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新编呼吸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只要学生达到每一方面依据之一,即可达到相应标准。 课业封皮设计如图 4 所示,课业内容设计如图 5 所示,课业完成过程如图 6 所示。 呼吸治疗技 术专业建设方案 9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 授课老师 课业 序号 课业布置日期 课业上交日期 通过的题目编号 已经做到 (是 /不是 ) 日期 通过的题目编号 已经做到 (是 /不是 ) 日期 良好标准 优秀标准 M1 M2 M3 D1 D2 D3 达 到的级别 (是 /不是 ) 日期 课 业反馈与评语(教师评价) 本人声明课业是由本人独立完成 学生签名和日期 图 4 课业封皮设计示意图 及格标准 ( pass) 目标 标准的详细描述 1. 2 „„ „„ 良好标准 ( Merit) 学生要做到的标准 评价依据 细目(任课教师根 据课程特点制定) 应 用策略寻找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方案合适) 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M1 能够对多变量或多因素的复杂 问题进行探索 M1 能够选择有效地研究方法 M1 应用恰当的方法 (方法正确) 应用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M2 能够应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 M2 充分利用多种信息资源 M2 对所应用的方法或技术进行了验证 M2 对方法的设计进行了验证 M2 对错综复杂的信息或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处理 M2 应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M2 课 业 内 容 1.背景描述 背景通常是工作现场中的实际情境,背景描述详细,信息完整,便于学生做出判断、处理问题提供较大的空间。 提供课业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涵盖的知识与技能和要完成的任务。 3.课业的评价标准 10 呼吸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能够恰当地描述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调查结果或发现 (论述正确) 课业书写结构合理,符合学术要求 M3 课 业论述在术语与基本原则上逻辑性强、前后呼应 M3 应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描述,专业术语应用准确 M3 在熟悉或不熟悉的背景中,能够进行有效地信息交流。 M3 与熟悉或不熟悉进行有效地沟通,并且能够选择恰当的媒体 形式 呈现任务的完成过程。 M3 优秀标准 ( Distinction) 学生要做到的标准 评价依据 细目(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制定) 运用评判性思维对自己 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或验证自己的结论(评判性思维) 通过对各种论点进行综合 分析 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D1 对于任务中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 展示了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D2 课业中设计了充实的活动、方案 或调查,并进行了恰当的实施 D2 展示了创新性思维(创新) 在任务完成中有 新 观点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D3 运用了新方法或创新性思维 D3 证据显示接受了新的观念 D3 图 5 课业内容设计示意图 教 师 准 备 课 业 ( 即一 项 任 务 )教 研 室 主 任 审 核任 课 教 师 修 改依 据 考 核 标 准在 自 评 表 自 评依 据 评 价 表 进 行 评 价符 合 课 业 要 求 各 条 目布 置 给 学 生强 调 上 交 课 业 时 间 和 无 剽 窃 抄袭 , 同 时 公 布 评 价 标 准学 生 自 主 完 成通 过 查 阅 文 献 、 实 践 、 组 织 活动 、 调 查 等 方 式 完 成第 一 次 提 交 课 业课 业 的 呈 现 方 式 : 论 文 、 方 案 、调 查 报 告 、 讲 课 、 表 演 、 录 像 等任 课 教 师 进 行 批 改按 照 评 价 标 准反 馈 给 学 生学 生 针 对 教 师 的 反 馈 进 行 修 改学 生 正 式 提 交 作 业继 续 查 阅 文 献 、 小 组 研 讨修 改 完 成通 过 未 通 过 重 做 课 业 图 6 任务驱动的课业完成过程 呼吸治疗技 术专业建设方案 11 ( 5)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只有提高医疗人员素质才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建设。 开设职业修养、职业礼仪、人际沟通、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 程体系。 2)全程式、全员式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程进行素质教育和培训,从教师到管理人员人人都有素质培养责任,从课堂到课外处处体现素质修养,从课堂练习到模拟训练处处按呼吸治疗师素质要求,从平时练习到操作考核时时注重素质训练,从物品使用到实验室自主管理注重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3)课余活动紧贴素质训练,每年定期进行专业技能比赛、竞聘演讲比赛、专业知识竞赛等专业活动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心理社团、创业协会等各种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培养创新思维,医务服务进社区、养老院、福利院等培养学生的爱 心和责任心。 3. 强化 实践 育人 ( 1)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探索建立“校中院”、“院中校”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 共建 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企联合组织实训。 与厦门崇宜公司、天堰公司等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2 个。 建成融教学、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国内示范性实训基地 , 扩建机械通气实训室 , 新建呼吸治疗技术专业网络教室, 开展数字化虚拟实训、在模拟仿真环境中进行医院真实设备的操作实训等,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 开发 开发呼吸治疗自助学习系 统、呼吸治疗技能培训包 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表 3 实验实训建设项目建设情况 校内实训室 名称 新增功能 新增主要设备 项目 负责人 1. 新建呼吸治疗技术专业 虚拟实训室 学生利用 虚拟环境 课中和课后学习 ;利用网络开展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开展数字化虚拟实训等。 虚拟实训终端机 50 台 :包括相关计算机、 医院管理软件系统 1套、 虚拟内镜 1 套、 开发呼吸治疗自助学习系统 1 套、开发呼吸治疗技能培训包 1 套 等 贾宝辉 2. 扩建机械通气实训室 建成现代规范化的校内 机械通气实训室 ,增加设备种类和台套数提 升实训功能和规模。 在真实设备环境中进行机械通气实训;并承担社会培训工作。 麻醉机 1 台、 成人高频震荡呼吸机 1 台、 治疗型呼吸机 1 台、震荡排痰仪 1台、 ICU吊塔 1 台、气管切开模型 2 具、 成人全身复苏安妮模型 2 个 倪居 ( 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 呼吸治疗技术 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校外实训基地是培12 呼吸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也是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 专门 人才的重要场所。 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 可以使校企之间进一步 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 、协同管理、实习实训 、 安全保障等方面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建设期内,郑州、厦门、北京、 杭州 等城市 6 家以上医院共建顶岗实习基地。 保证“顶岗实习” 9 个月的学生达到 100%;并且与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加大订单式培养。 ( 3) 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制定专业群内各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毕业综合实践等实习实训项目标准、考核标准;编写实习实训指导书;根据 呼吸治疗技术 专业岗位群的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校外实训计划,加强校外实训。 完善临床见习与实习规章制度。 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开放式管理模式。 在按照学院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前提下,由课程指导教师值班和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对实验实训基地全天候开放管理,完善开放式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管理条例和使用手册,做到物、账、卡对应统一,实行专人负责制,提高实验实训设施的使用率、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表 4 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开放式管理制度 校外 实训 基地 (分校) 临床见习管理制度 实践考核制度 临床实习管理制度 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与激励制度 临床带教老师管理与激励制度 操作考核标准 (将 呼吸治疗师服务态度、责任心、管理组织能力、 沟通、爱 心等综合素质融汇贯通于技能考核中) 临床实习考核制度 临床实习科室鉴定制度 实习日志(反思日志)管理与考核制度 网络 互动平台开设《临床呼吸治疗师 综合能力提高课程》 4. 转变培养方式 依据 “ 渐进式 ”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结合课程特点,实施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每学年开展呼吸机操作 技能 比武等 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 能力。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开发呼吸治疗操作技能自助教学系统。 与企业合作开发 使用 虚拟 呼吸治疗 流 程、虚拟 院前急救 、虚拟 呼吸机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 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 、工作 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90%以上的内容都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操作示教和学生分组演练有机结合,核心课程三年内全部一体化教学。 技能操作考核在模拟仿真实训基地和临床环境中进行,由行业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进行,将技能考核内容与行业呼吸治疗技 术专业建设方案 13 岗位技能要求相对接。 推进建立和完善 “双证书 ”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 依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 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 制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开发 核心课程、 进行 技能训练 等; 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特点, 构建以“双证书”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将国家中医按摩师执业资格、 临床营养师的考试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中,学生双证书率达 95%以上,毕业后进入岗位能迅速融入行业实践。 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和学习理论与技能的特点,在各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 PBL 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5. 建设教学团队 ( 1) 建立和完善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1)培养和 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 培养 专业带头人 2 人 ,聘用 1 名知名行业专家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应具备较强的科研、教学管理和实践能力,具有引领呼吸治疗技术专业建设发展的前瞻意识和规划能力,有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每年专业带头人必须带队到国内相关院校或 医院 调研,及时掌握国内同类专业的建设情况和 医院 的发展状况,每 2~ 3 年出国进修或考察 1 次,开阔视野,了解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水平 及临床呼吸治疗技术专业的现状。 鼓励专业带头人后备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出国进修或半脱产读博。 成立 呼吸治疗 名师工作室。 由我院的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倪居教授,我院引进的贾宝辉博士, 郑州大学一附院 ICU 科的孙荣青主任,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治疗科朱家成主任等组成。 2)培养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应能熟练主讲一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掌握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带教能力,具有一定教学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明确的专攻方向。 开展 “ 双师 ” 结构 教师 队伍 培养工程, 建设期内选拔 6~ 7 名优秀教师出国进修或访问,扩展国际视野,提高自身水平; 安排 7~ 10 名教师参加国内专业技术培训班 , 使 “ 双师 ” 素质 教师比例达到 90%以上。 突出 教学 团队 的 梯队建设 ,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实施专业教师轮岗进修制 度,每年组织 40 岁以下教师到行业顶岗实践,到 2020 年全部 40 岁以下教师人均累计 3 个月以上, 30 岁以下专业课教师全部参加在职培养, 80%以上专业课教师获得相关专业中级以上非教师系列技术职称或相关职业中高级岗位资格证书。 加 强 专业培训,每学期组织 “ 技术前沿 ” 系列专题讲座至少 1 期。 14 呼吸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制订金牌教师培养计划和骨干教师培优计划 ,并定期考核 ;坚持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聘请 10 名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担任实训课程讲授、带教。 专兼职教师比达到 1: 1。 表 5 “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度见 项 目 合计 建设 方式 2020/。20xx新编呼吸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范文最新推荐 26 内容加强责任考核力度 ,做到奖罚分明。 二、针对此次突击检查与仓库管理员的业务理论考试,合理调整组合人力资源,继续加强培训力度与仓库管理检查监督力度。 今年以来 ,人事方面至今一直未得到稳定 ,财务部门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 ,通过近期突击检查工作与仓库管理员的突击考试 ,我们将根据库房各位管理人员的特点 ,一方面将对 人员重新组合搭配 , 进行高效有序的组织
,进行注射成型比较困难的是( D ) 氯乙烯 塑料 钢的碳含量范围是( C ) 40% 4% % % ,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 C ) 粒形状会改变 ,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 ) A,不会在恒温下结晶 ( A ) ,不应有下列哪种渗碳体出现 ?( C ) ,其退火温度应为( D ) Ac1 温度 Ac1 温度而低于 Ac3 温度 Ac3 温度 +30 至 50 度 钢奥氏体化后进行油淬
数据,如果施工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数值 ,应及时通知专业监测单位增加专业监测的频率,并及时将测量数据及分析结果等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共商对策。 3. 2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应以规范为依据,但目前使用的国家标准 GB500072020 (P96),广东省标准 DBJ/ T15— 20— 97(P86),广州市标准 GJB02 98(P78),略有不同。 监理人 员应请设计人员按规范和标准,结合现场实际
-提供笔记型计算机声卡音量输入。 网络 (RJ45)-提供笔记型计算机使用。 侧面输出连接口 :220V 交流电源-提供提示机或笔记本型计算机使用。 4 激光教鞭 遥控距离 : 15m, 激光距离 : 800m;无线频率: ; 激光指示 ; 上下翻页 ; 轨迹球鼠标 (带左右键、滚动条 ); PPT 全屏播放 (支持首页播放和当前页播放 ); PPT 黑屏显示 , 课 第 19 页 件休息屏 ;
财政基础十分薄弱,沿江乡镇虽然财源相对充足,但其可以调控支配的可用财力相当有限。 二是赤字和负债压力大。 截止2020年底,仍有9个山区乡镇没有完全消除赤字和负债,占全县乡镇个数的24%。 山区乡镇的消费性赤字和负债总计达700余万元。 三是管理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乡镇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许多漏洞。 (三)调控缺乏有效手段 范文最新推荐 13 从实际情况看,乡镇对内部、部门站所
比剂浓度也越低,量也小,而对于动脉瘤的病人,导管顶端应远离病变部位。 体位设计与图像质量应具备两个 条件:一是显示出对比度,二是显示病变的适当体位。 成像方式 DSA 成像方式分静脉性 DSA和动脉性 DSA,静脉 DSA 分外周静脉法和中心静脉法;动脉 DSA 分选择性和超选择性动脉 D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