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域应及时消毒。 5. 7 急诊科 (窒 )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 1 建筑布局 . 1. 1 应设单独出人口、预检分诊、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等。 有条件的医院宜设挂号、收费、取药、化验、 X 线检查、手术室等。 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 1. 2mo 5. 7. 2 隔离要求 . 1 应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 患者及疑似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 /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 急诊观察室应按病房要求进行管理。 6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6. 1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 口罩的使用 6. 2. 1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 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 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 A。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 B。 手套的使用 . 1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 . 1. 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 1. 2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应正确戴脱元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 C。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隔 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防护服应符合 GB 19082 的规定。 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 )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下列 情况应穿防护服: a) I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 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 D。 6. 6 鞋套的使用 . 1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 3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 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6. 7 防水围裙的的使用 6. 7. 1 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6. 7. 2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6. 7. 3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6. 7. 4 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6. 8? 帽子的使用 6. 8. 1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6. 8. 2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6. 8. 3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 时,应立即更换。 6. 8. 4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6. 8. 5 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7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7. 1 隔离原则 7. 1. 1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7. 1. 2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7. 1. 3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 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7. 1. 4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7. 1. 5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7. 1. 6 建筑布局符合第 5章中相应的规定。 7. 2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7. 2. 1患者的隔离 7. 2. 1. 1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 1. 2 应减少转运, 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医务人员的防护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 /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7. . 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 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 置。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症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 1 患者的隔离 7. 3. 1. 1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