的范围; 3)单击信息窗口中的内插{ Interpolation }图标即可。 指定测深点的高程 测深点的高程列于坐标表格区域的 Z 栏中, 默认所有 点的 高程 假定是 0。 测深点的高程可以通过在 Z 栏中选定的小框中输入新的数值来编辑,也可以使用外推法或内插法填写在 Z 栏中选定范围内的小框, 要外推高程: 1)、在期望的范围内相应的框中输入第一个点和第二个点的高程; 2)、选定期望的范围; 3)单击信息窗口中的外推{ Extrapolation }图标即可;要内插高 程: 1)、在期望的范围内相应的框中输入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的高程; 2)、选定期望的范围; 3)单击信息窗口中的内插{ Interpolation }图标即可。 保存和取消修改 接受 输入的地理信息,单击信息窗口的 [ OK] 按钮即可;取消所有对地理信息的修改,单击信息窗口的 [ Cancel] 按钮 即可。 要取消所有对地理信息的修改,而不关闭信息窗口,单击信息窗口的[ Undo]按钮 即可。 29 人机对话半自动解释( Interactive semiautomated interpreting) 可以参考 一维反演问题 ( Inverse 1D problem); 修改模型 ( Model change) 人机对话半自动解释 是 IPI2WIN 中数据解释实现的主要模式,此节主要明确作者 对 测深数据解释的 思路,处理通常开始于对视电阻率拟断面图的表面分析,在观测剖面上利用测深曲线类型区分(识别)不同电性结构的区带,一些过渡带通常出现在相邻的两个区带之间, 在相同区带内的测深曲线通常使用一维方法解释,然而过渡带的测深曲线 明显 不同于一维曲线, 对于划分出的每个区带,观测剖面上具有典型曲线特征的测深点被选定,这些测深点的曲线使用测得的原始数据进行解释,如果 一些测深点的地质断面能够从钻孔获得,那么这些点的初始模型可以使用其原始数据 (根据钻孔柱状图的 电性层数量和界面深度 )建立,但是电阻率值 只能 借助 于浅部地质 信息确定,一些地层有可能根据它们的电性特征和其在测深曲线上的反映划归到同一电性层。 当解释完典型曲线后,其模型可以转移到同一区带的其它测深点, 每条曲线的模型实际上都需要编辑,利用固定某些参数进行自动解释能够编辑模型或者手工编辑模型也以,在每个区带内的解释就是这样实现的。 对于过渡带的曲线, 对 基本模型的更多修改是必须的,过渡曲线的解释关注的 重点 是测深点的模型如何 匹配 沿观测剖面的地质结构,而不是只考虑曲线的拟合误差。 这样得到的地电断面实际上被认为是模型对沿观测剖面地质结构的一级近似,此断面是综合解释者的地质认识和原始观测数据以及 对二者的匹配程度的分析而得到的,对解释断面的一些修改通常来自这种分析。 一些地层,甚至对测深曲线没有值得考虑的影响,也要正式插入到模型中, 30 如果确信它存在。 在解释的这个阶段, 要更多地注意解释断面的总体外观以及它与地质情况的吻合程度,但是拟合误差仍然要保持尽可能地小。 31 数据的统计分析( Statistic analysis of data) 菜单 工具 统计( MenuToolsStatistics) 一个视电阻率 频率等值线图将出现,它是一个观测剖面上选定区域内所有测深曲线的二维图象,此图象帮助分析每个极距上视电阻率值的变化范围、最频繁出现的视电阻率值、所在地区测深曲线的类型等等。 平均或中间测深曲线也将显示在 此 图上, “ Use curve”按钮允许使用选定的平均或中间测深曲线进行一维( 1D)解释。 32 等效(当量)模型分析( Analysis of equivalent models) 菜单 工具 当量( MenuToolsEquivalence) 此工具用于 等效原理分析,这种分析使用两种不同的技术: 随机信息法(由 amp。 开发) 相同地区同一极距上任意双参数直接计算法。 限制 质量判断的估计和随机参数 的 限制 对每个参数的估计限制显示在列表中,这些限制 取决 于拟合误差和固定参数的数量。 相关性和参数对 相关 矩阵以数字化或图解形式显示,相关性可以借助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第一种方法是不同参数的导数之间直接对比;第二种方法是使用随机信息法。 如果 两个参数之间的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 接近于 0,意味着这些参数各自独立 地影响测深曲线,也就是一有微小的误差就能被发现的原因。 当两个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于 1 时,意味着这两个参数不可能独立地被发现。 同一地层的两个参数之间通常表现出强相关性,但有时相邻地层的两个参数之间也表现出相关性。 当同一地层的两个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接近于 1时,它相当于 S等效情况;当同一地层的两个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接近于 1时,它相当于 T等效情况。 相邻地层的两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认真考虑 每一 33 种情况有助于理解它和找到提高反演质量的方法。 等效地区的直接计算 在列表中的相关值上或图 解上单击 将得到等效地区中心的拟合误差图,电测深点的正演问题计算数次 ,对于围绕该点的参数值计算中心点和其它测深曲线之间的拟合误差。 此图显示等效地区的轮廓和它的边界,如果此地区的形状是等轴的,那么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是缺失的,长而窄的地区意味着强相关性。 34 新建测深点窗口( New VES point window) [ CtrlAltN], 视电阻率曲线 显示在窗口的右半部分,窗口的左半部分是野外数据列表,每一行代表一个极距,列表的列依次是极距( AB/2 列),测量极距长度( MN)自电( SP),电压( U),电 流( I),装置系数( K),视电阻率( Ro _a) ,极距和测量极距长度必须输入到列表中相应的小框中,要输入电压、电流和视充电率,单击窗口中的输入自电、电压、电流按钮[ ],然后在相应的小框中输入数值。 要输入视电阻率数值,单击窗口中的输入 视 电 阻率 按钮[ ],然后在相应的小框中输入数值。 当编辑列表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