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千伏集贤变电站扩建工程报告表内容摘要:

4 5 6 29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由表 42与表 43 可知,本变电站周围环境无线电干扰值满足标准要求。 根据 电磁环境 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与本项目 周围 环境中工频电场强度 ~ 14 、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 104mT、 频率处无线电干扰值范围为~ ( μV/m )。 项目 周围 电磁环境 环境现状符合《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 1995)及参照标准《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 电磁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 1998)等规定的要求。 3 噪声环境 ( 1)监测时间、仪器及方法 ◆ 监测时间: 2020 年 9 月 19 日,于昼间 (测量时间为上午 9: 00~下午 15: 00)和夜间(晚上 23: 00~第二天凌晨 2: 00)分别进行声环境现状监测。 监测时天气晴朗,风速远小于。 ◆ 监测仪器:采用 AWA5610C 型积分声级 计(声校准器型号为 AWA6221B 型)进行监测。 声级计检定情况如表 45所示。 表 45 声级计检定情况表 生产厂家 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 出厂编号 6221B0375 声压级 检定单位 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 证书编号 070316J08 有效期限 2020 年 3 月 15 日 ◆ 监测方法: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B/T146393)的有关规定进行。 声环境现状调查以等效连续 A声级为评价因子,原则上选择 “ 无雨、无雪的条件下进行、风速为 ”。 风比较大时,传 声器应加风罩。 测量时,传感器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 1s。 ( 2)评价标准:施工期的声环境 评价 标准参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运营期 评价标准 参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 Ⅰ 类标准;环境质量现状及各环境保护目标参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 1类标准。 ( 3)监测布点 本工程监测范围为变电站围墙外 1m 及距离变电站中心 100m 范围内声敏感区的噪声,具体监测布点情况如 图 41所示 ,监测结果如表 45 所示。 15 表 46 110 千伏 集贤 变电站噪声监测结果 监测点号 监测位置 噪声结果 (dB) 备注 昼间 夜间 1 1主变室门口 夜间变压器风机停止 2 2主变室门口 3 3主变室门口 4 主控楼门口 5 变电站大门外 6 1主变室围墙外 夜间变压器风机停止 7 2主变室围墙外 8 3主变室围墙外 9 变电站西侧 10 变电站北侧 11 变电站南侧 30m 处在建工地 监测时无人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变电站 外 昼间噪声最大值 、夜间噪声最大值为 ,为变压器风机引起。 在建工地昼间噪声 、夜间噪声 , 满足功能区划要求。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工程 围墙外均为 空地。 16 五、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施工期); ( 2)《水污染物排放 限值》( DB44/262020)中第二时段一级标准(施工期); ( 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施工期) ; (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 2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电磁环境 : a.工频电场 参照《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 电磁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以离地面 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推荐限值 4kV/m 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 b.工频磁场 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磁场限值 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c.无线电干扰 依据《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中的有关规定: 110kV 变电站及 输电 项目 2km 范围内、频率为 时 的无线电干扰水平在晴天的允许值为 46dB(μV/m) (频率为 )。 d.噪声 依据《 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执行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 Ⅱ 类标准 :昼间 60dB,夜间 50dB。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无 17 六、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 本项目工艺 流程较简单,主要 是将 110kV 电压通过变压器变压成 10kV,然后通过配电装置将电能通过 10kV线路输送到用户社区 10kV变压器,供用户使用。 主要污染工序 : ( 1)施工期:噪声、扬尘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 ( 2)运行期:输电设备正常运行时,污染主要是工频 电磁环境 (含工频电场与工频磁场 )、无线电干扰。 18 七、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 容 类 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量及浓度(单位 ) 大气污染物 运输 扬尘 (仅建设期 ) TSP ≤≤水污染物 少量 生活污水 (本项目不增加水污染物 ) CODCr SS 油类 氨氮 ≤300mg/L ≤200mg/L ≤30mg/L ≤50mg/L ≤90mg/L ≤60mg/L ≤5mg/L ≤10mg/L 电磁环境 变压设备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无线电干扰 —— 工频电场: 4kV/m 工频磁场: 无线电干扰: 46dB(μV/m) 固体废弃物 本工程运行后 无 固废产生。 噪声 主要是主变 风机所产生的噪声。 围墙外,日间最大值≤ 62dB,夜间最大值≤ 44dB 其他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本工程 变电站内部分 为变电站内部扩建项目,原来土建都已完成,本期扩建只涉及到设备安装,因此项目建设与运营期间 变电站部分 不涉及生态影响。 线路部分, 本项目线路以 已建成 电缆沟形式出线 ,不另新建线路。 19 八、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 1 建设施工期间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需要运输 变电相关设备 材料,车辆的流量大大增加,将产生地面扬尘和废气排放,车辆的增加及施工机械运行过程 都将产生尾气排放,使附近空气中 CO、 TCH及 NOx浓度有所增加。 但本期安装设备较少,运输次数很少,不会影响大气环境。 2 建设施工期间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现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流入 城市污水管网 , 不影响周围水环境。 3 建设施工期间噪声污染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各种 运输 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噪声源为载重车辆。 但这些噪声在空间传播过程中自然衰减较快。 为了减少施工期噪声的影响,施工单位必须加强管理,在尽量使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强对高噪声施工机械的管理,夜 间尽量不施工或 只进行设备安装。 4 建设施工期间 生态 影响分析 建设施工期的生态影响主要是电缆沟开挖时的水土流失。 本工程开挖面呈带状,总体开挖量不大,在地表以下开挖,水土流失量较小。 20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常规环境影响 本项目为输变电项目,本项目运营期,对周围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无影响,本项目运营期也不产生固体废弃物。 二、电磁 环境 本工程运营期,对周围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通讯产生一定影响。 本工程运营期,对周围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通讯产生一定影响。 输变电项目由两部分组成:变电站 与输电线路。 在民用输变电工程中,变电站接受发电厂送出高压电,经变压器、稳压装置等设备后再输送给下级变压器,最终由 10kV 变压器将电压降至民用电压后输送至用户。 故输变电工程对项目周围电磁环境影响可分为两部分:变电站与输电线路。 输电线路对线路周围电磁环境影响可采用导则 《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进行理论计算。 而变电站内由于高压设备布置复杂,理论计算必须由电磁场场论建模后进行计算,其计算过程过于复杂,故一般采用类比监测方法。 根据电磁场相关理论,工频电场强 度强度主要取决于电压等级及关心点与源的距离,并与环境湿度、植被及地理地形因子等屏蔽条件密切相关;工频磁场磁感应强度主要取决于电流强度及关心点与源的距离。 变电站电磁环境类比测量,从严格意义讲,具有完全相同的设备型号 (决定了电压等级及额定功率、额定电流强度等 )和布置情况 (决定了距离因子 )是最理想的,即:不仅有相同的主变数和容量,而且一次主接线与相同,布置情况也相同。 但是要满足这样的条件是很困难的,要解决这一切实际困难,可以在关键部分相同,而达到进行类比的条件。 所谓关键部分,就是主要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场产生源。 根据电磁场理论: (1) 电荷或者带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电场;有规则地运动的电荷或者流过电流的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亦即电压产生电场而电流则产生磁场。 (2) 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随距离衰减很快,即随距离的平方和三次方衰 2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